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故事典故,比如《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典故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可以适当阅读历史典故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你是否了解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复活狮子的人的儿童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复活狮子的人的儿童故事

有个地方住着四位婆罗门教徒的儿子。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其中三位学识渊博,通晓一切,可惜就是没有头脑。而另一位,虽然没正式学过什么,倒是很有见识的。

一天,他们又见面了,大家商议道:“如果不能赢得财富,我们这些知识又有何用处?为此,我们应该到外地去,或许能得到别国君主的赏识。”

他们便动身上路。走了一程,最年老的那位学者说:“我们中间有一位什么也没学过,仅仅是个有理智的人。国王绝不会赏给这种虽然具有理智,却是不学无术的人任何礼物的。那么,难道让他坐享我们所得到的东西么?我看,最好还是趁早让他回家去吧!”

第二位学者向具有理智的人嚷嚷道:“喂,你这位明智的人!你什么学问也没有,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去吧!”

第三位学者却说:“这么做,恐怕不太合适吧!我们自幼在一起,情同手足,还是让他一块儿去吧!他很明智庄重,品行端正,我们将得到的财富也该给他一点。”

于是,他们又一起继续赶路。一天,他们来到一座森林中,发现那里躺着一具狮子的遗骸。其中一位学者说:

“让我们来考考各人的本领吧!那里躺着一具狮子的遗骸,我们要用自己所学的本领将它重新变成活狮子。”

第二位学者说:“好,我给它输血、植皮、贴肉。”

第三位学者说,“那我将它弄活。”

于是,第一位学者将狮子骨骼整理好,第二位用皮、肉和血将它包起来,第三位便想上前将它弄活。此时,那位有理智的人立即上前劝阻道:

“这是一头狮子啊!你要是把它弄活,那它就会将我们大家统统咬死的。”

“呸!不学无术的东西!”那位学者骂道,“在我的手中,怎能让科学毫无成果!”

“那……”这位有理智的人急了,“那请你稍等片刻,这里有棵树,先让我上了树再说吧!”

等他爬上树顶,那位自命不凡的学者已将狮子弄活了。狮子跳将起来,把那三位糊涂的学者全部咬死了。

等狮子远去,那位有理智的人才从树上爬下来,独自回家去了。WwW.zJ09.COM

2复活狮子的人的儿童故事点评

等狮子远去,那位有理智的人才从树上爬下来,独自回家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智要比那种所谓的学问强得多,它比科学本身还重要些。谁要是没有头脑,缺乏理智,他就会像那复活狮子的人一样白送了性命。

扩展阅读

蚊子和狮子的儿童故事


蚊子和狮子的儿童故事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的跟前说,“你认为你比我强,是不是?得啦,你完全错啦!你有什么力气啊?你甲爪子抓,用牙齿咬,那是农妇和丈夫打架的本领。我比你强。来吧,让我们打一架!”

蚊子吹响了喇叭,开始叮咬狮子裸露的鼻子和脸颊。狮子伸出爪子,在自己的脸上又撕又抓,以致流出血来。他筋疲力尽了。

蚊子快活地又吹着喇叭飞走了。可是没一会儿,他就缠在一只蜘蛛网里了,蜘蛛开始吸他的血。

蚊子想,我打败了群兽之中最强的狮子,可是如今我却毁灭在一只丑陋的蜘蛛手里!

2蚊子和狮子的儿童故事点评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身活在这个世界中就因为有太多的不可能所以才觉得新奇。不要让周边的人或事局限了你的思维,我们要想活的好就应该放眼全球,即使做不到也不要对现实妥协,这是健康的表现,这是成功的资本。当我们在牢笼中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周边的环境而放弃对未知的探索。

狮子的朝廷的儿童故事


狮子的朝廷的儿童故事

一天,狮王想知道它统治的都是哪些兽类,就派使臣将盖有国王大印的布告张贴到四方,要把自然界的各类动物召进王宫。布告上写明国王将在一月之内举行宫廷典礼,开幕式要摆盛筵,欢宴上猴子将大耍把戏。狮王想通过大讲排场向它的臣民炫耀自己的力量。

狮王在他奢华的宫殿里宴请宾客。这是种什么宫殿呢?这是个真正的坟场!一到这里,难闻的气味就扑鼻而来。熊捂住了鼻子,它真不该作出这种举动,它的鬼脸惹恼了狮王,发怒的国王立即让它送了命。

猴子是个马屁精,它对这种暴政极力称赞,盛赞狮王的脾气、利爪、洞穴和洞里的恶臭味,它说不管是鲜花的清香还是龙涎香的香气,与洞中的味道相比不过是蒜味罢了。这种愚蠢的讨好结果也不妙,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因为狮王与嗜血成性的加利古拉皇帝是一路货色。

狐狸此时正在一旁,狮王问它:“怎么样啊,你闻到了什么呀?告诉我,不许说谎。”狐狸请求狮王原谅,谎说自己得了重感冒,嗅觉感觉不到一点气味,寥寥几语后就赶紧脱身了。

2狮子的朝廷的儿童故事点评

假如要使君王高兴,那么您说话既不要过于直率,又不可过分奉承;您的回答要尽量模棱两可,让人抓不住什么辫子才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变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我们自身能力有限,不能来改变环境使其适应我们的生活。因此只有我们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心态,行为,情绪来适应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