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潜能开发入学准备下
2020-09-23 幼儿潜能开发入学准备下 幼儿智力开发 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6个开发潜能的亲子游戏。
为丰富幼儿想象力,开拓幼儿视野,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为了使活动更顺利的进行,学校就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活动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会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你有更新颖的亲子活动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个开发潜能的亲子游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个开发潜能的亲子游戏
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猜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扔纸球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作、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
提示: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开发宝宝潜能的6个亲子活动推荐
如何开发宝宝的潜能呢?妈妈们都想最大的开发宝宝的潜能,让宝宝变成聪明宝宝,那么有哪些亲子活动能开发宝宝潜能呢?让小编为你推荐!
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猜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
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
如何通过游戏来开发孩子的潜能
玩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因为孩子通过玩游戏能够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开发。那么,在开发孩子潜能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尊重孩子
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所以,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你所喜欢的,你也要学会尊重孩子。性格和气质无所谓好坏,只要认真引导、培养,都能够让孩子成才的。
活泼型的孩子胆子大、行动力强,所以爸爸妈妈要管着孩子;腼腆型的孩子信心不是很强,所以爸爸妈妈要多鼓励他;乖巧型的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因此爸爸妈妈要学会和孩子沟通;问题型的孩子情况较多,所以爸爸妈妈要多操一些心,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后,会很自然地平静下来。
跟孩子说话用什么方式
孩子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现在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以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耐心才行。
跟孩子说话时,要和孩子面对面,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另外,孩子看着爸爸妈妈的嘴巴时,容易激发模仿欲望,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
孩子充满着好奇心,同时也很好动,因此孩子总是会忍不住对各种事物摸摸甚至咬咬,很多的爸爸妈妈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都会进行阻止,其实这等于限制了孩子的手脚。
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的,这是孩子内心的求知欲所引导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加配合。
如果担心孩子的安全的话,就要把那些容易造成伤害的东西放起来,或者是对孩子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另外,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跟孩子说明哪些东西不能玩,保证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总是把房间弄得很乱的话,不要太生气,你可以和他一起把弄乱的房间再收拾好,让孩子会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担心卫生问题,那么就平时要记得清洗常用物品。
还有,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语调要平稳,不要讲太快,也不要讲太大声。不然一来孩子会觉得听不懂,二来孩子会觉得害怕。
最后,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用词一定要准确,最好少用儿语。在孩子没有听懂的时候,可以多说几遍,然后利用物品、动作等帮助他理解。
了解更多育儿经验,与全国优秀的爸爸妈妈一起交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x 幼儿园交流微信群咯!
4款自然智能游戏开发宝宝潜能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很少陪伴孩子,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为了使活动更顺利的进行,学校就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活动方案。这样就知道一个明确的活动方向,那些活动教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4款自然智能游戏开发宝宝潜能”,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自然智能的定义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不像其他的一些智能,自然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
游戏1草木大体验
让孩子用手去摸,感觉大自然,不要因为保护过度,减少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而缺乏触觉刺激,也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情绪。
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公园绿地的各种草木
游戏说明:
1.带孩子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让他用手去触摸树叶、树干、树枝、花朵、草、石头、细沙......等等。
2.带着孩子一边摸的时候,要一边缓慢而且清楚地告诉他现在摸的是什么东西,一再重复也没有关系,让孩子不仅看到了、摸到了,也了解那是什么东西。
注意事项:
1.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有限,不宜急躁地灌输给孩子一大堆东西,效果会大打折扣。
2.要细心注意孩子的反应,多给一些正面的响应;同时掌握孩子的态度与兴趣,了解孩子吸收的程度,并不断给他参与的机会。
3.跟孩子说话,要慢慢地、清楚地说,而且语调温柔,让孩子能够很容易接收父母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作出反应。
游戏2小鱼日记
通过饲养和观察,训练孩子视觉的追视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及对自然生态的了解。
适合年龄:5-6岁
准备道具:鱼缸、水草、小鱼数条等
游戏说明:
1.在鱼缸内置入除过滤气的水,并和孩子一起布置小鱼的家。
2.带孩子到水族店买几条小鱼,一次不需买太多条,可以公母都有,建议可以选孔雀或是球鱼等卵胎生鱼种,方便孩子观察纪录。
3.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一本记事簿,鼓励孩子随时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第一次养鱼,可能孩子会碰到鱼儿不适应水质而死掉的情形,爸妈要适时的安慰孩子,如果可以趁机解释一下自然的生死现象。
2.当母鱼大肚子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增加观察纪录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期待小生命的到来。
3.鱼缸的水要定期的更换,并清洗鱼缸,爸妈可以跟孩子分配工作,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游戏3影子游戏
让孩子经由活动观察并了解影子的特性。
适合年龄:4-5岁
准备道具:自己的手、身体、阳光与空地
游戏说明:
1.跟孩子一起背对太阳站在空地,比一比两个人的影子。
2.用手作出不同的手势,或随便摆个姿势,看看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3.让孩子的影子跟你的影子相碰,但实际上并没有接触,让孩子了解影子的特性。
注意事项:
1.可观察太阳在前面跟在后面的变化。
2.天气太热时要小心孩子中暑。
游戏4小小摄影师
相机是代替眼睛将观察到的事务恒久纪录的最佳方式,通过孩子自行的拍照活动,也可以提升孩子对于观察活动的兴趣唷
准备道具:即可拍相机或是其它
游戏说明:
1.让孩子拿着相机到户外散步,放手让孩子拍下他任何感兴趣的事物。
2.也可以让孩子自由的搜集一些落叶或是石头等等作为活动的纪念。
3.当相片冲洗出来的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拍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协助孩子将观察的照片与心得一起纪录下来。
注意事项:
1在孩子正式使用相机前,爸妈可以先不要安装底片,让孩子拿着没有底片的相机多家练习。
2.如果孩子年龄尚小,不放心让孩子拿相机的话,爸妈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放大镜让孩子自在探索与观察。
开发3-6岁宝宝右脑的8个亲子游戏
想必大多数幼师知道,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老师会在班级里举行亲子主题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创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亲子活动方案怎样写才最有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3-6岁宝宝右脑的8个亲子游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宝宝脑力开发的方法有很多,小编今天要推荐的是:亲子游戏。下面的这8个亲子游戏,能有效开发3-6岁宝宝右脑,家长值得收藏哦!
3-6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
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安静游戏,激发孩子潜能
多年前,在一个妈妈级的友人聚会中,一位全职妈妈(妈妈食品)分享了她的人生经验——当她最小的儿童(儿童食品)开始上学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送孩子们上学后,她就会赶紧到市场。因为她强烈的感觉必须赶快看到人,和人说说话。然而,当该做的事都办完,总还是得一个人回家。在家独处的时光,她总是焦虑地等待孩子们放学,来打破那一屋子的寂静。那段时间的生命煎熬并没有太快结束,接着,她开始有了身体的病痛。除了就医治疗,同时也积极地寻求方法,改善自己的情况。后来,她选择参加自我成长课程,也常回娘家探望自己的母亲。现在,她的生活作息和先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心境却完全不同。不仅可以享受独处,平得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也和家人有更亲密的互动。
当时在座的与会人士,大部分是职业妇女,而且大多是身负要职的忙碌者。听了她的一席话之后,大伙儿她像突然被提醒:自己是否有闲下来独处的能力?是呀!处在人生最忙碌时期的你我,是否有让自己舒缓、安静下来时刻?
安静并不是可以立即达到的状态,安静必须是身与心和谐连结时,才能达到的境界。当我们不和他人相处时,就是自己的身与心赤裸裸相遇的时刻,此时就立即暴露我们平常的身心相处状态——是身心分离呢?还是连接呢?
观察正在建构身心协调能力的儿童,就能特别了解身心相处的过程。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大多是自主、自动完成的,他就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而让心智能逐渐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孩子显现出来的行为,是动作的协调与精确。例如:我想把椅子端起来拿到水槽前面,我就能控制自己的手脚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我想剪刀剪直线,我就能控制自己的肢体达成目标。
相反的,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多半不是来自自己的意志,动作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例如:只被允许坐在一处听成人说话,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探索环境;即孩子的身体并不是听令于自己的心智,而是受控于成人。当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失去了指挥,就只能任其本能的动力在身体流窜。这样的孩子所显现的行为就是脱序、不协调的动作。
当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孩子主动完成,而使得动作逐渐协调时,会让孩子的内在感到满足(我想做什么,我做得到,而且逐渐可以做得和成人一样好)。这时候孩子才会将肢体探索的兴趣转向超越平常的状态——安静。安静是必须透过个人意志力才能达到的肢体控制。
以下介绍如何和孩子经历安静的一些方法,首先是控制肢体不动来制造安静;在安静的状态下,可以听见平常忽略的声音,甚至有机会重新理解这些声音。此时安静就成为一种能力——超乎平常的理解力,让你重新了解环境以及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最后,当你能享受安静后,安静即能成为一股激发内在潜能的力量。
孩子需要有机会经历安静,更需要一个有能力安静的成人来引导他。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安静的方法,或者去除无法安静的因素,让自己凝聚内在能量,并激发个人独特的潜能。
安静游戏
第一阶段
1、先关掉家中人为的声音(如:电视、音响等),以及可能会中断活动的因素(如:正在烧的开水、电话等),再邀请孩子和你到较安静、舒适的地方(如:书房、卧房)。
2、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你现在要让自己的头(或是手、脚等,你自己觉得最轻松、最容易开始的部位)不动,接着请孩子注意看你:自然放松身体,保持全身寂静不动数秒。
3、询问孩子是否看到你刚才头部完全不动,然后请孩子也试试看。给予孩子明确开始和结束的信息,例如:当你说开始,就必须不动;当你弹指(或以双唇轻弹一声)就表示结束。
4、依刚才约定的信息让孩子重复练习,过程中你也必须和孩子一样保持静止不动。
5、更换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步骤2\x{2014}4的方式继续进行。
6、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能安静的能力,变换不同的身体部位,最后练习全身不动,并且逐渐加长静止的时间。
补充说明
此阶段的活动能让幼儿意识自己的肢体,并以不同于平常的方式——“静止”来控制肢体,若发现幼儿(幼儿食品)尚无法完成上述活动,不必勉强,这表示孩子还需要更多身体动作的练习,也就是必须先有较佳的动态控制能力,才能做表态的控制。
变化延伸
1、和孩子进行带有肢体名称的儿歌律动,例如:“头儿、肩膀、膝脚趾……”“一个拇指动一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来增加孩子意识肢体与控制肢体的练习。
2、一二三木头人:这是一个传统的团体游戏,四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得很好,也可以变化成一二三机器人、一二三睡美人等。配合游戏规则与团体游戏的乐趣,让孩子练习控制不动一段时间。
3、模仿布偶:请孩子模仿他喜爱的布偶模样,这是两岁多孩子就可以做的活动,但能够控制不动的时间以及模仿的深刻性,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观察力而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活动,你和孩子已经可以共同创造一段寂静的时光,此时环境中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地清晰。
1、在孩子能静下来维持不动一段时间后,邀请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注意听见什么声音,并告诉孩子等你的指令后再张开眼睛。
2、邀请多位孩子安静闭眼倾听一段时间后,再请孩子们张开眼睛,分享彼此刚才听到的声音。
补充说明
此阶段除了能发展辩认环境声音的感官敏感度外,还能让人体会安静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程度和状态。经过此阶段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除此,你或许有机会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呢!
变化延伸
1、进行上述活动,可同时介绍乐器,让孩子先听一段音乐(你事先挑选的),然后从中找出他所认识的乐器声。如果你自己是音乐爱好者,可以藉此把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引导孩子逐渐亲近音乐。
2、邀请孩子到户外从事上述活动,再和孩子一起分享听到的声音,如:风声、海浪声等。当孩子能够确实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后,可以一起寻找声源,培养孩子成为自然观察者。
第三阶段
确定孩子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意志进入安静,并敏锐知觉环境中的声音后,就可以尝试做此阶段的活动。
1、邀请孩子们坐下来,先请孩子们静坐不动,然后轻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移动方式,走到你的身边。
2、也可以走到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门边或隔壁房间),轻唤孩子的名字,然后等待孩子安静地走向你。
3、呼唤所有参与此活动的孩子名字。
补充说明
1、在进行此阶段的协和体练习时,更能看出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宜先邀请较不能久坐的孩子到你的身边,才能让所有孩子都能经历成功。
2、每个阶段需练习多久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不同的孩子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纵使已经练习至第三阶段,仍可以再进行第一、二阶段。
给父母的话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习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的学习吸收。但是,安静并不等同于不说话,安静也可以是分享、讨论,但却是来自沉静的思考。成人或许可以要求孩子闭上嘴巴,但这只是安静的假象,并无助于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现代的孩子(包括成人吧!)往往暴露于过多的感官刺激,以及动作经验不足、运动量不够,不仅阻塞了感官知觉的发展,也阻碍了身心的连结。如果我们希望提供孩子一个能培养敏锐感受力,协助身心和谐,并开发个人内在心灵力量的环境,就必须先从成人做起,减少置身于过多的刺激与资讯中(例如:关掉电视、谨慎地节选资讯来源),腾出时空让自己有机会独处,给予自己和孩子有机会经历安静。
7个月BB适合的七个潜能游戏
想必大多数幼师知道,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结合园所实际与家长的需求,制定一份亲子活动的方案。使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你们有些过有关亲子活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个月BB适合的七个潜能游戏”,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7个月的小宝宝怎样开发潜能?下面介绍7个小游戏,父母可视宝宝发育情况、反复操作、递进操作,以促进潜能开发。
下面介绍7个潜能开发小游戏,适合7个月小宝宝:
潜能小游戏之一: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手
教宝宝与人握手,告诉宝宝“伸手”,并引导宝宝伸出手来同人相握。如果宝宝懂得在妈妈说“手”时伸手,就认识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多温习几天,让宝宝认识身体的第一个部位—手。
潜能游戏之二:翻滚
让宝宝在游戏毯或地毯上坐着玩,如果将玩具小汽车从宝宝左侧开到其右侧,宝宝想转向去拿,但够不着,于是使劲翻成俯卧再转身,终于将小车拿到手中。
宝宝要克服自身的重力才能滚动,翻滚比较费劲,从肌肉、关节、韧带、皮肤感觉等,都会成为信号传入大脑记忆库中。越是全身的大动作,就越能锻炼宝宝的感觉综合,促进大脑和前庭系统的发育。
潜能小游戏之三:测试观察能力
把宝宝的玩具突然拿走,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会吵闹,则表明他觉察到玩具被拿走,以此来测试宝宝的观察能力。这是婴儿智力测验的一道题。当然,前提是这个玩具是宝宝喜欢、感兴趣的,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潜能游戏之四:理解“不”的含义
要让宝宝懂得“不”的含义。当宝宝把不该放在口中的东西如废电池、电器插头、火柴棍等拿到嘴边时,妈妈应用严肃的表情加上声音“不”,或者用手摆动叫宝宝勿放入。如果宝宝不明白,应把其手中之物夺去,并说“不能吃,有毒”。有些宝宝听话,有些宝宝则会大哭,但无论如何,妈妈不能妥协,只要坚持,宝宝很快会明白“不”的含义,而且学会服从。这时应马上表扬,让宝宝懂得有些事可以做,另一些事不许做。
满7个月的宝宝应当学会抑制,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不在宝宝能理会之前立一些规矩,宝宝就会发展成为不听话或者惯坏的孩子。要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听从妈妈的意见对自己有益的。要在宝宝刚懂得“不”的含义时抓紧教育,否则等到宝宝养成一切都要我行我素的习惯再教育就有点迟了。
宝宝的潜能游戏
玩两块积木
妈妈递给宝宝积木A,当宝宝握住后,再递给宝宝积木B。宝宝可能有三种接积木的方式:
(1)把积木A扔掉,再接积木B;
(2)用另一只手接积木B;积木A仍然握在手里;
(3)把积木A传到另一只手,腾出手来接积木B。
三种不同接法,揭示三种不同含义:
●如果用另一只手接积木B,表明宝宝已经懂得了两只手可以分开使用;
●如果把积木A传到另一只手,再去接积木B,宝宝已经会两手配合使用了;
●如果把积木A扔掉,再接积木B,说明宝宝可能还没有学会运用一双手。妈妈就要告诉宝宝,宝宝还有一只手啊,并把积木递到另外一只手里。这个游戏对手的锻炼非常有意义。
藏猫猫升级版
●找爸爸,爸爸藏在妈妈身后,妈妈对着宝宝说:“爸爸哪里去了?”宝宝会到处搜寻,爸爸突然出现了:“爸爸在这里呢。”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甚至咯咯笑出声来。
●寻找妈妈手,妈妈把手藏在身后,问宝宝:“妈妈的手哪去了?”宝宝不知道,这时妈妈把手拿出来:“妈妈的手在这里呢。”在游戏中宝宝认识了妈妈的手。
●寻找宝宝手,妈妈拿着宝宝的手,放到宝宝的身后:“宝宝的手哪去了?”再把宝宝的手拿过来:“宝宝的手在这里。”宝宝也开始认识自己的手。
●寻找玩具奶瓶,妈妈可以把玩具、奶瓶等物品藏到身后,再把它拿出来。在游戏中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知道更多物品的名称,这比单纯教宝宝认识东西要有趣得多。
认识人
教宝宝认识人,可以让宝宝理解人与称谓的关系。当外公外婆来到时,妈妈对着宝宝说:“宝宝,你看谁来了?是宝宝的外公和外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就会知道他的外公外婆就是他妈妈的父母。这样逐渐建立宝宝与人的交往。
玩抓积木
手抓物体的动作先是大把的抓,后是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然后是拇指食指对捏。这个月可能会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拇指和食指对捏能力还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让宝宝练习抓小积木,能够锻炼宝宝手指的运动能力。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亲子游戏
第一步:妈妈仰卧在床上,两腿屈曲;
第二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腹部,背靠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两手握住宝宝的小手;
第三步:当妈妈的两腿慢慢伸直的同时,妈妈也逐渐向上坐起(就像仰卧起坐),这时宝宝就成仰卧位躺在了妈妈的腿上;
第四步:妈妈再慢慢躺下,躺下的同时两腿慢慢屈曲。两手轻轻拉着宝宝的手(不要用力拽,以免拽伤宝宝的关节),宝宝又重新坐在了妈妈的腹部,靠在妈妈的腿上。这个游戏,会锻炼婴儿的仰卧起坐,妈妈也锻炼了腹肌,宝宝会高兴地大笑。这是在愉快的亲子游戏中锻炼身体。
打转游戏
这个月的婴儿,会有一种让妈妈爸爸捧腹大笑的动作,当宝宝俯卧位时,会把下肢和上肢同时腾空离开床面,只是腹部着床。这时,妈妈爸爸拿一个好玩的东西或吃的东西,在宝宝的眼前,宝宝会用手去够,妈妈爸爸就向一边移动手里的东西,宝宝就会跟着移动。这时,宝宝就是以肚子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真是可爱极了。妈妈爸爸会高兴地笑,宝宝也会被妈妈爸爸的喜悦所感染,也高兴地笑。
如果妈妈爸爸总让宝宝够不到东西,宝宝就会失去乐趣,还会因为受挫而哭。这时宝宝就会生气,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所以,妈妈爸爸要把握时机,适时让宝宝够到东西。点头yes,摇头no妈妈爸爸站在宝宝跟前,妈妈指着爸爸问宝宝:“他是妈妈吗?”爸爸就摇摇头,并说“不”。妈妈又问:“他是爸爸吗?”爸爸点点头,并说“是”。
游戏规则提示:
●爸爸不要说:“是的”或说“我是爸爸”,也不要说“我不是妈妈,我是爸爸”或说“我是的”,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对一句话的理解比较难,对单字理解容易些。
●用单字“是”或“不”配合点头或摇头,使宝宝很快学会摇头和点头的含义。
●不要用复杂的事物教宝宝,那会让宝宝感到为难。
●反过来,爸爸也可以这样指着妈妈问。
●用妈妈和爸爸来练习,宝宝最容易区分,因为这个时期婴儿对爸爸妈妈已经比较熟悉了。宝宝第一个认识的是爸爸妈妈,会说的第一句话也是爸爸妈妈。利用宝宝对爸爸妈妈的认识和依恋来开发婴儿的智能是最好的办法。
照镜子
照镜子是婴儿喜欢的一项游戏,当看到镜子里的宝宝时,虽然宝宝意识不到这就是他自己,但宝宝会非常兴奋。对着镜子里的宝宝又是笑,又是说(发出音节,好像要和镜子里的宝宝说话),又是拍打,又是往镜子里抓。这是天性,婴儿都喜欢和婴儿在一起,小婴儿也是一样,看到小婴儿要比看到大人兴奋得多。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宝宝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作用。妈妈对着镜子,指着宝宝(宝宝本人,而不是指向镜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诉宝宝,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这是很有趣的活动。宝宝不但看到镜子中妈妈指的五官部位,还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镜子,一是宝宝感觉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准确。当宝宝看到镜子里的妈妈时,会现出惊讶的神情: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两个妈妈?这时,宝宝会看看镜子里的妈妈,再看看抱着他的妈妈:哇!太不可思议了,妈妈和镜子里的人一模一样!妈妈就告诉宝宝,这是镜子,镜子能把人照出来,镜子里的人就是妈妈,镜子里的小孩就是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宝宝就会悟出这个道理。
唱儿歌学动作
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立起来,立呀立,跑下去”。妈妈一边唱着,一边比划着。这个儿歌使宝宝认识了小动物兔子,接触白色概念,熟悉耳朵的位置,知道什么是跑。妈妈可以买一只玩具兔,唱“小白兔,白又白”。然后,把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开,做成剪子样,放在自己头顶上,唱着“两只耳朵立起来”。这时妈妈就站起来,做出跑的样子,边唱着“立呀立,跑下去”,边跑几步,让宝宝知道跑是怎么回事。这比摸着玩具兔的耳朵,让白兔跑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因为婴儿持久的注意能力很差。不断变化事物和场景,宝宝不感到疲劳,不会失去兴趣。
总之,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全脑开发,其实全脑开发的侧重还是在右脑,因为右脑是我们之前未能充分发挥的领域。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的右脑潜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而0~7岁正是开发宝宝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及时地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那您的宝宝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为您介绍促进0~7岁宝宝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1岁半至3岁的宝宝玩。想象力训练可以给右脑细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宝宝不厌烦,就可以经常和他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如:在晴朗的天气里,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躺在草地上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千万不要小看宝宝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游戏四:找朋友
玩法:摊开几张字母卡片,让宝宝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宝宝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妈妈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
提示:这个配对游戏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请2岁左右的宝宝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请2岁半的宝宝将图片或实物中的水果、饼干等分类。
游戏五: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运动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需要宝宝控制自己小手的动作,对空间距离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宝宝的右脑开发。
游戏六: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宝宝,您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训练感官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这是一则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
游戏七:猜一猜我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八:石头、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宝宝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全过程都用左手完成。谁赢得多,玩具就归谁。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至3岁的宝宝玩。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宝宝多用左手来画画、抓玩具、搭积木、串木珠……
3~7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
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宝宝的右脑很有帮助。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温馨小贴士:
游戏刺激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爸爸妈妈可以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宝宝看恐龙、鲜花等图案,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因为宝宝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所以“综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新鲜刺激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宝宝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宝宝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宝宝选择的书本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绘画刺激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绘画也是提高宝贝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在绘画过程中,右脑对曲线的感受更明显,可以和宝贝多做这方面的游戏。曲线拓描和联想,是比较有趣和容易实行的绘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