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爸爸陪在宝宝身边的时间长短可以影响宝宝在数学方面的能力。爸爸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宝宝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在爸爸精心照顾下成长的宝宝,性格更加宽容,更富有责任感。

对宝宝的教养影响

对男孩的影响

男性相比女性更理性、更有执行力,所以在男孩的教养中,如果有爸爸的参与,会非常有利于男孩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独立能力的塑造。

*通常爸爸更关注户外活动,爸爸的陪伴会帮助消耗男孩体内多余的能量,从而减少他们的破坏活动。

*爸爸不一样的陪伴方式,会让宝宝对生活有另外一种视角,接触更多与妈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脑是极为重要的。大量的信息刺激会促成大脑沟回的生成,大脑表面积越大则宝宝越聪明。

对女孩的影响

对女孩来说,来自爸爸的独特的爱是奠定她一生中对异性看法的基础。

父爱的缺失会让她缺乏对异性的安全感,以及与异性交往的信心。她或许会表现得过分柔弱,以获得对方的欢心,或是过分刚强,来支撑自己受伤的心。不管怎么样,这几乎都是以与父亲的关系为模板的。

父爱如山不可或缺

研究表明,父爱缺乏的宝宝容易产生情绪问题,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不讲道理……这些都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如果不注意处理这些情绪,宝宝甚至会发展出被爸爸忽视甚至“遗弃”的猜测,从而威胁其安全感的建立。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父爱的缺失并不是爸爸有意不关心宝宝,大部分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或者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因为不知道怎么交流,或者是插不上手等等。这里有三个Tips可以更好地帮助爸爸与宝宝交往。

1.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就参与到对宝宝的教养过程中来

好处:新爸新妈与宝宝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容易培养育儿的信心;相处得越多,感情就越深,爸爸自然而然就会像很多妈妈一样舍弃一些自己的生活来陪伴宝宝。

如果爸爸从来都是甩手掌柜,一来他无法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来,二来他也不知道怎么参与,久而久之,就疏远了跟宝宝的联系和感情。

2.让宝宝与爸爸之间有特定的亲子活动

事情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比如洗澡、带宝宝出去玩或者讲睡前故事等。

好处:一方面可以培养爸爸的责任感和育儿信心,另一方面宝宝对爸爸的依赖也让爸爸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会激发他与宝宝多多相处的意愿。

3.如果爸爸实在不能陪,也要注意多跟小朋友进行言语上的交流

告诉宝宝爸爸为什么不能常陪他,不能陪他并不代表不爱他,多直接地表达对宝宝的爱。要常

常与妈妈交流宝宝的动态,关注宝宝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

精选阅读

聪明的父母都一样,多少都带点绝情!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你的爱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孩子也已经离不开对你的依赖。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实,旁观也是一种更具智慧的爱。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扫除路上的危险,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用孩子做家务,自理能力差

凡事妈妈都说,“你尽管学习就好,其他脏活累活我来做就好。”小时候不让孩子多磨练,长大后孩子会认为父母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不仅生活懒散、做事马虎、有拖延症,还脾气暴躁。

正确做法:

从3岁开始教孩子做家务,让他自己丢垃圾、收拾玩具、整理床铺、自己穿衣服。4-7岁,摆碗筷、收拾饭桌、清洗蔬菜。7-9岁,自己上学、使用电饭煲、洗碗。9岁以上,学做简单的饭菜、学习家电的正确使用方法。父母狠点心,孩子才能真懂事。

替孩子规划人生,缺乏主见

看似父母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为孩子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但却忘记了自己的经验也是满满积累而来。长期被迫选择的生活,很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总取悦他人。

正确做法:

永远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身边,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孩子开始各种尝试时,家长要做的只是向后退一步默默地支持他,给孩子空间,鼓励他从独自探索中,培养兴趣、学会思考、尝试创新。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取之不尽的零花钱,财商低

从最初的妈妈主动给孩子零花钱模式,变成了现在的“妈,给我10块钱、20块、30……”逐渐的孩子索要的越来越多,父母也很舍得,不乏用钱来弥补孩子缺失陪伴的行为,没有节制、随心所欲花钱导致的结果都一样,很容易养出败家子。

正确做法:

5-6岁比较适合进行财商启蒙教育,多带孩子市场买菜,存储零花钱,传授给他生活常识,什么东西是必需品、消耗品,哪些是现在要用的,其次的可以缓缓以后再买。总之,就是教孩子如何盘点资源和分配金钱。

跌倒了有人扶,抗挫折能力弱

养尊处优的生活势必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低下。孩子跌倒了,或者是孩子做错了,父母首当其冲替孩子道歉,纵容过失,都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

正确做法: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适时适宜的分心,忘记生活中的小忧愁,不要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发脾气,控制情绪,活得开心,乐观积极。

没有天生会带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会带孩子且优秀的父母多少都带点“绝情”,父母懒一点,孩子更独立。

父母只需要知道:成长必定充满痛苦的磨练,只有孩子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来的生活,他才有机会变得羽翼丰满、进退自如。孩子要成长,既需要父母狠心地、绝情地在身后轻推一把,也需要父母勇敢地在前面带路。

妈妈的性格决定宝宝的人格


记得有句话叫做“万事万物是相生相克的”,这句话放在家庭教养中,如果妈妈的性格太强,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弱,如果一个妈妈太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温暖,造成孩子为了追逐温暖,而取悦他人。我们分析了三种情况,看看你属于哪一类妈妈?

控制型妈妈:容易养成回避型孩子

妈妈表现: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或者出于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产生的怕遭到遗弃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依恋,有些妈妈内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为,而难以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

孩子心态: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产生距离儿童。他们不害怕亲近,但总是小心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扭到一边,不让妈妈亲。因为他们害怕过于亲近会使自己无法从妈妈的控制中逃脱。

成长的烦恼:这类儿童长大后,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他们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长时间忙于工作,偏爱经常出差的工作,或总是埋头看书、看报、看电视。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配偶企图保待一种亲密状态,或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家教EQ: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孩子“相依为命”只是暂时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小爱人”,只会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忽略型妈妈:容易养成追求型孩子

妈妈表现:有些妈妈因为忙,或许是性格使然,表现出缺乏耐心的一面,她们总想快点从教育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所以,鼓励甚至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探索和独立。

孩子心态:孩子独立尝试对世界的探索时,如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就容易造成他对独立的恐惧。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做出好孩子的样子,或找出各种借口来赢得妈妈的注意力。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离开妈妈,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证是否有人随时都在关心自己。

成长的烦恼: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通常表现出追求型人格。他们害怕被抛弃,为了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为“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这种关系却可能使对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讨好,暗自伤心,感叹“活得太累”。

家教EQ: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养”的。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妈妈足够的耐心,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点上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冷漠严酷型妈妈:容易养成孤独型孩子

妈妈表现:有些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也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或许潜意识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长的烦恼: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家教EQ: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抚摩的,在国外,抚摩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孩子,不与他进行身体接触安抚,于他于己,都说不过去。

不可缺失的父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排斥爸爸的玲玲

玲玲3岁多了,但对爸爸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和排斥,据玲玲妈反思,原因可能出在平日里玲玲和爸爸接触的机会太少。从玲玲出生到3岁,玲玲妈一直在家做全职妈妈,与女儿朝夕相处。由于玲玲爸经常出差,不出差的时候也有很多应酬,回家很晚,因此,经常是女儿睡着了,爸爸还没有回来,而早晨呢,女儿还没有醒来,爸爸已经出门了,要么连续几天或一周、两周见不到出差在外的爸爸。久而久之,玲玲和爸爸疏远了,甚至陌生了,直到有一天,当玲玲推开爸爸搂在她腰间的那一只大手,玲玲的爸爸和妈妈才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发泄不满的童童

童童本是个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的小男孩,但自从一年多前,他的爸爸因工作需要调到外地以后,小家伙的性情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似乎表现得越来越任性执拗、脾气暴,不爱听妈妈的话了。久而久之,他竟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成了“问题儿童”。后来,童童妈带他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专家的解释是,童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失去了太多的父爱,但他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排解幼小心灵中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于是他就选择了与身边的成人对抗、攻击小朋友等方法来引起他人注意。

专家提示:幼儿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男孩子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母亲抚养女儿,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有些妈妈将希望寄托在幼儿园那里,但实际上,父爱是无法替代的,幼儿园同样也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能给予孩子的是母亲的那种温柔的爱和老师的那种理智的爱,而父亲那种阳刚而厚重的爱,孩子们是无法得到的。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人之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父爱滋润幼小

心灵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总是严父慈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不单单是严厉的象征,也逐渐融进了亲情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榜样、楷模。有很多成功人事在选择人生道路时都是经父亲的教育、指点,从而奠定了自己所走的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父亲能给予他勇气和信心;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亲也会以理智和宽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过失,鼓励身处困境的孩子,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当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迁就的时候,父亲就应该充当教育的主角,采取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方式,最终使孩子接受到正确的、健全的教育;当孩子内向、胆小的时候,父亲会以男人的阳刚之气去感染孩子,带着孩子亲历山水,到大自然中去磨炼孩子的性格,使孩子逐渐形成勇敢坚毅的品质;当孩子在郊游中走得累了,父亲就会背起孩子,这时父亲宽厚的脊背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在人多拥挤的场所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新奇的世界却无法看到时,父亲就会把孩子放在肩膀上扛着他,这时孩子会感到父亲是那样的高大,就像有人说过的:父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

父亲是把健康与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人,男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和父亲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父亲,尤其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方面,父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父亲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事业型的父亲可以让孩子注意你如何全神贯注的看文件、读书,可以把你读的书讲给他听,他们将来总有一天也会去看;上班族的父亲,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等等;出差型的父亲可以把每次出差在外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给孩子听,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之,为人父母者应该负担起应尽的义务,给孩子一个良好而完整的家庭教育。

宝宝3岁前 父爱更重要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无论男孩女孩,3岁前都是靠母亲在成长。但是过了3岁,男孩的养育就要慢慢向父亲倾斜。

然而在孩子3岁以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父亲对孩子“爱”的价值观的确认、个性的均衡发展以及身份的确认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岁前孩子需要对爱确认

很多父亲觉得自己毛手毛脚,不细心也没有耐心所以对3岁以前的宝宝接触比较少,甚至认为3岁前的教育完全是妈妈的事情。专家指出,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的爸爸认识的误区。

广州市金宝贝早教中心负责人杨倩告诉记者,2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断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确认“我是可爱的”,他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确认“我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在这个“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给孩子的反馈是不积极的,漫不经心的,那么孩子收集到的信息会是“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一无是处是讨人嫌的”,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对此,杨倩指出,孩子的“对爱的确认”以及“安全感”是来自父母双方的,如果孩子“对爱的确认”只从母亲那里来,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难完全。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同样需要父亲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养育。

与父母相处均衡个性发展

通常来说,男人的个性中比较多“敢于冒险和探索外界的勇气和信心”,女人会偏保守和小心。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和妈妈呆在一起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比较长。

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动比较多的孩子,则会比较勇敢,喜欢探索新事物,个性上会更加的独立和自信。

在孩子在3岁以前,是孩子对他所生存的环境的认知能力,体能,社交,语言,个性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父亲的角色将对孩子后天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孩需以父亲为模仿对象

据了解,2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意识,即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对家里有男宝宝的父亲尤为重要。当男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后,他开始寻找这个性别的模仿对象。在一个家庭里,这个角色当然是自己的父亲。

杨倩告诉记者,这个时期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他将会模仿父亲的所有行为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但是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接触不到父亲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父亲,那么在家里的角色模仿对象就会转向妈妈,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些男人很女孩子气甚至像女人,这与孩子从小建立的成长模仿对象有关系。

男孩需要一个男性的偶像,而对于女孩来说,则需要一个男性来欣赏。女孩子和从小和父亲的关系也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和其他男人的关系,包括男朋友或者未来的老公。

宝宝的天性你了解多少


按理说父母是最理解自己的子女的了,那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对于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处于怎样的一种态度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让家长成为真正最了解了孩子的人。

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

1.模仿性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嘤嘤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自立成人,学习皆从模仿而起。作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实际上是相伴孩子一生的非常重要的“老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模仿中学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哪怕我们不喜欢或不擅长,但为了孩子我们有些时候必须学会当一名好的演员。幼儿早期教育

2.叛逆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这时我们都会很头疼,很恼火。实际上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他们要学会自己思考,学会一天天的独立,所以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叛逆性,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指引。郑渊洁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要想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并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从他生下来那一刻就应该给他灌输:我们家很穷,供不起你读书,你要想读书是非常困难的!

3.好奇心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得他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看到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问一问。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小看他们,更不应该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为了保护孩子,防止孩子犯错,经常会对孩子强加很多约束,不许动这,不许碰那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探究。同时,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应该耐心回答,千万不可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粗鲁的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否则无形中会扼杀孩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格的萌芽。幼儿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深喑孩子的这三个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指引,这样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这有这样的家长才能算是最了解孩子天性的。还需要加不断的努力呢。

父母教养方式决定宝宝性格


宝宝的性格虽然有先天的影响,但是真正性格的形成确实后天父母教育的结果,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宝宝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父母性格:柔弱、内向、胆小。

教养方式:过分保护和限制。

对宝宝可能的影响:胆小怕事,承受力差,缺乏竞争力。

父母性格:暴躁,爱大喊大叫,缺乏耐心。

教养方式:爱体罚训斥,缺乏温情或走极端,反复无常。

对宝宝可能的影响:攻击性强或胆小怕事或双重性格,长大后溺爱自己的宝宝。

父母性格:热情,开朗,大方,豪爽。

教养方式:民主,平等或专制,缺乏引导。

对宝宝可能的影响:活泼,大方,沟通能力强,富于想象,有创造力或自私小气。

父母性格:冷漠,缺乏热情。

教养方式:对宝宝的成长漠然置之。

对宝宝可能的影响:缺乏信任感,无上进心,事事无所谓,对他人冷漠。

父母性格:正直,勤奋,进取,向上。

教养方式:要求严格,做事认真,有明确目标。

对宝宝可能的影响:学习努力,认真,有忍耐力,不怕挫折。

父母性格:父母爱清洁或洁癖

教养方式:讲究整洁卫生或不能容忍丝毫凌乱和不洁净。

宝宝可能的情况:爱清洁、爱劳动或脏了也无所谓,推给父母来处理。

那些智力决定着宝宝未来的不同?


人的智力类型分为好多种,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还有其它的许多方面,而这些智力总合起来决定着宝宝未来的发展,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认识下具体的都有那些的智力类型吧!

数学智力

指抽象思维和得出逻辑结论的能力。数学智力高的人清楚事物和数字数量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例如爱因斯坦,他通过相对论使人们对空间和时间关系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空间智力

卓越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三维思维能力,能在脑中形成立体图像。16世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刻出了完美的大卫像。

自然智力

即指对大自然及其产品的敏感性,是一种了解自然界中的不同类型、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的能力。自然智力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于1995年提出的人的第八种智力。很多成功的护林员、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兽医以及环境专家的自然智力十分突出。早教网

音乐智力

音乐家通常在音乐智力方面天赋禀异,这种智力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体现,例如莫扎特,他5岁就开始作曲。

身体运动智力

即巧妙灵活利用身体的能力,通常舞蹈家和哑剧演员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卓别林就曾在无声电影里充分展示了这一才能。

存在智力

指哲学家、神职人员和作家与众不同的感悟理解能力,他们对世界和人的本质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

人际交流智力

在人际交流智力方面有天赋的人能洞悉和理解他人的动机和愿望,也更善于调动和发挥他人的长处。好的教师、销售人员和政治家几乎都拥有不凡的人际交流智力。

个人内在智力

是自我认知的能力,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成功的艺术家、作家、演员和经理主管都具有这种能力。

情感智力

指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像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些人即使身处险境,头脑依然清醒。

语言智力

指处理文字的能力。较之常人,善于辞令的人能更准确地表达所思所感,拥有巨大的词汇量。例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词汇量达到9万个单词,同时期的普通人词汇量通常只有2000个到5000个。

智力类型,你家宝宝是哪种?当父母在为寻找培养孩子的方向头疼不已时,也许孩子正淋漓尽致地发挥着某一方面的才智,只是父母根本没有察觉到而已。

其实,每个孩子所具备的智力类型都不相同。因此,在父母吹毛求疵或要求孩子表现完美而喝斥他前,必须先了解孩子属于哪一种智力类型?自己是否在求全的错误?

动作型智力

4岁的强强用纸折叠了一个青蛙和一堆幸运星。

妈妈见了大吃一惊,她从来没教他折这些东西。“这是你折的吗?”妈妈的语气充满怀疑。强强点头。“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折的?”强强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啦?到底是不是你折的?小孩子可不许撒谎!”妈妈口气一硬,强强更不知道怎么说了,索性把头低了下去……早期教育

为妈妈支招

像强强这种“嘴笨”的孩子,强迫他用语言来说明过程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样会使强强感到为难,造成以后再做什么事情刻意留心过程的心理。

强强能做出这些东西,绝不是“手巧”这么简单,而是依仗一种智能-动作型智力。与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人不同,强强这类孩子是通过“动作”来发挥自己才能的,对于整个操作过程及其中原因,他却不一定能全面地说出来,他的注意力、理解力全部集中在动作上,在其中体验到了成功和乐趣。所以妈妈应鼓励他,让他知道,这也是一种才能,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语言型智力

与强强相反,4岁的兰兰属于那种特别能说的孩子。“你真能说,可是没有实践不行呀!”妈妈对讲得头头是道的兰兰说。“实践,什么叫实践?”兰兰不明白。“实践就是实际行动。”妈妈说。“我明白啦!收拾玩具,打扫卫生……”兰兰立刻接口说了下去。

妈妈总觉得兰兰光说不练,不是个完美孩子。然而兰兰的健谈,说明她很聪明,至少富“语言型”智力。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反应问题快,并且能用语言巧妙适时地表达出来。这一优点,应该受到充分的爱护和培养。父母不但不应指责,还应该通过语言游戏来指导她以求更大发展。至于实践方面,有机会可以母女同做“收拾干净”的游戏,这样孩子就会更充分地理解“实践”的含义,兰兰的发展也会更加均衡、健全。

社会型智力

在街上,4岁的洋洋发现有一个孩子在哭,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他迷路了。”“你怎么知道?”妈妈很奇怪。“因为他是一个人,而且,好像在找人……”“如果你是他该怎么办?”“我就去找警察叔叔,告诉他我叫'洋洋',我迷路了……”

为妈妈支招

洋洋有相当高的观察判断能力,他断言那个孩子迷路,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收集了各种可作论据的事实后得出的结论,他能根据别人的行为,推测其心理及原因,并能做出正确理解和判断,这就是他的社会型智力在发挥作用。

洋洋妈妈在鼓励和发展孩子的社会型智力方面的做法非常高明--让孩子自己用头脑思考问题。凭简单的一句“你怎么知道?”,让他去思考、推测其原因。而在孩子做过各种思考之后,再加上后面那一句“如果是你怎么办?”,让他设身处地地考虑措施和对策,这种教育就更加完善了--直接教给孩子应该怎样做倒是再简单不过,可是这样一来,就遏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失去了一次提升孩子社会型智力的大好机会。

开拓智力的刺激四法

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刺激孩子大脑,有助于开拓孩子的智力:

低级刺激让孩子观赏花草、听音乐、逛公园、学做家务,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看电视大奖赛、戏曲或智力比赛、浏览报刊、集体旅游、参加演唱会、演讲会及辩论会等,可培养孩子观察、欣赏、鉴别及语言表达能力。

高度刺激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鼓励开动脑筋。

更高度刺激吟诗、作画、木刻、石雕、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及航模等,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应急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吃好、穿暖这么简单的,最重要的还是还是要学会育儿的方法,培养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娇惯孩子,做温室中的花朵,以上的实例可以充分的反应中育儿的真谛,但愿父母们都能够懂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