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幼儿园起,孩子就算开始融入社会生活了。每学期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幼儿园都会邀请家长亲自参加。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缺席这样的活动,当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重要,可是偶有一日,可能会突然发现,请一次假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真有那么难吗?

孩子幼儿园组织活动我与他爸爸由于工作忙,很少参加,昨天孩子说每次活动别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参加,只有他是姥姥。希望我与他爸爸去一次,因为幼儿园明确提出希望是孩子父母去!我说工作忙。他说要不你去一会,再把我转给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我听了真的很惭愧和心酸,因为上次活动,由于我和他爸爸没有参加,是姥姥去的,但是他姥姥要参加什么会议,参加一会就把他交给别的家长了。我发现由于我一直以来认为幼儿园每次组织活动都是工作日,还要求父母参加并且比较频繁,好像父母在家没事一样,所以我并没有给予重视。但是我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今天早上一起床孩子就说:妈妈周五的活动你陪我去!我实在太难受了,发现一直以来很失败,所以明天一定去!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做得还可以,但是现在发现自己真的应该作检讨!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重视和交流!

网友意见——

uttamama一定要去,工作就那么重要吗?一天假都不能请?

很爱光头妹当然孩子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只能经历一次啊!谁也说不好,如果你不去对他的影响会有多大。现在孩子打预防针、体检,我和她爸必陪着。以后六一、娃生日、开家长会、孩子上学中的需要,我肯定都会请假陪着。陪不了几年,娃就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喽!

一弛他妈想明白就好,拼命工作为的啥啊?不就是为了家人更好地生活嘛!孩子的成长最重要,如果光为了工作挣钱而错过了欣赏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太不值了。钱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因为工作因为钱而放弃更重要的亲情。

雨天普洱茶上周五孩子幼儿园有一次公开课,40分钟的科学实验。我的车限行,孩子爸说算了,别去了,不是家长会啥的。但孩子跟我说的时候,挺认真的,希望我去。最后我还是去了,去的时候稍晚了五分钟,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孩子就一直向后180度扭着脖子在人群中找我们。看见我们之后,给了一个极灿烂的笑脸,才转过头去开始上课。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很简单就能让孩子如此快乐,我为啥不去这样做呢!

远儿妈妈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有活动。老师会说让父母来参加,孩子也希望父母去,因为有时有亲子活动,姥姥、姥爷岁数大,不能带他一起玩,他会不高兴。基本上是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每次都要半天。有时间能请假还是尽量去吧!

z_lightstar我儿子的幼儿园要求家长一起去。我和老公都决定要请假一起去,这是必需的。

fengfx0000公开课我没去,但是这次圣诞节汇报演出我去了,孩子非常开心!以后要求家长参加的,我一定会去!

dawnguoxm我也是每次都去不了,因为我们领导对员工请假很反感。不光是扣钱的问题,会长期有阴影。所以我们也经常是姥姥去。没办法。

天炜妈妈必须要去的,和孩子亲近的也就这么几年,等到孩子长大了,你想跟着去人家还嫌你烦呢!

专家指点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儿童心理专家金利波表示,其实不仅是职场妈妈,包括全职妈妈也会遇到这样的选择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并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无论妈妈去不去参加宝宝的活动,妈妈都是爱他的。

金利波说,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无法每一场活动都亲自参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事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很好地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很愿意去,但是很遗憾,由于工作或者什么原因不能去。同时父母还可以祝福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去,你也一样很快乐!此外,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去与不去都是正常的,都是爱他的。要让孩子明白,无论父母去不去参加自己的活动,他都能获得快乐,而这种快乐不是与父母捆绑在一起的,是要他自己去获取的,因为父母永远不可能做到孩子一召唤就能立即到场。金利波还强调,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选择难题,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情享受这个过程,回家告诉家人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是一件更快乐的事。

金利波建议,其实父母也不必为难自己,幼儿园那么多活动,每次都参加也是不现实的。可是父母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一次都不去或者每次都委托老人去参加,这种行为也是有所欠缺的,父母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例如迎新年、毕业典礼等对孩子们格外重要的活动来参与,并明确告诉孩子,让他知道父母会参加自己的活动。

金利波提醒家长们,父母做任何事都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说法”,需要父母将他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父母则应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有时候爸爸妈妈的爱在心里,有的时候爱体现在行动上。

精选阅读

宝宝3岁前 父爱更重要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无论男孩女孩,3岁前都是靠母亲在成长。但是过了3岁,男孩的养育就要慢慢向父亲倾斜。

然而在孩子3岁以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父亲对孩子“爱”的价值观的确认、个性的均衡发展以及身份的确认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岁前孩子需要对爱确认

很多父亲觉得自己毛手毛脚,不细心也没有耐心所以对3岁以前的宝宝接触比较少,甚至认为3岁前的教育完全是妈妈的事情。专家指出,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的爸爸认识的误区。

广州市金宝贝早教中心负责人杨倩告诉记者,2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断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确认“我是可爱的”,他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确认“我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在这个“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给孩子的反馈是不积极的,漫不经心的,那么孩子收集到的信息会是“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一无是处是讨人嫌的”,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对此,杨倩指出,孩子的“对爱的确认”以及“安全感”是来自父母双方的,如果孩子“对爱的确认”只从母亲那里来,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难完全。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同样需要父亲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养育。

与父母相处均衡个性发展

通常来说,男人的个性中比较多“敢于冒险和探索外界的勇气和信心”,女人会偏保守和小心。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和妈妈呆在一起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比较长。

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动比较多的孩子,则会比较勇敢,喜欢探索新事物,个性上会更加的独立和自信。

在孩子在3岁以前,是孩子对他所生存的环境的认知能力,体能,社交,语言,个性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父亲的角色将对孩子后天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孩需以父亲为模仿对象

据了解,2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意识,即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对家里有男宝宝的父亲尤为重要。当男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后,他开始寻找这个性别的模仿对象。在一个家庭里,这个角色当然是自己的父亲。

杨倩告诉记者,这个时期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他将会模仿父亲的所有行为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但是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接触不到父亲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父亲,那么在家里的角色模仿对象就会转向妈妈,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些男人很女孩子气甚至像女人,这与孩子从小建立的成长模仿对象有关系。

男孩需要一个男性的偶像,而对于女孩来说,则需要一个男性来欣赏。女孩子和从小和父亲的关系也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和其他男人的关系,包括男朋友或者未来的老公。

幼儿园里“玩”比认字更重要


生活区里,中班的孩子们正做着各种面点;种养区里,小班的孩子们在拔萝卜;积木区里,大班的孩子们搭着立交桥……昨天,在我市举行的“幼儿园课 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研讨会上,太平巷幼儿园开发的“田野课程”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这些看似玩玩的区域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 神、责任意识、观察力等,这些能力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远比会认字、会做算术重要得多。

“双手抓好萝卜的根部,用力一拔就能拔出来。”昨天上午,太平巷幼儿园的种植区,老师正在指导小班的孩子们拔萝卜。“这是白萝卜、这是红萝卜、 这是洋花萝卜,大家拔出来以后要把萝卜上的泥清理干净,然后根据不同的品种分类放进筐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

幼儿园园长汪丽介绍,幼儿园的种植区活动只是该园“田野区域活动”的一部分,而所谓的“田野”就是让幼儿在真实场景、生活情境中学习,以自己的 方式去感知发现。“比如,种植区里,孩子可以了解土壤,了解不是所有的土都能让植物很好地生长,需要施肥,肥料又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等等。这些通过直接体 验获得的经验会让孩子印象更加深刻。”汪丽说。

据了解,该园的“田野区域活动”包括表演区、积木区、科发区、美工区、沙土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种养区8类,在8大区域里,还有很多主题教育体验活动,每一名幼儿在3年的学习中可以参与20个不同主题教育的体验活动。

成天这样“玩”,孩子将来进了小学如何跟得上?“不少小学举行入学面试,使得家长们认为,幼儿园就应该教认字,教加减法等等。这样的认识有问 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说,“孩子进入小学前最重要的准备不是知识。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对事物的敏感 性,做事的坚持性、问题意识等,都是需要培养的素质,这些素质需要在体验中获得,这才是孩子未来小学学习的基础。”

守规矩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我家的教育形态是严母慈父,丈夫几乎没有大声责骂过孩子,且对他们的要求多是有求必应,我则对孩子管教严格。

一次,丈夫因为工作烦心而对闹着要他陪玩的儿子责骂了几句,结果年仅三岁多的儿子竟然气得一整天都不理会他。丈夫问儿子为何多次挨妈妈骂不会生气,却对他的一句责骂会生气这么久。儿子气鼓鼓地回答说:“我是做错事了妈妈才骂我,你是自己不高兴了才乱骂人!”可见只要是有“原则性”的管教,即便是惩处也不会因此而疏离亲子感情。

还有一次,我到医院探望朋友六岁的儿子,他的邻床是个八岁男孩。让人吃惊的是,这个智力、肢体都正常,且长得比同龄孩子高大的孩子,居然喝水要用奶瓶、吃饭需要喂、穿衣穿鞋只会伸手抬腿地要妈妈服务、下床尿尿和去做检查时要他瘦弱的母亲背着……但奇怪的是,这个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如此“低能”的孩子,在他严厉的父亲面前立刻就“恢复”成一个“正常”的孩子!

由此可见,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其施以管教,才能帮助他学习成长为正常人。但若想让自己“敢”于管教,首先得破除几个教养上的误区:

1.尊重不是一切顺从。如果只要是孩子想做的,就放任孩子去做是非常危险的“尊重”。

2.做朋友更要做家长。我的女儿曾经跟我说:“父母如果抱着一心与孩子为友的心态,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反问她持这一观点的原因,她的说法是:“朋友为了不破坏彼此的友谊,多半不会去指正与规劝你所犯下的错误,甚至会义气地为你掩饰错误。父母若如此‘够朋友’,就不可能去匡正孩子行事做人所该遵守的原则与标准了。”

3.不要以“孩子们都这样”、“长大后就会好了”来拖延教育。在孩子能够听懂大人说话时,父母就要开始教会孩子规范和礼仪。

4.守规矩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曾有一位妈妈给我博客留言,说她的孩子在上亲子课时,喜欢一进教室就去找玩具玩,玩够了才回去听课,但孩子回去听课后,学习表现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并没有耽误学习质量。她问孩子不遵守课堂秩序的行为是否应该管教。其实这个妈妈会发出如此提问,心里肯定已意识到孩子这一行为有些不妥,因为虽然孩子“一点都没落下学习”,但会让妈妈觉得担心困扰的事,想必也曾困扰授课老师。因此,做家长的必须加强孩子遵守课堂秩序的学习,让他养成符合课堂教学管理要求的良好习惯。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当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回复“正常”。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性别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识教育,但是性知识教育绝非性别教育的全部。在欲望泛滥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不受泛滥的色情的侵害,给他们一个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要逼他们早熟。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思考有效的性别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没有有效手段预防儿童急疹,加强护理更重要(本网站编辑)


前言:好心办坏事并不少见,关心怎乱。宝宝出现紧急的疾病要及时医治,不要自己推测就给孩子用药。一旦发生状况不要慌乱,采取一些紧急救助的措施并赶往医院诊治,在医师的知道下用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的是儿童急疹的治疗和护理小知识。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烧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皮。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得了幼儿急疹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都是马后炮,所以家长在发热早期一定要“沉着”。对高热婴儿,若不伴有明显咳嗽、腹泻等症状,同时发热24小时后,末梢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不高,千万别着急使用抗生素。只要将体温能够控制在38.5度以下,多喝水,保证正常排尿和便,高热三天体温下降后全身出疹则考虑为幼儿急疹。绝大多数婴儿都会有此经历,往往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高热。幼儿急疹在后期要与麻疹和风疹相区别。风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风疹好发于较大的儿童,如学龄前儿童,出疹前无发热症状,或仅有轻度发热,皮疹稀疏分布于全身,手足心可有皮疹,个别病例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或脱屑,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而麻疹在出疹前除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咳嗽、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鼻塞及流涕等其他症状。幼儿急疹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专家表示,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很快可以自愈,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主要应该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在宝宝确诊为幼儿急疹的时候,家长不要太着急,因为绝大部分幼儿急疹都是良性的。家长应密切注意宝宝的体温,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建议口服退烧药;宝宝体温低于38.5度时一般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用退热贴、洗温水澡等。本网站小编总结:专家表示在幼儿急疹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所以我们只能做好护理的工作,如果护理不得当会在孩子的皮肤上留下痕迹,而且在这过程中退烧很重要,体温如果一直偏高对宝宝的其他器官会产生损害。

该上哪个幼儿园


还是上近的那一个吧。太远接送都不方面,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儿子现在上的是离家比较近的一所一级一类幼儿园,传统教育方式,但老师还不错,很爱孩子,他在那儿过得还是很愉快的,我想这就行了。新的教学思想我们可以自己在家里日常生活中灌输,周末可以去当当妈的小橡树等。我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去过三个月的蒙氏班。但除了教具是蒙氏的之外,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没什么实际意义。我个人觉得蒙氏的一些思想其实可以很好的用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对他们进行灌输,可能比上一个徒有其名的蒙氏班更有用。到当当家看看当当怎样和妈妈一块做饭会很有启发的。

1806的回复:

我建议上近的那个,其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通过周末参加一些活动(类似当当妈的周末班等)来弥补,家里的一些活动和引导可在每天放学后进行。孩子身心愉快最重要。

mimimama的回复:

就上这个近的吧。

宝妈的回复:

报告大家一个消息:我刚才偷偷溜出去,上幼儿园给宝宝报名去了!

听了大家的意见,我给宝宝在那所离家近的幼儿园报了名,因为4月份就要开始了,所以必须这两天就去报。真的再次感谢大家帮我出主意!!

宝宝现在对上幼儿园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我一直都跟她说“表现好的小朋友才可以上幼儿园”,她从来都是近乎乞求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让我上幼儿园呀”。说实话,其实我比她还要紧张呢,但我知道这种情绪万不要表现出来!我觉得,孩子上了幼儿园真的算走上了社会(孩子也是有小社会的嘛),为人处事是从小时候、点滴做起的,再没了姥姥“随身保膘”似的“人盯人”,她能不能应断自如呢?摈弃一种习惯比学习一种知识还要难,集体生活是与家里不同的,她能不能很快适应呢?

刚才在与园里主任的交谈中,使我增强了不少信心,我盼望宝宝和我能够顺利渡过“适应期”,也相信宝宝一定能够顺利渡过适应期!

孩子的战争,要参与到哪个度


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妈妈要参与到什么程度?孩子被打的时候要如何处理?孩子打了别人的时候,又要怎么处理?如果那些孩子的妈妈也参与其中,我又应该怎样应对?我又不好对别人的孩子或者是教育方式指手画脚。

要用心教导“我的孩子们”。

生活中碰到一点问题就哀叹“唉,又出问题了”的人,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很辛苦。人活在世,每天都要面对新的状况,作出新的抉择。某件事出了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必然的。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身边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出了问题,我就会这么想:“哦,出问题了。看来之前一段时间算是平安无事呢。现在开始解决问题吧。”之后就会开始用心解决问题。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既会走弯路,也会过隧道。如果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就能很快走出隧道。相反,如果坐在原地哀叹,只会让你待在隧道里的时间更长。

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吧。孩子作为“半成品”,自然问题多多。本来就对育儿没有任何信心,结果连邻居都跑过来指手画脚,会让一些妈妈更加不知所措。我们周围总是有些妈妈们从来不尝试理解别人的育儿观,而总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

在犯了错的孩子面前,有些旁观妈妈会说:“要狠狠地教训他,养孩子怎么能这么软弱呢?”这些人还会催促孩子的妈妈赶紧训斥孩子。看到我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不少妈妈像对待犯人一样质问我说:“怎么还不让孩子上幼儿园?”

她们不会代替我度过我的人生,我的人生也不是属于她们的。孩子的人生也是如此。归根到底,人生还是我的人生,孩子还是我的孩子,还是要由我来养。我一直认为,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可能只有路边鸽子才会觉得人类都是千篇一律的,正如我们看它们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经历、想法都不一样,所以看到别的妈妈的做法和自己不一样,也不用在意。

如果太在意别的妈妈怎么看待自己,即使不赞同她们的观点,也会开始融入其中,自然地就会按照别的妈妈希望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注定要与人相处。但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的方式养育孩子。我不能因为其他人看着,就去迁就她们。

告诉孩子,暴力是绝对不允许的。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孩子塑造好。在人群当中,特别吵闹的孩子,要先教会他基本礼仪;看到喜欢的人就不顾别人感受,进行肢体接触的孩子,要制止他。当然,要采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

“妈妈,我可喜欢那个孩子了,喜欢和他牵手,喜欢摸他的头发,还喜欢和他抱在一起。”

“可是他不喜欢啊,所以不能那样做。明明你讨厌热水澡,但因为妈妈喜欢,整天让你洗;明明你讨厌青菜,但因为妈妈喜欢,天天让你吃。你会高兴吗?”

孩子不会因为一句话立刻改变,要用温柔的语气时刻告诉他,直到他真正明白为止。减少孩子做别人讨厌的事情的概率,各种纷争自然就会减少。

有些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喜欢动拳头,这种习惯要在小时候就严加管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暴力都是不允许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肯定会有动拳头的时候,也会在别的孩子身上留下痕迹。这时要抓住他的双手,盯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不能用拳头。不能让别人疼痛。”但不要操之过急。要作好循序渐进的准备,用温柔的方式教导孩子。

受伤的孩子能在妈妈的怀抱中痊愈。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现在则变成“小鬼打架,神仙遭殃”。孩子间的争执很容易演变成大人间的“战争”。我碰到过盛气凌人地指责我不应该批评她孩子的妈妈,也碰到过在电话里把我孩子骂哭的妈妈。

有一次,一向开朗的孩子接到电话后就开始哭,我立马跑过去把他抱在怀里。在孩子哭的时候,伤心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像法官一样,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缘由,而是先把孩子抱在怀里,安慰他。这才是妈妈应有的态度。

之后,我开始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告诉我:“政勋的妈妈吓唬我说,如果我再骚扰她们家孩子,就绝不轻饶我。”我始终抱着孩子,轻轻拍打着问:“你骚扰政勋了?”孩子告诉我说,那个孩子很小很可爱,所以每天都会陪在他身边疼他。“是吧?我就知道我的儿子不会去骚扰其他人。可能是有点误会,他妈妈才会打来电话。”在妈妈的怀抱中,孩子重拾了信心,重新充满了活力。

没过多久,这个误会就解开了。政勋妈妈始终因为此事对孩子充满歉意,对我也充满感激。孩子之间也一如既往地友好相处。随意训斥别的孩子的大人让人不可理喻,但并不是所有妈妈的想法和做法都与我一致。那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连我也把孩子之间的争执升级成大人之间的“战争”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