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婴幼儿心理学专家指出:对于男女宝宝而言,除了各自气质等因素与遗传基因相关以外,绝大部分性格特征都会在后天形成,而其基础心理特质都会在婴幼儿时期奠定。

尽管0~3岁宝宝年龄尚小,但男女宝宝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色却是如此不同,不少父母往往认为男宝宝总是很调皮,总是给大人捣乱、惹麻烦,有时男宝宝还会很倔强,固执地不愿听父母的劝告。其实,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他是男宝宝。对此,父母养育男宝宝自然需要运用特有的规律与技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4、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5、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总之,理解孩子,并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并不断的鼓励孩子做勇敢的孩子,孩子就一定能成长为勇敢面对生活的男子汉!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父母该如何教育家里的男孩子变成男子汉


引言:妈妈凭本能就能知道女孩子的心思,而男孩子,他们好像是由另一种材料制成的,呵呵。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妈妈总是理解不了自己儿子的行为,总是感到困惑。那么我们来说说男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吧。

男孩是粗暴和坚强的

妈妈很吃惊儿子的精力——他不断地奔跑、跳跃、叫喊,他也会变的有侵略性。大多数男孩子都爱在一起粗暴的玩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变成粗鲁的人。实际上,有竞争性的玩耍的好处是很明显的。男孩们因此了解攻击行为的极限:怎样安全地玩耍而不受伤,怎样意识到别人的感情。了解这些极限的男孩子以后更不容易发脾气或大怒。

男孩子有暴力想象

男孩子对身体上的攻击性有相应的精神方面的原因,这也是妈妈担心的地方。妈妈本能地想让孩子远离玩具枪和充满暴力的游戏,以免他们受暴力行为的影响。但是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儿子经常有充满暴力的想象。经研究发现男孩子围绕枪击、打斗、撞车和其他形式的暴力编故事,但一旦故事结束,暴力行为并没有继续。他们很清楚地分清了真实和虚构,很少有人从想象的暴力走向真实的暴力。

父母在了解了男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后,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因此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三、父母把“爱”藏起来一半。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男孩,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钱,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四、男子汉的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经验。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多带男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和室外活动,更多的让男孩子发挥自己的“野”性。带他玩一些有挑战的户外游戏,可以培养他坚强的个性和冒险精神。男子汉的成长是需要磨练的,所以我们家长要给男孩子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尽管0~3岁宝宝年龄尚小,但男女宝宝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色却是如此不同,不少父母往往认为男宝宝总是很调皮,总是给大人捣乱、惹麻烦,有时男宝宝还会很倔强,固执地不愿听父母的劝告。其实,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他是男宝宝。对此,父母养育男宝宝自然需要运用特有的规律与技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3.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4.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男子汉的教育方法你懂得多少?(圣诞节亲子教育)


前言:妈妈们反应,自家的小男孩缺少男子汉应有的气概,反而有点像是娘娘腔,这种情况很是让家长们感到担心,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男孩子有男子汉的气概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4.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5.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心理专家指出,对于小宝宝们而言,除了各自气质等因素与遗传基因相关外,绝大部分性格特征都会在后天里形成,因此后天的教育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上的文章可帮助家长们明白教育的方法!

有意识打造宝宝的男子汉气概


从小学会遇事承担后果,长大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我很注意在小事上让儿子有意识地学习这一点。比如,儿子生气时把图画书扔在地上,我绝对不给他捡,也不允许家人捡。如果他当时不肯捡也没关系,就让书在地上好了。等他缠着我讲故事时,我就对他说:“你不是把书扔了吗?妈妈不能给你讲了。”儿子这时才开始着急,赶紧自己把书捡起来。

男子汉既有天生的气质因素,更有后天打造的成分。从儿子两岁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

1、创造机会让他充当“保护神”的角色

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还得对付儿子的“纠缠”,但我明白,这个阶段让他明白你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轻轻对他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靠吗?”儿子不明所以,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向我凑过来,还认真地说:“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我蹲下来把头轻轻地靠在他的肩上,赞赏地说:“是啊!我儿子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

”儿子咧开嘴巴笑了。那以后,儿子动不动就要充当我的“保护神”,神气着呢!

2、可以不高兴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有些孩子一不高兴就又撕又咬,乱发脾气,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遇事就会不懂得控制。我告诉儿子:“不高兴时,你可以说出来,但绝对不可以乱发脾气。”但这事不光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因此,我很小心地让自己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有我这个榜样,儿子也很少胡来了。

3、后果好坏自己担

从小学会遇事承担后果,长大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我很注意在小事上让儿子有意识地学习这一点。比如,儿子生气时把图画书扔在地上,我绝对不给他捡,也不允许家人捡。如果他当时不肯捡也没关系,就让书在地上好了。等他缠着我讲故事时,我就对他说:“你不是把书扔了吗?妈妈不能给你讲了。”儿子这时才开始着急,赶紧自己把书捡起来。

小贴士:

男子汉打造计划的几种表情:

无助

经常假装寻求儿子的帮助。

事不关己

让他知道你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

无奈

我也和你一样想做某件事,但我能等待。

沉默

不高兴时可以不说话,但不乱发脾气。

哈哈大笑

高兴时像孩子一样放声大笑,随时保持一颗童心。

把女孩打扮成男孩不好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子是家庭的支柱,更是传宗接代的寄托所在,既然国家要求只生一个孩子,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之下,生了男孩总是显得更加如愿以偿,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以为然了。

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两代人一心一意想有个男孩,偏偏天不遂人意,生了个女孩,疼爱归疼爱,总有些遗憾。一天奶奶说了一句话:囡囡,奶奶就你一个宝贝,就把你当孙子养了。大家也就此达成了共识:让我家囡囡比男孩还强!从此,囡囡的玩具世界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汽车而非洋娃娃,囡囡一直梳着齐耳短发,从来没扎过羊角辫,也很少穿裙子。耳边经常听到是这样的叹息:“囡囡,你要是个男孩该多称心呢。”

成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孩子性别认同方面的问题。幼儿从来不停止对自我的探索,她知道并会说出来“我喜欢这个”、“这不是我要的”。幼儿对性别的认识是从自己的外形、所穿衣服、所玩玩具及成人的引导中获得的。假如一个小女孩为她的漂亮裙子而自豪,又会得意地对一个男孩子说:“这个洋娃娃是我们女孩子玩的。”她的性别认同就非常好,因为她非常满意并接纳自己的女孩身份。囡囡的性别认同会如何呢?她是否会迷惑:“我到底是女孩还是男孩?”更因为成人重男轻女的态度,囡囡可能会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况且,囡囡作为女孩的天性如果被压抑,对其人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更为严重的是,变性专家陈焕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当男孩或者把男孩当女孩来养,会人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别上的混乱甚至扭曲,他所接触的要求变性的案例中,30%是由此原因造成的。

其实,在引导孩子建立正确性别认同的前提之下,更应帮助孩子树立两性平等的观念,比如女孩喜欢运动,就鼓励她运动,使孩子懂得:喜欢就可以去做,并不因为他是男孩或女孩。

亲子关系决定教育成败


现在很多父母事业很成功,却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怎么成功,十分苦恼。其实,衡量孩子教育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和父母建立很亲密的亲子依恋,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难建立,尤其是6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很难再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前提是,父母必须明白,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给予爱的理由。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的艺术。父母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去欣赏、理解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满是缺点,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很失败的父母。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身为父母,不要太重视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绩好坏,上的大学好不好,有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些外在的标准固然对家庭很重要,但是父母必须意识到,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时代动摇了老年人的权威。过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经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对新技术、新观念的得心应手更加映衬得父母很“老土”,是个在网络上笨手笨脚的“菜鸟”。

所以,我认为,21世纪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新知识,还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学习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失望教育成就孩子强大内心(亲子游戏)


引言:对孩子的教育真是我们一直应该学习的功课,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孩子的教育原来还能用让孩子失望在教育。

孩子每天会遭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怎样帮助他们接受和对待这些失望甚至挫折,建立逐渐成熟和强大的内心呢?从未失望等于从未得到孩子盼望了一个月的动物园之行因暴雨而搁浅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请收起自己强烈的保护欲,亲子游戏,就让他感受一下那种糟糕的情绪。不要马上去给他买新玩具,或者马上为他安排新节目。那样的话,你等于在告诉孩子“你的生活本应每时每刻都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

其次,不要急于补救。你可以先和孩子聊聊这件事,听他倾诉自己如何如何喜欢这件玩具,心里多么多么地难过。经历了这个“强化失望”的过程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着手补救工作了。

“面对失望”进阶教程

2岁以下:2岁以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所以当发现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把他抱到另外一个房间,或者开始一项新的游戏。

2~3岁:教给他如何表述这种糟糕的心情。孩子心情不好,但是却说不出来到底怎么不好。所以你可以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或者“妈妈让你失望了,是不是?”你可以通过一些身体活动帮助他从坏情绪中走出来,比如一起泡个盆浴或者到外面玩会儿球。

4~5岁:像和大人那样好好谈一谈。亲子游戏,经历了词汇量的激增后,孩子已经可以和你进行“成熟”对话了。你可以和他面对面坐下,然后,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6岁以上:尽量弱化失望的情绪。我们不必回避问题,但我们能够通过幽默,让孩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哇,你哭成这样,妈妈还以为是怪兽把我们家的房子坐塌了呢,原来就是搭不好这条隧道啊……”

教给孩子对付失望的小方法

天气热了,终于可以穿裙子了,可是当依依兴高采烈地套上那条粉粉嫩嫩的公主裙后,却发现拉链坏了。依依的眼泪扑漱漱地落下来,任凭妈妈怎么劝,她都不愿意把那条坏掉的裙子脱下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要马上实施自己的B计划,而是给她时间来作选择。你可以拿出另外一条她喜欢的裙子,温和地问她:“依依你现在可以选一下,是穿那件腰上漏洞的裙子,还是穿这件有可爱的小乌龟,还能配一顶小太阳帽的裙子呢?”

提供另外一个选择,是把失望变成希望的有效武器。

“对抗失望”进阶教程

2岁以下:给他提供一个可以尽快兑现的方案。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明天”或者“下礼拜”的概念太抽象了。所以与其跟孩子说“妈妈保证下礼拜带你去动物园”不如现在就带他进行一个新项目。

2~3岁:告诉他因果关系。3岁以前的孩子很难认识到某种结果其实是他之前的行为造成的。所以,当他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却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你应该提醒他:“昨天拉拉来我们家的时候,你不但不给他奥特曼的面具,还把他的脸抓破了。”

4~5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总是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一切,亲子游戏,所以我们应该用事实告诉他,哪些事情是他无能为力的。与此同时,你还应该让孩子知道:虽然事情本身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却可以调整。

本网站小编:素质教育,是素质与教育的并行,还应对不同学生具有个人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令狮王教育少儿美语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