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使用禁止的语言

如果总是一味地用“不行、不可以”来阻止宝宝不对的行为,会让宝宝变得比较消极,无法建立自信心,并且不知道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宝宝做了一样不对的事情后,如果家长只是告诉宝宝不可以这样,却没有告诉他应该怎样,下次宝宝可能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也没有正确的经验可以借鉴。

在教育宝宝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不可以”这样简单的禁止词语,这类语言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让宝宝的资质变差。如果觉得那件事情宝宝做得不对,可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只有当事情非常紧急或者威胁到宝宝的安全时,才应该马上说:“不能这样,危险。”

少用“不”,不要让宝宝觉得:“怎么我怎么做都不应该?”耐心地给宝宝正确的行为引导,比简单的制止效果要好很多。“不可以”这种否定的词语,给宝宝带来的影响也多是负面的。

不要吓唬宝宝

吓唬宝宝很有效,但是很愚蠢。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爸爸妈妈追着幼儿喂饭,但是宝宝就是不配合,爸爸妈妈没了耐心,就会说:“再不好好吃饭,警察就来把你抓走。”或者宝宝不愿意睡觉,想继续玩,妈妈就哄宝宝:“快点睡觉,不然大灰狼要来把你叼走。”“不要闹了,再闹大老虎就来了。”宝宝并不知道“警察”、“大灰狼”、“老虎”是什么,但是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里,他隐约察觉到这一定是些可怕的东西,从而对这些东西有不好的印象,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怕的、不能接近的,这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以后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如迷路了,也不敢找警察帮忙。

吓唬和威胁宝宝是大人无能的表现:我们对你已经无可奈何,让一种可怕的东西来代替我吧!用这种方式对付宝宝,结果要么让宝宝莫名其妙地恐惧,要么根本不买帐。

对产生了恐惧的宝宝来说,即使长大以后,仍然会害怕一些莫须有的东西,非常胆小,经常觉得自己身边有一些可怕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形是,家长威胁了无数次的“大灰狼”、“老虎”都没有出现,所以宝宝会不再相信大人,觉得爸爸妈妈都是骗他的,日后及即使真的警告他某些东西很危险,他可能也会当作耳旁风。

我们为什么不在教育宝宝的方法上多动些脑筋呢?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教育宝宝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

不要总是留给宝宝你的背影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忙碌,生活和经济的压力迫使爸爸妈妈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甚至长时间地加班。于是,照顾宝宝的重任就交给了长辈或者保姆,家里只有他们匆匆来去的背影,和宝宝好好相处,真的是一种奢望吗?

的确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冷落宝宝,没法估顾及自己做为父亲、母亲的角色,但是,爸爸妈妈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无人能够替代的。长辈在教育方式、喂养方法上,难免有落后和不科学的地方,他们给宝宝再多的爱也不能弥补父母缺失的那份。

时间是可以弹性安排的,即使再忙,也请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宝宝,哪怕只是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睡前轻拍着他哼一会儿歌,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只要父母有心,总能挤出时间和宝宝互动的,有父母关爱的宝宝,在心理发展上会更加健康。

不要总把你的背影留给宝宝,面对宝宝,让他看见你的微笑,听到你暖暖的声音,让他知道你爱他。

别当众羞辱你的宝宝

小语的爸爸妈妈最近很怕家里来客人,也非常不愿意带宝宝外出交际,其实并不是他的性格内向、不喜欢交际,而是小语在参加聚会时的表现糟糕透顶。比如他把妈妈精心准备的大餐打翻在地;客人出于喜爱逗弄他一下,他就把玩具砸到了客人的脸上;到了朋友家,他总闹着要吃别人家没有的东西;或者一不小心就把别人喜爱的杯子给摔得乱七八糟……

父母为这个问题非常烦恼,小语的表现经常让他们觉得尴尬或者生气,他们也曾经狠狠在大家面前批评过小语,可是小语反而表现得更加激烈。

其实宝宝的行为都是天性的体现,父母不必过于在意宝宝在其他人面前的表现,更不必当众批评甚至羞辱宝宝。如果宝宝的表现不好,可以逐步教宝宝正确的行为规范,不要心急,更不要把宝宝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

如果因为宝宝的表现不好就当众羞辱他,除了会让宝宝觉得委屈和伤心之外,还容易让他产生不好的心理影响,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丢了脸,会被人看成不好的宝宝。如果宝宝的行为真得不对,或者他是故意在捣蛋,那也只是因为他想吸引大家的注意,而不能就此证明他是个坏孩子,所以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大声呵斥甚至责打宝宝。

对宝宝不良行为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种,聪明的父母是不会采用最愚蠢当总羞众羞辱法的。记住,宝宝也是有尊严的,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

不当宝宝的管家婆

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宝宝自己动手做不好,或者觉得耽误时间,便什么都替宝宝做好,宝宝每天的衣食住行,甚至游戏、活动的安排,爸爸妈妈都一手包办了。表面上看起来,宝宝被照顾得非常好,实际上,却让宝宝失去了动手的能力,不仅让宝宝变得非常依赖家人,甚至在思想上,宝宝也不愿意主动思考了,因为爸爸妈妈什么都替他做好了,或者替他想好了。

其实家长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更应该当宝宝的老师,指导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或者解决问题,而不是当个让宝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管家婆。你可以代替宝宝动手到几岁呢?他总有一天会长大,会需要自己面对许多事情,如果将来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宝宝没有足够的经验,他该怎么办?

给宝宝自己动手的机会吧,让他自己吃饭,虽然可能会撒得到处都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今天要穿什么,也许他的搭配让你很好笑;让宝宝自己扣上衣服的纽扣,当然他要花很长时间……

不要在宝宝学习的过程中不耐烦,学习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制造一些麻烦和意外,但是和你一手包办的后果相比,这只是微不足道。相信宝宝,放手让他自己做。

其实,家长在教育宝宝的时候,有能要求过高,也不能过于宠溺,这些都是对宝宝的发展不利的。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适合度。

延伸阅读

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雷区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早教知识大全: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


识字能有效地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但家长要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 “汉字能使我们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这是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提出的观点,识字是宝宝早教不可避免的一课,但一定要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

一直以来,都有关系宝宝学识字的利弊争论,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汉字的演变合乎逻辑、富于联想,启发思考、易懂易记,不但能够引发宝宝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最终能使宝宝变得聪明起来。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反对呢?这就是小编要说的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的原因,其实识字是利还是弊,这全看家长是如何引导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宝宝识字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

一、强迫学习

强迫学习是家长应该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最重要之一。家长提出的一个弊端,就是家长强迫宝宝学习是会违背宝宝的发展规律,而且也会牺牲宝宝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交往技能,而且因为强迫性,会刻意加速,让宝宝的基础不扎实,最终会压抑宝宝的兴趣和造成宝宝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其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一切负面的影响来源于家长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所以可以肯定来说,强迫宝宝识字的做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尊重宝宝的个性尊重宝宝的需要,当宝宝有自己的需要时,学习效果也比较好,特别是每个宝宝本身对文字发生兴趣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家长一定不可在幼儿识字的早晚及多少上互相攀比。当宝宝对识字非常好奇,喜欢认字,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再对宝宝开展识字教育会比较好。

二、为识字而识字

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中还有一方面是不要为了识字而识字。其实宝宝识字的目的是让他掌握一些与将来活动有关的技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从而为今后的正式阅读打好基础,而不单纯是让宝宝一定要学到多少字。所以在孝习过程中,家长应随时注意自己宝宝的学习状态,当宝宝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兴趣平平时,就应该让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长时间教习

长时间教习也是宝宝识字的三“雷区”之一。早教很多时候要尊重宝宝的个性,并不是一板一眼严肃的,特别是宝宝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心,可以说宝宝天生“喜新厌旧”,喜欢认识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时刻充满着好奇。如果长时间反复的让宝宝识字,会让他失去兴趣并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

宝宝是鲜活的、个性的,所以小编建议每位家长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法时应该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宝宝的成长规律,也尊重宝宝的个性和意愿,循循善诱,慎踩宝宝识字的三“雷区”。

宝宝教养方式大公开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宝宝的教育始终是一件让爸妈都为之头疼的事情。

怎样的方式方法才是更适合自己宝宝的?

国外的育儿方法到底会有什幺不同呢?

让我们和“21659多多”、“Brianna”、“美宝宝RACIE”、“鲜果儿”这四位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妈妈,一同来探讨一下吧。

中外教育有何不同,如何结合?

Q:我想问的是,国外的教育方式肯定跟国内的有所不同,妈妈们认为哪种教育方式对更有好处呢?(你们觉得国内外的教育方式各有什幺优缺点,还有,你们所选择的教育方式是中方、西方亦或是中西结合呢?如果是中西结合,那又是怎样结合的?)(吟香醉玉)

A:鲜果儿

个人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优劣。西方是以生存技能为本,强调自然性、社会性、应用性;中国是以知识为本,强调知识积累和应试教育。

关于宝宝特长的培养

Q:我想知道国外家长对待宝宝特长培养的态度及具体的做法。

如:宝宝的特长培养一般放在什幺年龄段?

宝宝如果对什幺都不来电(我们邻居的宝宝就这样),家长会不会紧张?

会不会强制宝宝一定要学点啥并不惜重金?

如果宝宝表现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普通家庭的家长通常会怎幺做?(梅子)

A:Brianna

美国的爸妈,我真的很少听他们说要带ㄦ女去上什么才艺班的耶!

因为我们这学区的小学生都要上音乐课,每人都需选一项乐器;老师除了会建议有些特殊天份的学生爸妈让他们ㄦ女另外学习外,多数另外自行花费请老师的绝大多数是亚裔爸妈耶!美国爸妈最辛苦的活动就是带ㄦ女参加各球类.游泳团队的练习及比赛!

国外妈妈如何培养小孩儿

Q:我很想学习外国人怎么教育宝宝的只知道外国的宝宝独立性很强,他们是怎么锻炼出来呢?(谦卑)

A:鲜果儿

其实,西方教育一点儿也不神秘,反而更简单。对待西方教育的态度和对待中国教育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打个比方,小宝宝买衣服,西方教育会告诉宝宝买衣服的预算,让宝宝自己挑选。我看到过不到2岁的小宝宝在童装店里采购,兴致勃勃选购完了,托着采购的衣服走去结账,爸妈在账台等着最后把关。而中国的爸妈有几个会给宝宝买衣服设置预算,并且放心让宝宝挑选呢?

国外的宝宝多大才送幼儿园

Q:都说3岁之前是亲子教育的最佳时期,不建议送幼儿园。还有,现在中国有很多的宝宝都是由老辈带的(爸妈要上班),那幺是不是应该早点把宝宝送去幼儿园呢?(燕燕)

A:Brianna

其实在美国若是双薪家庭,多数爸妈都是送婴ㄦ去私立的托婴中心.或请保姆在家看顾!我个人觉得外面的托婴中心比较安全;因为毕竟不是只有一个成人负责,多少彼此有监督的作用.虽然他们不如爸妈亲自照顾那么尽心,但我常经过Brianna学校的婴ㄦ室观看一下;他们还是会轮流抱抱婴孩,坐摇椅上哄baby睡觉.当然每个地方有差异.要靠爸妈打听慎选!

祖父母带当然比较放心!但常常听到的抱怨跟国内是一样的——两代观念不同.我就听过有祖母怕婴ㄦ呛到,先自己嚼过食物再喂食,宝宝母亲想转变这种可能传染疾病的喂食方法,祖母却以为被嫌弃愤而回国!所以观念的沟通很重要.如果可能,不妨先告知小ㄦ科医生,等带宝宝赴医时请老一辈随同,由医生灌输他们一些新观念.自己不必做”不孝的坏人”! 

美宝宝GRACIE:

我们Gracie9个月就送托儿所了!爸爸妈妈都上班,谁带她呢?其实上托儿所会培养很多好习惯,我觉得这一个多月她进步很大。只是刚上托儿所宝宝容易生病。我们周末和下班都是分分钟陪着她,亲子关系很好!

国外妈妈眼里的好宝宝

Q:在国外的育儿观中,爸妈眼里的“乖宝宝”是什么样子呢?你们会提醒宝宝称呼叔叔阿姨吗?还有哦,你们一般是怎幺向宝宝沟通、表达爱意的呢?(湿衣笨儿)

A:21659多多:

每位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听话,乖巧,据我对身边洋人爸妈的了解,好象他们并没有对“乖宝宝”有什幺具体的定论。中国人的礼节当然是要提醒宝宝叫叔叔、阿姨,不过这也局限于对中国同胞,外国人是不叫叔叔阿姨的,只会称呼名字。通常我们只会提醒宝宝要很有礼貌的和洋人朋友打招呼,一声“hello”,一个微笑足矣。我想宝宝表达爱意的方式:应该是一个甜吻,一个拥抱吧。

美宝宝GRACIE:

美国人看到年纪再大的人也不称之为爷爷或奶奶。他们一般在女的名(firstname)前面加MS.,男的前面加MR.,在学校也是这幺称呼老师的。我们向宝宝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成天亲她,怎幺也亲不够……呵呵!

Brianna:

其实美国人真的对我们所谓的尊称有不同的观念!Bryan从小就被我教导要尊称同学爸妈为Mr.&Mrs.后来他相熟同学的爸妈都建议直接称呼其名;我还是让他用尊称.重要的是——他认同!他们小学时的颁奖典礼还让我发现一件事——小宝宝接受奖状时,几乎都单手、不注视颁奖人地抢过奖状。

我没特别对Bryan说教;只把过程录下跟他讨论——如果他是颁奖人,他希望看到领奖人以何种方式领奖?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种尊重的感觉!不论我们赞同中式或西式处事的观念,我们不应该只要求下一代接受,而是该跟他们讨论,找出合适他们的折衷方法!

鲜果儿:

个人认为,国外“乖宝宝”观点就是宝宝举止得当,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对错的就是乖宝宝。我会提醒宝宝称呼叔叔阿姨。尊老爱幼是好传统,一定要传下去。向宝宝表达爱意的话,现阶段我是以拥抱、亲吻为主要表达方式。我也经常在果儿耳边轻柔地说“我爱你”,每次他都很乖地趴在我肩膀上,似乎听懂的样子。

“21659多多”

来自新西兰,多多妈有一个2岁5个月的儿子哦,多多家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数数一箩筐呢。

“美宝宝GRACIE”

来自美国,宝宝的小名叫优优,马上就要到11个月啦。优优妈妈几乎每天都要给优优写日记,一定积累了不少育儿经验呢。

“Brianna”

来自美国,Brianna是一个4岁6个月的漂亮女生,她还有一个哥哥叫Bryan,Brianna的妈妈是一个有儿有女的幸福妈妈哦。

“鲜果儿”

来自加拿大,宝宝的小名叫果果,马上就要到6个月了哟。果果妈妈喜欢的话题是“特长才艺”还有“养育照料”,能和大家分享不少经验呢。

孩子的“底线”雷区您知道么?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