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概念: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究竟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对他们来讲,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这外更多的东西,除了幼儿园正常的艺术教学之外,父母还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又成为孩子另一个沉重的负担。

形成原因:概念混淆,抹杀兴趣,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

北京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李晋瑗说,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错误概念: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

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形成原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专家提醒:

李晋缓告诉记者,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艺的训练,但是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艺,因为归根到底,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样,孩子在合唱的时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齐、洪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生硬,这就是因为孩子在歌唱时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只是当作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进行表演,自然感觉不到美感,当然脸上就表现不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此外,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乐代替,现在很多艺术幼儿园都去掉了专门的舞蹈课,而兴保留声乐课,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错误概念: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师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认识模糊,拔苗助长

专家提醒:

李晋缓提醒各位父母: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儿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儿园考察时发现,老师在上钢琴课时,要求孩子反复锻炼手型、指法,几个简单的音节让孩子重复训练几十遍,这样的艺术教育的确堪称专业,可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方法,怎么能让孩子产生兴趣。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分离。为儿童准备的艺术教育不能过于枯燥和专业。

延伸阅读

宝宝早教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以知识学习为重,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开发。

有关权威调查显示:有70%的家庭把早教与知识灌输相提并论。科学研究早已证实,3岁以前的孩子虽然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将内容死记硬背下来,但记住的内容并不能帮助他们提升心智水平,也无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反倒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早教贻害不小。

学龄前儿童的发育特点决定,他们的早期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要依赖于孩子的体验,换言之,硬性灌输的知识难以转化成孩子的能力,这是家长尤其要了解的。针对“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开发”的早教误区,有关专家建议家长能够科学认识孩子的发育阶段和特点,选择一些趣味、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游戏、娱乐中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和知识体验,“寓教于乐”是0-5岁宝宝最佳的学习方式。目前,国内以金宝贝为代表的智力和学习兴趣开发为重的早教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宝宝给与针对性的早教课程,从促进手脑并用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语言能力到社交能力的开发,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已经成为时下受到家长和早教界一致推崇的早教理念。

误区二:把早教的责任完全推给早教学校,忽略家长在早教中的角色。

许多家长虽然接受了早教的理念,但实际上并没有尊崇早教的理念。比如一些家长,只管每次带孩子去上课,一周一两次,陪着上课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务,就期待孩子能真的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但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学校的问题,而是家长忽略了早教学校和家庭早教的衔接关系:一方面,孩子在早教学校学习的内容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与必要的重复和强化,这是由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早教学校的教学理念也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与贯彻,以统一的标准让孩子接受持续的教育,而非学校一套,回家就变成另一套,这样的双轨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正如国内顶尖早教专家夏弘禹博士所说的那样,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即使上早教课,也是把早教推给学校,自己却缺乏与孩子进行互动。其实对于0-6岁的幼儿,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这需要家长和早教学校同步去做。比如学钢琴的问题,金宝贝这样的早教学校会通过音乐课程让孩子先享受弹钢琴的乐趣,一旦他们发现的自己对钢琴有兴趣,家长就无须强制他们,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但回到家,家长仍然需要让孩子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用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学琴,这种贯彻对于早教的成效至关重要。由于中国的早教理念还不太成熟,家长们需要更多引导,了解更多的早教理念,所以除了课后贯彻早教课上的内容,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在早教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不顾及孩子的个体差异,用单一指标来评价孩子的成就。

许多家长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会相互比较,即使有时候表面应承,内心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一旦听到人家同龄的孩子会了什么或者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比不过,家长就立刻心急如焚的希望早教班能帮助孩子“拔苗助长”。正如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一胎多胞胎的个性脾气都有差异一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并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笨”“比不过人家孩子”的标签,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也将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而正确的早教方式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早教机构开始“因材施教”的探索,比如金宝贝,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都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与个别差异性为前提,让孩子在鼓励和引导中做“最好的自己”。正如夏弘禹博士倡导的那样,正确的早教不是拔苗助长,不是掩盖差异,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权利,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一个充满欢乐、鼓励和专业的环境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这不仅早教学校应当贯彻的做法,更是家长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就要树立的意识。

当早教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对照这些常见的误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观念是不是真的与早教的正确理念相符,其实早教不仅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更是培养一个合格家长的必修课。

孩子学习艺术的4大误区


近年来,随着育儿观念不断更新,学音乐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节假日,抱着乐谱、背着琴去学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大部分家长其实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但却都确信学音乐对孩子好处多多。从最简单的看,学舞蹈的孩子基本上都气质出众,而且,会唱会跳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开朗乐观。可是,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产生很多困惑:孩子唱歌总跑调,是不是天生的五音不全?手指不是特别长,那是不是一定不适合弹钢琴呢?

误区一:

五音不全没法改变

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体现在唱歌的音准上,会走音跑调;唱歌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孩子普通话的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

对“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训练纠正:

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成人可以演奏乐曲或者用录音机放歌曲让孩子听后跟着唱,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让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

家长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更容易走调,要让孩子跟着琴唱,或者跟着录音机磁带唱,刚开始小声地跟唱、练习。

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介绍,很小的孩子并不能判定是否是五音不全,只有等孩子上幼儿园,在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中才能发现孩子唱歌是否真的跑调。确实有一些孩子,天生对音准不敏感,对节奏不敏感,但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家长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歌曲,比如找一些音律不宽的音乐,使孩子在自然声区里唱歌,另外让孩子多听音乐也很有帮助。”

误区二:

学舞蹈一定要练苦功

记者经常听身边的妈妈诉苦,“孩子学舞蹈很辛苦,每次送她去学,看到老师让孩子压腿,孩子的痛苦表情都让我不忍心看!”

对此,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的徐园长建议家长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对舞蹈很感兴趣,那么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专业的训练,如果是这样,那孩子肯定是要吃些苦头练基本功了。但大部分普通的孩子以后并不会从事舞蹈专业,如果强迫孩子苦练反而会使孩子对舞蹈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心理。”

徐园长还介绍,幼儿的舞蹈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当然,孩子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会有标准的坐姿、站姿,会展示一些漂亮的舞蹈动作。当然有一些柔韧度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要过量。“合理的适度的柔韧性练习,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相反会助长孩子的身体发展。”

误区三:

手指不长不适合学琴

身边常有这样的声音,“某某的手指又细又长,很适合弹钢琴”、“某某长了一双钢琴家的手,又细又长的”。甚至不少家长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琴。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说:“手指长的确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越长就越好。因为孩子正在成长期,小手会慢慢长大。孩子是否适合学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只要不是手指特别短,都可以学。其实对于弹奏钢琴来说,最重要的手指条件是灵巧、有力、并具有柔韧性与控制能力,而不是外观的大小、粗细与长短。一般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钢琴了。”

父母最初决定让孩子学钢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李云迪,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损害将是无法弥补的。”

误区四:

学芭蕾,走路会外八字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芭蕾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身材挺拔、仪态端庄。孩了学习芭蕾,对她的骨骼发育、形体都有好处。通过圳练,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总之,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庄。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特别有好处。

但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芭蕾一段时间后,走路似乎有点外八字了。对此,徐园长解释,孩子看起来如果有点“八字脚”的样子,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一下,因为孩子可能是习惯了走舞台步。只要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了,就不会表现出“八字脚”了。“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走姿坐姿习惯,是不会造成外八字的,反而会使孩子显得更加挺拨有气质。”

幼儿艺术能力培养三注意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能够弹一手美妙的钢琴,能涂鸦一副奇妙的图画。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艺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下面就让我们的专家为您介绍一下艺术能力培养的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艺术能力培养,专家为您介绍:

(一)儿童艺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艺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但艺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艺术才能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艺术才能尤其是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艺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

(二)儿童艺术才能与家庭环境

美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艺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艺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古人说: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艺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艺术才能的发展。

通过以上诸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儿童艺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现,并点燃孩子们艺术才能的火花,使之放热发光。

以上就是专家为您简单介绍的艺术能力培养,相信您已经了解了,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艺术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请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艺术教育3大误区,你进了几个


如今,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艺术教育的起点,似乎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父母也照样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每年幼儿园招生之际,不少幼儿园会适时推出“艺术特色”的教育服务,令不少父母头晕目眩、糊里糊涂给孩子报了名后,才发现所谓的“艺术”特色也不过是每天唱唱、涂涂鸦,再没有什么新鲜的。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包括了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以及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会唱几首歌、会弹几乎钢琴曲就可以衡量的,只有真正对幼儿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孩子艺术审美、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目的。

【错误概念: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究竟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对他们来讲,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这外更多的东西,除了幼儿园正常的艺术教学之外,父母还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又成为孩子另一个沉重的负担。

形成原因:概念混淆,抹杀兴趣,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

北京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李晋瑗说,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错误概念: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

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形成原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专家提醒:

李晋缓告诉记者,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艺的训练,但是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艺,因为归根到底,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样,孩子在合唱的时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齐、洪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生硬,这就是因为孩子在歌唱时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只是当作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进行表演,自然感觉不到美感,当然脸上就表现不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此外,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乐代替,现在很多艺术幼儿园都去掉了专门的舞蹈课,而兴保留声乐课,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错误概念: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师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认识模糊,拔苗助长

专家提醒:

李晋缓提醒各位父母: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儿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儿园考察时发现,老师在上钢琴课时,要求孩子反复锻炼手型、指法,几个简单的音节让孩子重复训练几十遍,这样的艺术教育的确堪称专业,可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方法,怎么能让孩子产生兴趣。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分离。为儿童准备的艺术教育不能过于枯燥和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