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你没有按套路出“牌”哦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管教孩子,是没有一套公式的,因为每一个孩子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其智能、领悟力及个性都有所不同,而管教方式亦要因人而异,所以父母想要教好孩子,要懂得灵活运用一些管教方法。

想在管教孩子方面更有成效,以下的意见,很值得父母参考:

1.不要给予自己太大的压力

现时不少年轻夫妇都不敢太快要孩子,其中一个主要理由是:“孩子生下来,要养大他不难,但要教好他,责任太重了。”教养孩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你越害怕压力,压力往往越大。因为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心理作用。

有些父母,对儿女的一切,事事紧张,时时担心,唯恐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又常恐孩子学坏。总之,为了孩子,父母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就给予自己太大的压力。

其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亦没有能做得十全十美的父母,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偶然用错方法,那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不时检讨,加以改进,问题是不大的。

如果父母给予自己太大压力,在处理孩子问题时,便会因为太紧张而显得手足无措,失去分寸,这对孩子更加不利。

2.不要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

“望子成龙”是父母正常的心态。但是,若为了孩子将来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自小就不断地施加压力,那只会害苦孩子。

有些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事事都要表现得令他们满意,孩子表现稍不如人,便打骂、责备、说教、惩罚或露出失望的神情,这会令孩子产生很大压力。

想使孩子能够快乐和健康成长,父母便应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孩子尽情发挥,总好过给予他充满压迫感和枯燥的环境。

3.注意孩子的优、缺点

每个孩子总有其优、缺点,做父母的,应多注意孩子平日活动的兴趣,从中发掘他的长处,找出他的短处,然后再对症下药,多提供机会让他尽展所长,同时设法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4.让他挑就要尊重他的选择

“这么多毛公仔,你喜欢哪一个,我给你买。”

“你喜欢猫?不好,还是那兔子有趣些。”

类似以上的对话,经常会在玩具店或商场内听到。有不少父母,都是经常如此的,他们把一些事情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可是当孩子作出选择之后,他们却又不同意,而另作他选。

这种做法,可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二是父母常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

成人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成人认为最好的,孩子未必认同。所以,如果父母将一些事情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后,对孩子的选择应加以尊重。如果父母觉得事情不适宜由孩子作决定的话应索性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5.配合孩子情绪来施教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难教,他们尝试过很多方法,参考过很多管教之道的书本,都似乎不能使孩子听教听话。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留意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很快的,他可以前一秒还在开心地笑,但后一秒却伤心地哭。这是因为孩子还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对于事物的反应是十分直接的,所以情绪起伏很大。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他需要的是关怀和体谅,如果父母这时硬要他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就算最后在藤条的威胁下就范,心中仍是不服气的,累积之下,很容易产生反叛心理。

当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时,如果父母这时突然硬要孩子停止下来,立刻做功课或洗澡,任你有千百条理由是为了他好,孩子也是不领情的。

所以,想孩子听教听话,父母必须学会因时制宜,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如能配合孩子的情绪来施教,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扩展阅读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如果宽容、反复教导、恐吓都无法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那么就是你应该换换方法的时候了。这里是一些可以让孩子与父母更加合作的新策略,以及那些父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的做法。

√ 与你的配偶合作

主要是针对那些你想要孩子完全改掉的毛病。你要与你的配偶事先对下次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后你们该如何反应达成共识。你也许会选择在孩子哭闹时不予理睬,或者在他顶嘴的时候不让他玩电脑。计划好处理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原则,因为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你可能会一时不知所措。

ⅹ 放弃得太快

不耐烦的家长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实施他们的策略。但是你必须坚持你的计划直到看到了提高。有专家认为,不良的行为至少需要21天才能有所改善。使用一个日程表记录下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改正的进程。

√ 解释如何去做

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适当的表现。你必须教他如何去做。如果你希望你的儿子不再欺负小狗,就应该给他演示如何温柔地抚摸小动物的后背,然后观看他正确的表现。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惩罚他,而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会引发孩子的怨恨情绪而导致更加错误的行为。

ⅹ 长篇说教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请把球放在外面。”或“把你的碗放到水槽里。”一位母亲说当她停止用问句来表达要求后,她的女儿表现得更加顺从听话了。现在,她不再询问女儿“你准备好可以走了吗”,而是直接命令“该走了。说再见吧。”你应该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用商量的口气。

√ 深入地了解问题

当你的孩子摔打玩具或者大叫“我恨你!”时,找出他不开心的真正原因。如果他因为猜不出谜语而生气,告诉他“亲爱的,班车就要来了,回家以后你可以继续猜这个谜语。”,你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感受,然后就可以帮他快速转移注意力来绕过死角。

ⅹ 陷入争论

回避你的孩子想要挑起争论的企图。当女儿莎莎不停缠着妈妈闹的时候,这位母亲让女儿独自在房间里坐下来想想。“这就给了她一个机会去面对没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这个现实。也让我可以保持冷静。大部分情况这种方法都能奏效,然后我通常会在几分种后听到她说‘对不起,妈妈’。”

√ 这样对孩子说

当孩子拒绝做你要求的事时,提醒他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然后郑重地告诉他:“这是你的选择。”很多孩子习惯于被告知该做什么,而没有意识到他们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孩子说‘这是你的选择’可以让他们学会自己承担大部分的责任,而不是完全依赖家长。

ⅹ 投降于他的哭声

因为孩子的不开心而收回惩罚就无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了错事,他应该感到难过,这将会帮助他以后不再做这件事。”一位美国妈妈立场十分坚定的不让她5岁和8岁的两个孩子玩电子游戏,无论他们怎样抱怨,她说“我也感觉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吝啬的妈妈,但是短暂的痛苦可以换来长期的收获。”

√ 给他一个限制

在情况容易恶化之前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望。在他去朋友家的路上就对他说,“记住,你应该和小朋友轮流玩,不然我们就得离开。”孩子希望知道你对他们的要求,以免他们超过了限制或者情绪上过于投入而无法克制自己。

ⅹ 害怕抬高标准

如果你以前制定的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比如不让他看电视)没有效果,你应该考虑换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想出一种你的孩子讨厌做的家务,例如洗碗,把这个作为对他的惩罚措施。或者禁止一项他喜欢的活动,例如骑脚踏车。这也许听起来很苛刻,但是结果是十分有效的。

√ 跟他达成共识

下次你让女儿关掉电脑时,确认她会回答,“好的,妈妈。”如果她也赞同你的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按你的要求去做。跟你的孩子握手达成协议或者让她在你打印的“不要在屋内奔跑”或其它规定的卡片上签名。就算你的孩子还不识字,但写出来的文字比较具有威慑力。

ⅹ 大声吼叫

虽然对孩子大声吼叫会让他很快安静下来,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让他听话,请降低你的声音。一位爸爸教导他四岁儿子的时候总是蹲下来面对面的跟他轻声说话,“这样的教导每次都很奏效。”他说。

√ 评价你的措施

如果你的惩罚没能奏效,反思一下这些惩罚是否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错误行为。

ⅹ 忽略孩子的情绪表现

无论是噘嘴、握拳、还是瞪眼,孩子习惯用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试着了解孩子的这些表达行为,对他指出他的行为,建议他用其他方式帮助自己转移情绪,先思后行。对他说,“我看到你在踢自己的脚,你一定在生气吧,为什么不去跳跳高呢?”

√ 从小的成功开始

注意你的孩子正在努力表现得越来越好,让他知道他正在往好的方向进步。对他说,“喔,你不用我说就自己把弹珠收拾好了啊!”或者“谢谢你在超市里一直乖乖呆在咱们的购物车旁边。”一些鼓励的语言会激励孩子坚持不懈的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ⅹ 纠正每个小错误

经常挑错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反而无法改进他们的行为。有时候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他们应该自己承担的事情。在最近的假期中,一位父亲换了个角度看待女儿不听话地把玩具狗扔出了车窗的事情,他说:“失去玩具狗后她非常伤心,但是她也学会了要好好对待自己东西。”(摘自:《父母世界》杂志)

儿童早教:父母教孩子与人相处的9个要点!


儿童如今的社会,光有聪明伶俐的大脑是不足用的,最重要的人际交往要解决恰当,爸爸妈妈如何教孩子与人沟通呢?父母教孩子与人相处的要点有哪些?下边网编为大伙儿共享父母教孩子与人沟通的9个关键点!

1、妈妈是第一个“最好的朋友”

从出世刚开始,宝宝最常触碰的人就毫无疑问便是妈妈了。实际上宝宝社交媒体的第一步从出世就早已开始了哦,妈妈更是当担了宝宝第一个最好的朋友的人物角色。宝宝年龄小不能说话,可是他却可以根据悠悠呀呀的音标发音、微笑、又哭又闹来和身边的人互动交流。父母教孩子与人相处的要点有哪些?儿童

父亲妈妈给宝宝最溫柔的抚摩、接吻,宝宝都可以立即地给与答复:兴高采烈笑、摇头晃脑。宝宝時刻体会着妈妈的溫柔和爱,拥有这一份归属感,宝宝才可以尽快去应对外部世界,创建大量优良的人际交往。

因而,妈妈这一“最好的朋友”人物角色是十分关键呢,妈妈给与宝宝大量的关怀归属感,是宝宝发展趋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能量来源于哦!

2、重视孩子间自小创建的友情

亲密无间的友情关联针对大人和小孩而言全是出现异常宝贵的。许多人发觉,当一个孩子有盆友时,玩的時间会比没朋友的孩子空出6倍,他更非常容易和人共享,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時间更长。但许多 家长都不许孩子带这些考试成绩不太好、太爱动的小伙伴们到家中玩,家长担忧孩子非常容易近墨者黑,旁观者清。

尽管说盆友社交圈对孩子的危害挺大,可是家长针对孩子的交朋友都不应多设社交圈,重视孩子间自小创建的友情,让孩子在相处中学习培训跟不一样的人相处,随后才将会产生恰当的交朋友观。家长何不把孩子放进人群中去,激励多交友,让孩子常串亲戚、自身去找小孩子玩,而不必封闭式在家里。父母教孩子与人相处的要点有哪些?儿童

家长能够多机构孩子报名参加偏“动”的手机游戏,如秋千或骑自行车等,这类主题活动不但有益于小伙伴们的相逢,并且孩子在期内的积极主动互动交流要比在这些清静的动手能力手机游戏,如积木游戏中的互动交流高于2倍。协助孩子创建友谊,有益于塑造宝宝的协作工作能力哦!

3、保护自己是基础的心态

小孩子中间在所难免有一些小冲突,此刻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不安去维护孩子,让孩子学好自身应对、自身解决,那样才可以非常好地锻练孩子与人沟通的工作能力。

非常值得提示的是,家长要留意操纵孩子的偏执个人行为,以防彼此孩子产生风险。假如自身小孩子是较为劣势的一方,家长要教育 孩子学好抵抗,学好恰当地保护自己,立即躲闪、表述恼怒,告知另一方“不能打我”,或是马上报告老师,恳求教师帮助这些。在矛盾初中会保护自己,也是一种社会发展融入的方法,家长要在生活起居中给孩子多一些这些方面的文化教育哦!

4、手机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提前准备

父母教孩子与人相处的要点有哪些?角色扮演游戏的手机游戏可以给孩子大量实践活动锻练的机遇,提升和人相处的方法。在这种游戏里面,小玩具能够给孩子另一个角度,使他立在他人的部位上考虑到难题,从而感受别人的体会。

请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尺度


管教宽严的范围问题,总的来说,对孩子从宽的地方较多,从严之处较少。作为家长,只要明确什么应从严要求,注意鼓励和监督,其它方面的就可放手让孩子去闯。如此,我们乐于做天使身边的守望者就是了。

一般来说,安全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身体的锻炼,品德,独立生活能力,时间管理这五方面应从严。

安全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第一”绝非儿戏。重视安全不是百般呵护,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而是结合实践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规则,训练孩子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防患于未然、化解风险。

身体的锻炼问题——身体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怎样估价也不过分。这是受益终生的,最有价值的。

品德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避免小错发展为大错,丝毫不能松懈。品行端正的人,才能真正融入社会。胡适的母亲,要胡适检点、反省当天犯的错,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问题——独立生活能力是独立能力的基础。孩子要早日独立,必须“应该能做的事自己做”!绝不能以“还做不好”为借口推托。饮食得当,注意节制,少吃零食,应属独立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要从严。

时间管理问题——时间无价。按时作息,大致上该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松紧有序,动静分明,是时间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重申的是,这里的从严要求,是指提出严格要求,孩子犯错从严纠正,适当惩罚,而不是为了避免犯错而严加约束孩子,什么也不让孩子尝试。事实上,成年人也会因经验、自制力等原因而犯错,也会“不听话”,何况是孩子呢?

什么地方该宽,什么地方该严,这是家教的大问题。有人对孩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从严,品德和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上从宽,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原则性错误啊!朋友,“事事管、时时管”和“什么都不管,不闻不问”这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有人从优秀父母之中,总结出他们主要就是做好三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这就是“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起到关键作用”的结果。朋友,这才是科学合理的管教之道啊。

在宽严尺度的把握上,一些不当的现象,除了溺爱和放任自流,以下的情形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1、某时期过宽的:在3岁前百般呵护,万般宠爱。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家人特别高兴,往往是不知不觉就这样。结果小孩子要么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常用哭闹、撒野等手段达到不合理要求,要么不懂得尊重别人,要么胆小、懦弱。这种宽,糟蹋了孩子的生命力,错过了最容易教育的时期,也使以后的教育和矫治,倍加艰难。

我认识一位颇有见地的农村少妇,前期教育做得很好。她大伯夫妇外出做工,大伯的儿女,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娇宠中长大,好吃懒做,脾气不好。她吸取了这个教训,一方面孝敬家公家婆,做好各种活儿,一方面亲自管教自己的孩子。她经常是干农活也背着孩子去,途中将小孩放在做工的田地,任由婴孩爬玩、哭喊。她偶尔让家公家婆带的孩子,但要家公家婆不能乱拿东西给孩子吃,该骂则骂,该打则打。她的孩子稍大一点儿,就要自己吃饭、洗澡,2、3岁就帮摘菜、喂鸡等。结果,她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干越来越多的家务农活,入学后,身体结实,勤奋好学,朴素大方,惹人喜爱。

2、方法不当的:用惩罚、压服、打骂为主的手段。

这种“严”,缺乏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鼓励、赞赏,只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恐惧、缺乏主见,甚至逆反。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老是担心犯错受责罚,处于消极的自我否定状态,还有什么自信呢?又怎能畅快玩乐、放松身心呢?如此,又怎能专心学习、不断进步呢?

3、缺乏适当、稳定的宽严标准,宽严无常。

有的父母,心情好时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犯错也不以为然,而心情不好时,就借题发挥,斥骂一番。也有的在平时放任自流,当孩子犯了大错就用严惩、打骂来管教。一家人当中,有人持纵容的态度,有人十分严厉。

4、缺乏美国规则意识、制度意识、独立意识的教育(这其实是自由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却片面模仿美国式的自由发展、赞扬等教育方法。

李双江对李天一的家庭教育,就有这方面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话题,也是当今很多对美国教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中国人,很容易犯的错误。本人水平有限,不敢再妄语。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里,有“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对联,其意思是指:如果不正确了解形势,不按形势发展状况制定国策,无论采用宽松的政策,还是采用严厉的政策,都会造成失误,治理国家的后来者要通过深入思考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啊!这启发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在什么方面、什么时候或宽或严,应结合孩子、环境等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家长朋友们,就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吧!(文/新平民家教)

父母讲好睡前故事的5大要点


为幼儿讲故事,如果讲起来流利生动,孩子一定很入迷。为一大群孩子讲述情节起伏刺激的故事,需要很好的口才,而且要加上生动的表情和手势,但是为幼儿讲床边故事则不必。以下是讲睡前故事的几个小秘诀:

要有感情

为孩子讲床边故事,要用感情来表现气氛,而且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如果自己先念一遍,掌握每一个角色的个性和故事情节,那么讲起来一定很自然生动。

声音丰富

讲故事时适度变化一下您的声音,听起来一定更加生动。例如火车的“呜呜”声或汽车的“嘟嘟”声,小狗“汪汪叫”和小猫“喵喵叫”,您都可以用不同的拟声发音来表现这些声音,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来;同样地,爸爸的声音和奶奶的声音也应该不一样。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睡前故事就会和广播剧一样精彩。

故事安详

高潮迭起的故事当然能引起孩子注意,但也容易使孩子过度兴奋,不适宜睡前讲述。为了让孩子安静入梦,最好挑选有安定感、情节变化平静的故事,孩子才不会越听越兴奋。家长讲故事时,要把故事讲得有安宁的气氛,并不时斟酌孩子的年龄和心智发育,稍微调整故事内容。

爱心和耐心

如果昨天的故事还没讲完,孩子就睡着了,那么今晚讲故事时,最好要有“前情提要”,以便孩子适度衔接。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疑问,这时候应该先为孩子解说,然后再继续,不要说“现在不要问,等讲完了再告诉你”,那是最不高明的。记住,爱心和耐心是一样重要的。

适度改编

可以适度将故事情节改编,孩子的吸收能力和兴趣都不同,爸爸妈妈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然后小幅度变动故事内容。例如有些外国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不妨改成邻家小孩的名字,孩子听起来会更亲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