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谈话举止决定着家庭氛围的好坏。好的家庭环境造就优秀积极的孩子,反之则会让孩子复制父母的缺点或是被不良环境影响成身心不健康的人。

1.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爸妈情感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3.虎妈猫爸:男孩子胆小、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4.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WWW.Zj09.com

5.爸妈相互指责:孩子敏感、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6.爸妈打架:孩子暴力、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父母惩罚宝宝的家庭教育法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实施惩罚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把握原则控制情绪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父母当然要身先士众,那么家庭教育应该注意什么呢?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吧!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邻里关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单元式住宅越来越多,这使邻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单元式邻里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友好型、封闭型和纠纷型。新型的邻里关系对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友好型的邻里关系对帮助和促进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教育孩子。各家的孩子常走动,父母们便于建立一个正确的让孩子们共同遵守的规矩。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能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2、有利于孩子们学会与人为善、建立和睦的关系。友好、相互帮助的邻里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会逐渐养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3、孩子们常在一起学习玩耍,父母们可以有意识地表扬某个孩子的长处,批评某个孩子的缺点,同时教育孩子们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

4、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合群的性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好处。友好的邻里关系不仅对单元式住宅家庭的家教有帮助,对其他类型住宅家庭的家教同样有益处。

家庭教育对宝宝大脑成长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宝宝大脑成长重要性

事实上,婴幼儿在大脑成形时期,父母的关爱,哪怕仅仅是与婴儿玩一个捉迷藏游戏,对孩子大脑成长和智力开发也影响极大。父母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智力投入是多么的重要。美国小儿科神经医师哈利·楚加尼通过电子断层扫描发现,3到10岁儿童的用脑量要超过成人的两倍。这是因为儿童时期,大脑有着更多的神经细胞等待形成链接,形成链接的过程正是儿童很容易学会某些技能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教授克雷格·莱米教授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正统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1.多注视你的宝宝

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出生40天后就能将目光集中于距眼睛7英寸(约18厘米)远的物体,这个距离恰恰是你双手将婴儿抱起时两人眼睛之间的距离。

研究表明,0到2岁时期是婴幼儿大脑爆炸性成长并形成脑神经细胞链接的最佳时期,婴幼儿2岁时脑细胞能形成300万亿个神经链接。这就是为什么要多注视婴幼儿的原因。

2.多与孩子交谈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简奈伦.哈丁罗切尔博士认为,幼儿对语言的早期掌握对形成幼儿成功的智力机制非常重要。实验发现,在幼儿2岁的时候父母对他(她)说的话在扩大幼儿的词汇量方面起了决定作用。

3.为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空间

专家们认为,即使你不是帕瓦罗蒂,但你嘴里轻轻哼出的小调对孩子大脑的发育也非常有帮助。妈妈的催眠曲恰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因此,父母要尽早为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空间,让他们通过听和学来接受节拍和韵律,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极有好处。

4.让孩子学会标识物体

幼儿在不满1岁时,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有辨别物体颜色、形状、气味、大小等属性的初步能力,父母可让孩子在一堆玩具中挑出父母所说的那种,并反复这样做,能加深孩子对物体的不同属性的印象。

5.多赞扬孩子的积极行为

婴幼儿在10到18个月时期,是大脑的前皮层神经细胞与中脑的扁桃形神经细胞最容易形成链接的时期。因此,专家建议,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多鼓励和赞扬孩子的每一个积极行为。比如,当你的宝宝第一次能独立从杯子里喝到水的时候,你不妨说一些“好”、“真棒”“接着来”等表扬的话来激励孩子,使他(她)获得快乐感、成功感。

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哪些职责?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礼仪,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人们都要遵守一定的礼法,例如要恪守父子、君臣、尊卑、长幼、上下之序等,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家庭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而学校主要承担智育教育的任务,分工明确。现如今,孩子智育教育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视,以至于家庭和学校都把自己的教育重点放到了智育教育上,谁来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

另一方面,社会上各种宣传儿童潜能开发的口号盛行,家长们为孩子买玩具、买书籍、上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经过我们“开发”的孩子,智力方面发展得是不错的,小小年纪就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比起我们小时候,那是成熟多了;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似乎在另外一些方面,比起我们小时候,要算“发育迟缓”的。比如,爷爷奶奶正在看电视,孩子拿到遥控商量也不商量就换到少儿频道;跟父母玩闹的时候也没个界限,和父母打闹也没轻没重——捏鼻子扯头发。

如果说孩子的这些行为是生活中的小事,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小事会发展得很严重。在孩子的心目中缺乏“尊老”、“孝顺”等概念。据说一些大城市发展出一种新的业务:有房产的老人,如果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和赡养,就“带着房子”住进养老院。养老院负责出租房子,租金作为老人在养老院的花费来源。这个新业务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上有不少没有中华民族传统“孝”美德的子女。

如今的孩子在品德教育方面的缺失是我们成人的忽视造成的。孩子从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一个中心”,所有的人都是为孩子服务的,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是尽着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都自动退居次要位置。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一切都要以他的舒服和方便为做事的准则,至于家里的其他人,他是不会考虑的,也似乎是不用考虑的。

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但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负责孩子教育学习的最早老师,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中父母告诉孩子的道理


家庭教育中父母告诉孩子的道理

家庭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心智没有发展成熟的时候,父母是认识导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意志,要告诉孩子以下几个道理。

1.告诉孩子你自己才是一支箭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的都只能是自己。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是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试着自己独立做些事情吧,不要父母的帮助,虽然会有汗水和泪水,但是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自己的道路,再亲密的人也不能替你走;父母怕你被雨淋,但真实人生的风风雨雨只有自己能感受。勇敢的迈出独立的一步掌握主动权,当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才是真正地长大。

2.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放弃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其实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仍然坚持下去,有了一千多项发明;居里夫人的坚持使她最早发现了镭……而放弃是件最容易做到的事。

有人说,能登上金字塔顶峰的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雄鹰的力量人们不会惊奇什么,但蜗牛的成功却让人有些始料不及的意味。蜗牛凭着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朝着一个不变的方向,用微乎其微的脚步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3.“甜”来之于“苦”

要想有鱼有肉吃,就得先吃苦。“甜”来之不易,“甜“来之于“苦”,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吃到“甜”。要想吃到“甜”,只有脚踏实地,靠自己辛苦劳动。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取得让人羡慕的成绩,但成功只垂青于那些付出实际行动和艰辛努力的人,有付出才有收获。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其他的都需要我们劳动所得。

4.你是自己唯一的拯救者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让我们自己去亲身感受那种真切的伤痛和无望,正如病痛一样,外人给予我们的只能是几句泛泛的安慰和祝福,而身体的那种无以言喻的疼痛,别人无法感知,更无力帮你,你唯有自己去品尝,去慢慢地将之化解、消融,你是自己唯一的拯救者。

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的父母有一天会老去,你的朋友有一天会离开你……所以要学会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父母必读:家庭教育的八大戒律


戒律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走时应该大人或男士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克拉克老师就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比如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总共有55条,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为细节背后就是大端。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记取的责任,你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很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枪口上了,就像我们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下班回家筋疲力尽,还要做饭,却看到孩子不但不在做作业,还把玩具扔了一地,马上火就上来了。正准备把孩子“扁”一下,就把客厅的窗帘拉开,没想到一拉开,看到外面秋天的景色,天气非常灿烂,非常美好,转念一想,天气这么好,我干嘛要生气呢?人生这么好,我干嘛要这么生气呢?这么一想,气就消了一半了,再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应该要怎样怎样,结果孩子去收拾玩具,她就去做饭了。

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避免“第一念头”,说的也就是教育孩子还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对待孩子,也许还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戒律三: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所初中,就发生过因为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马上跑到楼顶跳楼自杀的事件,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实在不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就是在学校,也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当众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育,你表扬一个人,可以当众进行,甚至可以隆重地进行。但是你要批评一个人,也要谨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地、温和一些的方式。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戒律四: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那么,平时如果有机会和孩子交谈,你会和他说什么呢?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最常和我说的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之前还好些,10岁之后,几乎就不知道怎么交流了。一旦有了什么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而到孩子13岁以后,孩子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戒律五: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稍有点难度,马上想到的就是退缩,一件事情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戒律六: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吃饭就是一种交流,美好的交流,美好的聚会。成年人要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庭里面。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吃饭非常快,为什么很快呢?就为了使你来不及批评他。他吃这么快,对胃也不好,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谈不上有什么餐桌的礼仪。

而在孩子要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无效,而且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满脑袋都是这些批评的信息,他会做噩梦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实际上一个人睡好了,第二天,看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第二天开窗户,哇,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如果老是噩梦连连,三天没睡好,就满眼都是仇人了。所以让孩子睡好了,让孩子吃好了,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为恰当更为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育。这其实就是对孩子做善事。

戒律七:别用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你最好就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莫扎特五岁就拉一手好提琴,七岁就会谱曲,那是莫扎特。李白,我们也知道他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但是他成为大诗人还是天分最重要。对一个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就耐心地和他说话,耐心地为他作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可以减少很多对他人的妒忌和敌意。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上面我说的“八条”,其实就是八个人文常识,你要培养正常人,你就要用正常的方法,你尽到责任了,你就不会后悔,至于孩子最后会成为“谁”,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