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探索借助小工具剥花生的方法,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活动准备:

1.花生、盘子、篓子。

2.积木、薯片桶、乒乓板、泥拍、牛奶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花生)哇,好香啊!

二、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1.幼儿尝试用手剥花生。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开硬硬的花生壳呢?(幼儿讲述)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用小手来试一试,打开硬硬的花生壳。

提问:刚才小朋友剥花生的时候,你的小手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原来花生壳是硬硬的,而我们的小手力气比较小,打开它有点困难。

2.借助各种工具剥花生。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小手打开硬硬的花生壳呢?(幼儿讲述)

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几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各种工具)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这些工具来帮帮忙,让我们的小手很容易就可以打开硬硬的花生壳。(幼儿操作)

3.讨论剥花生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工具?你是怎样打开的?(幼儿讲述)

三、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各种工具可以帮助小手很容易就打开硬硬的花生

延伸阅读

培养小班幼儿的分类能力


计算教学不仅向幼儿传授粗浅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提高他们初步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小班是否能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本人进行了尝试。

一、点数教学和分类

采用看图点数的方法,先要求幼儿说出图片上的数量,让幼儿多角度地观察,进行数数。如:花、鸟、动物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概念,他们不懂得玫瑰花、菊花、喇叭花的类概念是花,所以本人在进行数数教学的同时,借助教具,加深幼儿的类概念和种概念。

二、游戏活动和分类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寓计算教学于游戏之中,对提高幼儿计算和分类能力很有好处。本人把计算和分类有机结合在游戏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情趣,巩固了数数知识,培养了分类能力。

三、日常生活和分类

在晨间活动中,本人有目的地供给幼儿玩具。如:积木、小汽车、橡皮泥、小碗、小勺等。让幼儿边玩边数,并按用途把这玩具分类。日复一日,幼儿对物体有了初步的概念,一边学习数数,一边进行分类练习,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分类能力是人们初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幼儿小班中进行这种能力训练,有利于启迪儿童智力。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苦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们也常常觉得束手无策。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在孩子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的事,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幼儿园。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游戏

二、积极配合

孩子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孩子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幼儿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孩子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幼儿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之类的话。其实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四、按时接、送孩子入园

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另外,家长还要按时接幼儿,不能让孩子在入园后的前几天里感觉离开父母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拒绝入园。

开学前带幼儿熟悉新环境和老师,消除陌生感。请家长将孩子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如实告诉老师。配合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不能因孩子的哭闹就责备老师或不让孩子上学,尽量安抚孩子不要责怪孩子,离开时和孩子道别,并温柔而坚定的和孩子说,你会准时来接他,然后坚定的离开。必需恰当对待孩子开学后的不适应,信任老师能照顾好老师才能尽快解决孩子分离焦虑的问题。

小班社会教案:“认识小白兔”


【活动目的】

让小班幼儿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习惯、用途。

【活动准备】

兔子一只,兔笼一只,布一块,桌子一块,兔子挂图一幅,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兔子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起始部分

1.师:Standup,plebse,Goodmorning,children.

幼儿:Goodmorning。MissYan.

师:今天在教室里的不只是MissYan,还有很多的客人老师。请小朋友转过身去,向客人老师说声:Goodmorning,Sitdown,please。

2.师:除了这些客人老师,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要请一个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把它请出来。

(请一名幼儿上前将笼子上的布揭开)

幼儿:小白兔。

师:对,这位小客人的名字叫小白兔。what’sthe“小白兔”inEnglish?

(教兔子的英文单词“rabbit”)

【评析】组织教学部分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尝试情境,同时体现了英语实验班特色。

二、基本部分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小白兔,摸摸小白兔?

【评析】设疑,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

好的,老师抱给小朋友们看看,看看小白兔是长得什么样的?

(教师抱小白兔环教室一圈:鼓励幼儿动手摸摸)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在尝试过程中产生了对小白兔由陌生到喜爱进而渴望了解的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们都看过,摸过小白兔了,你们可以跟边上的小朋友讲讲,小白兔长得什么样,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把小白兔放在桌上)

2.请幼儿上来指着小白兔说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尝试结果,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并教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重点突出: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

【评析】这里体现了有指导地尝试。

4.再一次请幼儿上来复述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评析】帮助幼儿强化正确概念。

5.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小白兔,其实兔子还有别的颜色。(出示挂图)还有小灰兔和小黑兔,这种毛很长很长的兔子,又叫长毛兔。

【评析】体现了知识的延伸。

6.师:这些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最爱吃什么呢?我这里准备了很多食物。有鱼、有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请小朋友来喂喂小白兔,看看它到底爱吃什么。

(先给小白兔吃鱼、肉骨头、米粒,再给它吃萝卜、青菜和草)

【评析】小兔子爱吃什么,教师没有教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再次创设了尝试情境,将幼儿的好奇心又一次激发。精彩!

7.师:小朋友看清楚了,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呀?

幼儿:萝卜、草、青菜。

【评析】尝试出了圆满的答案。

师:我们学过“小白兔”的儿歌,还记得吗?

幼儿: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师:什么小动物爱吃鱼、肉骨头、米粒呢?

(集体回答:猫、狗、小鸡)小朋友以后看到小白兔,还可以仔细地看一看,小白兔还爱吃什么?发现以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8.师:小白兔吃了东西以后,慢慢地越长越大了,它长大以后有什么用处呢?

主要由老师讲:兔肉可以吃,冬天到了,兔子身上长出长长的兔毛,就像穿了一件很厚的棉衣,兔毛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很暖和,兔皮可以做帽子、手套。

【评析】幼儿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由老师教给他们并未落入俗套,而是贴切自然。

9.师:小白兔在外面呆了那么久,有点累了,让它回到兔笼里歇一会吧。

(把兔子抱回兔笼)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小朋友们看了小白兔,摸了小白兔,喂了小白兔,还知道了兔子有很多很多的用处,想不想自己也做做小白兔呢?

我们来做一个“兔子和狼”的游戏,好吗?(请一名幼儿来做大灰狼,教师做兔妈妈)

【评析】由于有了对兔子的了解,幼儿把这个游戏做得极其投入,使一节课在高潮中结束。

2.师:小白兔,我们跳到外面草地上去玩一会儿,好吗?

(跟客人老师说bye-bye)

【总评】

这个教育活动教师按照“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愿望→鼓励大胆尝试→表达尝试结果→再次进行有指导地尝试→强化正确概念”的思路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尝试精神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灌输”模式,教育形式活而不乱,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小班开始孩子的性教育(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对孩子的性教育直接关系着宝宝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与老师都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对孩子的性教育,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来自紫玫瑰的日志吧,了解下若是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到位容易会出些那些情况吧!

暑假里阅读了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跳舞》,我十分喜欢。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解决了我心中的许多困惑,更是教给我很多实用的方法,给我以后的教育指明了不少方向。其中,书中第四十五封信《儿童需要性教育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记得上学期,我们班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上午,孩子们吃好点心后,小班长带着他们准备玩数学游戏。这时,只听男孩小B叫着:“老师,小A摸我的小JJ……”话音刚落,孩子们哗然一片,特别是几个“调皮”的孩子夸张的笑起来,惹的其他孩子也跟着大笑。针对这件事情,我把晨间谈话的内容随即进行了修改,帮助孩子了解并保护自己的性器官。我主要讲了两个方面:(1)男女生的身体结构是不相同的,男生和女生都有特别需要保护的地方,我们不能随便触碰别人的秘密部位,也不能让别人碰自己的秘密部位;(2)如果有人碰了你的秘密部位,或做了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要告诉老师或自己的家人,以询求帮助。本想着可以大面积的扼杀这种“不良行为”,谁知道这些话不说不要紧,说了反而惹来了“大麻烦”。孩子们的好奇心仿佛像一个大鞭炮,一点即炸。他们对他人的“秘密部位”开始相互比较、探究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男生和男生相互对看、课间时女生掀起自己的上衣给同伴看、散步时讨论着让同伴把自己的“秘密部位”给他看一看、在活动中甚至有人借题发挥,总是离不开那些“秘密部位”……从此,我的耳边告状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老师,谁谁谁在给别人看他的秘密部位、谁谁谁叫我把秘密部位给他看一看、谁谁谁看我的秘密部位……我的心里急坏了,这可如何是好呀,怎么我的几句话引得孩子们整天探究起别人的“秘密部位”了啊?虽然我心里清楚他们并不是像很多成人想象的那样“流氓行为”,可如何消除班里的这些现象却是让我煞费苦心。

起初,我批评那些故意给别人看或要求看别人隐私部位的孩子,想在全班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可是这个方法只对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孩子起作用。“行为”比较严重的几个男孩子不仅没有改正,反而更加频繁的想着这些事。没办法,针对不同的孩子,我只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进行个别交谈,了解心中的想法后进行教育;有的同伴间相互监督;有的孩子则请了家长共同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才慢慢的平息下来。可是事件平息了,我却一直纳闷这次事件为什么会在班上“风靡”了这么久……一直苦苦思索着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阅读此书后,我觉得本次事件主要有两个原因:(1)孩子们对性生理知识缺乏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的几句话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2)因为我的说教,引得少部分孩子们为了吸引别人更多的注意而故意放纵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就像吴放老师所说的:和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性知识、性意识和性观念也是一个渐进和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父母和老师们适时和适宜的引导和教诲伴随他们成长,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使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对他们讳莫如深呢?我想: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小班开始是不是就应该告诉幼儿性的知识。这样早的性教育,是否合适,我想我们还需探讨。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于孩子们的性教育,父母与老师在其中占有很大的份量,若是父母们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就请关注更多的此方面书集吧,希望家长与老师都不要错过了对孩子性教育的最佳时期吧!

如此超前 幼儿园小班也考语数外


3岁宝宝在小区里上幼儿园;前天,老师交给家长3张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试卷;妈妈看了一遍题目,发现自家宝宝大部分不会,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是家长失职。妈妈彻底犯晕了:“小班孩子怎么能学这么多东西,而且‘语数外’一样也不少。这个阶段,孩子究竟应该是快乐第一还是学习第一?”

昨日,记者在武汉一家论坛上看到网名为“feel_lily”的李女士的帖子。李女士称,女儿下个月才满3岁,今年9月刚在小区里一所幼儿园读小班。前天,她接宝宝放学,带回来3张试卷。语文题目要求认识20个汉字为及格,还要会背诵两首唐诗和儿歌以及部分《三字经》;数学是数数并连线动物数字等;英语要会“爸爸”、“妈妈”等单词以及3个以上简单句型,还要会唱一首英文歌。

李女士与老师通电话询问后得知,该试卷是考评老师“教学成绩”的。得知李女士的孩子大部分不会做时,老师答复:“班上大部分孩子都会,家长平时在家要多辅导孩子学习。”

“孩子还小,学得懂吗?”李女士说,“更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

记者在网上看到,大部分网友赞同李女士的意见:“幼教小学化不好,别给孩子太重的负担了。”也有部分网友看法相反:“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现在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不学太可惜了。”甚至有网友颇为得意地跟帖说:“我们教得好。自家孩子3岁多,这些题目都会。”

一民营幼儿园负责人坦言,幼教小学化在武汉一些双语私立幼儿园很普遍,这样做也是迎合家长。

如何让小班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如何让小班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偷偷逃回家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呢?

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角色接近孩子,给孩子爱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便可让孩子幼小、稚嫩的童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暖风:教师与孩子交谈时,要缩短两者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可以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保持视线的接触;还可以经常轻轻抚摸孩子的头部、肩部或背部。教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动作都会引起孩子相应的反应,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关爱的氛围。

其次,教师应营造亲切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幼儿入园前,用心布置教室以及幼儿园的环境,通过一些充满童趣或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图画、剪贴画、壁画,使幼儿对环境产生新鲜感、亲切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带孩子参观校园,随意看看、到处玩玩,孩子们的陌生、害怕的感觉就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游玩中渐渐消失了。

再次,达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亲近。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不一定让他马上认识新的老师,而让他们先和同伴一起玩,相互介绍,彼此熟悉,产生感情。这样,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陌生,避免怯生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

还有,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教师应设置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

天然的小小科学家


每个小宝宝都有对生活探知的欲望,在我们大人眼中很无理的动作与习惯,也许正是孩子对事物认识及探索的表现,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枣枣都有那些调皮小行为吧!

开午饭了!

一岁刚出头一点的枣枣又坐在饭桌边的宝宝椅上,拉开架势等待妈妈精心准备的美食。枣枣吃饭主要还是由妈妈负责喂,但她的小手也不会闲着,妈妈为她准备了一套儿童餐具,枣枣会像模像样地抄起小调羹……早教网

一天,妈妈送一勺菜糊糊过来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枣枣挥舞的小调羹,啪嗒,小调羹落在饭厅的地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枣枣忽然停止了其他动作,倾下身体,歪着小脑袋诧异地打量那把落地的小调羹。“你啊~”妈妈半带嗔怪地捡起来,让爸爸去冲洗干净,开水烫过,再交还到“枣枣”的小手上。

枣枣接过小勺,不带停顿地朝着地上刚才落下的地方扔了下去。“啪嗒~”枣枣咯咯地笑出声来,“你——”妈妈唬起面孔,作出要打枣枣的样子。耐心好脾气的爸爸俯身捡起调羹,又重复一遍清洗和消毒的规定动作。枣枣再拿到小勺的时候,趁妈妈一个疏忽,又将调羹扔了出去,只不过换了个方向,朝向桌子的另外一边……

这正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0~2岁)发展到“新异性和探索”分阶段时,出现的一种典型行为表现。枣枣的行为看似调皮、精怪,但其实进行的是一种自发的“实验”:检验自己扔出调羹的行为与调羹落到地面并发出有趣声音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环境和条件允许的话,他们会乐此不疲,并从中体味到“实验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一切智慧起于活动。成人的思考大多运用的是一种内化且变换自如的内部“操作”,而在此阶段的儿童身上,就体现为一种具体的动作。餐垫上的一个奶瓶,婴孩单凭小胳膊的长度远远够不着,但偶然拉动餐垫,奶瓶顺势被拉到了跟前。这看似不经意的寻常举动,却隐含了重大的智慧萌芽——婴儿通过动作领悟到,她的“拉拽”使得奶瓶向她趋近,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些知识不能被教授,只有在儿童自身的活动与操作中才能逐步建构起来。亲子教育

所以,枣枣的妈妈和爸爸以及千千万万的年轻父母们,当您再看到自己的宝宝如此这般调皮捣蛋时请不要烦恼,恭喜!您的孩子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并试图建构自己的知识大厦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活之中不乏有一类的父母看到小孩子们这种调皮捣蛋的行为时常常采取制止的行为,阻止孩子们的同时,也使孩子们失去了对事物认识的机会,希望看了此文章家长们都能够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