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
2025-06-20 小儿垂钓古诗小儿垂钓古诗(推荐十一篇)。
● 小儿垂钓古诗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 小儿垂钓古诗
小学作文频道小编[向日葵般旳坚强丶]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扩写《小儿垂钓》》的优秀作文,这篇扩写《小儿垂钓》共有500字,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作文,这篇扩写《小儿垂钓》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小草轻轻摇晃,柳树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这么好的天气,人们怎么会不到外面游玩呢?人们有的去购物,有的在散步,有的在买衣服,有的在随便溜达,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由于基因的遗传吧!渔翁家10岁的小孩嚷着要去钓鱼。于是,他背着钓杆走出家门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鹅卵石真多,有红色、紫色、纯白、浅青、杏黄、深绿,五颜六色,好像把小河打扮成了“彩色城堡”,小鱼在河中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小孩拿起鱼杆坐在绿茵茵的青苔,在钓钩上串好蚯蚓,轻轻放在河里,一边静静等待,一边想:我一定要沉着冷静,手千万不能摇晃,认真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心静下来吧!他专心致志地钓鱼,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一条鱼也没钓到。他已经有些急躁了,不过他还是默默提醒自己:一定不能着急,过一会鱼就会上钩的。于是,他又一动不动地等着。啊!有一条小鱼游来了,他更加认真。就在这时一位路人来问路,小孩十分恼怒,又怕鱼被吓走了,只摇了摇手。正巧,胡令能诗人经过此处,会心一笑,提笔一气呵成: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啊!多可爱的孩子呀!多浪漫的诗人呀!
三年级:潘林睿
● 小儿垂钓古诗
一、谈话放松
[评价:(简单地)行啊,好,xxx,记住你了!……
(可以在传话筒的过程中补白:话筒在哪儿,帮忙传一下。拿着话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举手发言,就有机会。)
(手势停)读小说、读诗歌收获是特别大,没说错吧?下面我们准备开始上课了,好吗?
二、导入揭题(激趣)
1、揭题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
2、一起读,知道题目意思吗?钓过鱼吗?
3、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读探趣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儿打上问号。
[课件]
(巡视)
2、反馈。手:停。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评:不错,三个生字全读正确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出示三个生字)
还有谁再来读。(评:诗读得不错,还能读出那么一点味道来了,不错,果然会读诗)
3、有不理解的词吗?
让学生一一列出。
谁能帮帮忙。
让学生说,教师一一界定。(多说了:别人没问的你也答了,少说了:看来xx有点难度,需要老师帮忙吗?)
垂纶就是垂钓,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
(映/应:看来这个词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待会我们边读边理解。板书应?
4、小结: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读出来呢?
再轻轻地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生自渎)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
(评: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书:趣)
● 小儿垂钓古诗
“钓鱼喽,钓鱼喽!”一道高高兴兴的声音从一到巷子里传了出来。路人正想看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一个头发蓬乱,满脸稚气的小孩拿着鱼竿,满脸欢喜地从家里跑出来,他高兴极了,仿佛拍一拍手,小鱼都会蹦起来;说一说话,小鸟就会回答似的。
他拿着鱼竿,看了看四周,发现池塘上有一块较小的苔石,他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蹦蹦跳跳的走到了那块石头上面。学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把钩甩到了河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嘴里还时不时地哼道:“我是钓鱼的小行家……”还憧憬着自己钓上几条肥美的大鱼,爸爸妈妈表扬自己的样子。忽然,鱼线动了一下,他猛地一拽,结果发现是勾住了水草,他慢慢地把水草弄了下来,又一次把钩甩到了水里。过了一会儿,一只蜻蜓飞到了鱼竿上,他心沉不住,去捉蜻蜓了,但蜻蜓飞得那么快,他拿捉得住呢?但也好在他,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回来了。
又等了一刻钟左右……一位老者看到他坐在池塘旁,就问他:“请问石湖村在哪?”他心里知道,但不敢说,因为怕把他的鱼吓跑了,于是腾出一只手对他做手语:等一等,我马上带您去。正回过神来,鱼竿动了,并且还是一条大鱼!他兴奋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鱼给拖了上来,果然,是一只两三斤左右的鲤鱼。钓上鱼来后,他兴奋地跳了起来,高高兴兴的给那位老者指路……
这一幕被碰巧经过此处的胡令能看到了,就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小儿垂钓》!
● 小儿垂钓古诗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儿垂钓
3、出自:胡令能《小儿垂钓》
4、怕得鱼惊不应人。
5、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6、《小儿垂钓》古诗全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全文如下:
8、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9、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1、蓬头稚子学垂纶,
12、《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
13、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14、侧坐莓苔草映身。
15、《小儿垂钓》是一首古诗,蓬头,就是头发乱乱的意思。
16、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1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意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此诗是以儿童为题材的诗作,贴近生活,读了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18、【诗文解释】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19、唐·胡令能
20、意思是小孩蓬着头发在钓鱼。
21、⼩⼉垂钓:是唐代诗⼈胡令能所写的⼀⾸七⾔绝句。此诗描写⼀个⼩孩⼦在⽔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
22、蓬头:形容小孩可爱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23、《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24、路人借问遥招手,
25、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小儿垂钓古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胡令能”。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出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但是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他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出示:小儿垂钓)
4、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5、“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6、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8、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出示整首诗内容,师配乐范读诗歌)
二、初读探趣
1、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124,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4、“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出示: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⑴出示第一、二行。
①在古诗的第一、二行有个词写出了小孩的外貌,找到了吗?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
“侧坐”就是侧身而坐。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
③这里你还圈出了词?“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
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心里会怎么想呢?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③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读的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诗句的内容,过会我们来进行个表演赛。(情境表演)
5、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情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吟诗诵趣。
1、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稍微慢一点,声音低一点。(师范读)
2、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先自己练练看,过会我们来举行一个吟诗赛。(
五、拓展赏趣。
1、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吗?
①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②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③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出示: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
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板书:小儿垂钓稚侧
天真可爱
专注认真
● 小儿垂钓古诗
一个早上,王小二去钓鱼。要不是因为旁边的胖蛋一直在我面前炫耀,我还在家里睡大觉呢!唉,天真冷啊!王小二感叹道。
王小二一边走,一边瑟瑟发抖,走了一段路后自言自语说:“不行,我要振作起来。”于是,他想起了那首歌,便唱了起来:“王呀王小二,拿着那鱼竿去钓鱼,不怕大风刮,就怕那草鱼不上钩……”他唱着唱着,就到了清水河,哇!水真清,怪不得大人们说这河是村里的命根子。看那一朵朵腊梅,就像用雪堆出来的花;再看那一棵棵小草,每一根都被雪花姐姐包裹着;抬头看看树,就像圣诞树一样,唉?不知是哪只鸟唱起了美妙的乐曲;低头望望,那一棵棵水草,像在跳海草舞呢,指头大的小鱼小虾则在那睡觉。王小二他把鱼杆一甩,“咚”,鱼钩落在了河中心,王小二一屁股做在地上认真钓鱼了。
王小二想:如果我钓到一条大鱼,那我可就出名了,呵呵。王小二想得正入迷,忽然一位路人走了过来,彬彬有礼地说:“孩子,你知道清水镇怎么走吗?”这一句话,把王小二叫醒了,可他刚想说,突然发现水里的鱼线震动起来,他想:如果不回答,就是对路人的不敬,可说话了,把鱼吓跑了怎么办?为了钓到大鱼,王小二摇了摇手,那路人见了,就走了,只见他一提竿,鱼儿上岸了。
太好了,好大一条鱼,太好了……一阵欢呼后,王小二才想起刚刚那路人,便抱着鱼,去追那路人,并为他指路。
● 小儿垂钓古诗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 小儿垂钓古诗
永远都不会认输紧张、兴奋、为什么呢?今天要看电影了!银河补习班、银河里怎会有补习班呢?在这里我看完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在这样的影片里,我的心情有时开心,有时悲伤。我就不剧透了,接着往下看吧!
我怀着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进入3号厅,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小黄人!脸上洋溢着兴致勃勃的笑容!走进电影厅,呼!灯全都暗了,一下着突然安静下来,没有了吵闹声和欢声笑语。
电影开始了!一阵阵的声音从耳边穿过!一开始父亲马皓问文建了一座大桥!许多人都在为他欢呼,突然桥倒了下来。他进了监狱,一转眼时间又过去了许久,他出来了。他和儿子又把感情连在了一起,马飞的成绩每次倒数第一,可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己的成绩逐渐进步。还告诉马飞很多道理,马飞都是谨记在自己的心头。
我的心情一下子悲伤起来,马飞想要一台电脑,可是父亲的钱数并没有那么多,你们知道为什么马飞最后有了电脑吗?他的父亲--马皓文自己去医院,让医生给他抽血,因为只有他自己买了血才能有钱!又去工地上干累活等等!各种各样的活,自己有了钱帮马飞买了电脑。
我先把为什么银河补习班给你们说了吧!马飞成为了航天员,因为在天空有碎片,吧飞行器的隔离瓦打坏了!马飞冒着危险出去修,自己本来要死在太空,可是因为父亲这种话给了他勇气,把隔离瓦修好,就没有在外太空死去。是不是很厉害。
我有一个感悟,这里面的主任只要好的学习生,不好坏的学生,而我们校长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呀马上或者进步跟上学习。辅导坏学生,不能让他们一直坏下去,因为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每一个学生都会走了或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一座山顶。
我感悟到一句话:母爱如海,父亲如山。父亲为我们做了许多改变,挺立着整个家庭。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呢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父爱!
补:我非常喜欢马皓文这个角色!马皓文体现了伟大的父爱,用实际生活来教育孩子,这个父亲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是做聪明的,我感觉这是对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鼓励。
爸爸我们永远爱您!
● 小儿垂钓古诗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 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 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 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 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 "莓 、苔"
五、拓展赏趣
1.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写的诗吗?)
《所 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 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 小儿垂钓古诗
诗人胡令能(785-826年),唐代古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代古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诗人胡令能,现存於《全唐代古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传说,有一天有一个仙人来到诗人胡令能家,脱光诗人胡令能的衣服,不打,先割开他的腹部,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血肉中,缝上后,又轻轻割开胸部,还是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心脏旁,缝上后只见满地鲜血,仙人离开,诗人胡令能从此便会写诗了。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小儿垂钓古诗网内容,请访问小儿垂钓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