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周记

2025-06-07 敦煌周记

2025敦煌周记(集锦十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敦煌莫高窟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敦煌周记 篇1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四大园林中著名的拙政园,它可是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和留园齐名哦!这个足有八十亩大的皇家园林,连马可波罗也对它赞赏有加。

一进来,我们就看到三块巨大的石头,环绕在一条笔直的小路周围,这是古代皇家用来遮掩门户的,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来客一眼就看透园子。走进一看,好似三个巨人居高临下望着我们。巨石后面是一片宽阔的院子,周围到处都是竹子。看,院子中央还种了两颗梧桐树,古人说:“家有梧桐招凤凰”,是带来吉祥的寓意。Zj09.com

穿过院子,我们会看到前面有一个被四个亭子环绕的池塘。四个亭子又各被一个花坛环绕着,这就是著名的赏花池了。花坛里分别种着梅、兰、竹、菊四种花,传说古人是按照四季来登亭子的。池塘中央的大亭子就是有名的鸳鸯馆了,亭子是用沉香木做成,除了地板和天花板以外,其它都是玻璃做的`。看!那还有两只鸳鸯头顶着荷叶在戏水呢!

走过一座小桥,就是以长闻名的远香廊了。这条有近1千米的长廊有三千多扇玻璃窗,是园中窗最多的地方。每扇窗都用铁丝勾织出一个图形,有时是一朵莲花,有的又勾出一朵水仙,再衬上窗外的湖水、亭台,是不是好看极了。

拙政园之旅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很期待再一次在这里见到你们。再见!

敦煌周记 篇2

你游览过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最为熟悉的北京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18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着我国各个朝代的大大小小的艺术珍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丰富的'文化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走进这里仿佛走进天堂,仿佛能看到皇帝上朝时微臣们序齿排班,口中说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浩大的场景。它还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其他四宫分别为: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质,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王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的外围筑有高达十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你有什么想介绍的,快来讲给我们听吧。

敦煌周记 篇3

长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

你知道吗?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达6700千米,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神州大地。

你知道吗?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的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再用城墙连接起来,这就是早期的长城。后来又经过了历代君王的加固、增修,才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长城。

提到了增修长城,就不得不说一个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秦始皇为了修长城抓了很多人,孟姜女的相公也在其中。孟姜女千辛万苦来到长城,经过一番打听,才知相公早已死去。孟姜女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崩倒了八百里,孟姜女才找到了相公的.遗骨。秦始皇得知,便来捉拿孟姜女,见孟姜女相貌美丽,便想娶她为妻。孟姜女假意答应暴君的无礼要求,待安葬好夫君后跳海殉情了。

多么凄美的故事啊!你还知道关于长城的哪些故事呢?

敦煌周记 篇4

我不得不感叹时间流逝的飞快,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又是一周过去了。想不起这一周有什么可值得回忆的事情,每天只是重复再重复的简单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吧

我想,这一周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星期四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起床吃饭穿衣上学,但是在我走进教室放下书包以后,执勤班长突然一脸邪笑地走过来,说道:“你迟到了!”

Oh,不会吧,我怎么可能迟到呢?但是现实总是如此残酷的,我无言以对,只得等待着挨罚。呼呼,亏得我是第一次,这次还算是便宜我了,让我写了1000字的文字说明。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要怎么罚我呢,对我来说,检讨这种东西就算是小case。虽然说我从来没写过检讨,但是我经常看到别的同学写检讨,偶尔还替人出谋划策,慢慢的,虽然我没写过检讨,检讨对我来说也不足为患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比较爱好作文,我的作文水平还算是不错的啦,可见,学好作文是多么的重要!

果然,第三节课下课之后,长达1000字的检讨书就搞定了,当我把这检讨交给执勤班长的时候,他两眼瞪得浑圆,一副“检讨高手”的神情看着我,我坏笑一声,转身离去。

尽管是简单的解决掉了检讨,但是我还是不太高兴,毕竟检讨不是好东西,写检讨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你写的越好说明你写的越多,你写的越多说明你犯的错误越多,你犯的错误越多,说明你这个人身上的缺陷太多,反映了你需要加紧教育。毕竟检讨和作文不一样,通俗的说作文写出来是给你添彩的,检讨写出来是给你抹黑的。珍爱生活,远离检讨!

这还真的快要成了“心跳的回忆”了,经过了这个“惨痛”回忆之后,我真的是记住了,以后,上学早点出门,别迟到!要不然检讨就在向你招手!

敦煌周记 篇5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奇迹。据说从太空唯一能够看到的人类建筑就是长城,可见有多么宏伟。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现长城有21196千米,就像一条长长的卧龙,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等15个省市自治区。

长城的城墙平均高约7。8米,城砖是用坚固的烧制砖砌成,每块城砖约重六千克到七千克,从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为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长城有什么作用呢?战国时期,秦始皇为了防御别国的入侵,用了近百万劳动力去修筑长城。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的烽火台,作为情报的传递系统,按配置的位置和功能,烽火台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延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中央朝廷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这四组一共约80余座,间隔距离平均约3千米,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夹谷之间或河流转折之处,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和长城有关的话:不到长城非好汉。那就让我们去爬一爬长城,领略成为好汉的豪迈吧!

敦煌周记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二十五公里,乘车需要三十分钟。现在,我把莫高窟的情况做一简介。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宏大,壁画多,塑像造型独特,保存完整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并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和国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九九一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以前,有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寺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枋额上有“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字,是于右任题写的。

现在我们进入洞窟,要仔细看的话,一个月时间都看不完,这里开放洞窟有60多个,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也得两三天。

壁花艺术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各阶层劳动生活,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

现在的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敦煌周记 篇7

走进莫高窟,我们走进了过去的敦煌,走进莫高窟,我们走进了河西走廊的悠悠岁月,走进莫高窟,我们走进了古中华精致工艺历史的滚滚长河……

是那脚下踩着的石砖,让我们走进了历史:有的很完整,上面雕刻着精致的纹样,让人忆起古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和自己的双手,反反复复地劳作着。还有的有部分破损,原本尖锐的破损处被岁月磨圆了棱角,是不是曾经战乱的铁蹄将它打破。

是那精致的壁画、雕塑工艺,让我们走进了历史:那先用木架固定,再用泥打出模子最后用颜料涂色的工艺让人不由得拍手称赞古工匠的智慧,那丹青妙笔勾勒的图样极细腻如绣花针落地,笔锋由浓转淡间让人不由得遐想曾经老工匠们拿着笔灵活地转着手腕,那随着光照而逐渐变化,最终顿悟展露笑颜的佛像,让人惊叹,他们的身上传承着古老的制作手艺和工匠精神。

是那别国的器皿纹样,让我们走进了历史: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是西域的琉璃珠,那菩萨衣裳上多姿多彩的西域纹样,青墨丹红点缀、涂抹间,满是当年汉族对外贸易、经济的盛况,哪怕是颜料,也是蓝宝石、青松石制作而成的。

是那摇摇欲坠的木房和后世的修缮,让我们走进了历史:那破旧的木房岌岌可危,岁月的尘已经盖满,那是百年前的虔徒所修建的,那壁画上的千人佛,内外不同的画风,那原已褪色的佛像被一笔一笔仔细的重新上色,是多么坚定的信仰啊!

走进,是用车一米一米地驶进,是用脚一步一步地迈进,是用心一点一点地靠近。走进历史,是心灵的对话,更是跨越时空的凝望。

敦煌周记 篇8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敦煌周记 篇9

20xx年7月10日星期二天气:睛

今天,我当了一回小小讲解员了。为一元慈善家三周年成果展做讲解。一到书城,我先整理了一下展板,看了一会儿图片,等待“客人”的到来。

第一位来听讲解的是一位爷爷,我热情的迎了上去,那位爷爷对一元慈善家很熟悉,对我说不仅去过联盛义卖还去过今年的.通途小学演讲总决赛,一直关注着一元慈善家呢!我声情并茂的讲解着,爷爷听得也十分认真,我向他介绍:一元慈善家每年都会举行义卖晚报活动,看,这就是我们今年的一元慈善家分散在宁波各地义卖晚报,我们卖晚报过程也会遇到不理解的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充满爱心的!”“这是我们一元慈善家在云南和当地的小朋友体验生活,今年我们还和云南小朋友举行过音乐会呢!”

第二位听我讲解的是一位叔叔,当叔叔听到云南小朋友一天只吃两餐,而且只有土豆时,被感动了,问我应该怎么帮助到他们。当我生动的介绍到我们一元慈善家还去过必胜客劝捐、去宁波各地义卖晚报、去军队慰问那里的军队叔叔们、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那位叔叔一个劲的竖起大拇指,夸我们真棒,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敦煌周记 篇10

你游览过宏伟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他进行多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是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奇特的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敦煌周记 篇11

今年寒假我终于做了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到海洋公园坐过山车。

走进售票处,我还在为自己打气,对自己说“不要害怕,不就是坐一辆过山车嘛!”但是一阵阵尖叫声传入我的耳朵中,我止不住地哆嗦一下,不禁为他们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但是已经买了票,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去了。经过最后一道检查,列车开始慢慢启动了,它缓缓地向轨道顶尖端驶去,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步步迈向死亡,于是我像一个逃兵一样想下车,但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下棋中的兵卒一样,是没有回头路的。

“唰”的一声,眼前的视线模糊了,耳边只有风声“呼呼”的闪过,风像一把把犀利的剑,从我的手上、脸上划过,手开始剧烈的疼痛起来,脸仿佛被那可怕的.“剑”划伤了,痛的我喘不气来,接下来的一阵左右翻转又使我头晕目眩,好像喊,但却喊不出声来,喉咙好像被卡住了,喊不出声来,心里想着“快点结束吧,快点结束吧......”我想赶快感受到地的塌实,上帝好像听到了我的祷告,列车的速度渐渐变慢了,等驶入了出口站,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回头看了看列车,咽了一口唾沫,仿佛把刚刚跳出来的心又咽回去了......

通过这次坐过山车,我知道了,只要勇敢地面对恐惧,就能排除困难取得成功。

敦煌周记 篇12

我探索着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不得不心生敬意!

汽车行驶在戈壁上,载着一行满怀好奇心的旅客,驶向三危山。不久,眼前便出现一段南北向的断壁,石窟如蜂巢般密布,窟前一条泉水河汩汩流过,河边种着一排红柳,白杨——这是中国最辉煌的宗教圣地。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意义非凡的丝绸之路。望着423窟内一片隋朝所刻的《莫高窟记》,王道士发现的17窟藏经阁,北凉三窟里残缺不全的佛像与壁画……它们仿佛把我拉回到千百年前,我好像看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人马,听到了北魏、武则天时期不间断地石窟开凿声……它是中古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我对莫高窟的历史意义心生敬意。

在莫高窟我常常走神。洞穴狭窄,黑咕隆咚的洞窟里仅有导游手中的一束光亮射入,使壁画上的人群和洞窟中央的雕塑似乎都动了起来,他们是一群群身穿袈裟前来朝拜的教徒;他们是一位又一位日日夜夜不曾停息的画工、雕塑者……

在290和428窟,我欣赏到了飞天壁画。那是一群窈窕的女子,她们或弹琵琶,或吹横笛,或击腰鼓,她们有的结伴飞舞,谈笑风生;有的反弹古琴,边弹边唱;有的双手合十,礼拜供奉;有的手托花盘、花瓶,散花施香;有的腰缠锦带,姿态婀娜……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我对莫高窟信奉者的匠心心生敬意。

莫高窟多少岁了?从公元336年到如今,已经1600多年之久!

莫高窟外的河边有一座圆寂塔,外敷白色,沙漠的夕阳洒在它身上,更显端庄、凄凉。塔身旁有碑,是那位道士王圆箓。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他的介绍与照片:小小的个子,普通不过的长相,几经转折,莫高窟成了他的家。但小小的人物,也是莫高窟第一位保护者。但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王道士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及时发现莫高窟惊人的蕴藏,我联想起了洞窟内残缺的佛像与不全的壁画。那是中国最大的遗憾啊!

临走前,我有幸来到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墓前,墓碑上刻着五个字“敦煌守护神”,在这个充满神佛的地方,被称为“神”的凡人,只有他一个。我还记得第一位壁画修复师李云鹤1956年来到莫高窟,从此三代人扎根在了这片荒漠上,一起为神佛“治病”,如今耄耋之年的李爷爷仍然爬脚手架,拿修复刀,而往往一座雕像的修复需要数年之久。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神圣的地方,不惜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在帮助壁画对抗时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始终保护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我对护卫莫高窟的坚守者心生敬意。

晚霞照亮了戈壁滩,我的心也被照亮,莫高窟让我心生敬意,但它正在一点点的老去,我愿守护它,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神圣的地方!

敦煌周记 篇13

高中是另一个世界,没有小学时候的闲暇,没有初中的浪漫,高中有她自己的味道,需要自己慢慢的品尝。

开学已经一周了,我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高中一年级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我上高中一年级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在人生道路上书写一段新的篇章。

上高中一年级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高中一年级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各自树立了人生理想。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高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

上高中一年级了,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在高中,尤其是优秀的高中,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高中的感觉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欲了解敦煌周记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敦煌周记

敦煌周记相关推荐


Copyright©2006-2025 亲子早教网 zj09.com 湘ICP备18025499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