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精华七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章制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董事长和公司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其次,要感谢我们营销管理部和企划部的各位同仁对我的信任。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有一次成方圆去央视参加节目演出,刚到央视门口,门卫伸手将她拦了下 来。原来每个进出央视的人都必须佩戴央视颁发的临时出入证,恰巧那天成方圆忘带了,她的助理就说:“你看脸也应该知道她就是成方圆啊,我们还赶着进去录制节目呢!耽误了你可负不起这个责任!”可是门卫却说:“作为门卫,我的职责之一就是检查每个进入央视的人是否佩戴了出入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呐!”成方圆听了马上就说:“对对,我父母之所以给我取这个名字,取的就是这个寓意。我应该带头遵守。”接着就和助理回家取出入证去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企业管理上,我们可以将“规矩”理解为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可以将“方圆”理解为一种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状态。那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制度的执行,就不可能有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所以说没有制度执行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既然制度执行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这样重要,那我们该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呢?通过四周的反复讨论,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那就是:规范建设、严格执行、有效监督。
一、规范建设
在制度的建设上,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制定的过程:说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亲疏有别,因人而异,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每个掌勺的和尚都认识到,如果大家碗里的粥不相同,那么无疑他将享用最少的那份。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认识到: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如果制度有缺陷也不及时修补,就可能为破坏制度的人提供机会。所以说,制度的制定一定要规范、严谨、符合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说完了制度的建设,那么接下来就是制度的执行。
在制度执行中存在一个“破窗效应”,比如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会被涂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道理:“第一扇破窗”常常是导致制度失效的罪魁祸首,必须严格执行。首恶不除必将滋生众恶。我很崇拜俞凌雄老师的一句话:最伟大的企业一定是法制企业,而不是人治企业。小企业相信人,大企业相信制度的伟大,不相信人的伟大。要保证制度的强力执行,必须要抛开七情六欲,不能被情所困、不能被被道德所困,也不能被利益所困,坚决杜绝出现“领导制度、弹性制度” 的现象。具体来说,要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除了要坚决拿下首恶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和制度,明确违反这些制度将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二是要重视领导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表率作用,当好制度执行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三是注重宣传教育,将制度内容宣传贯彻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使员工对制度的理解了然于胸,为制度执行奠定基础。四是把制度的执行作为终极目标,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综上所述,我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 “第一扇破窗”的修复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
要保障制度能够严格执行,就需要有效监督。
人都是自私的,都有做坏事的可能,仅仅依靠个人的自觉性来执行制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从长远看,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形成约束确保各项制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沃尔玛成功的法则之一,就是公司善于授权和监督。随着沃尔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人才被吸收进入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给每位管理者都留下了充分发挥其能力的空间,并常常亲自驾驶飞机予以现场监督。要坚持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让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制度的行为,不以权势大而回避,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坚决制止制度的“潜规则”和“破窗效应”,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总之,在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过程中,规范建设是前提,严格执行是手段,有效监督是保障。成功就象一扇门,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这把钥匙我们已经找到,那么所需要的只是把钥匙插进去并朝正确的方向把门打开。只要我们端正工作态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执行制度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公司的未来也会更加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在我行财务科从事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首先在此郑重的感谢总行开展“会计财务制度年”活动,给我们广大职员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经验,总结工作,提高水平的机会和平台,非常荣幸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端态度、守制度、创高度》。
明代张居正有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守制度”三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银行作为一个庞大的金库可以说诱惑特别多,近年来由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集体经济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不禁自问,我们学习制度,遵守制度的这种精神、这种理念体现在哪里呢?“守制度”体现在管理人员严谨的管理理念上;“守制度”体现在信贷人员每一笔贷款审批上;“守制度”体现在前台柜员每一笔业务操作上;“守制度”更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每一次的统计、审核上!我们每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执行操作的每一个行为都体现着“守制度”精神。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源于大意。只有坚守制度,才能避免错误的产生,才能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助于银行业务更好的开展。守制度是一种氛围,需要每一名工作人员共同营造;守制度是一种立场,需要每一名工作人员去守护;守制度更是一种潮流,需要每一名工作人员随潮而动。入行工作已经两年多,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逐渐成长,从起初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丰盛收获,无一不在提醒我作为会计人员的平凡与荣耀。纸上得来终觉浅,制度从不仅彰显于纸上,制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以她平凡而威慑的约束力时刻警醒着我们。从凭证传递到要素审核,从岗位设置到强制休假、从资金拨付到账簿记载,点点滴滴贯穿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每处细节。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防范风险,避免风险,坚守制度进行操作是一个永不落幕的主题。财务会计的工作虽然形式简单,操作也相对单调,但是内容繁杂,责任重大,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时刻把制度放到最高点。纵观历史,但凡一个王朝的繁荣发展,都有着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为依附,对于银行业更是如此。回望过去,银行从业人员多起违规操作案件,不仅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我们银行从业人员的脸上抹了黑,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制度,坚守制度的重要性。守制度是一个保护罩,守制度是一个安全带,它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心灵,有效的防止我们思想中邪念、杂念的产生,同时又抵挡着一些外来诱惑造成的伤害。
去年三月份上海市徐汇区邮政储蓄支行的一名外币会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44万美金,当他在接受法律的审判时,他的妻子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产。他个人的违规操作不仅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个人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不但要如数偿还挪用的巨款,还要饱受不能与亲人相见的牢狱之苦。这些惨痛的事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们的成长,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守制度已经与我们的思想融为一体,伴随着我们与银行的成长与发展。
操作流程一念间,遵守违规两重天。守制度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责任。正所谓制度决定态度,态度遵守制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的产生,才能在工作业绩上创造高度。
各位亲爱的同事,让我们一起端正态度!严守制度!争创工作业绩新的高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遵守规范、努力学习、只争朝夕。
同学们,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因此,我们必须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纪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拥有了“铁”的纪律,处在花季中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只争朝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是的,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一方一寸的.风景珍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生命放射出灿烂耀眼的光芒。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法治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近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其中校园欺凌、盗窃、抢劫和网络诈骗是较为集中的形式,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绝不是偶然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少数青少年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守法心理结构。他们盲目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无视法律,偏执冲动鲁莽,缺乏社会责任感,结果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学好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积极维护宪法,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作为青年学生,弘扬宪法精神,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遵纪守法。
古人云:“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不应该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刘备临终时再三叮嘱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几千年来,这两句话一直是人们道德修养的座右铭。事实上,纪律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以小纪而不遵”。
同学们,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校园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法守法,与法同行。让我们肩负起国家的历史使命,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安全成长。
谢谢大家!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5
为了全面加强我系学生党支部建设,监督全体党员“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创严谨、活泼的生活氛围,特制订本制度:
一、每月过一次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支部全体党员必须按时参加,不准迟到、缺席,请假者必须提前向支委员处说明请假原因。
二、到外地实习的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三、党员如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即认为是自行脱党。
四、如有迟交党费、组织生活缺席、不积极完成支部交给的任务情况之一者,则取消其评优资格。
五、党支部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一系列思想积极、内容生动的活动。支委会要定期总结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争取做到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杜绝流于形式。
六、每一位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或民主生活会时以对组织负责的态度 ,对以讨论的问题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七、支委会成员要认真准备每次组织生活的内容,严格考勤。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6
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说一说企业制度建设这个问题,具体说一说如何规范企业制度。
一、深刻认识制度在企业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水之所以能流动,是因为有落差,员工之所以会行动是因为有奖罚,而企业所有的奖罚,都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都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老板和企业的管理者都不是皇上,都不能随心所欲,想奖励你多少就是多少,想如何罚你就如何罚你,都必须按照游戏规则去执行奖罚,否则,一个企业就会乱了套。
平时,我们谈到企业管理,说得最多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而往往忽略或忽视了制度本身的问题。一个企业,战略、流程、制度等游戏规则执行不到位的时候,我们常常见到老板和高层总是抱怨说:企业战略、流程、制度都没问题啊,流程和制度都是最先进、最合理的啊,问题仅仅出在下面的人执行不能到位!大家都喜欢把企业执行力的过错全部推卸到基层管理者或员工头上,让这些基层具体执行者成为“冤大头”,可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员工执行不力,究竟是不是员工真的懒惰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而实际上呢?通过观察,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企业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表面上确实是员工的过错,是员工没有做到位,但仔细观察、仔细分析、仔细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出了一些问题,是客观原因导致了基层人员不能、也不可能执行到位。于是,有些老板或高层着急了,为了提高企业执行力,便针对性地请来一些专家、教授、培训师专门讲解执行力的课程,可是讲来讲去,折腾了一回又一回,银子花了不少,企业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因为这些老板或高层从内心深处根本不愿意通过审视制度本身,去改变企业的制度,让制度向着更合法、合理、合情的方向去规范和发展,也不愿意自己带头去遵守这些制度,总以为自己是可以凌驾于这些内部制度之上的特殊人物,革命只想从员工身上革起,只想革别人的命,回避革自己的命,只想一厢情愿地希望改变员工的做法和想法。所以,企业始终不能首先从制度上进行调整,不能从老板或高层先做起,而是盲目地或者蓄意激励员工、要求员工“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这是不讲道理或者说是蛮横无理的想法和做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制定政策并推行下去的一般思想基础,离开了这一点,首先跳过自己,单方面要求别人去执行,就不可能执行下去,即使勉强在形式上执行下去了,也是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制度与员工的行为相背离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自身的例子表述:就像我们年轻时对长辈说的那句话:你不能用50年代的行为标准,去要求我们80年代的年轻人啊!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正常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大家想一想,一个企业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员工凭什么努力?努力了有什么好处?凭什么要去遵守你的制度、服从你的管理?如果一个员工多做了没有奖励,少做了没有惩罚,做多做少一个样,换成我们自己,我们也会在内心里问一问:我为什么要多做呢?我做少一点,自己没那么辛苦,工资也不少一分啊。
如果一个员工做对了没有表扬,做错了没有批评,他们做对做错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那么,我们的员工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混一天算一天,混一天就会觉得自己“赚”了一天!
也许有的老板和企业高层管理者会认为现在的员工自私、无情,反过来,我们换位思考,要是换成你自己,在这种情景下,你们会怎样做?我想,大家也会如此!因为自私是人的本性,你做老板或高层的,就没有自私?作为职业人士,身在职场,我个人的目标很清晰:保证企业内部所有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这个最大化的结果,也会给我们职业人士带来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说透了,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自私,做老板的,办企业的目标很清晰:为了多赚钱!这本身没错,可是,员工想多赚钱就有错?你说员工没有责任感,可是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了,做好了,你给予他什么回报?这就引申出一个公平与激励的问题。
也许有的老板或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说:我给了他很高的报酬啊!这事本身也不错,但是请大家注意,中国人有一个很传统的劣习:不患寡,只患不均!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多次的农民起义,打出的旗号本上都是“等贵贱,均贫富”之类的口号,而这类贵贱与贫富的调节,除了暴力革命这种极端的方式以外,用得最多的应该是通过制度来调节。在企业里面也是如此,员工感觉你给予的报酬太低了,不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他会选择离开,同样,如果你给予员工的报酬不公平,也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员工也会因不公而选择离开。如果一个优秀员工拿到的工资与一个平庸的员工拿到的工资一样高,那么,这就是对优秀员工的打击,这就是制度或者说游戏规则出了问题。
以前,有些特殊背景的员工,做的事远远没有其他员工多,能力比起其他员工更是相差几个档次,好处却一点也不比别的员工少,这只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有着强硬的背景。而作为职业人士,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这种游戏规则之外的不公平,这类特殊人物,在公司一般分布为“皇亲国戚”、老板或高层秘书之类的职位。面对这种情况,我个人会劝导那些感觉不公平的.员工:
第一,人家的特殊身份是不能改变的,因此,我们不要盲目比较,要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
第二,我们自己感觉我做这份工,拿这么多工资,自己满意就行了,知足常乐。做老板的,他就是把整个企业给了某个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又没受到什么损失,想那么多做什么?
当然,这只是对员工的一种被动的劝解和安慰,说得难听一点,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依鬼打鬼”做法,也只能让员工暂时消消气,心里稍稍舒服一点,实质上的不公平并不能消除。真正要消除这些不公平,最后还是要回到制度层面上,通过合理的制度来调节和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说一个制度解决问题的案例:说是有一个企业,在几年前的一天晚上,九点多钟,他们邻居工厂发生火灾,火借风势飘向他们工厂。当时,公司没有一名员工在加班,但很多员工看到工厂方向的火光,从不同方向、不同地点迅速跑回工厂,拿出消防设备,在工厂门口“严防死守”,直到邻居将大火扑灭后才回去休息。第二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登记名单,凡是参与前一天晚上行动的员工,只要到过工厂的,登记签名,登记完了,马上拿来现金,按名单每人发给现金100元,这就是制度的体现:他们企业的《员工手册》中有一条:“给予为了维护企业利益,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作出贡献的员工重奖。”这是制度本身的条款,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界定条款中不能一一明确列举的,什么是“危急时刻”、什么是“作出贡献”这个性质,并判定也不能一一明确量化的“重奖”,究竟应当奖励多少才合适?也就是判定这个“度”的问题,这件事,除了企业文化的因素以外,重要的就是制度的作用。
企业要想员工跑得快,有一个比较好的主张是重奖重罚,重奖起到激励、刺激、“提精神”的作用,重罚起到约束、鞭策的作用。有一名性格比较极端的老板说:好员工一个月发一万元奖金也不算多,差员工一个月给一千元工资也多了,因为好员工是在为企业创造财富,差员工是在给企业浪费财富。这句话有些极端,这位老板也不一定说得出就能做得到,但至少说明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制度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有一个公平的衡量机制,通过这个游戏规则,全面地、系统地考核每个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不断地奖励好员工,他们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动力,同样,只有不断地惩戒坏员工,他们才会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检点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通过激励在先、惩戒在后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向上动力,约束员工的“越线”行为,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游戏规则。
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就是通过好的制度让差的员工变好,让好的员工变得更好!反之,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即使老板和高层天天讲执行力,也无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就如同那些并不信仰佛教的人天天念叨“阿弥陀佛”一样,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的!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懒惰的员工,只是你没有找到他们的需求罢了。大家还可以看一看近几年那些在网络上“偷菜”的人,为什么半夜睡觉了也会爬起来偷菜?腾讯并没有给他们发工资啊,这是因为他们在享受一种精神需求上的自我满足!同样,要想我们的员工有激情,我们必须先了解员工的需求,并设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而满足他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我们天天琢磨的“制度”,这些规则建立的过程,就是企业制度形成的过程。
二、企业制度的几个构成部分
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有共性的,包括八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目的。制定这个制度,是为了提倡什么,规范什么,这是制定这个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必须明确的。
第二个部分:适用范围。这个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还是某几个部门,还是某类特定人员,这也是需要明确的范围,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出现张冠李戴、乱套乱用的现象。
第三个部分:相关名词定义。这是对制度中出现的名词,对其含义的明确“量化性”的界定,这点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迟到”这个词,你是界定“超过规定上班时间一分钟以上为迟到”,还是界定“超过规定上班时间五分钟以上为迟到”,这就明确定义了它的“度”。
第四个部分:权责。这是对所有将来要利用这个制度进行管理的相关人员赋予一定权限和职责,明确这一点,就避免了向下侵权和向上越权的行为,让大家都知道:谁该做什么,谁该对什么事情负什么责,谁该签字在哪个框框内,有了什么事情该找谁,事情到了哪个环节又该找谁等。
第五个部分:流程。规定了做事的先后顺序,一环套一环,一步接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从哪里开头,到哪里结束,这个流程最好是用图示,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
第六个部分:内容:这是一个制度最详细的部分,如同法律条文一样详细,主要是根据流程具体阐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处理相关问题,相当于指导原则或“量刑标准”,比如超额完成任务达到多少,如何奖励,打人骂人之类的过错如何处罚等细节条款。
第七个部分:审批权、解释权以及执行日期、与原有制度的衔接。审批权:说明这个制度由谁审批方为有效;解释权:说明如果出现了不清楚的地方,由谁来解释才是有效的解释;执行日期:明确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与原有制度的衔接:说明在同一问题上,现有制度与原有制度或规定如果在实际运用中出现冲突,是按原有制度执行,还是按现有制度执行的问题。
第八个部分:附则。相当于一个清册,列出与本制度相关联的文件和制度、表单、图样等,作为本制度的附件,以便于实际运用于具体工作之中。
关于制度的优秀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或者太阳旗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
本届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那么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
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纠正网络游戏、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
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的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或发现某些不良苗头,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班主任,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让我们一起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学生,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