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美术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美术教学。因此很多老师会在教给学生美术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也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给家长列举一些方面,爸爸妈妈在家里也可以给孩子进行情感培养了。

欣赏指导,激发孩子欣赏美的激情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是比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品味高的。

比如我们在和孩子欣赏一幅画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欣赏画中的一些独特的因素,例如流溪飞泉,崇山峻岭,行旅人物... ...这样孩子在欣赏之后,不仅受到了感染,还会不知不觉的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产生了兴趣和热爱之情。即激发了孩子热爱美的激情,产生了兴趣,还使他们的思想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启发诱导,熏陶孩子内在美的情操

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内在教育是美术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要提供高孩子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就要培养孩子严肃好学和刻苦练习的学习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作风。

比如说中国画的大师齐白石对待艺术就是很严肃的。无论是写字,还是画画,他从不投机取巧,他知道功夫是来不得半点偷懒的。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丰硕艺术成就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孩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设计悬念,培养孩子感知美的情趣

家长可以在教给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以经常变换一些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激起孩子对绘画的情趣。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次你要监督孩子画画,你可以让孩子拿一面镜子,但是又不告诉他画什么。慢慢的才告诉他,仔细看看自己的眼睛、鼻子在什么位置,慢慢启发他画自己的自画像。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不要以为给孩子在美术进行中一些情感的培养是一件小事或者是难事,看看上面的步骤,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不是吗?!而情感的培养对孩子以后是否能够坚持画下去,并且画好,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延伸阅读

早教: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


日本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具备亲切感,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大部分家中都期待把自己的儿女塑造成那样的孩子:

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贴心别人的孩子在生活起居中,爸爸和妈妈的生活观念对孩子的危害挺大,要让孩子具备贴心别人的心,因此,日本的父母亲们在文化教育孩子的另外也在试图更改着自身。

忍耐力好的孩子孩子来到两岁时,应教会孩子懂得“等候”,两岁以后,应教会孩子懂得“忍耐”。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父母必须把握的重中之重是,并不是教会孩子消沉地忍耐,只是教会孩子依据自身的信念积极地忍耐。

善于参加的孩子在孩子刚开始懂得和人沟通交流时,就需要让孩子学好了解自己,创建信心,对一切事儿都是有参加的主动性,但凡参加的事都应自始至终兴高采烈。在这一点上,爸爸的功效是非常大的。

颇具想像力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从零岁起就可以一个人玩乐,要了解这时更是孩子造成想像力和想像力的黄金时间。

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颇具聪慧的孩子用爸爸妈妈的爱心去充足发掘孩子在聪慧上的发展潜力,尽量地把孩子培养成能跨越局限性的人,变成一个真实实际意义可以敬畏生命的人。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

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

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

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

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徒刑艺术的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儿童把握的。

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儿童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时,幼儿不仅谈到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当谈到画面中用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时,幼儿的感受是感觉很暖和,很高兴,自己也想像小动物们一样跳舞。

早教:善良的情感从小培养


朋友大张中老年喜得贵子,舐犊情深自不必说。正逢宝贝儿子六岁生辰,给孩子提前准备点送什么礼物呢?大张考虑到再三,将自身的献血卡赠给了孩子。善良的情感从什么时候培养?

这一份礼品送得好!爸爸献血,向社会发展传递爱心,并将捐血卡做为宝贵的生日礼品赠给孩子,孩子定能感受到在其中沉重的份量,从而明白协助必须的人是人生道路较大的开心。善心无价之宝,这比一切价格昂贵的礼品都是有实际意义。善良的情感从什么时候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解人意的情感是优良个人行为的富饶土壤层。”自小培养孩子善解人意的情感,是对孩子加强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也是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当下,许多 父母对孩子的智商发展趋势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视,却非常少考虑到怎么让孩子学好怜悯、关注和帮助他人。善良的情感从什么时候培养?

在少得可伶的品德教育中,也通常仅仅教孩子一些文明用语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考虑于一时的、表层的实际效果,却忽略了孩子优良情感的产生。不容置疑,这种在十分优异的自然环境中日常生活的孩子,不缺食品类,不缺衣服裤子,不缺小玩具,更不缺乏爱,只有在缺乏善解人意的情感。她们通常感受不上爱,不清楚孝顺父母、爱家中、爱同学们,不清楚关注他人、为他人服务项目、为社会发展承担义务,日趋变成冷淡、自私自利、纵容非常敏感的“小皇帝”。那样的“小皇帝”长大以后是很是个问题的。

善良的情感从什么时候培养?来看,当今德育教育在挺大水平上应当重视培养孩子善解人意的情感。要最先着眼于使孩子变成善解人意的人、有爱心的人,这毫无疑问是做有效的人、优异的人的基本。严保林

早教咨询: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如果一个人比较独立,他可以自己处理很多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突发的事情,也是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但是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多,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事情,不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什么事情都帮助孩子打理得稳稳妥妥,长期如此,孩子就养成一种依赖的坏习惯,独立能力差,那么父母们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假期是放松休息的时间

之所有假期,就是想让平时紧张工作和学习的人可以有休息的时间。现在很多家长在假期给孩子报这样或那样的学习班,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在上学时就会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主要督促孩子完成而假期作业就可以自由的玩,并要求要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以教孩子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可替孩子做作业,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让孩子玩得痛快

现在的孩子和父母小时候相比,玩的时间和花样多,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智力,比如孩子在游戏时可以积累的智慧,为以后的学习会打下了基础,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给孩子报的培训班过多,会让孩子感到厌倦、身心疲惫,上学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所以放学就是玩的时间或休息时间。只有孩子开心,体力好了,才能更加有兴趣,更加集中精力地去听课。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等。平时是无论是简单还是琐碎的事情,也要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作出判断,亲自动手,如果从小这样做了,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独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日常生活的经验

去市场无论是逛街还是买菜时,都可以带上孩子,让孩子一起体验生活、文化体验、、独自旅行,都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培养其独立能力。

报辅导班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急于找被课老师或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辅导班,要先忍耐,找出孩子成绩差的原因,这样孩子就想要补习功课。这种心态去辅导班时孩子才有学习的兴趣,放学回家的路上,尽量让孩子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这样可以使所学的内容有消化理解的时间。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远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耐心的教导,并且要方法得当,不可以过于急切追求结果。在平时的教育中,多让孩子自己作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不强逼、不威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生活能、独立能力、社交能力等,这样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也会对其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