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的童话故事
2021-06-17 养成好习惯的童话故事 孩子才艺培养 良好习惯童话故事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这些做法你可以复制!。
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您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孩子习惯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1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Zj09.Com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孩子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2学习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陪孩子做作业的习惯,但如何陪是个问题。
我的经验是陪孩子写作业,要以抓习惯为主。我们要时刻记住,陪不是目的,今天陪是为了将来可以不用陪。所以,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
>>>>培养孩子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培养孩子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培养孩子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孩子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培养孩子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培养孩子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孩子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培养孩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3道德品质
>>>>培养孩子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培养孩子客观评价的习惯
孩子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三个步骤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好习惯是孩子的内功,越到高年级,发力越明显。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大家一起加油吧!
延伸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一同用餐的好习惯
固定时间吃饭
给孩子每天固定吃饭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形成固定的潜意识,到了吃饭的时候自然会乖乖上桌。
固定位置坐著吃饭
要让小孩习惯''坐''著才有饭吃,不坐,要下来玩,那妈妈就把餐点收起来,不能再给他吃了。
营造愉快的用餐环境
选在起床后用餐,让孩子精神饱满的吃饭,心情会比较好。而且可以边喂边微笑边唱歌给孩子听(我都唱多拉A梦),不过不能玩到疯,小孩反而会不吃了。另外千万不要催促著小孩『快点吃、快点吃』,说实话,我从来没对糖糖说过这句话,连大人赶著吃饭都会胃食道逆流了,何况是个爱喝奶的婴儿呢?
好吃的食物晚点给
对婴儿来说,好吃的食物,就是甜的食物。所以举凡果泥果汁,我都只有在点心时间才给,正餐时间就是要吃饭。
常常变化多种菜色,就算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偷偷加进去
糖糖一吃到甜的,就很喜欢地瓜、南瓜,所以我会慢慢减少这些食材的用量,偷偷用洋葱、红萝卜、玉米熬成高汤来替换,渐渐的,我还可以在食材裡面加点蒜头、薑、有苦味的青菜、、、等等。小孩子越大会越挑食,所以要趁他毫无反抗之力时,多变化菜色,长大后才不会爱挑食。
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进食
大约8个月时我就让糖糖自己吃一颗颗的爆米香,训练手指抓握灵活度,所以等到10个半月大糖糖开始要拿餐具时,就可以练习的更快,12个月的现在,可以自己吃完碗中50%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记得吃饭
没错,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宝,所以当爸妈的,常常会忘了自己的需求,不过,孩子可是很精的喔,你不吃,他怎麽会觉得好奇也想跟著吃呢?所以孩子满月后,我们就常常带著她一起出门吃饭(比较会记得大人自己也要吃饭),二打一虽然总是搞的兵荒马乱,但是慢慢的,孩子觉得吃饭有趣(服务生表演走来走去微笑上菜?),就也喜欢吃饭这件事了。反之,如果不让孩子练习外出吃饭,等到一岁后她听的懂时,却常常被大人说吃的慢、挑食、怎麽跑来玩去的,试问,哪个小孩会爱跟你坐在一起吃饭呢?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做父母的选择如何去引导他。当然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性,但是这些方法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维持做下去,小孩子的用餐习惯就不会太差了。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1、身教重于言传,正身以做表率
人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因为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积极进行评价,培养引导兴趣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积极的评价,肯定孩子的进步,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正面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2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处1、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2、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3、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
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4、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注意事项1、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2、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
3、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创设环境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