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胎教
2021-06-07 爸爸胎教 爸爸的胎教 爸爸胎教故事让爸爸刷碗嘛。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让爸爸刷碗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和丈夫谁也没想到孩子会因为这个问题哭得惊天动地,在她的小手擦来擦去的间隙中,仍有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
“让爸爸刷碗嘛!”
我在厨房刷着我的碗,试图去理解这四岁的孩子。的确,从幼儿园把她接回来,大人们忙着做饭、吃饭,把她一个人丢在电视机前,纵然儿童节目再好看,纵然玩具再丰富,也只有她一个人,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好容易盼到大人们吃完饭,爸爸却只顾扎进报纸堆中,妈妈又要刷碗,整理厨房——怎么让孩子不烦!
“让爸爸刷碗嘛!”孩子的分配自有她的道理:爸爸不和我玩,就让他去干活;妈妈能陪我玩,就别让她干活了,这样不是一举两得?!
“让爸爸刷碗嘛!”其实不是家务分工的问题,如果妈妈刷碗的时候,爸爸能够放下报纸,不看新闻,拿出这些时间来陪陪孩子,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心理的。反之对于妈妈也一样。也就是说,并不在乎谁刷碗,而要在乎孩子的感受。
刷完碗回到房间,孩子已经被她的手工折纸书吸引而忘却刚才的哭泣。往床上看,爸爸依然把头埋在《北京晚报》里。我不禁哑然。
但我还是决定把我的理解和孩子他爸好好沟通沟通。
延伸阅读
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让宝宝与爸爸更亲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较亲,爸爸长期在外应酬,与孩子的接触较少,造成宝宝与宝宝不太亲近。如何让宝宝和爸爸更加亲密呢?
孩子与爸爸不亲的原因
自古以来,对妈妈的赞美似乎多于爸爸,更好似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家带孩子多数是妈妈。只要孩子有需要,许多妈妈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做起“全职师奶”。然而,可能叫爸爸做出这样的牺牲就很难。因此,通常孩子和妈妈比较亲近。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你和你的孩子足够亲近吗?如果不亲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1、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
最近,父子亲情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收视高潮,该节目也让人们意识到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5位明星爸爸也坦言,平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孩子一觉醒来,睁开眼睛最害怕的是看不到爸爸。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赚钱养家就行了。所以,很多时候,爸爸都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便在家,爸爸也是看书、打游戏、加班或者其他,很少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2、爸爸太严肃,导致与孩子不亲
爸爸通常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让孩子觉得难以接近。所以,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都不会主动和爸爸述说,更多是与妈妈谈心。为什么孩子不敢和爸爸用心沟通呢?
除了太忙碌之外,爸爸的个性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或不敢亲近,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宝宝。
你有经常对孩子笑吗?你对宝宝讲话的语气够温柔吗?你会和孩子一起玩耍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难怪孩子与你不亲。
3、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
有的爸爸觉得自己是男子汉,面对小宝宝不好意思温柔,于是就用一些“来劲”的方式和宝宝亲昵。
一见面就用力拧他的脸蛋、揪他的耳朵、捏脖子、打屁股;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抱起他紧紧地搂着,宝宝便烦躁地拼命挣脱;宝宝睡得正舒服,趴下就用胡子扎宝宝……
这样的爸爸,即使天天见面都会令宝宝害怕,因为他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即便爸爸对孩子是满腔爱意,在孩子看来,爸爸也许还是个“恶魔”。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爸爸没有主动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
爸爸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爸爸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宝宝,以宝宝喜欢的方式和宝宝亲昵、互动,以便让宝宝切切实实体会到爸爸的爱。
1、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养孩子更多的自信心、责任感、毅力和勇敢。所以,父亲要用心体验孩子的成长。
当宝宝会喊人了,当宝宝会走路了,当宝宝能够自己穿衣服了......忙碌的爸爸们,是否总是错过孩子成长的各种精彩瞬间呢?
其实,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备忘录,提醒自己,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呢?只有及时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爸爸”。
2、事先准备,做好预防
孩子的成长总是状况频出,要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当看到一些动画或者小故事时,你可以用心把他记下,当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或者你与孩子相处时没有话题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上这些平时储备的知识,化解和孩子间的隔膜。
当你发现孩子与你不亲近,有意疏远你的时候,你要加强警惕性,因为也许是孩子和你的关系开始变化的开始。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找些事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是爱自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爸爸这个强大的后盾。
3、母亲需要做好润滑剂
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弥补了妈妈、女幼儿教师养育、陪护宝宝时缺少的阳刚之气。当妈妈限于给宝宝讲故事、背歌谣的时候,爸爸能够把脑海里的探险、狩猎、赛车、奔跑等知识传授给宝宝,扩大宝宝的知识面。
但爸爸们比较粗线条,在照顾孩子上往往耐心不足,而妈妈们,由于性格温和、心思细腻,就很好的弥补了爸爸的不足,在孩子与父亲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可以多带动孩子与父亲玩游戏。例如让爸爸与孩子玩“骑大马”、“坐飞机”、“玩打仗”等,不但使宝宝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训练了宝宝的平衡感觉和空间感觉,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十分有利。
而当爸爸与孩子有了隔阂,或者双方交流有困难的时候,妈妈也要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帮助爸爸,学会如何和孩子相处。通过妈妈的帮助,让父亲成为宝宝心目中的大朋友,从而更加亲近。
从准爸爸到好爸爸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准爸爸到好爸爸”,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3岁前宝宝有艺术能力吗?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3岁前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晃动手臂、随着摇滚乐一扭一扭;或者对颜色特别敏感,可以随性涂抹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并随着年龄增大,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会越来越突出。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5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文\刘迎杰
让宝宝更聪明爸爸必做10件事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让宝宝更聪明爸爸必做10件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父爱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让你家的宝宝更聪明,爸爸就必须按要求做到以下10件事!
1、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里完全体会爱的亲密。
2、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你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但这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
不要吝啬你的回应,你会发现,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安抚或者喂食得以安静,此时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关闭了。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对宝宝的暗示保持一种积极的回应,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3、尽量跟宝宝说话
你和宝宝所有的谈话将为宝宝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宝宝听到越来越多的词,大脑中处理语言的功能就会得到发展。尽量跟宝宝说话、阅读或唱歌,也许一开始仅仅是给他读简单的图画书,而并不是努力去教他。当宝宝越长越大,就可以通过读故事来鼓励他参与--重复语调和词语,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么做了。
4、帮宝宝建立秩序
对宝宝来说,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宝宝是在重复中学习的,这也是他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记住,每天固定换尿布和洗澡的时间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重复甚至固定一些能让宝宝体会到快乐的活动,比如在睡觉之前讲故事或唱、听儿歌,回家之后可以吃饼干和糖果。
5、鼓励宝宝安全探索
对于宝宝来说,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你决定了他认识世界的态度,你和他的互动也基本上决定了他学习的方式。因此,当宝宝努力去探索或做游戏时,你要保持接受的态度,尤其是当他受到挫折后,需要从你这儿得到鼓励时。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对困难、对未来无所畏惧。
6、有选择性地陪宝宝看电视
研究表明,宝宝学习好,跟爸爸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有关。千万不要让电视成为宝宝的"姐姐",即使看电视,宝宝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来讲解电视的内容,甚至和他讨论,这样,看电视也能成为学习的经验。
7、把规则作为学习的契机
别指望宝宝永远按照你说的去做,他通常是冲动的,并且很多时候都在吵闹,因为他还没能力在沮丧和愤怒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宝宝学会自我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永远不要打或使劲摇晃宝宝,研究表明这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不良影响,让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愤怒,这种互动关系只能教给宝宝用同样暴力的方式去反抗。
遇到宝宝让你不开心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数到10,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找个朋友聊聊,缓解情绪。当你反应过分强烈或要求太严厉时,先跟宝宝说对不起,这样不但会弥补损失,还会让宝宝更加感受到爱和支持。
8、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生长速度,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你的宝宝独特的鼓励,你会看到宝宝真的就能做好。一般来说,对宝宝反应比较敏感的父母会帮助宝宝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
9、保证照料宝宝的质量
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婴儿照料和早期教育能促进宝宝以后的学习和社交技巧,这一点绝对要靠你自己来把关。如果宝宝交给保姆或亲戚朋友照料,你需要亲自观察照料者是如何和宝宝互动的,是否真正关心宝宝,同时还能给宝宝提供发展的空间,宝宝周围是否干净和安全等等。
10、照顾好你自己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因此,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才能更有利。
做一个会玩的爸爸
1、分享"地板时间":和宝宝玩游戏,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2、学会偎依:尤其在宝宝感到沮丧或者取得进步时,和他偎依在一起。
3、与宝宝玩竞赛游戏时,最好一开始的时候让他赢,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
4、当宝宝哈哈笑时,让他继续笑。有可能的话找出他大笑的原因,并经常逗他笑。
5、玩装扮游戏,让宝宝当导演,让他来设计你的角色。
6、花一点时间在早晨做游戏。哪怕仅仅10分钟,哪怕仅仅是在你看来十分无聊的游戏,也确实能为宝宝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显着减少你一天的唠叨和忙乱。
7、每周留出一点时间,很热情地和宝宝玩那些你特别"痛恨"的游戏。
让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4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显得特别任性、执拗,不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实际上这是正常现象。作为爸爸妈妈应该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身心特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但是,有些爸爸妈妈一味顺从,对孩子溺爱;也有些爸爸妈妈动辄就斥、打骂,加剧了孩子不接爱爸爸妈妈要求的心理。
怎样才能使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呢?
1、建立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爸爸妈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孩子关心、体贴、言行一致;处理问题时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孩子做错了事,批评要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有了威信,孩子就能比较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爸爸妈妈的指导和要求。
2、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例如,有些事是孩子必须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那就干脆不要求。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意见,给孩子留思考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不然会养成孩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
3、提出要求的方式要因事制宜,灵活多样。有些事情可用征询的方式引导孩子接受,如夏天要求孩子喝水,可以询问孩子:“你是喝凉开水,还是要喝杯温开水呢?”孩子将会高兴地作出某种选择。有些事情,可事先告诉孩子,如你先去玩一下,玩过后我给你洗澡;你现在做作业,做完作业后,我们一同到外婆家去,这样使孩子的某些愿望得到满足,孩子自然会乐意接受爸爸妈妈的要求。有些事情事先可以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如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晨什么时间起身,每顿吃多少饭菜等等,天天按规定的要求执行,等到养成了良好习惯和个性,爸爸妈妈就会少操许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