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胎教
2021-06-02 妈妈胎教 地球妈妈童话故事 妈妈的胎教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怎么办。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怎么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有些家庭中,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很顺从、听话,而当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则不理不睬,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父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应共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父亲对教育孩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父亲应帮助母亲共同分析孩子撒娇、不听话的原因,制订措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教育好孩子。
2、父母掌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是应该的,但严不等于严厉,不等于板起面孔,动辄训斥,以至使孩子望而生畏、退避疏远。正是由于爸爸的严,才使得孩子更愿意到母亲那儿去撒娇。如果母亲心疼、袒护孩子,则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母亲对孩子不能娇惯和放纵,因此妈妈的爱应当表现得有节制、有分寸、有理智、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决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
父母应该改变教养方式,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爱;而母亲也须做到爱中有严,爱而不溺。握住严格与宽容的分寸,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3、母亲应树立威信。有威信的父母受到子女高度的尊敬,坚定的信赖和亲切的依恋,并且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他们的劝说。孩子之所以不听妈妈的话,正是因为妈妈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要树立威信,妈妈必须在爱孩子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他,规范他的行为,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当孩子以哭闹相威胁时,要狠下心来不理他,舍得让孩子吃点苦,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好处。
4、母亲不要用父亲来吓唬孩子。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怕爸爸,在孩子不听话时,常常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用这种方式吓唬孩子只会贬低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威信,而且起不到多大作用。
相关推荐
面对任性的孩子,妈妈怎么办(上)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对任性的孩子,妈妈怎么办(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虎子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最近为潼潼的个性也头痛得紧,如果说以前我对孩子的教育还可以“跟着感觉走”的话,在这个问题上我现在有点找不到感觉了。
一直以来,潼潼的个性我很欣赏,也很注意保护,但现在看来其负面的影响是孩子变得非常自我,在幼儿园明显地跟集体不合拍,他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专注到不理会一切,比如说大家都在做操,他却伏在地上看蚂蚁;大家都在上英语课,他却坚持要在一边看老师新买的动物书;老师带他去手工教室上手工课,不一会儿却发现他自己从手工教室溜回班上了,理由是“我不喜欢手工课”(但前不久在我的强迫下他从头至尾地做好了一件手工作品,仿佛一下子开了窍,最近又迷上了做手工,整天画画剪剪都不觉得烦了)。此类的现象时时都有,而幼儿园的老师现在也持尊重孩子个性的观念,即使大家上课,潼潼不去上,老师也不会强迫他,对此我不知该喜还是该忧。希望妈妈们都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互相启发一下思维。我想,在提倡培养孩子个性的今天,提醒一下大家考虑和避免其负面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gaoyijia的回复:(写于11/8/20017:57:06PM)
现在幼儿园都比较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主要在于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对孩子的希望都很高,总认为在集体生活中,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步调一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孩子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动手能力是不一样的,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他自由选择玩具,自由选择活动,自由选择同伴。适当的活动规则要老师或妈妈爸爸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充分尊重孩子,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综合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面对任性的孩子,妈妈怎么办(下)
孩子打孩子,妈妈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打孩子,妈妈怎么办?,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情境
我的孩子会打其他的孩子,尤其是他生气或者有挫败感的时候会这么做。
思考
许多孩子在生气的时候,都会打他的同伴。孩子会表现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智能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常常会生气,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他们生气。我们主要的责任是教导他们生气时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达。
解决方法
1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仔细观察他们。当你发现他们很挫折或生气的时候直接介入,重新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到其他的活动,直到他们稳定下来。
2教导孩子如何安全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可以借由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阅读有关生气的书,然后和他们讨论所读到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方法也很有帮助。
3每一次孩子打人的时候,立刻温和地抓住孩子的肩膀,直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暂时离开。”引导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离开现场,要求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他情绪安定下来。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直接告诉他:“当你能够在玩游戏的时候不打人,你才可以起来。”如果孩子还是继续打人,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到可以开始玩游戏。”然后再重新引导他回到他被隔离的地方。
4确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和孩子玩打人的游戏。通常比较小的孩子喜欢和父母玩摔跤,而且在不是摔跤的时间也会和其他人摔跤。同时要注意电视或电影上,是否有类似的节目是打人或暴力的,不要让小孩子受到电视的误导。
5将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受害者而不是放在施暴力的人身上。
6教导孩子利用正面的身体接触,例如,替对方搓背或脚底按摩。五岁之后,在互相的身体接触下,孩子可以更放松,也让他们身体的能量可以得到适当的宣泄。
7当孩子有一股冲动想要打其他孩子的时候,让他双手合在一起,默数十秒,。这个动作可以让他们立刻有宣泄愤怒的效果,你可以协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去打别人。如果他成功完成这个动作,记得马上给予鼓励。
8若一个孩子持续打人,安排家庭咨询师或治疗师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一个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探清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协助家人设计一个计划来终止这个行为。
孩子在客人面前哭闹怎么办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在客人面前哭闹怎么办,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客人来家中做客,偏偏这时孩子大哭大叫,成人急于制止又束手无策。孩子的这种做法也会使客人感到难堪,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暗示法。家长可用严厉、不满的目光注视孩子,让他感到你是在责备他的行为;也可用轻柔的语言对他说:“客人来了,你这样大哭大叫多不好呀!这样做是对客人不礼貌的表现,客人也不会喜欢的。有什么不高兴的事,等客人走了以后再处理,是好孩子一定会听话的。”
2、冷处理。有些任性的孩子光靠父母的劝说是没用的,有时甚至会愈闹愈烈。这时我们不妨请其他人将孩子带走,或者让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去,让他安静地想一想,父母暂时可以不去理会他。
3、事后加强教育。等客人走了,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家长切莫忘了教育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哭闹的原因,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教育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指出当着客人大哭大叫是极不礼貌的。
另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打骂孩子。孩子当着客人的面大哭大叫时,家长的责任是疏导而不是压制,不能见孩子发火了,自己反而比孩子的火气还大。动辄打骂孩子,不仅会使客人难堪,也显出了自己教育无能。
2、不要阻止孩子干某件事。有些家长在家中来客时便让孩子停止他正在进行的非常喜爱的活动,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易出现哭闹现象。家长应尽量避免阻止孩子的游戏,可以让他到另外的房间去玩。
3、注意观察孩子。孩子不明原因的长时间哭叫,家长应看看他是否生病了。如果疲劳引起的哭叫,家长可对他说些安慰的话,并让他休息一会儿。
4、平时加强教育。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是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的。所以,家长应利用孩子每一次的表现,适时地教育,让孩子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正确的。
孩子偷妈妈的钱怎么办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偷妈妈的钱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你拿妈妈钱包里的钱了吧?”
“你说,你拿去多少钱?”
“撒谎!我的钱少了,一定是你拿了!”
“不是嘛。”
“你还不说实话?我去报告警察。爸爸也会骂你的!”
“我错了,是我拿了。”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总是带着塞满了钱的钱包去买东西。我也想用很多钱去买东西。”
刚刚满5周岁的小君还没有领到零用钱。妈妈也从来没有让她去买过东西。但是她却认得5块、10块、100块的票子了。因此,她强烈地想用钱去买东西。
此外,小朋友里边也有人用零花钱随便去买东西。小君很想能加入这些小朋友的行列,因此,她认为必须拥有同样多的钱,这样才能与小朋友相处。
当妈妈的却认为,家里按时供她茶点,买这些多余的东西都是浪费。何况过早地给孩子钱花对家庭教育也不好。没想到小君对母亲的教育方式非常不满,她开始自己偷偷地拿了去花。
妈妈的高招:
幼儿看到父母的生活习惯想要模仿,并且通过这些“生活学习”,逐渐学会做一个普通人。他们对待金钱或买东西也不例外。他们对此抱有“我也想这样做”的学习欲望,这并不奇怪,更不是坏事。
如果妨碍了儿童这种极其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的欲望,就必然会发生偷偷从妈妈钱包里拿钱的行动,遇到这种情况,就觉得“这可不得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甚至把它夸大为“犯罪行为”,那是错误的。但是像小君这样瞒着父母拿钱的行为,特别应该好好地进行教育的,让她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让她明白与小朋友的交往不能靠攀比来进行。此外,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去购物,有条件地同意她买一些小东西,并试着让孩子自己独立采购、付款,体验自己作主购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