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2021-05-26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从入学到相识同学会准备 亲子活动

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要让宝宝学会等待”,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即时满足”的后果

宝宝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宝宝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他去;宝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马上送给他。所有的东西,都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才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宝宝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对哪件玩具,都是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是一件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迟满足”课程让宝宝学会等待

0-1岁的宝宝

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课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课程

宝宝想喝奶,但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太凉,他却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你等一等,温热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二天。

课程1

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这里面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人随便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课程2

宝宝刚喝过一杯热奶,却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装不下了。这样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妈妈带你吃肯德鸡儿童套餐,还能有小玩具呢?”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需要等待。

课程3

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恐龙玩具,也想要妈妈去买。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看今天妈妈没带钱,等明天,妈妈一定带钱给你买。”

课程4

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玩,宝宝喜欢玩秋千,而秋千那里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等那个小朋友玩够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为这会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结果,最终会让他满足自己的愿望。

课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着诱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们一起等爸爸下班回来吃。”然后和宝宝一起等一等。

相关阅读

如何教孩子学会等待?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教孩子学会等待?”,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小耳朵小的时候,一直都是家里的中心,她的呼唤也好,发问也好,一家人都是放下手头的事情,第一时间来解决。因为孩子小,没有那么多的判断,安全感是第一位的,等待会带来巨大的不安。

但是,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做法,孩子无疑会错以为自己就是中心了,这是不行的。大耳朵需要改变,必须改变。

世上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你想要去做,机会就来了。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大耳朵和爷爷说话,小耳朵也有话要说,就插了进来。大耳朵没理她,于是她开始着急。大耳朵暂停了和爷爷的话题,转头对小耳朵开始启蒙:“孩子,你大了,需要学会一件事:要知道先来后到。我和你爷爷正在说话,你有什么事情,等我和爷爷说完了,再跟你说,OK?”

不知道小耳朵是否真正明白,她没有说什么。等大耳朵和爷爷说完,小耳朵说:“现在该我了吧?”然后大、小耳朵开始谈话。

这次事情的处理,似乎是很圆满的,后来基本上都遵守约定,先到的先说,后来的就等待。当然大人也严守这一点,孩子先说了,大人照样靠后,谁也没有优先权。小耳朵偶有反复,一般也可以拿顺序堵住,尽管她会不高兴。

当然,等待是难受的,也会烦躁,但是她得忍耐。即便想发泄也没关系,就是不可以插进来。这样久了,小耳朵排队的意识还是比较强了。

一般来说,孩子往往会在家庭中占据中心的位置,好事坏事都围绕着他们,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也忽略了他人,更误解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孩子也因此习惯了中心的位置。但是世界不是按照家庭的格式建立的,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没有人永远处于中心的位置,没有人会永远享有优先的特权,那么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的优先权。靠后站,等待,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会的。

学会等待,更重要的是学会对人的尊重。

谈及孩子插话这个话题,可能很多家庭里都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这种等待的要求或许会有些困难。因为,我发现小一些的孩子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当时的想法,等大人聊完之后,他们往往把自己要说什么都忘记了。

因此,对低幼儿童来说,我建议可以让孩子进行“有礼貌地插话”,也就是在别人聊天时,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后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想说句话,可以吗?”这样,其实已经是一种尊重他人的处理方式了。而让孩子学会等待话语权的方式,可能需要在大一些的孩子身上来落实。不过我也深信,孩子从这种相互平等的等待中学会的,除了对自己更客观的定位,还有对他人更由衷的尊重。

总之,让孩子学会等待,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忍耐性格的培养,等待别人,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要让宝宝学会自己选择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要让宝宝学会自己选择”,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其他选择也都不对劲,不让她挑吧,就发脾气。记得几位美国育儿专家这样说过:任何人,无论是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当权的政治家,抑或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都没有父母需要做的决定多,也不如父母面临的头疼多。最令父母们棘手的决定之一,就是何时、何地、如何让宝贝儿开始进行自己的选择。

当不会走路的宝宝还在我们怀里吃奶的时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选择和决定。我们决定他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我们决定他什么时候该洗澡,我们甚至决定给他玩什么,带他去什么地方。

而当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说话之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个性逐渐萌生、自我意识日渐强大的小家伙们,颇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欢做主,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他们的很多选择令人哭笑不得。

身处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与生俱来的本事,而是需要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能获得的一种技巧。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得很,如果不尝试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有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之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选择,要么听从其他人的摆布。

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小锻炼选择的技巧,赋予他们能够把握生活的感觉,这样他们能够成长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们可以把这种锻炼的机会,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当中,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练习做主、选择、决定。

给孩子选择权,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可选之物都堆在一起。乱成一团的玩具,不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我们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条有理,将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门别类,布置出不同的区域来,比如美术区(绘画和手工)、音乐区、玩偶区和建筑区(木工、积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让孩子首先根据类别来选择进行哪种工作,而后根据这一类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来选择他使用哪些、选择怎样使用。

不要插手干涉指挥孩子选择什么、怎样使用,即便在我们看来不合适的“玩法”,也放心让孩子尝试一下,让他自己意识到方形的木块无法插入圆形的孔中、纸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蓝天上涂抹了黄色云彩就会变成绿色,等等。

相信孩子能够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来,即便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时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会宽以待之了。

让宝宝学会“争”与“让”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让宝宝学会“争”与“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现实生活中,有的宝宝占有欲很强,绝不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爸爸妈妈担心宝宝这样太自私,而有的宝宝太乖,人家拿了他的玩具他一点也不着急,撇撇嘴又好了,爸爸妈妈又担心宝宝以后会吃亏。

其实,宝宝是强还是弱,都不是他的错,关键是要调整好度,不能太霸道也不能太隐忍,简单地说,就是要豁达乐观,不仅要懂得“让”,也要学会“争”。

宝宝争什么,又让什么

宝宝的争让应该是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争是表达自己希望分享的愿望,并且被充分尊重,让是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为满足对方作一定程度的妥协,达到共赢的目的,绝不是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

无论是争是让,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得到夸奖的虚假行为,更不应该为了逃避而忍让、赌气,这会给宝宝的心理蒙上阴影。

让宝宝心甘情愿地分享

在3岁以前,如果不对宝宝加以早教引导,他很难为别人牺牲自己,但对于做什么事情都是从“我”出发的幼儿来说,争却是一种本能,能够有度地谦让比能够争取更需要勇气和魄力,也往往能使他日后社会交往更成功。

宝宝的谦让是建立在安全感、对他人的关心和体察上的,爸爸妈妈如果对宝宝过分娇宠,宝宝就不可能体会到等待和忍耐的滋味,他也不可能体会小伙伴想要分享的情绪,很难做出谦让行为。

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在早教中锻炼宝宝,给宝宝机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在与他人共处过程中,宝宝会逐渐学会争与让的尺度。

让宝宝在冲突中学会分享

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时,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甚至打架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当,这往往是教会宝宝争与让的好机会。

比如,几个宝宝抢一个布娃娃,这时要左右他们的行为,可以引导他们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告诉宝宝:“布娃娃头发乱了,我们一起来给他打扮一下,好不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然后继续给宝宝分派任务:“来,小晴给布娃娃擦一下脸,阿欢整理一下娃娃的衣服,好不好?”如果宝宝合作愉快,要适时表扬:“宝宝们手真巧,看布娃娃多漂亮啊!”

宝宝能共赢,既有让的快乐,又有争的快乐,那他们就能愉快地合作,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何让宝宝学会谦让?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让宝宝学会谦让?,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个人修养的升华,是我们的心灵努力达到的方向,从发生矛盾到解决矛盾,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商量,学会等待,学会轮流。这其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习了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沟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谦让是一种美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味的谦让,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感。解决孩子之间的谦让问题,并非简单之事,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在宝贝还没有任何是非标准的时候,就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就是谦让,这也未免显得有些简单。这样,不但没给宝贝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感受为什么要谦让,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宝贝日后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宝贝道德观念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不会一蹴而就。让宝贝真正理解并懂得谦让,还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来。

1.让宝贝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当宝贝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

2.事情过去之后,与宝贝分享感受

当一件事情过去之后,可别让它就这样过去了。这时,你可以和宝贝分享一下对这件事的感受。“你很想要那个球是吗?果果也想要,有什么好办法呢?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果果先玩宝宝再玩,或宝宝先玩果果后玩。即使宝贝还不会说话也没关系,通过和宝贝这样的聊天,可以帮助宝贝建立更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他明白谦让也是其中的一种办法。

3.通过经典故事,让宝贝理解谦让的含意

随着宝贝渐渐长大,可以让他诵读经典,并给他讲讲故事中的含义,当“融4岁能让梨”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记忆里的时候,这个故事所蕴藏的内涵,也就会慢慢深入到他的心里了。这个正面的例子,在会不知不觉中成为宝贝愿意学习和效仿的行为规范。

4.和宝贝做角色游戏,帮他体会谦让的乐趣

当宝贝大到可以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情景和他一起来玩。比如,让他扮演小猫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猫是有礼貌的孩子,小狗是没礼貌的孩子,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了表扬;小狗不让,惹得大熊爷爷很伤心;也要让宝贝扮演大熊,体会别人让给他座位和不让给他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5.启发宝贝思考和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当和宝贝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宝贝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宝贝就事论事,帮助宝贝建立是非标准。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