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胎教

2021-05-18 不胎教 不再挑食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猴子吃西瓜

言传不如身教 宝宝不再捡东西吃。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给他灌输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的正确观念。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况,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诉孩子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而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食物而将其拣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有统计显示,有捡脏东西吃坏毛病的宝宝,其家长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记住:当你告诉宝宝“掉地上太脏了,妈妈吃了,给你新的。”的时候,宝宝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为小宝宝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他看来,东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因此爸爸妈妈对于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这样会在无形中误导了您们的小宝宝。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要在家中这样,在户外更是应当如此。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

⑴细菌在潮湿的地方繁殖得比较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拾东西吃。

⑵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此处有可能曾留有猫、狗等动物的粪便。

⑶餐桌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当成食物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⑷当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时,家长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东西,这样会惊吓到年幼的孩子。

延伸阅读

言传不如身教 教会孩子助人为乐


从家里开始进行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每天对他进行是非对错的教育,而且父母自己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加入到团队的活动中来:例如,让儿童为教堂义务劳动,或者打扫附近的公园,这类活动都能教会孩子助人为乐。

那么,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有性格的孩子呢?答案是:从家里开始进行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每天对他进行是非对错的教育,而且父母自己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加入到团队的活动中来:例如,让儿童为教堂义务劳动,或者打扫附近的公园,这类活动都能教会孩子助人为乐。

在家开始慈善活动,从食物篮开始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2岁,为了教孩子们懂得和不幸的人分享,我在厨房里放了一个大篮子来提醒她们,我们在里面放满容易保存的各种食物,然后捐献给镇上的紧急救助中心。每次我和孩子们去购物,我们都会额外买些东西好放进篮子里,等篮子装满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把一篮子的食物送到紧急救助中心。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为篮子里添食物。

一本好书当作礼物

每个月,我7岁的儿子都会从学校拿回老师要求买的书的单子。单子上的很多书都不是很贵,所以我们不仅仅照单子给儿子买书,还按单子买上几本书捐给慈善团体。挑选要买的书籍的时候,儿子非常兴奋,因为他知道其他的孩子也会喜欢这些书——为此我也感到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可以帮助那些不像我们这样幸运的家庭。

帮助老人

我们的邻居中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四处活动的时候很困难。几年以前,我就开始让我的两个儿子帮助老人。在下雪的早晨,小家伙会早起帮老人把路面的积雪铲掉。我向孩子们解释这样做是帮助我们的邻居,如果老人给他们钱不要拿。孩子们为他们能照顾邻居很自豪,而且他们懂得了,帮助别人仅仅是因为帮助本身是件愉快的事。现在孩子们长大些了,他们还主动在夏天帮邻居老人割草坪的草。

用脏手吃东西满不在乎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用脏手吃东西满不在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尽管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回到家里却满不在乎地用泥手吃点心或玩玩具。

“唉呀,你的手这么脏,快去洗一洗。”

“哪儿脏呀?”

“好好看看,看你那双手,多脏呀!”

“什么脏东西也没有哇,你看。”

“不,你的手是脏的,沾满了细菌。”

“细菌是什么东西?”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总是爱说细菌呀,手黑呀,手脏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幼儿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卫生概念,因此他对妈妈的这些话一点也听不懂。而母亲也不做说明,就大惊小怪地横加指责,孩子的心里就会想:“你把我骂糊涂了。”

在母亲“洗手,洗手”的威逼下,孩子终于带着不服气的心情,无可奈何地去洗了手。显然,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要洗手,

“反正叫我洗,我洗就是了”,孩子抱着应付的心情去洗。

这样一来,孩子甚至还会产生误解,认为在外边的愉快游戏和沙坑里撒欢儿打滚儿的玩耍都是使母亲不高兴的坏事情。

妈妈的高招:

对儿童进行卫生教育是必要的,培养他们勤洗手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把不愉快的心情和洗手结合在一起是不高明的。儿童带着厌烦的情绪去洗手是毫无教育意义的。

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洗了手就舒服”的“清洁感”。对他们讲解细菌也无不可,可是他们还不能理解,还不如着眼于“真舒服”这种易于接受的目标为好。

做母亲的应该注意不要把“肮脏”这种消极的感情与洗手结合在一起,还是把“干干净净”这种积极因素与洗手习惯结合起来为好。这样指导下去,孩子们很快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洗手了。

宝宝不乱扔东西习惯的养成


游戏目的:

戒除宝宝扔东西的坏习惯,强化宝宝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知,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给宝宝一个橡皮玩具,他(她)会把玩具扔在地上,妈妈耐心地捡起来给他。

2、妈妈在他(她)扔了三遍以后,开始“变脸”,示意不再为他(她)捡起来了。

3、趁宝宝害怕的当儿,妈妈要让宝宝自己把扔下来的东西捡起来。如此反复几次,宝宝就不会无缘无故地乱扔东西了。

游戏互动:

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个好玩的游戏,但是大人千万不能惯他(她)这个坏习惯。一定要表示你的不高兴,让宝宝明白,这样下去没有好果子吃。当宝宝自己捡玩具时也不要表扬宝宝,因为这是必须让宝宝明白的道理。

妈妈须知:

游戏是由婴幼儿的心理特点所决定,各个发展阶段的宝宝,他(她)的游戏行为总是正好符合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别用成人的眼光与标准来衡量宝宝的做法。

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因生气而扔东西,就要了解其生气原因,理由正当可以哄抱,不当的话要转移其注意力。有时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引起注意,针对这种情况则要增加对宝宝的关爱程度。

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宝宝受益一生。所以,一些好的习惯要从小就培养让宝宝能够更快乐更健康的成长。

家长这样教 宝宝学东西不发愁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这样教 宝宝学东西不发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怎么教宝宝学东西?这可是一个技术活,听小编来说说那些教育宝宝的小窍门吧。

每天的黄金时间—早晨

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妈妈想要教孩子新的东西,最好是上午早些时候就开始,这个时候大家都处在精神活跃的时间里,非常利于宝宝接受新的事物。如果两个人有一个处于疲惫的状态,那么这会成为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无论对谁来说都是。

“课间”休息不能少

幼儿与妈妈都需要休息。如果孩子先提出想要休息,妈妈应当说好。一般来说休息十五分钟左右即可,这个时候可以吃一些点心来补充体力或者玩一个孩子喜欢玩的小游戏休息一下。休息回来也许孩子会把任务完成得更好。

妈妈陪伴学得快

妈妈记得要陪着孩子一起学。特别是在孩子第一次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妈妈要有很多耐心,你很可能要重复很多遍要领孩子才能比较完整地记住,如果需要,你还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做。有了妈妈细心的讲解,孩子会更快地学会。

树立合理的期望值

通常孩子第一遍会做得很糟糕!所以不要气馁,这是很正常的。这是学习的过程之一,随着练习,孩子一定会有进步。不要期冀孩子可以一次就做完所有的工作。如果地上有二十只玩具,那么让孩子一次捡起十只或者更少一点的会比较合理。

为孩子预计多一点时间

估计一下你完成这件事的时间,然后为孩子留出两倍或者三倍的时间。也许你会觉得这段时间会太长,但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所教给他的可能是他受用一生的生活技能,所以,你的投资绝对值得。

甜言蜜语的鼓励也需要

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可以非常惊喜地告诉她:“看,你现在能够做到了,真不错。”他们也会对自己顺利地完成任务感到更加满意,这会让他们更有信心,也会对你的教育更加认同。

奖励与鼓励同样重要

就像我们有时候为了奖金加班一样,他们也会想在某件事情做完后得到某项奖励。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接受金钱的奖励,那么对他们来说,最喜欢的零食或者最喜欢的游戏或者最喜欢的音乐也可以作为“报酬”。

不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