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胎教
2021-05-17 五个月胎教 九个月胎教 八个月的胎教8-9个月宝宝的习惯培养方法。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9个月宝宝的习惯培养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方位训练综合能力
对于8-9个月婴儿的潜能开发,仍然应该建立在玩的基础上,让婴儿在快乐地玩中学习,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最大的潜能,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让婴儿接受更多的超前教育。传授婴儿知识不是目的,应该全方位地训练婴儿的综合能力。
手的技能训练
把蒙在脸上的手绢拉下来
能把蒙在脸上的手绢或纱巾拉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婴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手绢、纱巾、塑料薄膜蒙到婴儿脸上时,婴儿不会把它拿开,这就使得婴儿面临着一种危险,一旦蒙在婴儿脸上的东西堵住了婴儿的呼吸道,宝宝没有反抗的能力,就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因此,婴儿这个月发展起来的这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两手同时抓起胶皮球
以前,当婴儿手里拿着一个物体时,如果再递给另一个物体,婴儿就会松开手里的物体,去拿另一个物体。现在可以同时用另一只手来接另一件物体,两手还能同时抓握起比较大的物体,比如婴儿可以两手配合抓起皮球。
两手来回交换玩具
过去抓住玩具时,只会单纯地摇晃,现在可以把玩具在两手间来回交换玩耍了。把玩具从单手抓握到双手配合一起玩耍,是婴儿手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不要鼓励宝宝打人
婴儿用手打妈妈爸爸的脸,爸爸妈妈不能报以笑脸。否则就是鼓励宝宝这么做,以后见谁都打。客人也不好意思管,宝宝变得令人讨厌。
咬衣物怎么办
喜欢吸吮手指的婴儿,到了这个月,可能开始吸吮身边的物品,如枕头上的小枕巾,毛巾被角,衣服袖口等。这种吸吮物品的倾向,发展下去的,也许会成为恋物癖的开端。父母也应该努力削弱这种倾向,咬衣物毕竟不是正常现象。如果发现您的宝宝有这种倾向,要不断更换宝宝身边的衣物,让宝宝没有固定的衣物可以依恋。多和宝宝玩,不要让宝宝咬着衣物睡觉。
咬指甲怎么办
婴儿咬指甲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吸吮手指的婴儿可能会转成咬指甲。在乳牙萌出时,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没有任何干预地让婴儿咬下去是不对的;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转移婴儿注意力,当发现婴儿咬指甲时,用玩具来占据宝宝的手;在向婴儿表示不能咬指甲的同时,和宝宝做亲子游戏;父母和看护人把和宝宝玩当作重要任务,而不是收拾卫生、做辅食、抱着宝宝看电视;忽视婴儿,就可能导致婴儿养成不好的习惯。
延伸阅读
培养宝宝阅读习惯的六种好方法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宝宝阅读习惯的六种好方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培养宝宝阅读习惯的六种好方法
关于爸爸妈妈如何指导宝宝阅读?下面我就向你们介绍有关的事项:
1、提早阅读使宝宝入学以后成绩一路领先。宝宝在入学以后最重要的技巧是阅读,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都是宝宝入学以后学习成绩优劣的先决条件。在宝宝入学以前,就要注意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有可能使宝宝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美国有一个名叫德罗瑞斯达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洲的奥克兰小学调查了5103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中有49个人在入小学以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德罗瑞斯达对这49个宝宝作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其他宝宝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这些提前学习阅读的宝宝,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宝宝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阅读以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与此相似,德罗瑞斯达在美国纽约市也做了这样的追踪调查。他把宝宝分成两组,这两组宝宝的智力相当,但是,一组宝宝在入学以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宝宝在入学前则没有学过阅读。这个调查追踪了3年,德罗瑞斯达同样发现提前学习阅读的那一组宝宝的学习成绩始终领先于没有提早学习阅读的宝宝。
2、差异是由爸爸妈妈造成的。德罗瑞斯达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宝宝在入学以后,在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宝宝本身心理素质的问题造成的,而是宝宝的爸爸妈妈造成的。在宝宝还没有入小学以前,那些提前学习阅读的宝宝的爸爸妈妈经常念书给宝宝听,并且,在家庭中为宝宝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宝宝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宝宝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宝宝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激发宝宝对文字的好奇心,而不是事后逼迫宝宝去认字,不管是带宝宝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做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宝宝认读的文字,经常会很自然地指点宝宝去学习。德罗瑞斯达在调查那些没有在入学以前教过宝宝阅读的妈妈时,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忙”,她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为宝宝再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她们带宝宝上街购物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买东西上,而宝宝只是她们购物的累赘,她们绝对不会对宝宝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饼干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
3、最重要的是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在入小学以前,宝宝会认识多少个字,这并不重要,而激发宝宝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让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文字的宝宝开始学习文字,如果不跟宝宝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文字对于宝宝来说只能是再枯燥不过的东西,你没有理由相信宝宝会对它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你在一开始就能够巧妙地把文字引入到宝宝的日常生活,使他体验到文字能给他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带来方便,那么,他就有了学习的动机。例如,你带宝宝外出游玩,在公园大门口,你可以告诉他,门上悬挂的大字是“**公园”,在玩具店里,你也可以告诉他,包装玩具枪的盒子上印的字是“枪”……经常地让宝宝在生活中学习,不用多久,宝宝反而会主动地问你这个字怎么念,那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时,学习阅读对宝宝来说就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甚至是痛苦的事了。
要舍得花钱为宝宝买一些宝宝读物。精心地为宝宝选购一些适合宝宝阅读的书籍不仅能够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宝宝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这将使宝宝一生受益。
宝宝阅读的六种方法:
1、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对着书本。每日温习一段时间,只要持之以恒,比长时间的苦读更加有效。
2、吃饱以后不要让宝宝阅读。因为饭后血液会流向胃部帮着消化,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如果此时勉强阅读,会让宝宝头晕脑涨。
3、寻找宝宝的“生物钟”。有一些宝宝在早上特别精神,有的宝宝晚上才能集中精力,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选择这段时间全力学习。
4、找个安静的地方阅读,不然就会心有杂念,学习起来事倍功半。
5、宝宝学习新课题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文字演绎里面的知识或理论,先别理会一些专有名词,到完全理解和熟悉之后,才能背熟这些名词。
6、尽量让宝宝一次学习或是温习一个课题,例如:要背熟一首诗,最好是让宝宝全部的记忆、背诵,避免逐句逐段地去记忆。
培养宝宝刷牙习惯的步骤和方法
step1:做好准备工作
教宝宝学刷牙,应该先让宝宝认识刷牙用品,为了充分地调动宝宝学刷牙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预先带宝宝到商店挑选宝宝自己喜欢的杯子、牙刷和牙膏等用品。宝宝看着自己挑选的心爱的刷
牙用具,自然参与的热情就会很高。
step2:从漱口开始
一般来讲,宝宝在20个月时就可以开始学习自己漱口了。爸妈可以引导宝宝在饭后,张开嘴巴照镜子,或者与爸妈相互观看,让宝宝看到牙缝、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这时,爸妈可以针对这个阶段宝宝好模彷的特点,让宝宝模彷漱口动作。准备2半杯水(水最好是熟水,不能用生水,因为宝宝一开始不懂得吐出来),爸妈喝一口水吐在面盆里,宝宝模彷。这样我一口,你一口引导宝宝,等宝宝熟悉后,妈妈再教宝宝把水含在口中,闭住嘴,鼓动腮帮,咕噜咕噜地漱洗,然后吐出口中的水,每次重复动作3~4次。漱口后,用毛巾或手帕拭去嘴边的水滴。让宝宝再次张开嘴照镜子,可以发现口腔中食物残渣少了或没有了哦。一开始宝宝学漱口时,只要求他们做到饭后漱口,清晨用盐水漱口就可以了。
step3:刷牙进行时
宝宝在3岁左右便可开始刷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20只乳牙已经全部出齐,爸妈在宝宝学会漱口的基础上,可以教宝宝刷牙方法。一开始让宝宝持牙刷练习“转动手腕”的动作,徒手模彷刷牙动作。在没学会刷牙前,注意先不要让宝宝使用儿童牙膏,以防孩子闻到不喜欢的牙膏味不肯学刷牙。爸妈带宝宝一起进行刷牙,先示范动作:
第1步:准备动作一手拿杯子,俯身向前,一手拿牙刷转动手腕;
第2步,学习刷牙
刷牙的方法是竖刷不能横刷,顺着牙缝上下刷,上面的牙齿往下刷,下面的牙齿往上刷,咬和面上来回刷,里里外外刷干净;最后,洗净刷牙用具。每次刷牙时间为3分钟,次数早晚两次。
在孩子学刷牙时,爸妈可以让宝宝配合儿歌进行刷牙动作,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注意应该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
用温水刷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冷和热的刺激,可以保护牙齿,减少牙病发生,特别是对患有牙过敏、龋牙、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喉炎的患者,更有好处。
当宝宝逐步习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后,可以开始让他尝试用牙膏刷牙。注意用牙膏刷牙时,要用水漱清口中的牙膏沫。
另外,爸妈要经常督促宝宝刷牙,检查宝宝的刷牙方法是否正确。宝宝的学习讲究趣味性,《刷牙周记卡》可以协助爸妈来培养宝宝的刷牙习惯。使用方法:用“★”表示刷牙,“?”表示没刷牙,当宝宝坚持完成,集满14个“★”时,爸妈要给予奖励。宝宝喜欢新奇的事物,相信只要爸妈们耐心教导,持之以恒,很快他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从1岁开始独立漱口,爸爸妈妈可以用指套帮助0~2岁的小宝宝清洁牙齿。孩子长到1岁时,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漱口,使孩子习惯让水进口而不吞咽的这个特殊程序。
.刷牙手把手2岁半左右开始,乳牙全部长齐,爸爸妈妈应该认真而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刷牙,孩子掌握刷牙的基本动作。并培养刷牙的习惯。
.准备儿童牙膏和牙刷孩子刚学刷牙时,兴趣会比较浓,爸爸妈妈要趁热打铁,把孩子的兴趣维持下去。可以带孩子选购各种水果味道的儿童牙膏,选择刷头柔软、外型好看的儿童牙刷,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
.做一个牙齿清洁实验孩子容易对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到牙医诊所或者新式药店,购买牙菌斑显示剂,和孩子一起做牙齿清洁实验。牙菌斑显示剂是一种无毒并可以吞食的药剂。爸爸妈妈可以用棉花棒蘸药剂,涂擦在孩子的牙齿上,然后让孩子对照镜子观察牙齿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孩子会惊讶地发现,牙齿有牙垢的地方,药剂显现出红色。这样,爸爸妈妈可以检查孩子的牙齿是否清洁,也可以趁机提醒孩子注意牙齿清洁。
.确定全家的刷牙时间爸爸妈妈如果工作忙,那么可以选择晚上或者周末的某一个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刷牙。让孩子感受到,刷牙并不是对他的特别要求,而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妈妈须知:给孩子刷牙的基本功在宝宝学会自己刷牙之前,妈妈要为宝宝的牙齿做的事还真不少。不过您会正确地给宝宝刷牙吗给孩子刷牙的准备知识.握牙刷就像握笔用握笔的手势握牙刷是最适当的。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轻轻抓住牙刷的柄,用指尖来控制牙刷的方向。手握牙刷柄的部位大约在距牙刷毛1/3或1/2的地方。
.保持牙刷90度角刷牙时,牙刷毛与牙齿成90度直角。这样,在轻轻刷牙的同时,牙刷毛能够刷进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缝隙。
门牙的内侧最难刷,要把牙刷竖起来刷,才能把污垢刷出来。
.刷牙的力度,轻轻地压给孩子刷牙用力过度,会损伤他幼弱的牙齿和牙床。妈妈可以用牙刷压在自己的手背上试试,如果牙刷毛扩张开了,那就是用力过度了。用牙刷毛在自己手背上摩擦时,如果不觉得痛,那么以同样的力度给孩子刷牙就不会伤到他了.每次大约刷10下如果您的孩子是个急性子,您是不是就想快些给他刷完牙呢?刷牙不能急,一急,手上的动作就自然变大了,变重了,这样既刷不干净又容易伤到孩子。妈妈要注意,给孩子刷牙的动作幅度要小,每刷一处,以一两颗牙齿为目标,刷它10下子。
一边刷,一边数出来:"1、2、3、4......"刷一下,数一下,数完10下,这两颗牙就刷好了。
这样,您心中有数,孩子也不会觉得刷牙的过程没完没了。
.用手指让孩子张开嘴不张开嘴,里面的牙齿就很难刷。可是如果孩子任性不让您给他刷,那就用食指轻轻地碰到他的门牙,稍稍往上一按,牙刷就能放进去了。
.让宝宝仰面朝天让宝宝仰面朝天地躺着,您就可以看清楚他口中的每一颗牙齿了。宝宝的小脑袋安定地靠在妈妈或爸爸的膝盖上,他也会觉得舒服。妈妈或爸爸可以用双膝夹住孩子的头,使之固定。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样,那么让他站着也行,只是要靠住墙壁,使小脑袋固定。
怎么培养0~3个月宝宝的睡眠习惯
新生宝宝典型的睡眠习惯
新生宝宝要花很多时间睡觉。尽管睡眠时间的长短在不同的宝宝身上可能差别很大,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每天大约要睡16个小时;到3个月大时,每天要睡14~15个小时。而且在最初的几周里,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宝宝每次睡眠的时间不会超过3~4个小时。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你很难睡个整宿觉而不被打断。晚上,你要起来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白天,你还要陪他玩耍。虽然有些宝宝早在6周大时就能睡整夜觉,但是大多数宝宝在5~6个月之前,还不能整夜安睡。你可以从一开始就教你的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帮助他早些达到这个成长里程碑。
你怎样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了解宝宝表示疲倦的表现
在最初的6~8周,你的宝宝一次醒着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个小时。如果宝宝醒来后,过了太久才让他睡觉,他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倦而难以入睡。注意观察宝宝困倦的表现。看看他是不是在揉眼睛、拉自己的耳朵,或者出现了淡淡的黑眼圈。如果宝宝开始有这些表现,或者其他疲倦的表现,就应该让他睡觉了。很快,你就能对宝宝每天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形成一种第六感——你的直觉会告诉你宝宝什么时候要睡觉了。
开始让宝宝了解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有些宝宝是小夜猫子(怀孕时你可能就感觉到了),在你想要睡觉的时候,他却清醒得很。在最初的几天里,你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等宝宝2周大时,你就可以开始教他区分白天和夜晚了。宝宝白天醒着的时候,尽量多跟他一起玩耍,让他的房间有充足的光线,也不用特意减少日常的生活噪音,比如电话铃声、电视音量,或洗衣机嗡鸣声。如果宝宝在需要吃奶的时候仍然在睡觉,你要叫醒他。晚上,小家伙醒来吃奶时,不要跟他玩,屋里的光线调暗一点,保持四周安静,不要跟他多说话。不久,宝宝就会开始意识到是晚上睡觉的时间了。
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入睡
等宝宝长到6~8周时,开始让他有机会自己入睡。怎么做呢?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睡眠障碍中心副主任、宝宝中心美国网站睡眠顾问、《整晚安睡》(SleepingThroughtheNight)一书的作者之一朱迪•明德尔的建议是:在宝宝困倦但还清醒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明德尔不建议摇晃着哄宝宝入睡,或让他边吃奶边入睡(即使在6~8周这个阶段)。在中国,很多父母都习惯于拍着、抱着,让宝宝睡着后,再把他放到床上睡。明德尔认为,"父母们认为这个时候宝宝还小,这样做对将来不会有影响。但事实上你现在的做法的确是会对宝宝产生影响的。宝宝正在学习建立他们的睡眠习惯。如果你在最初的8周里每晚都是摇晃着哄他入睡的话,那么他以后也会习以为常地要用同样的方式才能入睡。这就意味着,当以后你的宝宝不再像现在这样轻巧时,哄他睡觉就会成为你和家人每天要执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了。
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个方法
孩子的许多规则习惯要从小养成,以下介绍培养孩子规则习惯的七个方法。
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不要认为家长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变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也有讲错话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实处,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知心的、可以倾诉的朋友。家长不是完人,说错话、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孩子的观点如果正确,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点说起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家长尊重孩子的语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爸爸要向你学习。”“你比妈妈做得还好!”等。
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孩子的课堂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