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胎教方法
2021-05-10 正确胎教方法 正确的胎教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学会使用眼神
在很多时候,你其实不用开口说话就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我注意到,那些调教孩子的高手们用一个不满意的眼神就能制止孩子的行为,同时又不损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这种眼神向他表示:“我是认真的。”在调教了八个孩子之后,玛莎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眼神:头稍稍侧过来,露出探究的眼神,加上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语气,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内心仍然和你亲近。我知道你比我更清楚该怎么做。”你应该记住,你的眼神会向孩子透露出你的真正想法和感觉。如果你对孩子感到气愤或轻蔑,孩子会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如果你们夫妻俩或者其中一方意识到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你就必须为你这种用眼神传递给孩子尖刻表情的做法向孩子道歉。你应该确保你对孩子发出的制止信号、制止声音阻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自尊心的增长。你的孩子应该懂得,你不满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在使用眼神制止他之后,应该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或一个直率的解释:“我不喜欢你刚才干的事情,但我还是喜欢你。”
使用特殊的语调
除了要掌握“眼神”之外,在你必须用口头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观点的场合,你还应该专门采用一种特殊的语调。一位在调教孩子方面经验丰富的母亲告诉我们她的秘诀:“我是一个随和的母亲,但是我的孩子们能通过我的语调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越界了。一天,我们2岁大的宝宝正在调皮捣蛋,我们4岁的孩子对他说:‘妈咪说话的声音已经都那样了,你就别再给她捣乱了!’”
“不”是很容易说出口的,它不需要费神思考,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发地产生,然而又令人痛苦得难以忍受。而对孩子说“不能做”会让孩子知道更多的道理,而且你也需要进行一番思考才能这么说,因此你会把它用在真正不能让宝宝再继续下去的场合。你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保护,同时又尊重了他的想法。就我们的经验来说,孩子对“停下来”的回应比“不行”要好一些,“停下来”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行为停止足够长的时间,让你能够想出其他的对策。“停下来”是保护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不行”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即使是十分倔强的孩子通常也会在听到“停下来”的命令后马上停下来,对这个命令进行一番估量,就好像意识到前面有危险一样。如果先前已经听大人说过千百遍的“不行”,那么倔强的孩子常常会把它当作耳旁风。即使是“停下来”这个很管用的命令,如果用滥了,也会失去效力。
提供正面的建议。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的同时,你应该向他提出正面的建议:“你不能拿那把小刀,但是可以去玩皮球。”你应该用有说服力的表达来让孩子接受你“可以做”的建议,从而缓解“不能做”的命令所带来的紧张。你用平常的口气对他说“你不能横穿马路”,然后再耐心地说明“你可以帮妈妈来打扫人行道”。每个妈妈都会掌握一些有创意的办法来说服孩子。
避免让孩子起念头。当你带着你的孩子去一个玩具商店买一份礼物时,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正在使自己置身于一场冲突当中,你的孩子很可能想要买店内的每一样东西。为了避免不得已地对他说“不行,你不能要那个玩具”,在你们进店之前,你就应该让他明白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买礼物送给朋友,而不是为了给他买玩具,这样就能让他不动想要买玩具的念头。
用尊重的态度说“不”
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相应地存在着一些可以让孩子做的事,同样也相应地存在着对孩子的限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作出的限制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学会如何对别人说“不”以及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说的“不”,这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养的一部分。
幽默地说“不”
一天下午,玛莎走进看电视的房间,看到马修和他的小朋友正在看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大孩子们前一天借回来看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俩在大孩子看的时候也都一起看了)。她看了一眼影片的内容,认为她应该要求马修关掉电视。再说那时正是中午,男孩们应该到户外去玩耍。她在那儿站了一小会儿,边看电视边考虑她的行动步骤。玛莎感悟到了影片中角色的情调,突然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对马修说“不”。她一边把电视机关掉,一边在原地用脚后跟转着圈子,开始用影片中角色的面部表情、腔调和手势说起了台词。她一定是把那个演员模仿得惟妙惟肖,因为两个男孩都坐在那里瞪大了眼睛盯着她,好像他们不相信一个妈妈会做出这种即兴的疯狂行为。当妈妈用那个角色的声音告诉他们去找些更好的事情做时,他们俩便一起跳了起来冲出房门,一边还在不住地大笑。
“不”也是孩子的语言。作为父母,你要有面对孩子向你说“不”的心理准备。你2岁大的小家伙刚跑出门口,你叫她回来,她大叫道“不”,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这个小家伙不该用这种方式与我顶嘴,我会让她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算……。”(在我们家,对别人不尊重是真正要说“不”的事情,是不能被允许的)。弄明白2岁的孩子到底想干什么以及她说的“不”的背后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你接受这种学步期孩子的正常行为。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不”感到气愤。孩子说“不”,这对于他的成长、对于他建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是对你的权威的公然藐视或否定(参见54页有关公然违抗的含义)。有些父母感到他们不能容忍孩子说的任何“不”字,认为任由孩子说“不”会对他们的权威造成损害。他们最终会使孩子形成自我的重要成长进程受到缩减,而对孩子们而言,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妈妈会在什么地方停止对他们的监管、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始自己进行尝试。父母可以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同时仍然对他进行监管、继续对他作出限制。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锻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个性鲜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场合(比如偷窃、欺骗、吸毒等等),她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她说“不”的能力。
到18个月大的时候,劳琳已经知道我们对她说“不”的意思是想要她停止她正在做的事情。一天她在厨房的水池边欢快地玩着水,她看我走到近前,估计到我要阻止她玩水,于是不假思索地大声叫道:“不,爸爸!”劳琳已经划出了她自己的领地,并且坚决地认为她有权这样做。她说的“不”意味着她在守卫自己的空间。我向她说明了我认为她说的“不”是什么意思:“你不想要我阻止你。你要玩水,你就继续玩吧,那看起来好像很有趣。”如果我当时想要她真的停下来,那么我可能就要这样说:“对不起,现在可不行。拿个喷水瓶,里面装好水让你去玩,好不好?”
说“不”时带上个人称谓。我们确信劳琳命中注定会是一个搞公共关系的人。她对我说“不,爸爸”,是用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方法来说“不”。在“不”后面加上“爸爸”,她就使自己的话带上了个人感情色彩。我们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加上孩子的名字,这是比专横地说“不”更为适当的办法。如果你常常会对人大声呵斥,加上个性化的称呼至少可以使你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也可以显示出你对听者的尊重。有些父母将尊重孩子与给予孩子平等权力混为一谈,其实这并不是权力的问题。有权力的人应该尊重受支配者,这个论点在对子女的教养中是成立的,在其他关系当中也成立。
采取体谅的态度。当你不得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时,你没有任何理由采取粗鲁的态度。例如,你的宝宝发现了别人遗落的一卷胶带,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玩具,你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和他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玩意儿,而不是突然站到他的面前,一把从他手中夺过来,让他可怜巴巴地哭着被你强行拉走。玩弄一阵之后,你们可以对这卷胶带说“再见”,然后你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可能不那么有趣然而却更为适当的活动上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从令他着迷的胶带上取下长短合适的一段递给他,作为他没有得到整卷胶带的补偿。
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你必须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坚持贯彻到底。在好几个月里,我们都告诉劳琳,为了能在睡觉前躺在床上听故事,她必须先刷一刷牙齿。在几个月里她都做到了这一点,有时很容易,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要连哄带骗,还要对她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了…”一天晚上,她决定试探一下玛莎,她拉长下巴,紧闭双唇,表示她终于向我们挑战了,看看我们会不会向她摊牌。玛莎没有像以往那样哄着她、迁就她,而是平静地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然后把灯关掉,带她上床。玛莎跟她一起躺在那儿,她有点紧张,因为她知道妈妈是认真的,已经和她摊牌了,而且已经关了灯——没办法改变了,接下来只能睡觉。从那以后,她就乖乖地刷牙,又像以前那样有故事听了。
扩展阅读
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正确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正确方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他纠正,宝宝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时很扭捏,怎么说就是不跟别人打招呼,甚至眼睛看别的地方,让大家都下不了台,怎么办?
宝宝的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先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表现是否是年龄特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
从1岁半开始,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大人指出她的不足时,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对于三周岁的孩子画画或写字,我们不应该太多关注像不像,对不对,要注重孩子自我的表达和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即使需要给宝宝指出不足的地方,作为家长,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委婉地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孩子一定会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扭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常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没面子而迁怒于孩子,一般来说,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地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如果孩子不配合,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
孩子故意说谎行为的正确处理方法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故意说谎行为的正确处理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可以说谎。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说自己家里没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了家,却说是别人给的;把妈妈的项链弄坏了,却矢口否认……当你发现家里那个天真可爱的宝宝说谎时,
你可能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怒不可遏。
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这么小就会说谎了,以后还得了!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要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谎言背后的原因。
形形色色的“大话”
据专家统计,孩子的700个谎言中,有67%是由于畏惧惩罚和怕被嘲笑,10%与孩子的想象、夸张有关,20%是故意说谎。
孩子的“大话”形形色色,说谎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分成无意的和有意的。
(一)无意谎言
这类谎话大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说过,它与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
说大话来满足愿望
“我家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
“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新玩具!”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的,他的小脑袋瓜里充斥着天马行空般生动、逼真的想象,可是由于年龄小,他往往分不清愿望、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常常把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当作事实,“大话”就此出现了。应该说,这样的“大话”并不算真正的说谎。
此时此刻,这些“大话”正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小小心灵里的动机和愿望,无须责备,但可以引导孩子明白那不是真的。只要让孩子生活在诚实的环境中,到一定年龄时,他自然会结束这种无意的说谎。
记忆不准确
佳佳对小伙伴说:“一会儿我妈妈就要带我去买新衣服。”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妈妈只是昨天对佳佳说过:“如果你听话,下个月你过生日时就给你买新衣服。”
孩子因为记忆力不准确,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记不全、记不清,回忆时便会用想象的内容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内容,再加上孩子对于成人说的话理解程度有限,自己又难以准确地表达,在如此“力不从心”的状态下,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像谎话了。
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说谎是不自觉的,并非故意,被“扣”上“大话精”的帽子实在是冤枉啊。
(二)有意谎言
有些孩子的确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编织谎言,对这样的谎言,父母就一定要重视了。
满足小小虚荣心
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谎称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骗父母说老师表扬了他。这很可能是平时父母有意无意的言行激发了孩子的虚荣心,于是他以说大话来自我满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时孩子因为内心的某种恐惧而说谎。如为了不去上幼儿园而说身体不舒服。逃避去幼儿园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欺负了或是不敢参加一些活动等等。面对这样的谎话时,父母应先搞清楚谎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总是以打骂来惩罚,那么,为了逃避责骂,孩子就可能学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保护自己。比如“全盘否认”,极力辩解说不是自己的错误,如不承认打碎了盘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轻”,只承认一部分错误,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却只承认轻轻推了一下;或者“嫁祸他人”,如说是别人把盘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为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父母任何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说谎行为,包括所谓的权宜之计,都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潜移默化中把孩子变成了“大话王”。例如有人打电话来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说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说谎是对的。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情急之下就可能会说谎。
当孩子有意说谎时……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应该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孩子是不是在说谎?敏感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表情、语言中发现蛛丝马迹,而要想让孩子说出真话,需要一定的询问技巧。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语气亲切、温和。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保持目光对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鼓励孩子说真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特别提醒: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从小学围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接受挫折教育,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等一些终身受益的品质。
教孩子学围棋,首先是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是关键。常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在4周至7周岁之间天生是好动的,难以长时间坐下来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连坐下来没几分钟小屁股就难以坐住了,心里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东西。这时,老师、父母不用着急,可用引导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一般孩子在家看动画片时对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较感兴趣,可叫孩子把围棋中的黑白子当作小士兵去加以爱护,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是我们要爱护的士兵,把它放在围棋盘上,赢了就当将军了。如围棋中的“扭羊头”,老师、父母做“羊头”,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杀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这头羊就变成狼了。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的乐趣和有意思,用乐趣来提高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其次,父母应成为孩子学围棋的启蒙老师。围棋是二个人的对弈,围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二盘同样的棋。围棋有的父母会下,有的父母不一定会,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没有系统地下过围棋,这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到围棋学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回来后,练习围棋中的基本定式与棋谱,让孩子感觉围棋、认识围棋、锻炼智力,去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第三点:要正确培育孩子对围棋的乐趣,找到对围棋的感悟能力。对幼儿围棋入门,讲解什么是围棋的气,围棋怎样去连接、怎样去断,做眼与破眼以及围棋对杀等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要在实践中用有趣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以便于孩子在学围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对围棋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
第四点:让孩子在学围棋中找到快乐。对于孩子学围棋,不但要让孩子在快乐地学围棋,而且要孩子在学围棋中间找到下围棋的快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是一种负担,这在学围棋中很重要,学棋的过程有时是枯燥无味的,长久以后,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只要在下围棋中找到了快乐,孩子在围棋中才肯去思维、思考,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孩子在磨练中掌握。
总之,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孩子对围棋产生了灵性和悟性后,父母督促孩子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您正确表扬孩子的好方法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您正确表扬孩子的好方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您正确表扬孩子的好方法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但对孩子的表扬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赞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
那么,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笔者觉得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表扬应针对事,而不应针对人。
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的好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后,我们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扬他玩具收拾得好,还是赞扬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若说:“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好,我真高兴。”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表扬要及时。
及时的表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就应及时表扬,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如孩子的东西往往用过后乱扔,你可以要求他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孩子只要能整理好一件东西,也应及时表扬“你这样做真好,若能把其他东西收拾好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巩固自己的好行为,形成好习惯。
4、尽量避免当众表扬孩子。
许多父母都喜欢当众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某些特长,甚至让孩子当众“表演”,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一些被当众夸惯了的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没被注意到,就会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5、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方式也不尽一样,如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搂抱和爱抚,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表扬的方式,表扬方式应因人而异。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去效用,所以表扬也应注意要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