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胎教

2021-05-07 光感胎教 五感胎教童话 五感胎教

“全托”给了宝宝“被抛弃感”。

读者张阿姨打来电话,咨询关于宝宝全托的问题。张阿姨今年70多岁了,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由于张阿姨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差,所以无暇照顾孩子,而张阿姨和老伴又年事已高。无奈之下,只好将孩子全托,孩子在全托的第一个星期回到家后,张阿姨发现孩子瘦了,无精打采的。第二个星期情况差不多。为了不让孩子有被抛弃感,张阿姨中间偶尔会接孩子回家住一个晚上。孩子的妈妈也给孩子买了好多小礼物。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对她说,从今天开始,每天数一个手指头,数到第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

张阿姨希望通过我们了解全托到底好不好,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带着张阿姨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幼教方面的有关专家。专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建议要为孩子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

●全托制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幼儿利益的最大化。

“能不让孩子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王银玲说。

从全托制度的设计来说,它本身不是出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将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语言发展及情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家庭养育环境中,大人和婴幼儿的比例最起码是1:1,即一个大人照顾一个婴幼儿。而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师幼比(老师和幼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照顾5到10个孩子,这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从孩子的身体发展来说,大人带着孩子玩儿,孩子可以自由地奔跑,大人在后面跟着,既不容易出危险,孩子又锻炼了身体。但是在集体教育机构里,考虑到安全、便利、秩序等因素,老师会限制幼儿的活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会尽量让孩子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或者是集体一致的活动。

追求安全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追求便利,老师必须简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长的头发,十几个孩子都梳长发,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全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河西区第26幼儿园园长张静妍认为,全托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从心理上来说,3到6岁的孩子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很低,孩子不会明白家长很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看着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却不行,从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在亲情上会产生疏离感。从性格上来说,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与家庭及社会环境接触很少。

●全托的孩子自理能力强、独立性强是在“不得不”的情境下形成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全托的孩子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的看法,王银玲认为,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在很多同龄人还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在被迫的状态下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可能是牺牲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成人对待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见爸爸妈妈后,不喊爸爸妈妈,他内心在报复。

●1到3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那样会破坏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社会关系的一个雏形。所以,童年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将来孩子跟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

如果家长不得已需要全托,那么,等孩子大些全托要好于小时候。大点儿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大小便能够自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而且内心的安全感已经建立起来。太幼小的孩子(三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因为太幼小的孩子,他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越独特,越个别化。为了照料到孩子个别化的需要,这需要成人充分地去关注并敏感地做出回应。

●在全托之前,家长一定要考察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

如果家长确实无暇照顾宝宝,那么一定要为宝宝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因为这个时候全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幼儿园中老师的素质。在幼教领域有一句俗话,关起门来就是良心活儿。爸妈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都有母婴教室,家长可以周六日带着孩子来一个小时,参加亲子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去感受老师整体的素质。

延伸阅读

给宝宝安全的感觉(上)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宝宝安全的感觉(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妈妈几分钟的消失,惹得宝宝当了两星期的小尾巴,因为宝宝对妈妈的信赖感、安全感被打破……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对婴幼儿来说,安全感主要来源于父母,更确切地说,来自于对父母依恋关系的建立。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依恋关系使得宝宝知道自己是受保护的,如果遇到危险,宝宝会主动到依恋目标那里寻找安慰和保护。有时这种依恋关系受到威胁,宝宝的安全感一旦被破坏,宝宝就会烦躁、不安、整天粘在父母身上,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原因,没有想办法帮助宝宝重新建立安全感,宝宝就会有更深的恐惧感,主要表现出来就是哭闹,比任何时候都粘着父母。

几分钟的消失,两个星期的不安

我自己曾记录到这样一件事:在女儿2岁7个月19天时,我到托儿所接宝宝,带了红枣让她分给教室里的小朋友吃。后来老师提醒我要交托费了,我就招呼宝宝去办公室,但她忙着分派,没有应我。我想想几分钟就回来,就对老师打了声招呼,出门到办公室交费去了。

几分钟后我从办公室出来,见到了这幅情景:女儿眼泪汪汪地站在教室外,老师在劝说她,老师身后,一大帮小朋友都趁机跑了出来。女儿见到我,飞奔过来抱住我的腿,委屈得大哭。我当即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没有跟她打招呼,在她玩得正高兴、正盼望我带她回家时,我突然消失了,她以为是我丢下她不管了。她有被抛弃的感觉。我忙着跟她解释、道歉。她止了哭,我以为事情就过去了。

但没想到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女儿就变成了我的小尾巴,我走到哪个房间她都跟着,连我上厕所她都要叫几声,确认一下我是否在里面。她对分离的忍受力突然下降,连爸爸去上班都会惹得她泪流满腮。我意识到是那天的突然分离让她习得了这个经验:妈妈会突然消失。她一直后怕,所以对依恋非常敏感。她不厌其烦地问我:“妈妈你今天出去吗?”只要一看到我照镜子她就马上警惕起来,审视我是否会消失。有一天她一回家就又问我是否要上课,我像平时一样照实说要上课。结果这下糟了:她立马扑到我怀里,要求我抱,眼泪含在眼眶中——这可都是平时不会出现的呀!我整整抱了两个小时,直到最后一秒才不得不把她放下。伴着她的哭声走下楼,走了好远,好像还听见她的哭声,扰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我们的安抚下,她对分离渐渐没有那么恐惧了。但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孩子是在不断经历的经验中习得知识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她)学习的对象,有时成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都会让孩子有一种新的经验和体验。

家长要注意和尊重孩子的感受,知道这些是由什么引起的,然后根据情况加以纠正或强化。如果我没有察觉女儿这两个星期的哭、闹和粘人都是由那天我的行为引起的,很可能会认为她是无理取闹,因此会对女儿没有耐心、发火,那样只能强化女儿的恐惧感、不安感。

让宝宝正视分离的痛苦

有一位母亲要出国半年,她心里很舍不得3岁的女儿,但又怕女儿知道她要走后会哭闹不休,所以一直对女儿封锁消息。女儿问她为什么要准备行李包,她说是帮一个阿姨收拾东西,连打电话通知朋友出国消息都得趁女儿不在房间。她走的那天煞费苦心地让女儿跟着外婆去买最喜欢的玩具。等女儿回来后,发现妈妈和行李包都不见了,她嚎啕大哭。等这位母亲从异国他乡打电话回家时,电话线那端的哭声差点把她拽回去。等她出国回来,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到商店,对她说的话总要加一句:“妈妈你是不是又像上次一样骗我?”妈妈很伤心,觉得自己为女儿做了一切,但到头来女儿不相信自己了。(转下文)

下一篇:给宝宝安全的感觉(下)

你家宝宝被宠坏了吗?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孩子,而更多的家庭又只有一个孙子,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让大家更多的爱投注在一个小宝宝的身上,会很容易形成溺爱,爱宝宝是件好事,可是溺爱宝宝可就不是件好事。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孩子被宠坏的表现吧!

1、经常大发脾气

一个小孩被溺爱最常见的迹象就是,他经常大发脾气,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因为父母的过度宠爱,总是在他发脾气或者哭闹的时候妥协,所以,孩子就容易养成发脾气的习惯,这是一种孩子被溺爱最常见的表现。

2、从不感到满足

被溺爱的孩子,不会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如果他们看到别人有什么东西,他们也想要。孩子们的欲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家长不分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话,孩子就容易被溺爱,养成挥霍浪费,不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并不是所有东西我们都必须拥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买或者不买一些东西。

3、不会帮忙

没有小孩喜欢收拾,但是一旦过了幼儿期,他应该要愿意帮助做些小的锁事,如整理他的玩具或者鞋子等。如果小朋友已经能做一些事情了,但还是不做的话,可能是你们不让他做,也或许是他自己不愿意做,那都算是对孩子的溺爱了。

4、他试图控制大人

被溺爱的孩子,不知道区分他的伙伴和大人,总是想要所有人都听他的。如果你不按他的想法来做,那么他就会不高兴大发脾气。如果你家里有这种情况,小孩子占主导,孩子说了算,那么孩子真的被溺爱了。

5、他经常在公共场合让你难堪

有一种很糟糕的情况,但却又经常发生,就是孩子们总会让他们的父母在公共场合难堪,下不来台。但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想得到关注而故意让父母在公共场所尴尬难堪的话,这种情况就不是孩子的天真无知了,而是孩子已经被溺爱了。

6、不愿意分享

学会分享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但是,一旦孩子年龄超过4岁,他就应该慢慢学会与朋友和兄弟姐妹分享玩具,零食等等。如果一个孩子,比较大了,还不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话,也是一种被溺爱的表现。

7、做事需要你求他

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权威的角色,如果你下达了一个要求,他需要遵守和完成。你不需要用哀求的方式让孩子完成一个事情。如果每一次你需要让孩子做什么事时,你总是需要反复求他,好说歹说他才愿意做的话,那也是一种孩子已经被溺爱的表现。

8、忽视你

没有孩子喜欢听“不”,但是,他不该在你说话的时候忽视你。如果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一直在看电视,根本不理睬你,或者直接对你视若无睹,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你也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已经被你们宠坏了。

9、不愿意单独玩耍

孩子四岁之后,应该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能自己玩耍了。如果每一分钟都需要家长陪着,而不愿意单独玩耍哪怕一小会儿的孩子,也是被溺爱了。父母是需要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长发育,也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

10、你必须贿赂他

家长不应该用钱,玩具,吃的东西,或者其他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去贿赂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总是需要你贿赂,才肯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孩子也被溺爱了。

专家:如何给宝宝建立安全感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如何给宝宝建立安全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家简介:祝捷--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北京电视台心理专家。中德联合培训项目第三期:精神分析专业毕业(历时两年);中德联合培训项目第四期:团体治疗高级组在读(2008年—2010年)瑞士荣格学院教师为期7天的《荣格心理分析》培训。北京大学方新为期7天的《现代认知行为疗法》培训。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每天大家准时来到聊天室参与专家回答。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给宝宝建立安全感。希望大家围绕主题提问,一点半开启后台,专家两点钟开始回答问题,请大家耐心等待,避免重复提问。尽量将自己的问题描述简练。谢谢!

网友yexin1981_2002:宝宝白天睡觉总是突然就醒了,几分钟就醒一次,醒来见到大人在旁边又睡,没见人就使劲哭,请问专家这个是缺微量元素还是没有安全感呢?

祝捷: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建议到医院查一下。感觉孩子有点缺少安全感。不知道孩子多大,建议大人在跟孩子玩的时候要在边上陪着,如果父母有事情要离开一定要跟孩子交待清楚,避免突然离开让孩子产生不安的感觉。

网友sallypo:您好,偶家宝宝(10个月)自从最近得了腹泻痛了三个晚上之后,感觉胆子上就变小了,感觉她好象总是缺少安全感,症状是,睡觉时,动不动就会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如果大人过去抱着她,她又会将大人推开,但还是会吓着一个劲的哭,这个问题将如何解决,谢谢?

祝捷:可能因为孩子的躯体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安全感,但从大人过去抱她她会推开,可能也反映出平常大人和她的一种交流状况,建议家长多注意和关照孩子的感受,平常多做一些搂抱、抚摸等包容的、接纳的肢体动作。

网友dorothy98cn:儿子24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和我们睡。最近因我要出外旅游,不能在家陪他睡一晚,为了让他有心理准备,提前一周每天提醒他,妈妈某天的晚上不能陪你睡,问他要跟妈妈一起去旅游还是待在家,他选择待在家。我回来后,他爸说儿子靠在床上等了我整晚,天亮才合眼。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祝捷:这种情况也可以说不正常,也可能说正常。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孩子跟妈妈的关系非常亲密的时候,他就会有这种表现,但是孩子的不同发展时期,在两岁的时候不应该这么粘妈妈,所以这又不正常。我们知道一岁前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这时候母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那他以后人格特质就是一种安全的人格特质。一至两岁是控制感建立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孩子以后不会是没有计划、没有控制感的人,两至三岁是人际关系建立时期,如果发展得好,孩子长大以后人际关系就比较灵活、健康。四至六岁期间是俄狄浦斯期,孩子心理上开始他的第一次异性恋,男孩子恋妈妈,女孩子恋爸爸,如果这个时期能健康渡过,孩子到真正青春期能比较正确的处理与异性恋的关系。

祝捷:妈妈提前一周提醒要外出挺好的,但是只做对了一半,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2岁正好是孩子的控制感发展时期,当他觉得情况是他能控制的时候,他就会安心了,当然妈妈在跟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搂着他,或拉着他的手,很认真的跟他说,态度要和缓。

网友sunmiu:您好,我的宝宝85天,一直由我和老公带,昨天去她外婆家,她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大哭不止,是宝宝会认家了吗??怎样给予宝宝在不熟悉的地方产生安全感呢?因为我很快就要上班了,所以要把宝宝给她外婆带.

祝捷:孩子确实是认生,这是孩子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其实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还没有与妈妈真正的分离成两个个体,所以这时候妈妈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带到外婆家的时候妈妈要抱着他,带着他挨个房间去认,要跟他说是什么,当孩子与周围的环境熟悉了,与外婆等家人熟悉了,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小会,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要及时出现。慢慢给孩子做训练,一开始要固定外婆家的一个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出现,目的是让孩子建立亲密联系,这时候妈妈可以慢慢脱离时间长点。但最好妈妈上班以后也要每天让宝宝看到妈妈。

网友银镯儿:祝老师请问,我儿子8个月,最近睡觉刚开始眼睛总是露一条缝,是不是没有安全感啊?另外,我儿子从小睡觉就打呼噜,能帮忙分析一下吗,谢谢!

祝捷:睡觉刚开始眼睛总是露一条缝不能体现孩子没有安全感,包括孩子打呼噜的问题,建议去医院检查。

网友WJFYSZ:您好,我的宝宝一个月了,现在晚上睡觉总是不踏实,大小便都很正常的,吃饱了换了尿布了也还是那样,双手双脚都使劲,不停的哼哼,有时候还哭闹不停,请问是不是脱离了子宫没有安全感造成的呢。

祝捷:也许是没有安全感造成的,但首先要除外孩子生理上的不舒服。

网友淡蓝天空:请问专家:1我家小孩很怕黑,这样是不是没有安全感呢?

2小孩总是离不开妈妈,哪怕小孩做点什么事情,也总是惦着妈妈,不要妈妈走,这样是不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呢?

3小孩有时的眼神不知是忧伤还是空洞,这时的小孩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祝捷:1、首先怕黑是小孩子普遍会有的一种心理,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孩子是否有被关在小黑屋里的经历?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2、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恐怕和妈妈有分离焦虑了,妈妈在这方面要特别的注意,要在一定时期内非常稳定的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逐渐起安全的联系,同时在言语上也要注意,如: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走了这类的话来刺激孩子,惩罚孩子。

3、三岁多的孩子内心世界也很丰富,但这个时期孩子比较关注的是和父母的关系,这个占了他心理的大部分空间,如果孩子能感觉到和爸爸妈妈关系是好的,他才有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比如学习,比如跟小伙伴的关系等。

网友qijianyi:我家宝宝80天,睡觉总是睡半个小时左右白天《他总是一经一扎的好象睡不实〈晚上还老是哼唧也不醒〈过一会就好,这样是没有安全感吗。

祝捷:孩子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就睡短觉,可以试着在孩子两边放枕头或小被子,让孩子有被拥抱的感觉。如果这样能睡实了,说明孩子需要这样的感觉。

网友dorothy98cn:儿子24个月了,每晚要摸着妈妈才能入睡,半夜若醒来,蒙胧之间也要摸一摸再入睡。请问该如何处理。

祝捷:这是典型的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孩子很焦虑,建议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看看引起他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妈妈要允许孩子摸,在孩子入睡前轻拍孩子,给他讲故事,睡稳了妈妈再离开。半夜孩子摸妈妈时,妈妈可以攥着孩子的小手入睡。

网友pollychen0610:您好,我家宝宝13个月,不愿意生人抱她,晚上看见生人还哭,其它小朋友想摸摸她的小手她都不愿意。请问这个是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该怎么建立她的安全感?

祝捷:不愿意生人抱是这个时期宝宝的一个特点,也可能是平时见生人比较少的缘故,可以平时带孩子去翻斗乐等场所,创造一些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机会,让他建立跟别人共同玩的感觉。

网友jinghui1031:您好,我家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现在11个月大),我因为生病住院一个月,不知道这样给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我应该怎么去恢复她的心理状态。

祝捷:在孩子半岁之前他是没有完成母婴分离的,也就是说孩子会感觉到妈妈是他的一部分,当他需要喝奶时,妈妈的乳房就会过来,所以他会认为妈妈的乳房是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在妈妈住院期间,能够得到跟他得到妈妈在时的一样的照顾,那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不知道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症状?

网友阳光小家:祝老师你好:我家宝宝14个月了'从几个月开始就非常认生'但生人逗她'她要与别人笑'与别人伊呀地说'就是不让人抱'甚至别人碰下她'都会引起她的大怒.这种情况对她以后有什么影响'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

祝捷:通常是我们家长的一些看法会影响到孩子,有时候我们家长可能害怕别人碰了孩子会传染疾病等,孩子就能感受到家长的这种焦虑,所以孩子就不允许别人碰他,当然也可能跟孩子见生人比较少有关系,要解决这种情况就是让孩子多跟外人接触,在孩子玩的时候父母不要干涉她,等她玩回来后好好洗洗就可以了。也不要说是因为玩弄脏了,只是说玩回来后一定要洗手就可以了。

网友yama2007:你好'儿子现在一岁九个月了'可是特别粘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拉着我去做'玩玩具也是也要拉我坐在旁边.我是全职妈妈'平时睡觉'做什么都陪着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这样粘人.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吗?户外玩也是的'例如滑滑梯,他到现在也不敢,坐电动的摇摇椅也是看着别人玩,自己却不肯上去玩。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坐客,他表现的特斯文。如何建立安全感在现在这个年龄?平时的我要如何做才能让他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平时我也经常夸奖他的。

祝捷:可能是妈妈与他待在一起的时候太久了,以致于他的心理没有发展,还停留在半岁以前的婴儿期,母婴没有分离,可能在他的意识里,他会觉得为什么妈妈不去滑滑梯,为什么妈妈不坐摇摇椅,妈妈和他是一体的,那一半不去他也不会去的。所以妈妈尽量要鼓励他,独立完成。适当的时候妈妈要离开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自己与其它小朋友来相处。从别人小朋友身上学到怎么去玩。妈妈不要在旁边做指导。

网友lily19810707:我想问一下'从什么开始给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合适啊?我家宝宝八个月大'我该怎么做呢?谢谢?

祝捷:从知道怀孕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刻意的为孩子做准备,孩子目前八个月开始从心理上与妈妈分离成两个个体,他会有分离的焦虑,所以当妈妈要暂时孩子他身边的时候,一定要很认真的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一小会,到什么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了。比如说妈妈说当“灯灯亮的时候妈妈就回来。”

网友yama2007:你好,还有个问题,儿子一岁九个月,很喜欢抠肚脐,特别晚上临睡前把衣服拉上抠,还有睡着之后也会抠。如果抠不到肚脐就会发脾气,直到摸到为止。现在天冷了,这很容易肚子着凉。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吗?

祝捷:孩子抠肚脐是被父母建构出来的一种特定行为,在孩子的理解上,抠肚脐是在跟爸爸妈妈做游戏,所以我们越制止他就会抠得越厉害。如果想改正,就不理他,就当没看见,时间长了,孩子觉得这个游戏没意思,也就不玩了。当然还要排除生理因素,是不是肚脐不舒服所致。

网友水果来来:祝老师,你好,我的宝宝9个多月,一出现点大的声音他就紧紧抱着我,并且到处寻找声音来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

祝捷:这是不是我们父母本身也害怕如果有一点大的声音会吓着宝宝呢?所以有些时间父母很紧张就会发现孩子很紧张,当我们父母对大的声音不关注的时候,慢慢孩子对大的声音也就会不关注了。

网友真爱天空:你好祝老师.我家宝宝快四个月了.我发现宝宝在很吵的环境下想睡也挺好睡的'可很多时候我们抱着他和他讲话时他好像被吓了一跳'猛地惊一下.我不知道这是他胆小还是另有其因.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谢谢。

祝捷:建议先去查一下是否缺钙,我们要如果和他讲话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在和他说话。

网友冰冻的夏天:祝老师,我女儿现在二十五个月,两周岁的时候我送去上幼力园了,一个多月了还哭,现在到学校的状态就是换完衣服,帽子都要自己拿着,一整天在学校也要拿着,不让别人碰,也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不自己和老师做互动游戏,一直这样,我想问一下祝老师,我女儿是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幼儿园还要不要送了呢,会不会对她以后成长有影响呢?谢谢。

祝捷: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但我认为缺乏安全感不是到了幼儿园才有的,而是在这之前就有了,我们知道孩子的重要客体是妈妈,他有什么时候会和妈妈去沟通,但我们看到他着着自己的帽子,这个帽子就是重要的客体,换句话说,他和妈妈之间已经不是那么稳固的依恋关系了,这要检讨我们平常和孩子是如何交流的。幼儿园还是要去的,妈妈在接他回来后要多给他一些鼓励。告诉他妈妈是爱他的,每天送他上幼儿园是为了和小朋友一起玩,学到更多的东西,晚上回家妈妈会和他在一起。告诉他每一个都是这样生活的,这是正常的生活。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做指导。

网友luoyulian:我宝宝18个月了,自从在一岁左右和她一起玩气球爆炸后就对气球特别的害怕,现在只有有人给她气球或类似气球的东西,她立即吓得直哭,并紧紧抓住大人不放,怎样要她克服这种恐惧?

祝捷:孩子已经把气球和恐怖建立了联系,如果想消除她对气球的恐惧,应慢慢的做训练,先拿一个球,让她拍,当她不害怕球以后拿类似气球的彩色塑胶球让她玩,以此类推,但是不要着急,慢慢的去做训练。

网友九天姬罗:您好,我家宝宝5个半月,晚上睡觉经常醒,而且有时一醒就大哭,请问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昨晚我忍不住吼了宝宝,而且还推了一下,宝宝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哭的更厉害,请问我昨晚的举动会不会伤害到宝宝对我的安全感?

祝捷: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像您这样吼宝宝和推宝宝对宝宝的伤害是蛮大的,我们知道孩子在这么小的年龄阶段,他的认知还是不完全的,他更多的感知外界都是用更原始的方式,用他的骨骼、腺体、肌肉、血液来记忆对外界的认识,您这样去吼他还推他,可能就会造成孩子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会把这种恐惧深深的印在他的身体里,所以当孩子有哭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发自内心的耐心去安慰宝宝,去哄宝宝再度睡着,过段时间孩子就不会有再度惊醒的事情了。

网友冬_雪:你好'我儿子三个月了'最近每次晚上脱了衣服放到被窝里就开始哭'要20分钟左右才好.屋里也有开一盏微亮的灯'他这种表现是因为没有宝剑感吗?

祝捷:他为什么哭呢?宝宝是和妈妈在一起睡吗?建议在这个时候宝宝和妈妈在一个房间在一个房间睡,如果他自己睡的话,他会感到孤独,那他就会哭。

网友jaqan:你好!我儿子5周岁了,一直都是与我们睡。有试著让他一人睡觉,他都是先让我陪著他入睡,可是中途醒来后,他还是害怕。我想请问一下该以怎样的方法可以让他一个人睡。

祝捷:您问的是非常系统的大问题,这样经过一年时间才可能完全的分离,刚开始是要陪着他睡的,然后当半夜醒了叫妈妈的时候,妈妈可以到他的床上陪他睡,一定不要吓唬孩子,一定要耐心的安慰他,到6岁多能分开就可以了,这之间肯定会有很多的事情,如果需要可以找专业的心理专家联系。

网友冰冻的夏天:再问一下,是不是敏感的孩子,比较神经质的孩子爱没有安全感觉呢

祝捷: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要问孩子为什么要敏感和神经质,一方面和遗传有关系,然后一方面与后天父母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健康的养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wenghanwei:我想请问下我宝宝白天睡觉自己睡都睡不了多久,我陪着就能睡很久晚上我不睡觉他也绝睡不了多久你说这要怎么办啊?

祝捷:这说明宝宝跟妈妈太过亲密了,这个要慢慢的脱离,这也说明宝宝自己独处的时候缺乏安安全感。

网友liuyi_jl:宝宝1.8岁了,前几天病了后晚上睡觉总会哭醒,几乎两三个小时就一次,有时会喊妈妈没,妈妈没。这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吗,应该怎么改善呢,谢谢

祝捷:从孩子喊妈妈没说明孩子对妈妈从他面前的消失是有焦虑的,那我不知道现实的情况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是妈妈突然从孩子面前消失吗?作为父母我们要非常注意这一点,一定要让孩子有控制感,他能够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以减少孩子的这种焦虑。

网友Long223:祝老师,您好!儿子现在一岁九个月,有两个问题想请教:1.他1.7岁时在外面跟其他小孩玩得很开心时,突然被新加入的一个弟弟抢玩具而且推打了。因为我平时会教导他有礼貌,当时他就没跟别人争,但有点想哭,我上去安抚爱护了一下,他又继续开心地玩了。请问我平时这种教导是否会影响他的安全感的建立呢?2.他眼困想睡觉时就一定要吃大拇指,已经有一年多了,我用尽很多办法都不能帮他戒掉这个坏习惯。我从学习中了解到这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但我一直都很细心关心他的一切,我开始有点担心是否我的保护工作做过头了?

祝捷:我们教育孩子有礼貌呢并不是教育他无原则的谦让,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说人抢我们的东西,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东西不让给别人,其实这个是对的,因为这样做孩子不会有一种错误的感觉,因为平常我们教育孩子要爱护东西,但别的小朋友抢我们的东西我们不去争,那到底对这个东西是爱护呢还是不爱护呢?孩子的思维是很简单的,我们只要知道把简单的东西告诉他们就可以了,而且如果孩子现在学会了忍让,当他长大了他又会用何种方式去面对社会上的竞争,我们看小动物从来不会让开自己到嘴的猎物,小动物兄弟姐妹间的这种争抢是它们生存能力的训练,我们孩子之间的争抢道理是同样的,所以我不赞成去制止孩子与别的孩子争抢东西。

祝捷:吃大拇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确实是缺少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的口唇期也就是0至1岁的时期度过得不是太好,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妈妈要有耐心,比如说可以先给他一个替代奶嘴,然后再慢慢减少他的这种行为,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消除现实生活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必要的话家长可以做心理辅导。

网友luoyulian:祝老师,您好!我家女儿一岁半,为什么每次周末带她出去玩,回来后的那一两个晚上哭闹的特别厉害?(只是到朋友家玩,没有吓着,白天也没有不舒服的表现)

祝捷:这个还需要具体了解一下情况,你可以试着问问孩子去哪哪玩可以吗?看看孩子的态度,如果孩子表示不愿意,可以问一下原因,像这么大的孩子有些支言片语能够表达他的一些想法,如果孩子不想去,那我们就不要强求,或者是说观察孩子在这个期间的反应,与别的孩子之间的相处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以上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们还要看我们大人在这方面是不是有焦虑,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网友limitbruce:我家宝宝已经九个多月了,但还是需要喂奶和拥抱、哄抱、唱歌才能入睡,是缺乏安全感吗?平时一个人放在小床上就不行,要嚷嚷,怎么办?

祝捷:这个情况很正常,如果我们想去掉这些行为,也不要马上全部去掉,要一样一样的减,比如说可能先把哄抱去掉,而改成他躺在床上我们大人拍着他边唱歌,边讲故事,边睡觉,慢慢的一点一点去掉,一直去到5、6岁,他能够独立入睡就是非常好的了。

网友nimbuslj:我家宝宝21个月'由于住院'现在看到陌生生就怕怕的'在住院的时候'只要医生或护士进病房'她就拼命地看'而且由于手术前是通过乘电梯进入的'现在连电梯也不愿坐'不知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

祝捷:这个是有现实层面的影响,孩子住在医院里面医生、护士一进门对他来说就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进到手术室妈妈爸爸不在眼前,还是乘着电梯进入的,他自然就把电梯跟痛苦建立联系了,这些表现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创伤后的应激状态,这个需要专业人员给孩子做一些处理。

网友sunnygirl_sun:我家宝宝一岁9个月'有生人(特别是男人)和她说话就哭'晚上必须和妈妈在一起才睡觉'请问是没有安全感吗?是否应让爸爸哄她睡

祝捷:也许是,不过我不知道平常孩子见生人的时候多不多,可以让孩子适当多接触一些外人,像女孩子也要有俄底浦斯的发展时期,那女孩子会跟爸爸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如果爸爸能够让女儿感到爸爸是关爱她、尊重她,是她的好玩伴的话,那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她的真正恋爱就会度过得比较顺利,所以可以爸爸妈妈陪着她一起入睡,然后过渡到爸爸陪她入睡,但是到了俄底浦斯后期妈妈一定要跟女儿去争夺爸爸的爱,不能让女儿感觉自己独自占有父亲,以免女儿形成恋父情结,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以后还会谈到。

给宝宝建立安全感的4条通路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宝宝建立安全感的4条通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要对孩子说“你好笨”,这会让孩子感到受伤,他也会相信自己很笨。如果你跟孩子说“你不漂亮”,也会让孩子感到特别自卑,他会觉得别人都不喜欢他,他心里对自己也无法认同,没有安全感。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缺点,但是也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比如孩子得了100分,你表扬孩子,给孩子买礼物,下一次他没考100分,得不到礼物会很失落。其实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及时只得了50分,也应该得到表扬。

1.给孩子建立规则

每个孩子都需要明确的规则。规则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保护,如果孩子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他就无法知道应该怎么做,面对浩大的世界会觉得无从掌控,他的世界就会变得混乱,他的内心会没有安全感。但是,不要设立过于复杂和繁多的规则,在给孩子做人的基本规则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自由。执行规则从始至终都要严格。真正的规则不因为时间、地点和情绪的变化而改变。但态度要温和,家里左右人都要统一规则、遵守规则。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不要对孩子说“你好笨”,这会让孩子感到受伤,他也会相信自己很笨。如果你跟孩子说“你不漂亮”,也会让孩子感到特别自卑,他会觉得别人都不喜欢他,他心里对自己也无法认同,没有安全感。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缺点,但是也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比如孩子得了100分,你表扬孩子,给孩子买礼物,下一次他没考100分,得不到礼物会很失落。其实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及时只得了50分,也应该得到表扬。

3.不把孩子推向独立

不管孩子多大了,爱永远不能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男孩子,长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对孩子永远是重要的。一位温文尔雅的男士,总是不相信有那么多女孩子会爱自己。他说自己受过伤害,原因就是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每天都拥抱他的爸爸有一天突然对他说:“从今天起,你是一个男子汉了,我不能再抱你了!”从此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可爱,直到今天。孩子走向独立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且即使孩子已经六岁了,他依然需要你给小婴儿那样的爱。不要今天还帮孩子穿衣服,明天要送他去寄宿学校,那么快就让孩子独立,会害了孩子。

4.美德教育,让孩子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学会有礼貌、怎样和别人合作、善良对人,这会让孩子的行为更加得体,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即使他没有上大学,将来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如果只学书本上的知识,不学会美德,再聪明,也会对自己不相信。很多父母逼孩子和人打招呼,这会让孩子越来越内向。在他们还不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等待,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就想说了。你自己要做榜样。

光感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