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胎教

2021-04-29 情商胎教 胎教情商 关于父母的童话故事

孩子的情商教育,父母莫入4大误区。

很多父母都注重对孩子情商的教育,但在教育方式上却存在很多误区。错误的方式不仅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令人担忧。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情商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1、溺爱与专制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培养孩子坚强自主的性格品质,可是,目前溺爱孩子、包办式的家庭教育仍然非常普遍。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另一方面,父母缺乏民主意识。他们特别细致敏感、胆战心惊、生怕出事,这几种态度都是溺爱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这本是平常小事,可是母亲赶紧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这种态度恰恰给了孩子弱情商的教育,给了他们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孩子专制的表现就更多了,如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不许、那个不要……同时,还有很多具体的规定。这样,孩子的思想、活动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家庭里的“小皇帝”实质上是受父母禁锢的“小奴隶”,孩子的性格也就因而被扭曲。

2、鼓励少,打骂多

鼓励少,打骂多,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主要误区之一,这对孩子情商的发展十分不利,必须加以克服。要想提高孩子的情商,父母应对孩子多鼓励,少打骂,找机会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和成绩。

3、重视智商教育,轻视情商教育

父母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智商教育,甚至过分地重视,让孩子躲都躲不掉。但是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却没有多少人懂。

父母一般只是想着孩子怎样才能聪明,怎样考高分,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不注重对孩子心智的培养。如果父母只重视对孩子进行文化灌输,而忽视孩子接受自己、被别人接受以及友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孩子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相反,会渐渐变得冷漠、自私、焦虑、任性……Zj09.coM

因此,父母应在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学业好不好的同时,对他们的责任感、合作意识、选择能力、承受能力、竞争、社交等因素和能力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视,才能使之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4、不能正确评估孩子的情商水平

父母应正确估计孩子的情商水平,引导孩子的情商健康发展。有的父母往往不能充分估计孩子的情商,一句“小孩懂什么”,就是轻视孩子情商的典型表现。

实际上,随着现代竞争意识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孩子的情感思维能力也在加速发展,父母应及时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情感思维能力。现代孩子的眼睛就好比照像机,每天拍下了无数的“形象”,小小人儿很有见解,如“爸爸抽烟、喝酒不对,对身体不好”、“妈妈的衣服不漂亮”、“人家的妈妈晚上看书,你只看电视”等等,这种感受能力,包括一些反抗思想,正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父母不应轻易抹杀,要加以诱导。

总之,父母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中切莫走入误区,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的情商潜力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

孩子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孩子情商教育的三个误区

中国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特长,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挫折、意志、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情商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众不同,于是很多父母都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用心良苦并费尽周折地给孩子安排许多活动,尤其关注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且不计成本地送孩子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如画画、舞蹈、钢琴、游泳、书法、围棋等。但是投入多不一定回报多,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但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反倒对学东西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有些还变得性格孤僻,不爱与周围的人接触,跟其他小伙伴关系紧张。

心理学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孩子缺乏情商教育造成的。中国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特长,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挫折、意志、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情商教育。

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刻不容缓。做好情商教育,必须从正确认识情商教育开始。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定向思维的限制,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情商教育始终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幼儿园重视不足

由于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认知课程,因此,在幼儿园里面,语言、数学领域课程竞争激烈,艺术氛围浓厚,但是情商教育无从谈起。再者因为情商教育不如学习知识那么具体,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没有既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无从入手,只能回避。而个别重视情商教育的幼儿园,由于没有专业课程和专家支持,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反倒害了孩子。

教师能力缺失

在教师队伍里,教师在进行情商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自身的压力带入其中,或是把情商教学等同于认知课进行操作,不尊重孩子,甚至进行心理恐吓,或是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情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敢面对情商课程,怀疑自己的情商教研能力。

家长方法不当

情商教育在家长中的误区普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些所谓的现代父母,自认为属于开放,民族型的,提倡幼儿教育顺其自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正确、必要与系统的指导与教诲,信奉“树大自然直”的理论,殊不知树大不直时就会因失去最佳的修复时机而致使其无法成材乃至成为歪材的后患;第二种是酿造爱水,把孩子当成心头宝贝,事事迁就,伺候周全,最后却因为溺爱过度,把孩子变成缺乏教养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第三种是关心孩子,望铁成钢,却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把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强行灌输给孩子,最后孩子和家长都不高兴。

情商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只有当幼儿园、教师、家长三方面都走出误区,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正确的教育指引下健康地成长。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中国有句老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众不同,于是很多父母都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用心良苦并费尽周折地给孩子安排许多活动,尤其关注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且不计成本地送孩子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如画画、舞蹈、钢琴、游泳、书法、围棋等。但是投入多不一定回报多,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但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反倒对学东西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有些还变得性格孤僻,不爱与周围的人接触,跟其他小伙伴关系紧张。

心理学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孩子缺乏情商教育造成的。中国的孩子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特长,中国孩子真正缺乏的是情绪、情感、人际、挫折、意志、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情商教育。

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影响深远,刻不容缓。做好情商教育,必须从正确认识情商教育开始。然而,在中国,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定向思维的限制,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情商教育始终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幼儿园重视不足

由于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认知课程,因此,在幼儿园里面,语言、数学领域课程竞争激烈,艺术氛围浓厚,但是情商教育无从谈起。再者因为情商教育不如学习知识那么具体,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没有既定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无从入手,只能回避。而个别重视情商教育的幼儿园,由于没有专业课程和专家支持,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反倒害了孩子。

教师能力缺失

在教师队伍里,教师在进行情商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自身的压力带入其中,或是把情商教学等同于认知课进行操作,不尊重孩子,甚至进行心理恐吓,或是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情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敢面对情商课程,怀疑自己的情商教研能力。

家长方法不当

情商教育在家长中的误区普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些所谓的现代父母,自认为属于开放,民族型的,提倡幼儿教育顺其自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正确、必要与系统的指导与教诲,信奉“树大自然直”的理论,殊不知树大不直时就会因失去最佳的修复时机而致使其无法成材乃至成为歪材的后患;第二种是酿造爱水,把孩子当成心头宝贝,事事迁就,伺候周全,最后却因为溺爱过度,把孩子变成缺乏教养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第三种是关心孩子,望铁成钢,却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把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强行灌输给孩子,最后孩子和家长都不高兴。

情商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只有当幼儿园、教师、家长三方面都走出误区,正确地认识情商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正确的教育指引下健康地成长。

父母教育孩子人际交往的误区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教育孩子人际交往的误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经常会跟孩子讲这样一句话:“不要随便和别人说话!”

危害:同样是对孩子人际关系锻炼的阻碍,限制他的交际意识,容易让孩子养成自闭的性格。

父母担心孩子对陌生人太过信任,会受到伤害。这可以理解,但绝不能成为阻拦孩子正常交往的理由,因为这是两码事。前者,需要增加孩子的判断力,提高警惕性,而后者,却是他这一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岂能随便干涉?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男孩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最多的谈得来的好朋友,能够从小伙伴那里获得认可、鼓励、信任和支持。然而父母在这方面的教育却让他们的交往意识在一点点地减弱,比如林林的妈妈。

这种方式或者让儿子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者让他们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甚至让他们变得人缘不好,找不到朋友。

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时期的男孩,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时,在不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前提下,父母不要给他们太多的限制,别暗示他们谁可能是坏人。

这些限制会使男孩过早地世俗、功利,引起他们的不满,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甚至会使他们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男孩的表现已经让人担心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女性化倾向严重。因此,他们经常表现出不愿见生人、不敢与生人说话、无法与别人相处乃至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等现象。这正是由于父母过于限制了他们的交往意识所导致的。

交往能力强,对孩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将来在学校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学交往,而且能够从容地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而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自己的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

做为成年人,我们都有一种体会:每当回忆起童年生活时都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感到特别亲切,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玩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这些经历告诉我们:宝宝需要朋友,家长要支持和引导宝宝学会交朋友。

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不要设置过于明显的障碍就可以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人际交往时不要让孩子太封闭,教给孩子怎样分辨坏人和不好的事物比封闭要好得多。

早教知识: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4个误区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知识: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4个误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今,孩子比大人还忙,上完课上兴趣班,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背负起上一辈的理想。因此,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时,要三思而行,与孩子多沟通,避免以下四4个误区。

误区1: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些父母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比如,有一位家长,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因此,他就让孩子从小学习英语,上英语班,孩子成绩稍低一点就加以训斥。

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在孩子出生后,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如果父母强行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负担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就会不堪重负,学习起来也非常痛苦。因此,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自己决定学什么,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肯定学得又快又好。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完成吧!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缺少了亲子时间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离不开亲情,与父母在一起,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今后容易与子女产生心理隔阂,难以沟通。而有些父母则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钢琴、影视表演、滚轴等等。孩子赶兴趣班,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孩子一周五天全上幼儿园就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现在周末的亲子时间又都交给兴趣班了。

一味地上各种兴趣班,孩子也容易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比较博,但是却不会精于一门。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如果孩子在哪个项目上很有潜力,就要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结果大于过程

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几支曲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话,会跳了几支完整的舞,孩子的珠算是否算得快。这种只看重结果的方式,不论对孩子还是老师来说,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其实,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得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孩子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弹钢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毅力、耐性、战胜困难的能力等决定着他能否坚持下来,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则使他信心倍增。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可能父母看不到,但对孩子的未来却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4:忽视生活中的学习与历练

有些父母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背着手坐直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则视而不见,忽视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和生活的历练。

总结: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主。在报学习班的问题上,父母可以给孩子几种选择,让孩子在英语班、绘画班、钢琴班等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孩子学起来轻松,父母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好好学习。或者,让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历练,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帮助他做他能做的事。在兴趣班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慎重,避免陷入上述误区,给自己和孩子都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情商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