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胎教
2021-04-29 妈妈胎教 巧虎胎教 地球妈妈童话故事宝宝爱生气,妈妈巧应对。
对爱生气的宝宝,妈妈也要学会接纳,找到宝宝生气的原因,正确引导,让他在愉快的心情中健康成长。
关注宝宝的需求
有时侯,宝宝发脾气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妈妈如果在专心地做别的事情或者对别人比对宝宝还关注,宝宝内心就会有失落感,有时候会通过发脾气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发脾气是宝宝的一个小伎俩。所以,妈妈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及时满足宝宝合理的要求。
雯雯平时乖巧可爱,大家都喜欢。可是自从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家的小朋友之后,她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后来妈妈发现,只要家人把注意力放在小客人身上,雯雯就会发脾气。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家里一直只有雯雯一个孩子,大家注意的焦点也都在雯雯身上,可是现在家里来了小客人,雯雯的父母就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客人身上,雯雯心里感到失落,就故意表现出愤怒和不开心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妈妈知道了雯雯生气的原因后,非常理解雯雯的感受,除了更加关心雯雯之外,还培养雯雯的分享意识,让雯雯明白爸爸妈妈永远都爱她,小客人也应该是自己的朋友。现在的雯雯又恢复原来活泼可爱的样子了。
父母情绪自控的示范
宝宝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所以父母的情绪示范对宝宝情绪发展十分重要,父母愉快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也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当宝宝让你生气时,不妨先在心里默数几个数,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宝宝解决问题。
午睡时,天天被吵醒了,大哭起来,妈妈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安慰着。天天趴在妈妈肩上,咬了妈妈一口。妈妈被咬疼了,差点喊起来。可是看到天天无辜的眼神,妈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平静地告诉天天:“妈妈知道你没睡醒不高兴,可是你把妈妈咬疼了,妈妈不喜欢这样。”
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
宝宝发脾气,要分析宝宝生气的原因,鼓励宝宝把挫折与委屈说出来。父母要尊重宝宝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对一些不良情绪表现,处理要冷静,不要急躁;对宝宝表现出的良好情绪和转变要及时表扬,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小鸣撅着嘴坐在地板上,妈妈看到他面前的小拉车,两条绳子缠绕在一起,猜想他肯定是因为解不开绳子而自己发脾气。妈妈轻轻地把小鸣抱在怀里问:“宝宝,你怎么了?”“绳子解不开了。”小鸣嘟囔着。“来,妈妈和你一起解。”妈妈帮小鸣解开绳子,说:“你看,发脾气不能让绳子解开。但是只要我们去做,几分钟就解开绳子了。下次,如果需要帮忙,就告诉妈妈,不要自己发脾气好吗?”
有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小鸣知道了,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不乱发脾气了。
教宝宝正确表达情绪
宝宝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不知该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妈妈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比如:你为什么不高兴?你在生谁的气?给宝宝发泄不满情绪的机会。
父母也要注意教宝宝用正确的宣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摔东西、打人,父母在这方面也要做出表率。
爸爸出差几天了,圆圆可想爸爸了,拿着爸爸给买的娃娃闷坐在床上。妈妈走过去抱住圆圆,说:“妈妈知道圆圆想爸爸,心里难过,如果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这儿陪着你。”
哭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哭出来,把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心情也就慢慢好了。
耐心地倾听宝宝说话
宝宝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也很愿意和妈妈分享他的发现,妈妈应该认真分享宝宝的感受。如果妈妈非常忙,或者觉得宝宝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而敷衍宝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对他的爱,从而感到压抑孤独,情绪不佳。
小轩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小脑瓜儿里装着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妈妈正在阳台上晾衣服,小轩一手拉着妈妈的衣服,一手指着阳台上的花,不停地和妈妈说:“妈妈,你看开花了!”“哦,你数数有几个花瓣。”妈妈放下衣服,和小轩蹲在花盆旁,认真地观察花儿。
妈妈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培养宝宝对事物的兴趣。所以,不管有多忙,妈妈都会耐心地听宝宝说话。要知道,如果冷落了宝宝,不仅会让宝宝情绪不好,也许会扼杀宝宝刚刚萌芽的好奇心。
延伸阅读
宝宝爱插话 妈妈巧应对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宝宝爱插话 妈妈巧应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家长对这样的情形不会陌生:两个大人在谈论事情,孩子总在一旁插话,非让你理他不可,大人的谈话屡屡被孩子打断……孩子插话有哪些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原因1感到自己被忽视了
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师李桂云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心理特点,当家长的关注点不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感到被忽视、被冷落,希望用插话,或做某些动作的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就算是成年人,在被冷落时都会不开心,更何况是孩子呢?”李桂云说。
对策让孩子有事可做
“孩子由于感到被忽视而插话,家长千万别呵斥孩子。因为这样不仅达不到制止孩子插话的目的,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李桂云表示,要让孩子不在大人说话时插话,首先要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让孩子了解,你时刻在关注着他,不需要通过插话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其次,大人在谈正经事时,如果不想孩子插话,应该避免孩子在场,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事可做而插话。
南宁市莹兴双语幼儿园园长颜媛认为,如果大人所谈的事情不是非常重要,家长应尽量先陪孩子10~15分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满足,同时告诉孩子:“现在妈妈有事情要和客人谈,所以陪你的时间不能太长,等晚上客人走了妈妈再陪你好吗?”
原因2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
家长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和孩子约定好的计划,由于客人的到访而临时取消,却不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释。如本来答应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书,可家里来了人,家长就与客人聊起来没完没了。这时孩子在大人说话时插话,就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提醒他“我们的约定还没完成呢!”
对策对孩子说声抱歉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不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颜媛认为,其实大人在与客人谈话前给孩子的一个解释,一句道歉,就能把孩子安抚好。“妈妈现在有正事要谈,我们的计划没变,只是会推迟一点,你在一旁先玩会儿积木好吗?”告诉孩子等待的大概时间,让孩子知道你与客人谈完话后就会履行诺言。
李桂云认为,一些孩子之所以时常在大人谈话时故意打岔,是因为曾通过插话的方式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比如,当家长和客人在谈话时,如果孩子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为了尽快摆脱孩子,就会满足他的要求。这就给孩子钻了空子,孩子会认为,“每当大人在谈话时,我只要提要求,就能得到满足。”
原因3插话曾让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
对策不可一味责备孩子
李桂云表示,如果孩子总在大人谈话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定是家长之前对孩子的教养疏忽的结果。家长应该自己反省反省,不可一味地责备孩子,应当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李桂云表示,一些孩子喜欢在大人说话时插话,是因为其表现欲望强,希望通过参与大人的谈话,得到认同。
“如果孩子能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来,这说明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孩子在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历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颜媛说。
原因4表现欲强,想参与大人的谈话
颜媛表示,语言组织能力是孩子必须具备的智能,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说,会说;让孩子自由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独特的见解。但同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表达见解的正确方式,如等别人把话说完后,自己才能接着说等。具体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先停止谈话,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然后再给孩子讲道理:“你看,妈妈能等你把话说完再接着说,你是否也能像妈妈一样呢?”
南宁市七田教育·智慧源培训学校校长朱海瑕认为,孩子思维活跃,一有想法跳出来,就不顾场合地急于表达,这更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还会让孩子变得不懂得倾听,自身的判断力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常用的“插话语”也不可不教给孩子:“妈妈,我现在有重要的事要告诉您。”“妈妈,我可以说一句话吗?”
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比成人差,可能会很难管住自己而用不正确的方式插话,家长可以用眼神或手势暗示孩子。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对策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插话”
原因5家长没有以身作则
孩子爱插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朱海瑕表示,很多家长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很容易导致孩子有什么话都憋在心里,懒得表达,或者造成孩子不自信。
对策家长自己不要插话
颜媛指出,让孩子不插话,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另外,当孩子在控制自己插话这方面做得很好时,家长应表扬孩子的耐心;当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不应置之不理,一定要给予帮助和解答。
一些孩子喜欢插话,专家表示,如果妈妈们能够读懂孩子插话的原因,就可以巧妙应对。
早教知识:宝宝爱咬人,妈妈巧应对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早教知识:宝宝爱咬人,妈妈巧应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咬人是宝宝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因为年纪关联,他还不可以辨别自身个人行为的优劣及其导致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因而父母们必须掌握宝宝咬人个人行为身后掩藏的缘故。宝宝咬人,将会仅仅由于他不可以解决某类状况;当他觉得担心、发火或消沉;当其他孩子咬了他;或是发生一些重特大转变,例如家中来啦路人,或是搬了新家,宝宝感觉心神不安,也会作出攻击性行为。也有一些情况下,孩子咬人只是是以便看这类个人行为会有哪些結果,或是是他玩得太兴奋、过多激动,想表述开心、喜爱罢了。
针对不上一岁的宝宝而言,由于还不容易用语言表达能力意向和体会。因此当照护者忽略宝宝的安全性要求,让他一个人独自一人玩乐,就非常容易造成 他对新鮮、生疏自然环境的担心和害怕。咬人变成他保护自己,克服恐惧的唯一方式。
虽然你了解宝宝咬人很普遍,但假如你的宝宝咬了其他孩子,或被其他孩子咬了,你内心还会难受。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当这类状况发生时,你最先要做的是把2个孩子分离,保证她们谁也咬不到谁。随后不必急切训斥宝宝,就算你非常想使他意识到难题的严重后果。但你可以了解,宝宝并不愿进攻他人,因此在责怪他以前,先了解一下你的宝宝经历了啥事。阻拦他某一次咬人并并不是目地,协助他了解自己的个人行为,了解如何处理自身的心态,选用哪些方式表述,才算是能够 推动他成才的重要。
你需要给与宝宝大量的细心和善心。宝宝期盼被关心和爱惜,母亲能在他必须的情况下维护他,始终在他身旁,对他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因此,不必嘲笑或处罚宝宝,那对他的心理状态是巨大的损害,尤其是男孩子。不管什么原因发生,最好是的方法是常常和宝宝沟通交流,不断对他说,你是多么的爱她。
妈妈如何巧妙应对宝宝“地图期”
1、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过早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刻意起夜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宝宝爱看电视 妈妈3招应对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宝宝爱看电视 妈妈3招应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据美国婴幼儿期刊调查报告指出,电视可能会过度刺激幼童脑部,改变他们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婴幼儿通常会被电视影像“催眠和迷惑”;3岁前宝宝的大脑发展非常快速,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被“重新编程”。看电视时间越长的婴幼儿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和焦躁不安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思想混乱。那么,面对家中爱看电视的宝宝,妈妈究竟该怎么做呢?
宝宝多大可以看电视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宝宝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每天看电视超过4个小时的婴幼儿,其语言发育程度和表达能力要大大低于不看电视的婴幼儿。即使婴幼儿不直接看电视,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看电视也同样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婴幼儿是在同父母的情感交流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的,家长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就会减少同孩子的直接交流和接触,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
宝宝爱看电视怎么办1.和宝宝一起阅读绘本
1岁左右的婴儿正在发育视觉和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所以他们格外喜欢电视里的丰富的颜色和声音;另外,广告的语言和音乐以及画面的节奏感都很快很强,让宝宝们感到非常兴奋,所以他们很喜欢看电视。可如果形成看电视的习惯,对宝宝的健康发育可是不利的。
建议妈妈们给宝宝养成睡觉前听故事的习惯,在充分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的同时,宝宝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更巧妙的方法,比如宝宝很喜欢看《天线宝宝》时,可以把相关内容的图画书拿来给他翻看,这样宝宝看电视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另外妈妈可以买来一些小玩具小玩偶,把动画片里的故事活生生地演绎在宝宝面前,并且不时加上一些新的内容,这样就能锻炼宝宝全部的感知觉动作发展和表现力了!
2.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一般性格内向的宝宝由于不喜欢和外界接触,他们喜欢静静地呆着,电视从而就成为了他的“好伙伴”。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多陪宝宝做些家务、手工游戏和室外活动。父母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宝宝丢给电视。相反的,可请孩子来分担一些家务,比如帮妈妈剥豆子、收拾碗筷、一起准备晚餐、收收拾玩具等,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身体活动游戏如藏猫猫等。
3.定好看电视的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事先定好规则是必要的。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比如说,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还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比如,约好吃饭时不能看电视,要什么节目看到几点,都要事先跟宝宝说好。一旦到了时间,妈妈就提醒宝宝该关电视了,提醒没有结果时,直接由妈妈关掉电视,如果宝宝失望大哭,妈妈事后可以简单安慰一下,然后让他自己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