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胎教
2021-04-27 睡前胎教 睡前胎教故事 睡前故事BB入睡困难 不妨来个“睡前仪式”。
半夜十一二点,你已经困得不行,宝宝却依然兴奋不止,大喊大叫,让你陪着一起玩儿,你是不是心里纳闷“我家养的是哪吒不成?”其实宝宝的睡觉习惯也要从小养成,如果宝宝实在入睡困难,不妨来个“睡前仪式”,持之以恒的话,按点睡觉再也不是难事儿。
一、如何举行“睡前仪式”这个仪式对大人和小孩其实都适用。
1.洗澡:洗澡是一件消耗体力、放松身心的事情。好好洗个温度适宜的澡,让睡觉事半功倍。(睡前两小时内不要有剧烈的活动,想要消耗精力请在睡前两个小时之前进行。)
2.热牛奶:热乎乎的饮料不仅在生理上有助睡眠,还会给人温暖、舒适的心理感受。
3.讲故事、放音乐:对比较小的孩子,妈妈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大一些的孩子,妈妈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记住一定要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就是要有催眠的感觉。
4.上厕所、刷牙:躺好前的准备。(睡觉前不要吃甜食,糖会令孩子大脑兴奋,不易入睡。)
5.关灯、躺好、不说话、不玩闹:在睡前不要给孩子过多刺激。采用温和但坚持的态度执行下去,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心贴士:所谓的“睡前仪式”其实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这个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孩子都是有效的。想知道习惯多么容易养成,看看孩子睡觉时各种“坏”习惯和依赖物就知道了。
二、保证良好的入睡环境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新鲜、温度适中
睡觉之前,要将房间的门、窗打开透气大约20分钟,包括睡午觉也都应该如此。晚上睡觉时,最好开点气窗,以保持空气流通。如果房间里使用空调,最好也要事先通风20分钟。而且冬季要保持室内温暖,夏天则要尽量让室内温度凉快。
2.环境安静、光线幽暗
父母在孩子睡觉时,可以将灯光调得暗暗的,最好不要打麻将、唱歌或跳舞等来妨碍孩子睡觉,尽量保持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睡眠。
3.给孩子一张自己的小床
宝宝出生后,妈妈最好为他挑选一个小床,让他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小床上放有他自己的枕头、被子、床单,这样有利于孩子从小熟悉“床”这个睡觉的环境,看到床就意识到“这是睡觉的地方”,从而形成正确的睡觉习惯。
最好把孩子的小床放在房间的一角,不要放在窗户旁边,尽量放在白天可以晒的到阳光、而不潮湿的地方。在孩子2岁以前,可以将孩子的床放在父母的房间里,情况允许的话,在孩子2岁以后,则可挪到他自己的房间。
爱心贴士:
a.注意床的安全和软硬度。
b.床要有栏杆:孩子的小床四周最好有栏杆,而且栏杆的高度最好是孩子站立时到前胸的上半部,这样孩子就不容易爬出来或摔下来。
c.小床不能太软:太软的床将不利于孩子骨胳的发育。所以最好用硬的(或稍有弹性的)钢丝床、木头床或棕棚床。
d.使用睡袋:孩子睡觉用睡袋比较好,尤其是有袖子的款式,这样孩子晚上怎么动都不容易着凉。同时,妈妈最好购买比孩子长出10-15公分的睡袋,睡袋不要太紧,这样既不妨碍孩子睡觉时做任何动作,又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如若冬天,在睡袋上盖一层毯子或被子即可。
三、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怎么办有些宝宝似乎生来就不是“省油”的主儿,月子里睡眠都不足15个小时,放下就哭,好不容易睡着了还容易抽搐,稍微有些声音就会醒来,继续哭。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些网友发帖说要借鉴国外的育儿经验,孩子一哭就放下,等孩子不哭了在抱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婴儿时期,哭是孩子唯一的表达方式,如果长期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孩子内心就会极度缺乏安全感,从而造成非常大的心理伤害。
对新生儿宝宝睡觉哭闹,首先要分清原因,是否生病?缺钙?是否太冷或者太热?是否尿布湿了?排除以上种种原因之后,大部分新生儿睡觉哭闹,不踏实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对于这种宝宝可以适度抱抱,但是也要尝试放下。
刚出生的小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更多的搂抱。所以只要用小抱被、小抱毯等将孩子舒舒服服严严实实地裹起来,孩子就会睡得沉了。
依据心理学专家来讲,人的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在进入第二个阶段时不易被惊醒,这第二个阶段通常是入睡后二十分钟左右。这时候把孩子放下基本是不会吵醒孩子的。
相关阅读
学英语困难的三个原因
张小姐的女儿小炜今年5周岁了,最近迷上了看国外动画片,虽然不是译制片,但小炜却看得津津有味。张小姐觉得,何不趁此让孩子早点开始学英语呢?但转念一想,自己的英语底子很差,怕辅导不了孩子,报名参加业余少儿英语班吧,又怕太早进入正规的语言学习环境后,反而会抹杀孩子的兴趣。
了解三大障碍
“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在学习英语方面到底存在哪些困难,因为不同的障碍可以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青少年儿童学校中国区总教务长Ian说,经调查,3至6岁的孩子学习英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9%的孩子是缺少语言环境,他们的父母常常困惑:“每星期来上两三个小时的课管用吗?”“我自己英语说得也是结结巴巴的,怎样在家里给孩子制造一个英语环境呢?”
■21%的孩子缺乏学英语的兴趣,比如有的家长会说:“我家的宝宝只对唱歌跳舞和玩具感兴趣。”
■20%左右的孩子的口语能力会明显落后于其他技能,比如,有的孩子动手做纸工的能力比较强,但一遇到开口说话就害怕。
重在引领兴趣
Ian说,家长如果找到了阻碍孩子很好地学习英语的因素,就能“对症下药”了。6岁前,让宝宝接触英语,关键是要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宝宝挑选专门设计的课堂教学、网上作业、卡通音像资料等。家长的作用则是起一个督促与兴趣引领的作用,并不需要精通英语。
【温情建议】
■孩子学习英语时,家长也要表现得很有热情,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就待在一旁自顾自做事,最好能参与到孩子的听说读写之中。
■在家里营造一个小小英语角,把孩子写的英语短句、小诗和题有英语解说的绘画一一张贴出来,还可把各种有英语名称的小玩具摆放在那里。每天定时和孩子一起到英语角里一起回味一下以往学过的内容。
■无意中鼓励孩子尝试用英语短语说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如:早上好、吃饭了、晚安等。平时出门时,看到商店、公园、银行、影剧院等场所,试探问孩子英语怎么说。如果能有机会去动物园的话,那么,各种动物的英语名称,会让孩子“寓学于乐”。
■原版的故事书、DVD、VCD等,会对孩子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很有帮助。尽管家长的英语很蹩脚,也不谙熟其中的内容,但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音像、影视资料的快乐。
有些睡前故事不利孩子入睡
温暖的灯光中,和孩子躺在床上,如果这时让你挑选一个故事哄着孩子慢慢睡着,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不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等人们已经非常熟知的经典童话?这些过于熟悉以至于让我们不假思索地拿来给孩子讲的童话,最近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质疑,认为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它们不仅无助于入睡,反而可能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首先,这些故事是不利于孩子入睡的。”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催眠。最好的催眠故事应该是与现实无直接关系的,带着强烈想象成分且适合宝宝理解能力的,比如讲述与动植物密切相关、游戏色彩与想象成分极为浓厚的故事,让宝宝觉得好听、好玩、符合他们的口味,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给他们一定的人生道理。
其次,“灰姑娘为什么要受那么多苦才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冻死”,这些与社会伦理有关、揭示某种人生残酷性的东西,5岁以下的孩子永远都不会理解。孩子在5岁前,也就是“前儿童期”接受暗示的能力非常强,但又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将残酷甚至恐怖的东西强加在他们不理解的心灵上,很可能造成心理阴影。等孩子上学后,再给他们讲比较合适。
与《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相比,《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等动画故事可能更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这些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善恶、好坏、敌友之分,每个动物都有它调皮又可爱的一面。此外,他最鼓励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家长自己改编或创作故事讲给他们听。比如《龟兔赛跑》可以讲第一次乌龟赢了,第二次兔子吸取教训反败为胜。如果孩子勇敢、活泼好动,可以编一些诸如非洲大草原软弱的角马战胜狮王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弱者可以变强的道理,这样的故事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想象力。早教育婴中给孩子讲故事有个关键的原则:不要老讲自己想说的,而要讲孩子爱听的故事。
宝宝初入园 遭遇交友困难咋办?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宝宝初入园 遭遇交友困难咋办?》,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宝宝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宝宝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但宝宝在幼儿园交朋友,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逐一为家长们解答吧!希望通过小故事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1、不合群的小孤单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躲在爸妈和爷爷奶奶身边,不愿参加同龄小朋友的游戏,对人家给他的新鲜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
怎么办: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
2、爱现宝宝讨人厌
有的孩子知道的知识可能比较多,他老是问很多问题,老是特别活跃。怕他上课老是爱表现,老师又讨厌他,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要收敛一点?
怎么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大家都要说,一个轮一个的说,我们听听别的小朋友怎么说。这就是幼儿园。为什么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一个重要阶段呢?只有在和群体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够切切实实地懂得什么叫做轮流,什么叫做等待。
3、圈子小,朋友少
“今天小文生病没来,我自己一个人玩。我画了一张问候卡给他喔!”有些孩子是领袖型或万人迷,人气指数超级高,但也有些孩子只跟特定的孩子玩。大部分爸妈总是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不要只跟几个人在一起。其实,只有少数玩伴的孩子,也许才能交到真心的好朋友,甚至是从小到大持续往来的朋友,成为一种安定心灵的力量。
怎么办:只跟少数人作好朋友的孩子,爸妈可以观察孩子之间具备哪些特质。例如:都喜欢玩拼图、下棋;有没有欠缺什么?例如:不喜欢运动游戏,这时就要找机会培养新的兴趣和能力,增加和其它不同特质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对于有时喜欢独处的孩子,爸妈都应该欣喜,因为能够“独处”,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4、吵架了互不理睬
“今天玩扮家家酒,没让安安当公主,她就生气不跟我玩了。她还骂我最讨厌!”明明是好朋友,却可能因为一时的行为而吵架。有些孩子会因此伤心、难过,有些会另结新欢,大多数孩子在小小年纪倒不会记仇吵到底,有时争吵完后,因为下一个活动是彼此都喜欢的,又慢慢玩在一起了。擅长表达的孩子可能还会说:“那你下次不可以那样骂我!”
怎么办:和朋友争吵,心里一定难受。爸妈可以表达自己理解孩子难过的想法,例如:“吵架真不好玩!”同时要帮助孩子理清“两人在吵什么?”千万不要代替他决定还要不要交这个朋友。如果孩子在吵架后一直被拒绝,觉得很沮丧,就需要先重建他对自己的肯定,然后才做下一步的沟通。
5、我交不到朋友!
“我不要去学校,都没有人跟我玩。”这是孩子不肯上学常见的理由。新入园的小朋友如果个性比较内向或爱哭,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体中。也有一些孩子是长期都抱怨没有朋友,可就牵涉到孩子的特质、行为了。
怎么办:先了解孩子背后的问题,例如:是每天都没有朋友一起玩,还是只有某一天;趁着接送孩子时,听听别人眼中的他是怎样的小朋友。孩子打扮干干净净、学会一种拿手游戏、练习说:“我也要玩。”
让孩子“遭遇困难”
现在的妈妈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环境,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妈妈们不仅在给宝宝吃用等方面精益求精,更唯恐让宝宝受一点精神或情绪上的不良刺激,总之是呵护备至。于是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总是不知所措,总是退缩,总是失败。在最近几年的多次中国日本孩子的对抗赛中,我们输得淋漓尽致;媒体新闻报道中,总出现这样的画面学校孩子做值日,扫地的却是父母们。
随着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提高,住高楼者越来越多,加之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进入千家万户,孩子的活动空间少了,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都受到限制,他们的感觉、运动与协调功能得不到均衡发展。对方向、距离、快慢速度与时间等概念的建立都受到限制,而且家长对儿童时期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多偏向于听觉与语言功能方面。例如让儿童早早学弹钢琴、拉小提琴、背唐诗、学英语等等,而忽略了孩子适应环境能力和与自然相处的能力。
一些明智的父母会为孩子设计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但父母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制造”这些“困难”时,必须要适度,而且方法要正确,否则会有相反的效果。
遭遇困难是针对智力正常地孩子,父母有意为其制造一些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难题,让他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帮助。儿童学习困难,父母应当首先弄清原因,所设置障碍时,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