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艺培养
2021-04-26 孩子才艺培养 四岁以下孩子童话故事 幼儿能力培养培养孩子坚强要从3岁前开始。
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坚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至迟应该在3岁时就开始实施,并从小处着眼。
首先父母可以先观察。比如,从孩子玩积木游戏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儿童能够自己想出各种玩法,不断变换不同的模型,玩完后还自觉地地收拾积木;有些儿童却只会按父母的要求玩,搭好一种模型后就不知如何玩下去,经常还要父母帮忙。这反映了孩子在独立性方面的性格差异。
如果发现孩子处处都依赖父母或长辈,一有困难就要父母为他解决,甚至稍遭挫折就在大人面前撒娇,要求补偿。作为父母,应该多教孩子如何去做,一旦孩子做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做得不对,也要充分给予鼓励。这点对培养孩子坚韧性格非常重要。
美国一心理学家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的研究表明,这些人智力优良多与他们从小树立起的三种性格品质有关:
第一、不畏挫折的坚持力;
第二、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
第三、对自己坚定的自信心。
其实,这三条都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具有这些坚强的性格品质,对弥补能力之不足及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独立性一般表现有两种: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能够自己洗脸,会收拾玩具,不催促也会做所规定的事情,如按时起床上学、做作业等。
二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有勇气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做错了也敢于承认。
总之,要想培养孩子坚强好品质,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进行着手,最后从孩子3岁前就开始潜移默化进行培养。
延伸阅读
培养孩子好习惯从清晨开始
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立足、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所成就、其重要的并非是让孩子在才艺上与他人进行比拼,而是在“习惯”上的培养。
早晨按时起床
儿子从出生起就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间熟睡,很少哭闹,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晚上8:00左右睡觉,早晨7:00左右起床的习惯,很少赖床。偶尔起得不及时,儿子还会小闹一番,所以这时候我总是督促他妈妈及时给他穿衣服。家长和孩子一起按时起床,养成有规律的生物钟这点很关键,如果家长想赖床,也会使孩子从小就产生赖床的不良习惯。
衷心提示:习惯从一睁眼就开始培养。
热情且有礼貌地待人
起床后,我们总是抱着他一一问候奶奶、爷爷、姑姑等,时间长了,在外面见到不认识的人他也会主动叫“奶奶”“爷爷”,比其他同龄孩子都表现得更热情,很受邻里的喜欢。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但对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细节,比如在叫孩子拿东西之后后要说“谢谢”,出门时让孩子跟家人说再见或打手势。
衷心提示:道德培养从说话开始。
饭前养成洗手的习惯
我们每天都坚持饭前给孩子洗手,雷打不动。我有时问他:“宝宝,吃饭前先要干什么?”他会说:“洗。”这充分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洗手的习惯意识。孩子的卫生习惯都是从小形成的,与家长的态度和家庭习惯有很大关系,只要我们自己不偷懒,自觉起到榜样作用,孩子一定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习惯。
衷心提示:卫生习惯对孩子意识的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许诺的事一定要落实
“宝宝,妈妈带你去外婆家好吗?”妻子问。孩子爽快地答应:“好!”到了明天,也许妻子正好很疲惫,也许孩子自己都忘记了妈妈昨天的许诺,但妻子依然会履行她的诺言。我很赞同妻子的做法,家长许诺的事一定要落实,这是对孩子诚信教育的最好教材。
培养孩子自信从挖掘潜能开始
幼儿园午饭之后,老师陪着小朋友一起玩旋转陀螺。只要将一根皮条插入陀螺的机芯中一抽马上会飞快地旋转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来。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细小的声音问:“老师,你知道助动车的轮子怎么会转起来吗?”原来是平时胆子较小的一位小朋友,老师摇摇头说:“不知道。”他马上就笑:“我来告诉你吧!在助动车的中间有的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当中有一根皮带连着,只要机轮一动,大的轮子就带动小的轮子一起转…”他很仔细地说着,老师甚是惊讶。原来他对一些科学的原理很在行,在家里还能帮助爸爸修车呢!利用这一点,老师就让他在班级中多讲些原理。什么轮子为什么动呀,天上的云为什会走呀,咕噜球的球为什么不会掉出来,等等。渐渐的小朋友们很崇拜他,经常围在他身边问这个,问那个的,他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也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愿意在班级中表演一些节目,讲话的声音也响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点。而那些不声不响地孩子会被忽视,冷落,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挖掘的潜力。所以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多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从有利的方面带动不利的一面,取长补短,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从2013年开始,雾霾发生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程度之严重前所未有。PM2.5指数爆表,白天能见度不足几十米,中小学停课,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公交线路暂停营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深远,能否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是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创设方面:人的生命太需要绿色了,孩子们更是如此。给孩子们一块绿地,一个水池,一个花园,室外尽量开辟草坪、花园、菜地,利用自然角、动物角,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栽花、养草、种菜的乐趣,努力创设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使他们萌发了爱护环境的感情。
(二)装饰环境布置方面:可以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加以利用,设计有关环保的宣传画等,从而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楼梯间的墙壁、走廊等地方设计环保题材的壁画等,在班内张贴《爱护小树苗》、《地球是我家》、《蓝蓝的海洋》等环保标语———通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班内每个角落加以利用,宣传有关环保的知识、宣传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环保节日的意义和内容宣传画等,从而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又如在周围多制作一些美丽的花、草、树木,让幼儿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氛围之中,产生热爱之情。
(三)文字环境布置:利用橱窗及张贴标语,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宣传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环保节日的意义和内容。
(四)语言、音乐环境布置方面:利用每周一次的小广播也可起到较好的环保宣传教育效果。通过室内外的广播,播放小鸟的声音、动物的叫声、环保歌曲、环保小故事等,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立体空间环保教育网。
我们既然创设了环保教育环境,教师在课堂或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把环保教育融入幼儿园创设的环保教育环境之中,把环境布置作为环保教育的教具。如认知活动《自来水从哪里来?》,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可带幼儿观看录象,讲述江河的水如何进入大水池,进入自来水厂,进入水塔和千家万户的迁移过程,直接观看,使幼儿印象更加深刻。又如带幼儿在餐后、课间休息等时间,参观生态环境方面的布置让幼儿更多接触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让他们了解自然界各种生物的互存关系。
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还要采取让幼儿易懂、易做的方式,必须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从一些小事着手,由小及大,由近到远,开阔幼儿的眼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玩水可以说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喝水时他们看见一只蚂蚁或小虫就用水去淋它;看见地上有小坑,他们会往里面灌水,看见下水道口他们会往里倒水,看看水是怎样流走的。洗手时,他们用手指堵住水龙头口,让水花四溅,他们乐得哈哈大笑,或者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自来水哗哗地流,一会儿水池就满了,他们的手在里面划来划去,真是好玩极了。他们怎么会想到这是在浪费水资源?为了使幼儿不浪费水,我开展了主题活动“节约用水”。通过绘画活动:“设计节约用水标记”,贴在水龙头旁,提醒幼儿随时拧紧水龙头;并开展“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的讨论活动,并请幼儿从地球仪上找出世界上有水的地带,让他们了解海水和淡水的区别,从而让幼儿明白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以此达到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的目的。收集图片、资料:干涸的河流、枯死的庄稼、草原上的人们排队取水等等,让幼儿感受水的重要,唤起幼儿的同情心,产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懂得要节约用水。
幼儿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多给幼儿讲授一些有关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新鲜事物,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环保动态,举办环保知识小竞赛等。可以鼓励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如:剪报、壁画等,通过幻灯等宣传工具进行宣传,这些方法都可以大大地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
我们还通过设计一些环保游戏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比如我们在大班设计了一个“小猫搬家”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在活动开始老师可以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小鱼生在哪里?(水里)然后老师再带幼儿到一条有鱼的河、一条堆满垃圾的河里分别看一看,然后问幼儿两条河里分别有什么东西。总结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幼儿:“小朋友,×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然后游戏开始,老师先让小朋友把小猫的家搬走,再让他们用大卡车搬垃圾,最后,小猫原来的家里小河的垃圾被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最后和小朋友一起做“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游戏结束。
随着大班小朋友知识面的扩展,老师也可以尝试着向他们进行一些生态平衡的启蒙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地看待和爱护自然界的生灵。过去,有小朋友曾经问过我:“老师,在故事里,狼和蛇都是大坏蛋,为什么电视里却要大家保护它们呢?”面对类似问题,老师可以趁机告诉他们,为了维护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过度扑杀和过度繁殖都是对人类环境有害的,从而让孩子们对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为什么要维护生命的生态平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在德育工作方面,以环保为载体,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爱护自己、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爱护鸟类等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环保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争做“绿色小卫士”、“环保宣传员”等活动,并结合升旗手、小组长、评红花的评选表扬在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和爱护绿化、关心同学、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为幼儿树立榜样,从而让他们明辨是非,懂得道理,并自觉地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养成习惯。
幼儿环保的意识须靠实践与操作形成,所以,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比如有一次,我们在树底下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我就启发幼儿怎样救小鸟,有的幼儿说:“快给它包扎好”,有的幼儿说:“送小鸟到我们的动物角……”,于是,我又组织幼儿一边帮小鸟包扎一边说:“小鸟伤的比较重,可能在这里住一段时间,谁愿意照顾它?”“我!”、“我!”,幼儿都抢着完成任务,最后只能用轮流的方法来照顾小鸟。而每一个小朋友都尽心尽力关心小鸟,经常观察小鸟的伤口情况及食物、水是否充足,当小鸟的身体恢复后,我就讲述故事《小鸟找妈妈》,让幼儿理解小鸟想念妈妈的心情。问“我们饲养的小鸟也很想念妈妈,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我们快把小鸟放了让它找妈妈吧!”于是,我就组织幼儿搞了一次放飞小鸟的活动。结果,小朋友都依依不舍地跟小鸟道别,有的幼儿还流出了眼泪呢!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坐在草地上进餐,清洁工人正在忙碌地打扫地面的落叶,我马上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你们看,清洁工多辛苦啊!小朋友们有垃圾应该倒到哪里去呢?”小朋友们齐声答道:“应该倒到垃圾筒里去。”我高兴地表扬他们说:“大家说得好,如果人人都随地扔垃圾,那么我们的公园、草地、马路,就会变成垃圾站;如果人人都不随地丢垃圾,公园和街道就会更整洁美丽。”餐后,小朋友们都自觉地把垃圾用胶袋装好丢进了垃圾筒内。
从此,每次春游、秋游前,老师们都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一路上发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说每人带清洁袋。通过活动幼儿基本上都有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把我们活动目标介绍给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途径、活动的方法。如:为了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研究的目的,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教师通过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使家长了解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幼儿园教育改革不仅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更需要家长充满责任感的参与。
为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角,我们以具体的活动为桥梁。如环保主题活动“地球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中,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生病的原应和为地球治病的方法,大家有的跑到大街上、小河边、公园里寻找相关的资料用照相机拍下来,有的到图书馆收集图片,有的家长与孩子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将电视上的环保宣传或相关的内容录制下来等等。在很短的时间内,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很多内容。由此可见幼儿寻找活动资料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通过本学期开展的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发现环保教育重在幼儿自身习惯和内在意识的形成,作为老师、家长,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在孩子们面前树立良好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孩子的好性格 从小就开始培养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早前我们曾经对1000名3~10岁的幼儿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82%的幼儿性格有或多或少问题,而25.7%的幼儿性格恶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