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以下孩子童话故事

2021-04-19 四岁以下孩子童话故事 胎教玩具 玩具的童话故事

乐器是4、5岁孩子的“大玩具”。

“朋友的孩子都在学钢琴,说学琴像学英语,越早越好。想想宝宝才三岁多,学琴有什么好处呢?再算算成本投入,更有点犹豫。”

“女儿今年正好4岁,闹着要学钢琴。我也不反对,不过家里老人说女儿手指短,不适合学琴,学琴也太苦。弄得我蛮郁闷的,难道学钢琴的孩子个个都手指长长的?我女儿想学钢琴这条路注定不可行?”

“我儿子快6岁了,今年学小提琴。刚开始他很兴奋,可现在只要一拿琴就不高兴,拉两下就开始闹。我也不指望他成名成家,只希望他学得快乐一点,同时培养点素养。学琴是不是不逼就学不成啊?”

假期到来,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音乐类的更是受到家长追捧。音乐对孩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开发早就被众多家长认可,他们都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让孩子学一种乐器。

见多识广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现在已经很少纠结于要不要让孩子考级这样的问题,大部分爸爸妈妈们都是希望孩子学个乐器,培养点音乐感受。但是什么时候让宝宝开始练琴,是不是不逼就不能成功这样的问题,仍然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最近,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王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孩子学乐器最早不能低于4岁,而且此时乐器仍然必须承担大玩具的角色,而不是让孩子学技巧的工具。

孩子学乐器不能早于4岁

对孩子早点进行艺术教育,接触乐器,可以让孩子较早体验到艺术的美的愉悦和美的熏陶。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形成积极影响,让孩子将来的生活更加丰富。

但是让孩子越早接触音乐越好,指的是让孩子多听愉悦的音乐,不一定非得古典乐,摇滚、流行、爵士等都可以让孩子接触。因为国内外的研究证明,2-6岁阶段,孩子的听觉能力会从一个较低的水平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多听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对于这种或那种乐器独特声音的感情,甚至可以逐渐训练起孩子对于声音的分辨能力。

但是,在2到6岁这一阶段,他们的手指肌肉发育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涉及“技巧”的系统训练,最好在四五岁之后。在这之前,即使让孩子接触音乐,也应该是娱乐性质的,让孩子把乐器当做一件大的玩具,慢慢培养兴趣。因为过早进行技术训练,让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做一些无法做好的动作,就好比让瘦弱的孩子挑重担,让他自己跟自己较劲,很容易使得孩子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自信心和兴趣。而且国际音乐教育领域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过早的技术训练反而会妨碍孩子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钢琴最适合当入门教具

客观上,在乐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并用,会使得孩子在协调性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学过琴的孩子,皮球拍的就比没有学过的孩子好。如果说,学一种乐器对孩子来说是一门“必修课”,那难免言过其实。但是如果是乐器入门的话,首选钢琴。

王瑞教授称,钢琴不用背、不用抱,不会给幼儿身体上造成负担。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钢琴有固定的音高。很多其它乐器,如果孩子的手势不到位,或者气息不够,他演奏出来的音肯定就会差那么一点。至于钢琴,即使是幼儿的手指摁下去,他也就能听到标准的音高。这对于听力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以及培养声音分辨能力的儿童来说,极为关键。

孩子不爱学,家长和老师应及时“检讨”

不少家长谈到学乐器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学会一件东西怎么会不需要逼呢”,甚至有家长说“每天练琴,孩子都会哭,但是哭完了还得练,哭也不许离开琴凳”。

两位教授表示,孩子出现厌烦情绪是正常的,但需要被及时转化掉。仅就处于音乐入门阶段的孩童来说,他们和音乐的互动过程应该是快乐的,享受的。也许会有人以郎朗作为“逼”成功的例子,但这绝不是普遍规律。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出现哭闹现象,一定是什么环节出错了,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检讨”:也许是家长上课前的几句“必须”、“应该”把孩子给吓住了,让他产生了抵触感;也许是老师在让他做他现在很难做到的事情,他觉得太难;也许是他心里惦记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已经开始播了……如果孩子实在闹,不如就让他停下来。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在规定时间内练好一首曲要重要得多。他有兴趣的话,慢慢会自觉对自己弹出来的声音有要求。“至于一些极端家长在传播的自己孩子成功拿到什么奖靠一年打了多少个耳光,所有的家长听都不应该听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此外,幼儿的厌烦情绪,也可能跟家长乃至教师的“功利化”有关。因为一些家长一上来往往就拿孩子“会弹点什么曲子”、“能弹新曲子了吗”等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周海宏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我常常接到家长的咨询,发现他们对待孩子学琴方面,专业和技能要求太高,最纠结的就是“孩子最好几岁学”、“哪里的培训班最好”、“什么样的老师最好”、“怎么练效果最好”、“什么时候才能弹到这个阶段的最好程度”……这一堆和“最好”相关的问题,反映了家长过于功利的心态,其后果往往是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而“恨”了一门艺术。

学乐器就像是学说话

让入门阶段的孩童一上来就读谱、弹曲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违背孩子学乐器规律的。学一种乐器应该就像学语言一样,也要遵循听——唱——弹——读的规律。先引导他充分感受到他听的声音,自己唱出来,然后过渡到让他学习把自己听到的在钢琴上弹出来,再引导他把这一段曲子对应到琴谱上。这种兴趣驱动的、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在入门阶段,不妨就让孩子多弹弹他会的曲子,这样他会越弹越有信心、越懂得享受。等到八九岁左右,那时他们生理和心理条件发展到足够成熟的地步,那时再让他钻研技术,你会惊讶:他们学得如此之快。

还有一些家长纠结于孩子手指短,是否就失去了学乐器的机会。王瑞表示,只有在非常专业的演出上,在难度极高的曲子上,手指的张度不够才会体现出一些区别。家长对这一问题的考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的理念。学艺术,最忌讳急功近利。让孩子学习一种乐器,不能都指望着他成名成家,培养他的审美能力乃至内在气质、让他成为一个终身享受音乐的人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手指长,无疑具有一定优势。但手指短,也毫不妨碍孩子在琴键上弹奏出美好的音符,不妨碍他演奏出动人的经典乐章。在入门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孩子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引上轨道。

延伸阅读

孩子学乐器需要具备的条件


学习乐器是为演奏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工程,它不仅对培养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有重要作用。学习乐器往往不像教小宝宝学唱歌、听音乐那么简便,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小宝宝练习乐器时,还需要给予他经常的督促和耐心的辅导,这些都给小宝宝学习乐器增添了一定的困难。然而,音乐艺术对发展小宝宝的智力才能、道德情操有良好的教育影响。所以,好多父母为了给小宝宝创造学乐器的条件,不惜一切代价。然而,小宝宝学习乐器从几岁开始学习最合适,有好多父母很盲目。

据有关教育专家的调查,婴幼儿学习钢琴的最小年龄是2岁。但教育专家认为,婴幼儿学钢琴的最佳年龄在3岁以后,学小提琴在3岁半开始最适宜。

至于让小宝宝学什么乐器、选择什么样的乐器,应该根据小宝宝对乐器的兴趣和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以及自身的音乐才能和条件而定。因为,小宝宝自身的音乐素质是基础,兴趣是他学习乐器的动力,而选择的乐器是他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但还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所有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小宝宝的音乐天赋,才能有望得到实质上的体现。如果不具备以上因素,父母要慎重考虑小宝宝是否应该学习乐器。

4-5岁宝宝应具备的生活技能


这里讲的基本生活本领是指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卫生等最基本的自我料理而言。自己的事自己做,在这幼儿调教中是最主要的工作。到4、5岁时,这些基本生活本领应该全面掌握了。

下面就有关这方面的教育重点稍加叙述。

饮食

4、5岁儿的动作要比大人慢些,但基本上都能吃完,不会剩饭菜,而且能用筷子吃。刚4岁时,也许还不会用筷子,但用勺子或叉子也行。在吃饭时,要教育孩子专心吃,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端着饭碗站着或走来走去地吃,要有规矩。

另外,还要调教孩子不要挑食,撒在饭桌上的饭菜要自己收拾光。

大小便

4、5岁儿一般都能自己上厕所大小便了。但是,偶尔因一心扑在玩上,也会尿在裤子上。碰到这种情况,不要过分责骂,而是应该对孩子鼓励鼓励,比如“下次可千万不要这样啦”等等即可。

在这个时期必须教育孩子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孩子记牢,便后必须洗手,不可忘记。女孩则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外出或上幼儿园以前,要让孩子去厕所排便。在游玩或干活以前养成解手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睡眠

4、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时候睡觉。但是,往往到了睡觉的时候还想玩或看电视等,磨磨蹭蹭地不肯上床,并且装出一点都不困的样子。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偶尔一、二次没关系而开绿灯。即使孩子不困,到时也得上床睡觉。孩子睡不着切不可责怪,而应该字旁边和他讲讲话,让他安静下来早点入睡。

另外,要让孩子养成睡觉以前刷牙、排便、自己换睡衣的习惯。

有的孩子醒来后不高兴,甚至哭闹。只要没什么不舒服,大人应若无其实、高高兴兴地让孩子起床。如孩子能自己坐起来穿衣,就要表扬几句。这样,孩子下次醒来后就不吵闹,自己穿衣起床了。

穿脱衣

4岁的孩子几乎都能自己脱衣穿衣。如若还不会自己料理,那大概是因为还没有掌握诀窍之故吧。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就应该好好教教。一般到了这个年龄。都能辨别手套和鞋子的左右,不会穿错,有的孩子还能自己穿长筒袜子。

这个时期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是,脱下来的衣服应该放整齐,不可乱丢、乱扔。其次是要知道冷热,冷了要自己能加衣服,热了就要脱掉些。至于那些套头的衣服和长筒袜子,对与4岁儿来将,也许因难穿而不太会,但只要大人穿给孩子看看,妈妈教教穿脱要领,慢慢就会了。还要教育孩子养成脱下鞋袜不要乱扔,应并拢放整齐的习惯。

卫生教育

要让孩子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都能自己搓着洗手了。所以,每次外出回家、饭前、便后、玩耍以后等,都要记住不厌其烦地让孩子洗手。同时要教孩子学会用肥皂洗。

有时孩子只顾着玩,脏衣服穿在身上很长时间也不知道换,这种时候就要提醒孩子赶紧更换衣服。要使孩子体会到身上衣服干净就会舒服,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5岁的孩子在洗澡时是凡小手够得到的地方都能自己洗,要教育孩子洗干净,不要马虎行事,要定时给孩子修剪指甲和理发,使孩子自己感到头发长了或指甲长了不舒服,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礼节教育

无论在家里或与他人相处,都应该有礼貌。4、5岁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了人就能脱口说出如“您好”、“谢谢”等。出门时要对家里人说:“我出去了”,回家要说:“我回来了”,吃饭前后要讲“那我吃了”、“吃饱了”、“真好吃”等。

宝宝不收拾玩具的5大原因


问:我家宝宝1岁9个月,我们平时很注意让她玩过玩具后把玩具收好,可是她还是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而且有时候还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任凭大人怎么引导都不把玩具拾起来。请问应该怎么理解和对待她的这种行为?

答:宝宝不收拾玩具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虽说平时很注意让她玩过玩具后把玩具收好,但往往她没有收拾的时候你们替她收拾好了,这样她就不经心了,老是等待大人替她收拾。

(2)收拾玩具的时候往往是下一个活动正要开始,而这时她的脑子里已出现下个活动的表象了,急于要进入下一个活动,因此没有耐心把玩具收拾好。

(3)收拾不收拾一个样,收拾了也没有人表扬。

(4)技能稍差,收拾不好,比如建筑积木,再装回到原来的盒子里就不容易,所以不愿意收拾。

(5)没准儿她虽然收拾了,但摆不好,还挨了你的骂!

想让宝宝收拾玩具,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她只要收拾、装盒,至于收拾的结果如何,先暂时不要管,先表扬!

(2)教会她收拾玩具的方法,什么玩具放在哪儿、怎样装才能全装到盒子里。

(3)要经常让她收拾,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很难形成习惯,收拾时能做到多少就多少,家长不要帮忙。

(4)把收拾玩具编成一个游戏,比如:小宝宝找家,毛绒玩具到毛绒玩具的家,塑料厨房用具到漂亮的纸盒,图画书爱和图画书在一起。

(5)有时可以和她一起比赛收拾玩具,看谁收拾得又快又干净。那个收拾得又快又干净的人有奖(奖她喜欢的东西),这个办法当然是激将法,用奖励来鼓励。

(6)有时可以找几个大小差不多的纸盒,外面糊上花纸,玩具只要分类放在里面就可以,不一定码放整齐。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得不够好,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结合她的水平来使用,实在学不会的,可以等一等再用,大人要多帮忙。现在还不能很自觉地收拾玩具是可以理解的。(茅于燕回答)

为2~3岁孩子配制打击乐器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2~3岁孩子配制打击乐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3岁孩子对陌生的声音比较敏感,对新鲜的打击乐器更是好奇,有想玩的愿望。那么,成人该怎样为2~3岁孩子配制打击乐器呢?

1、应具有外观生动形象、安全可靠、轻巧灵活、发出声音清脆吸引人等特点。

2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如果手中有了打击乐器,其他打击乐器就暂时不要出现,以防孩子三心二意。如手中有摇铃,就应引导孩子专心运用摇铃进行节奏练习,待孩子已熟悉摇铃后,再给他铃鼓、响板等乐器,孩子就会产生更浓的兴趣。

3、可就地取材,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打击乐器供孩子使用。如用废旧的易拉罐,在罐子里装进一些小石子或沙子,再把封口堵住,简易的“沙球”就做成了。再如,把啤酒瓶盖串在一起,每个瓶盖四周用胶布贴好,绑在一根小木棒上,“摇铃”又做好了。这样既经济又实惠,其音响效果也不错。

总之,为2~3岁孩子配制打击乐器应简易化、形象化,且声音要优美、动听。

四岁以下孩子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