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
2021-04-03 亲子活动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 安徒生童话故事大全塑造记忆。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塑造记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贝的小脑袋储存信息的能力可能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这里我们帮助你提前了解婴儿记忆力的发育过程,并用一些小游戏帮他增强和提示这种重要的能力。当莉莉3个月的时候,奶奶开始和她玩剪头发的游戏。每次玩游戏的时候,奶奶总会唱《仙履奇缘》里的一个小调:“剪剪这,剪剪那,……”就在莉莉快满一岁的时候,一听到这个小调就会用小手去摸头上相应的部位。对此,莉莉的父母感到非常吃惊。
不过儿童成长问题专家可不会感到意外。尽管婴儿一度被认为是没有记忆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却表明,婴儿从一出生就对外界的影象、声音和其他信息进行处理及储存以备日后使用。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记忆力当然要薄弱、短暂的多。例如,3个月左右的婴儿连续几天每天盯着某个物体看上9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物体能在他的记忆中保留一周左右。但是到了一岁,孩子每天看物体的时间只需4分钟,这样连续若干天之后,这一物体在他的记忆中能够存留8周,而且这时孩子能够把一些物体与动作联系起来。
孩子的记忆能力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强,而父母也能够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出生至7个月:对周边的事物的短暂记忆
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形成记忆的能力,在那个阶段各种信息以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形式进入婴儿的记忆中,而且只能存留很短的时间。婴儿对自己周边的东西最先产生记忆,例如,喂饱他的小肚皮的乳房或是奶瓶,枕放小脑袋的柔软的地方,一个可以抓住的手指……而且这个阶段的婴儿能够从感官的角度记住某些人或物,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格格作响的玩具。
婴儿3个月时,大脑皮层发育得更加成熟,他能够有意识地存储并回忆一些信息。这时,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某个东西是他所熟悉的。婴儿对物体或人物的记忆是很容易测试的。由于婴儿总是不断地寻找新鲜事物,因此一旦他们对某样东西熟悉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他们记住了某样东西之后),他们就会对之感到厌倦。
记忆游戏:拿一些爷爷的照片给宝宝看上30秒钟,然后把照片拿开。一分钟后,拿一张奶奶的照片和爷爷的照片放在一起给宝宝看。如果宝宝的记忆中仍然存有爷爷的形象,他就会更愿意看奶奶的照片。
7个月至9个月:不在眼前,也能想起
明尼苏达大学记忆学专家PatriciaBauer说,长到7个月以后,婴儿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
宝宝在8个月左右的时候将能更好地领会物体永恒存在的道理。这时候,当人或物移出他的视线,他会以为他们消失了。但是在反复练习之后,他会意识到,尽管足球滚到了桌子底下看不见了,但是足球依然存在。
记忆游戏:一边让宝宝看着,一边用一块布盖在他最喜欢的小玩具上。过一小会儿,放开宝宝,看他是否到那块布的下面去找他的玩具。如果他这么做了,说明他记得看见你把玩具盖了起来。下一次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在把玩具藏起来之后过上几分钟再看宝宝是不是会去找,这就是验证他能否回忆起刚才发生过的事。
9个月至12个月:不但记忆,而且模仿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也就是说他的大脑能够捕捉到在他面前发生的事情。
记忆游戏:继续上面所讲的藏玩具的游戏,不过这时难度更大了。让宝宝看着你把玩具从一块布下面挪到另一块布下面。如果宝宝从第二块布下面找出了玩具,这就说明他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形成了。如果宝宝没有这么做,你就等上几周再和他做这游戏。
婴儿的启发记忆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发育,通过这种能力,婴儿能够模仿记忆中的某些行为。例如,看到你每次离家的时候挥手和他说再见,以后每当你朝大门走去,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你的挥手的样子。匹兹堡大学婴幼儿培训培育中心主任MarkStrauss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能够模仿更为复杂的动作而且记忆存留的时间也更长了。
记忆游戏:让宝宝看着你抓起一个小球放进茶杯里,然后拿起杯子摇几下。把这些道具放在一边,一个小时之后,把它们交给宝宝,看他是否会模仿你的做法,去摇晃杯子。如果他模仿了,你就隔上一天、一周,然后是一个月,再次把这些道具交给他,以此检验他的记忆能够保存多长时间。
尽管婴儿时期的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你的宝宝不可能记住他出生之后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虽然你很珍惜宝宝出生之后这段特殊时期的记忆,但是他本人对于自己的早年时光却是很健忘的,他的大脑无法追踪那段时期的记忆。不过这也是件好事情:毕竟没有什么人希望记得自己坐在湿湿的尿布上的感觉。
促进大脑生长的食物
你的宝宝是母乳喂养的吗?你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饮食帮助宝宝促进记忆力的增长。以下就是一些对母婴都有好处的食物:
胆碱。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胆碱这种营养物质经由神经细胞能转换成一种名为乙酰胆碱的大脑化学物,而该物质能增进记忆力。富含胆碱的食物包括鸡蛋、鱼、豆类、肝脏、菠菜、花椰菜和麦芽。
Ω3脂肪酸。营养学家LyssieLakatos指出,Ω3脂肪酸在脑组织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海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亚麻仁、菜籽油、大豆和南瓜籽。
碳水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大脑能量的源泉。最佳食物选择包括全麦面包和通心粉、糙米和果蔬。
编译/萧艾
延伸阅读
十招塑造宝宝良好习惯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十招塑造宝宝良好习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我强调“苦练”,提倡不怕苦,不怕烦。但只有家长的严格没有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产生“逆反情绪”,孩子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
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来培养习惯,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
训练中要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可以选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还可以结合故事、童话、儿歌、音乐等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愉快、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式:
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训练中给孩子提要求要明确,要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就要教孩子如何刷牙、洗脸、洗脚、叠被、扫地等等。要把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只要求不指导等于空要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具体指导。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的指导方法。如学手洗手绢、袜子等,操作时把它分解成五个步骤: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掌握其要领,且印象深刻。
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扩展到更广的方面,现在国外的“生活科”课程,就是教孩子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解式进行。
检查式:
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检查是中心环节,必须经常坚持。例如,要让孩子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生活习惯,家长就要每天检查孩子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齐不整齐,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用。但是,检查终究是外力,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家长要把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制约式:
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
要养成良好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孩子自觉性不高,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必要的纪律制约很重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必须制订家规,以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还要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提倡孩子自我要求,自我教育。鼓励孩子把易犯的错误写成小条贴在铅笔盒中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在家中有针对性地贴上名言、警句,以自我提醒。
在教育中,家长要大力表彰用意志力自我克制、自我要求的孩子,充分挖掘孩子内部的原动力。
疏导式:
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教育孩子绝非一日之功,矫正不良习惯更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必须反复强化。但是,单纯强化训练时间长了,孩子就烦了。因此,强化训练要与积极疏导相结合,特别是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使其走上正轨。
疏导时要找好突破口,孩子千差万别,在教育的方法上也要因人而异,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有的孩子不爱洗手,不讲究卫生,家长怎么说也没有用。家长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看科幻故事,就利用这个特点疏导,给孩子讲一些和卫生知识有关的科幻故事,让孩子在满足需要的同时渐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父母要寻找突破口,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特长、热点是什么,兴奋点在哪里,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渐进式:
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训练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能急躁,不要强求一步到位,欲速则不达,最好的办法是把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结合起来。
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步加大难度。孩子不爱发言,第一阶段训练:爸爸当老师,孩子和妈妈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主动举手发言一次,可以奖励一分,累计20分可以换得一个大奖。第二阶段:妈妈当“老师”,把孩子的学校同桌叫到家里来,与孩子一起模拟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把“老师”换成爸爸的同事。3个阶段训练完毕,孩子的积分换了一个大奖,上课也敢于发言了。循序渐进的特点是培养目标行为不变(敢于发言的习惯),但是训练难度逐步加大。孩子的目标行为受到考验和挑战,最后才敢于在课上发言。
体验式:
实践锻炼与美好体验相结合
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实践之后才有体验和感悟,才能“养”中育情,以情促“成”。
家长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在行为的同时有正确的体验,如孩子帮妈妈洗碗,在洗碗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可能只体验到满手的油腻,很不舒服,以后或许不愿再洗碗了。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即时表扬:“哎呀,不怕脏、不怕累,真棒!”孩子就会从妈妈高兴的情感流露中体验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如果这种快乐与满足超过了洗碗这一行为中的痛苦,孩子今后还会持续地做出帮妈妈洗碗的行为,并可能进而发展成为勤劳的好习惯。
切断式:
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
习惯训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但是完全靠意志控制也不行,因为孩子的意志力有限,必须把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结合起来。
许多习惯都是由一系列的行为组成。坏习惯之前,往往有个先导的事件或行为,这个先导行为可能并不是坏事,但它对形成后面的坏习惯有直接影响。要克服不良习惯,就要切断它和先导行为间的联系。例如,有的孩子在家里一吃完晚饭就开始看电视,一看电视就舍不得走,等到开始做作业时时间已晚,于是,作业做得马虎潦草。要矫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就要切断这一系列动作间的联系。家长既不开电视,也不允许孩子开电视,这样就可以避免接下来的行为出现。
切断联系还包括切断与刺激物的联系,不良行为存在是因为周围有它的强化物,没有了客观环境的刺激,不良行为就难以发生。例如为了改变吃零食的习惯,就要避免零食这一强化物出现,采取一些措施不让孩子带零花钱,不准买零食。时间长了不吃零食的习惯才能养成。
切断联系还包括切断与有不良习惯人的联系。有些坏习惯有时是受到孩子的同学、朋友的不良习惯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切断自己孩子与他们的联系,这对矫正孩子不良习惯是有利的。
协议式:
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
习惯培养需要孩子的自我控制,但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就需要一定的约束,因此家长必须把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结合起来。与孩子制定一个亲子协议。有了协议,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就有奋斗的目标。
亲子协议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确定目标,规定监督方法,确定行为有效期,确定奖励和处罚的规定,契约双方签字。制定亲子协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以身作则,自己要认真执行协议,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协议的内容要简单、具体,便于执行也便于检查。
◎协议的标准不要太高,应该让孩子努力就能达到。即“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制定了协议就要执行,中心环节就是检查,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监督、互相检查。
◎要有奖惩。
积分式:
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若能及时给予表扬,孩子就会大大增强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但是,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表扬的话,孩子往往就疲沓了,频繁的表扬对孩子的震动就不大。我们可采用积分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一个分数,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换取某种奖励,积分法可以起到长效的作用,对培养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效果。
如何塑造小宝宝高情商
与智商相比,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很多,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都可以从幼儿起进行培养,帮助他创造成功人生。
塑造宝宝的情商
1.爸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爸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爸妈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懂得,应该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以便让孩子能自觉地掌握,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相反,家长应让孩子的情感能得到合理的流露,并要了解它的原因,需要解决的,应及时加以解决。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礼貌。使孩子增长见识,在人际交往时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宝宝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的开发
一、听觉记忆能力考查表
1.基本能力考查
第一步:准备工作说明
请妈妈拿两个相同的玻璃杯(或瓷碗)和一根筷子。将第一个杯子里面装入高度为1/3的清水,第二个杯子里面装入高度为2/3的清水,备用。
第二步:考查过程说明
请孩子背过身。妈妈敲击其中一个杯子两下,然后让孩子转过身,自己敲击两个杯子,找到刚才听到的声音。
第三步:扩展考查说明
妈妈可以准备2~5个相同的容器,加入不同的水,使所有的杯子被敲击的时候发出的音色都不同,敲击其中一个,或两个,让孩子区分哪个声音是妈妈刚才敲到的。孩子记得越多,说明孩子听觉记忆越好,反之则不好。
第四步:考查结果判断
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的听觉记忆是不是比其他孩子好或是不好,就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来一起做这个游戏,在比较中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如果在分辨两个杯子的声音时,孩子出现错误,说明孩子对声音的把握能力不好,这有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汉语拼音和英语学习,请家长重视孩子的听觉训练。
2.深入听觉能力考查
第一步:准备工作说明
用横线表示音长,“-”表示最短音,“—”表示中长音,“——”表示长音。下面是用长短两音组成的一段敲击节奏:
节拍①1—1-1-1—1-1-1—1-1-1
节拍②1—1——1-1-1——1—1-1-1—1—1-1
节拍③1—1-1-1-1——1—1-1-1-1—1—1—1——1
节拍④1-1-1—1—1-1-1—1——1-1-1—1—1
第二步:考查过程说明
让孩子背过身,妈妈敲击小鼓或桌子,敲出节拍给孩子听,让孩子说,或者也敲出同样的节奏。
第三步:扩展考查说明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更难的节拍图谱,看孩子是不是有更好的听觉水平。
第四步:考查结果判断
和基本考查一样,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的听觉记忆是不是比其他孩子好或是不好,就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来一起做这个游戏,在比较中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这个考查比较难,很多业余学习音乐的孩子都听不准节拍,如果您的孩子可以听准节拍,说明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比较有特点,这对孩子的学习将会有很大帮助。
二、视觉记忆能力考查表
测验一:单词记忆测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记住许多无直接逻辑联系的单词。现在,我们的目的是检查一下孩子对这列信息的记忆能力。
请记忆下列20个词(连同其序号一起),规定记忆时间为40秒,40秒过后即默写。
默写要求连同序号一起正确默写出来,才算答案正确。
1.乌克兰人11.油
2.经济学12.纸
3.粥13.小蛋糕
4.文身14.逻辑
5.神经元15.社会主义
6.爱情16.动词
7.剪刀17.缺口
8.良心18.逃兵
9.黏土19.蜡烛
10.字典20.樱桃
现在计算记忆效率。请将默写正确的词数填入下式:
默写正确的词÷20×100%=%
假如默写正确的是10个词,那么记忆效率就是:10÷20×100%=50%
测验二:数字记忆测验
请记忆下列20个数字(连同其顺序号),记忆时间40秒,40秒过后即默写。
一、43十一、37
二、57十二、18
三、12十三、86
四、33十四、56
五、18十五、57
六、72十六、6
七、15十七、8
八、44十八、61
九、96十九、83
十、7二十、73
按下式计算本项记忆效率:
默写正确的数字÷20×100%=%
测验三:相貌及姓名的记忆测验
请记忆图中的10个头像及其姓名,规定记忆时间30秒。
然后遮盖图,说出另外10个头像的姓名。另外10个头像和前面的头像相同,只是顺序变了,人名去掉了。
按下式计算本项记忆效率:
正确答案数÷10×100%=%
测验四:对有逻辑联系的文字材料的记忆测验
现在来检查一下孩子对文章的记忆能力。下列短文有10个要点,已用黑体字标出,并按①②③……编了号。看过之后请依次默写要点。记忆时间规定为60秒。
蝴蝶岛
我国的宝岛台湾因为物产丰富,被誉为“米仓”“糖库”及“水果之乡”。你是否知道,台湾还有一个“蝴蝶岛”的美称呢?
台湾岛所以被称为“蝴蝶岛”,是因为岛上的蝴蝶多①。全岛的蝴蝶有多少只,这是难以统计的。举一个例子吧。台湾西南部的高雄县有个美浓镇,这个镇有个叫蝴蝶谷的地方,以盛产黄色蝴蝶闻名。这种黄蝴蝶世世代代生长繁殖在这个山谷里,从不离开自己的故乡。据说,光是这个蝴蝶谷,每年就能繁殖200万只蝴蝶呢②!
台湾岛的蝴蝶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全。据粗略统计,大约有400多个不同品种③。主要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皇蛾阴阳蝶、黄裙凤蝶等。蛇头蝶的翅膀上端长着像蛇头一样的图案,它双翅展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蝴蝶④。皇蛾阴阳蝶的样子不同于一般的蝴蝶。它的翅膀既不左右对称,而且大小也不相同,更奇特的是:它的左翅膀为雌性,右翅膀为雄性。据说,这种蝴蝶在1万只当中才能找到1只,是极为少见的珍品⑤。黄裙凤蝶是凤蝶中最美丽的一种,它的后翅有金黄色的大花纹,在阳光下呈现出珍珠般灿烂夺目的光辉。这样的色彩是蝶类里独一无二的,被誉为“蝶中皇后”⑥。
由于台湾岛蝴蝶数量众多,品种新奇,在全世界享有盛誉⑦。这些蝴蝶有的被制成标本,供学生或科学家学习研究使用⑧;有的被制成精美的艺术品供人欣赏⑨。这些标本和艺术品还远销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⑩。
60秒过后依次默写文中要点。记忆效率按下式计算:
默写正确的要点数÷10×100%=%
计分与解释
首先,从对这套测验中四项分测验成绩中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更擅长记忆哪方面的内容。例如:一个孩子在第一个分测验上记忆效率为40%,在第二个分测验上记忆效率为60%,在第三个分测验上记忆效率为30%,在第四个分测验上记忆效率为70%,我们可以认为他最擅长记忆有逻辑关系的文字,最不擅长记忆图形。这样我们在对孩子训练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
我们也可以根据各项分测验完成的情况计算平均记忆效率。将四个分测验成绩相加除以4即可。
例如,如果4项成绩分别为:40%、60%、30%、70%,平均记忆效率便是:
(40%+60%+30%+70%)÷4=50%
(注:《视觉记忆能力考查表》摘自森林编著的《迅速提高记忆力有窍门:如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八大策略塑造孩子好性格!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大策略塑造孩子好性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大策略塑造孩子好性格!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应该怎样从小培养呢,下面的一些策略或许你可以参考。
策略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她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她入睡以后再做,她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她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她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她,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她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究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她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她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她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她。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然骗骗她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她骗。
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她知道:妈妈不会骗他,妈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她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妈妈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她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她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她总是哭闹着不肯,她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她手里,从此她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定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答应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她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她好。比如:你认为她该睡觉了,你一定要她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她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她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5: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她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她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她的行动,她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她做。这时,你应该果断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她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果断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6: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爱好,你不让她做,她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
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爱好,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她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她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她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她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她: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她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她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她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策略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
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她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她自己收拾。她掉落的东西我让她自己捡起来,她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她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劳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
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她自己玩,不要打搅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她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她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她自己走;我会让她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她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她说对不起;我会让她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