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2021-03-08 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胎教语言训练 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1~6岁宝宝注意力分配训练。
“儿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不是错,这是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新近携手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还建议父母把这种训练纳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理由
孩子未来做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同时把握全局、通盘考虑。
比如开汽车要留意地形、注意路上的环境和行人、还要关注红绿灯的变化;弹钢琴时,眼看琴谱、耳听琴音、脚踩踏板,大脑则要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应付。
★好处
研究表明,在“一心两用”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孩子,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也有出色的“业绩”;而且,大脑反应快、身体协调性好、记忆力强、富于创造性。
★实际操作
1岁: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说话;一边学走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儿歌,一边玩游戏。
2岁:一边学儿歌,一边双脚跳;一边唱歌,双手一边有节奏地舞动;一边听故事,一边做动作。
3岁:一边自言自语讲故事,一边给娃娃穿衣服;一边涂鸦,一边听音乐;一边拍球,一边和小朋友说话。
4岁:一边走平衡木,一边数数;一边捏橡皮泥,一边唱歌。
5岁:一边滑轮滑,一边数数;一边画画,一边编故事;一边折纸,一边听歌。www.zj09.coM
6岁:一边穿珠子,一边和小朋友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背诵唐诗;一边弹钢琴,一边唱歌。
★提醒
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都需要后天培养,而婴幼儿时期是关键期。
“一心两用”的条件是,其中一件事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注意力。
相关推荐
如何训练1-3岁宝宝忍耐力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训练1-3岁宝宝忍耐力”,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妈妈,我现在就要我的礼物,我不想等啦!”3岁的女儿在坚持自己的要求……
为什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等待这么困难?为什么当我们在打电话、在超市购物排队或为客人准备饭菜时,他们总是失去耐性呢?
忍耐不是与生俱来的
正如你已经注意到的,忍耐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
必须一刻一刻地、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教给他,他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学习。
为使你的孩子学会忍耐,他必须获得两种重要的智力技能:估量、理解时间的能力和领会因果的能力。他还需要两种关键的情绪技能:忍受挫折的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些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你的孩子只有在忍受一些挫折之后,才能做到延迟满足。同样,因果思维依赖于时间如何流逝和事件如何彼此衔接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看看你的孩子的忍耐力是如何伴随他的成长而发展的。
—18个月
婴儿开始只有很小的忍耐力,这对他们的生存来说不仅正常而且必要。一个婴儿的全部需要(食物、温暖和保护),必须由他身边的成人给以满足,哭是婴儿寻求帮助的一种必要信号。但是即使是新生婴儿有时也必须让他学会等待一会儿,鼓励婴儿忍耐是从简单地告诉他开始的。当他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开始考虑下面将出现什么。当几个月的婴儿听到你的说话声,他就会停止烦躁,以此表明他已经懂得你的说话声,并且是他得到满足的一种前兆。因为语言联系着因果思维,所以它帮助婴儿学会延迟满足。
妈妈要记住:对一个婴儿来说,忍耐意味着只能等待两三分钟。如果不及时地满足他的需要,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升级,同时他已经学到的所有关于忍耐的要求会被忘记得一干二净。如果你的反应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这就使他信任你,并鼓励他下次能等待更长时间。
训练1:“吃苹果”的等待
对于1岁的孩子,当他提出想去楼下散步时,妈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说:“请等一下,等妈妈吃完半个苹果再下去散步。”然后邀请孩子也吃一小片苹果,同时对孩子亲切地说话,说说即将下楼见到哪些小朋友或是小动物、小食品等感兴趣的话题,会使孩子感受到等待中的小小乐趣。
对1岁半的孩子来说,当他想去动物园时,妈妈可以告诉他:“这儿有4个苹果,我们每天吃一个,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带你去动物园了。”
这是利用视觉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训练2:“听歌曲”的等待
对于半岁的孩子,当他想妈妈抱的时候,妈妈不急着伸手抱他,先微笑地看着孩子,念一首孩子熟悉的童谣,然后伸手抱起他,让他感受到短暂的等待中,***爱一直陪伴着自己。
对1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对他说:“我们得在汽车里听完这盘磁带里所有的歌曲,然后才下车到姥姥家去。”
这是利用听觉上的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概念,并给他一种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选择,而不是发脾气。
18个月—3岁
这时的孩子已经会用语言向你倾诉他的要求,但他还不大懂得通过许多能力来调整自己,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急切愿望,迫切希望得到他需要的东西,从而常常显得毫不讲理。
孩子的大量需要是指向你的——你的照顾、情感和赞许等等。他不理解为什么你在被召唤的瞬间,不马上过来或立即听从他的命令。
妈妈要记住:婴儿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发展的一个健康、正常的特点。缺乏忍耐力和有限的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因为他仍习惯于把他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训练1:“宝贝,请你等一等”
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微笑着对他说:“给妈妈念一首‘小蜗牛’的儿歌,你念完‘小蜗牛’,妈妈就过来了。”或“妈妈在喝咖啡,你给妈妈唱首歌,然后我们出去买牙刷。”
你也可以使用帮助孩子判断时间推移的装置,比如说指着汉堡造型的计时器告诉孩子:“看,等计时器的铃响,妈妈就要开始给蛋糕点一枝蜡烛啦!”
你还可以用积木来教孩子计算天数,让他学会等待。
训练2:“妈妈,你好了没有啊?”
和你3岁的孩子玩一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比如,由你来扮演没有耐心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爸爸或妈妈。然后,在“爸爸”或“妈妈”在为你做事时,夸张地模仿孩子平日不愿意等待的焦急,比如大叫“爸爸(或妈妈),你好了没有啊?我要吃蛋糕,我不要等!我现在就要吃!”让孩子体会到模仿的幽默,并领悟到不愿等待的滑稽。
你还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主题关于期望、忍耐和最终满足的故事书。这些都可以逐步帮助你的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变得有耐心。
6岁以上
6岁以上的孩子要开始上学了,不管所学的科目是阅读、科技还是足球,忍耐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你应该继续帮助孩子培养忍耐力,帮住他确立短期内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组块,这样他就能掌握这些内容,并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学下去,直到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
0-1岁宝宝认知能力发展与训练
0-1岁宝宝认知能力发展
新生儿
对明暗和图案有视觉反应;对强光、声音反应灵敏。对不同的味道会有不同的反应;看新事物时会摒住呼吸。
1个月
偏爱色彩鲜艳的物体;能立即注意在眼前晃动的玩具。当你对宝宝说话时他会两眼紧盯着你的眼睛,挥手蹬脚,甚至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和微笑。
2个月
能注视、追随移动物体;开始识别家庭成员;长时间观察手、脚;会不断重复能引起肢体快感的动作,如吮拇指和挥动手臂。
3个月
喜欢听音乐和儿歌;能自言自语、经常咿呀不停;会出声的笑;对周围各种物品都感兴趣。
4个月
能寻找声源;喜欢看电视;能摸、握、转、摇、咬某些东西,在桌边时很活跃;能认出熟悉的东西。
5个月
会咯咯大笑;喜欢玩游戏,如藏猫猫;会发脾气。能区别自己和镜中自我。
6个月
能发出“baba”和“mama”等音节。害怕陌生人。注意力集中。
7个月
会四处寻找不见的玩具;能辨别人的脸;会摆弄一个物体,如小木块等;认识某一身体部位。
8个月
喜欢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对别的婴儿抱有敌意;别的婴儿哭时他也会哭;会做拍手的游戏、再见等动作。
9个月
除会说“爸爸”、“妈妈”外,还会说别的一两个词;开始有性别差异;会把单个的物体与别的物体区别开来。
10个月
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和父母一起看画书、找图片;将物体与其特性相联系,“喵”一生就代表猫,看见鸟,就朝上指;能听名称指物。
11~12个月
反复练习他所知道的单词;爱看图画、念儿歌、听故事并模仿动作;会盖瓶盖;会指身体2~3个部位。
宝宝三个月后的每天认知训练
3个月
引导宝贝看运动的物体;不同的家庭成员抱他(她)时,告知宝贝家庭成员的称呼,如“宝贝,我是妈妈哦”“他是你的爸爸哦。”
4个月
可以和宝宝玩声音的游戏,如拨浪鼓;多带宝宝到户外,引导其看各种不同的物品,如用手指着气球,告诉他“宝贝,气球,这是气球。”
5个月
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可以带宝宝照镜子,认识“镜中我”。
6个月
给宝贝反复练习各种发音,如“baba”“mama”等。
7个月
拿不同的物体给宝宝摆弄,锻炼宝宝的手的触摸觉,让宝贝感知不同物体。
8个月
父母离开家要上班时可以教宝宝做“再见”的手势;碰到熟悉的人教宝宝做挥手打招呼的动作;可以经常和宝贝玩拍手的游戏。
9个月
经常给宝贝说话,让宝贝感知语言;让宝贝从很多物品中辨认某一物体。
10个月
在给宝贝看不同的物体时,要用准确的名称告知宝宝,次数多了后宝宝就能把该物体及其名称建立联系。
11个月
和宝宝玩听名称指物体游戏,引导宝宝认识家里的一些常见物品,如灯、冰箱、空调等物体;和宝宝一起看常见小动物的图片,父母同时辅以模仿小动物的发音,慢慢的宝贝就能将动物的图片和发音建立联系。
12个月
经常给宝宝念儿歌,看图画书;跟宝宝玩五官的游戏,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
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摘要: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是一项专业的教育计划,旨在通过综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宝宝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塑造。本文将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专业术语阐述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节:引言
众所周知,早期教育在宝宝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作为一项专业的教育计划,致力于为宝宝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其智力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本文将深入探讨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的内容和其所带来的益处。
第二节: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智力是宝宝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通过提供多种学习机会,激发宝宝的思维,丰富其知识储备。 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学、音乐、自然科学和语言学习等领域,旨在拓宽宝宝的认知边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早期的智力训练,宝宝的大脑可塑性增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节: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宝宝的人格品质,致力于塑造积极乐观、坚毅勇敢的个性特点。通过集体游戏、寓言故事等活动,培养宝宝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品德教育也是训练计划的一部分。通过教育宝宝关爱他人、宽容待人以及正确处理情绪的技巧,训练计划能够帮助宝宝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四节:语言学习的多元化
语言是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方式,如儿歌、绘本、角色扮演等,训练计划鼓励宝宝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合理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宝宝学习多种语言,为未来的多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第五节: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手工制作等活动,训练计划激发宝宝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通过绘本阅读和故事演绎等方式,引导宝宝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拓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通过全面的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宝宝的智力和人格发展提供了系统的培养。通过注重智力训练、人格塑造、语言多元化学习以及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为宝宝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1岁宝宝早教知识训练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专业的教育团队,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助力宝宝的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零岁开始就要进行注意力训练
我和女儿从“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卡尔·威特的教育》、《M·S·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中对孩子的注意和记忆力的培养受到很多启发。我的小外孙同同,出生在1999年12月15日,从他生长发育的状况来看,我体会到,开发孩子的注意力从感觉器官的听力开始效果特别好。
当我的女儿怀孕后,整个孕期经常听各种名曲的音乐来缓解孕期反应;在孕期5个月后她常常给胎儿读英文小说。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天我们就将声控的、有悦耳音乐的、色彩鲜艳的BabyCarousel安装在孩子小床头上(他们是母婴同室)。一方面同同哭的时候BabyCarousel就响起了悦耳的乐声,另一方面同同能用眼睛随着色彩鲜艳的BabyCarousel转动注视并随音乐发出细小的声音,在逗引他时会报以微笑。
后来我们慢慢发现同同的乐感非常强,并且能对不同的音乐发出不同的反应,如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在扶他站立时,两个小脚会随着节拍跳个不停,表现出格外的激动和兴奋;听到莫扎特的小夜曲时他会表现出快乐。18个月时他可以自己启动音响,将小手一摊,请别人和他一起跳舞。
培养婴幼儿的注意力在宝宝婴儿期不仅要给宝宝听音乐,还要经常和宝宝谈话及轻轻地给宝宝朗诵儿歌。
朗诵儿歌在很多方面与音乐有相同的功效。在宝宝一出生就要着手做这项工作。当然要宝宝听懂父母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宝宝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对父母的话作出反应。轻声细语会使宝宝发出愉快的反应;如果大声呵斥的话,宝宝就会哭闹。
在同同觉醒状态时,我们经常指着墙上的画、玩具和他讲话、朗诵儿歌。现在他可以背诵“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打雷了、下雨了,爸爸妈妈都回了”、“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不开不开妈妈不回来,我就不开”,他还可以在大人的提示下背诵《东方红》、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等。
为了培养同同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我们特地在孩子房间的四面墙上贴上好看的图片,有名画的复制品,也有装饰画。
画的功能在孩子智能发展中非常重要。在同同两个多月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鸟兽、风景画给他看,并常常讲给他听。每当这时,孩子总是兴趣很浓地看着,安静地听着。小婴儿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已经对熟悉的亲人的声音和图画的颜色开始感兴趣啦。所以我们要用丰富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为了培养同同对色彩和形状的感觉,我们还为他买来了色谱及各种形状的小玩具车,耐心地教他分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日子一长,同同居然能记住多种颜色和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等。
同同刚学会走路,几乎每天都由爷爷奶奶带他到附近的公园中去玩,他们给同同讲解并让他注意大自然之中的各种色彩和物体,这不但让他得到了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使他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这非常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内在潜力的开发。
经常和孩子玩“注意看”这种游戏,除了通过色彩和图画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地注意某些事物的能力。
这既能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兴趣,也能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如给孩子一个有各种图案的小花瓶,让孩子观察一分钟,然后叫孩子背着花瓶说出上面有几朵花或有几条鱼的图案。由于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总能准确地说出来。有时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房间中呆一会儿,让他仔细观察房间中的东西,然后让他出来,之后把房间中的某件东西拿走,或是在房间中摆放本来没有的东西,再把孩子带到那个房间中,叫孩子说出房间中的变化。比如他会说少了一个水杯,多了一把扇子等等。玩这个游戏,一方面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又可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有了很强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孩子的记忆力就能得到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