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外语
2021-02-18 胎教外语 幼儿园科学做学入学准备 有效胎教幼儿学外语是赶时髦还是真有效。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幼儿学外语是赶时髦还是真有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据《青年报》报道,双语幼儿园在沪上大受青睐。在如今幼儿园普遍生源不足的形势下,双语幼儿园门外却出现等候人群,某些国际幼儿园每月2000元的收费也挡不住望子成龙的家长。
你认为幼儿学外语是追赶时髦还是真正的需要如果同龄孩子都在风风火火学外语,而你的孩子不学,你耐得住吗在孩子连母语都没说准的情况下教他们学外语,是否有效?
年龄越小越有效
我认识一位孕妇,怀孕五六个月时,来听我们的幼儿英语教学课,以后的孕期,她坚持进行英语胎教。这位孕妇不是为了赶时髦,她这样做有科学道理,的确,孩子越早学英语越容易掌握。
有的家长也许会担心,孩子连母语都没说准就教他学外语是否有效。对此,国外某教育家认为,幼儿同时学七种语言都不会混淆。日本很早就重视0岁英语教学,这根本不会影响这些孩子对日语的掌握,提早学外语反而能开发左脑,使孩子反应快、智商高。
当然孩子学外语是否有效,还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我认为千万不要把英语当作知识,教孩子去死记硬背,而应视其为语言。孩子说母语用得着家长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教吗只要营造一个能使孩子模仿的语言环境就行了。正如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祝士媛教授所讲的,孩子越小学外语越没有压力,使孩子在轻松自然、寓教于乐的情景下学习,让他们觉得英语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听多了,自然会掌握。
网友周芳:何必跟风掷千金
为了孩子,家长掏钱总是心甘情愿的,一会儿是贵族学校,一会儿是双语幼儿园……其实,每一种标榜“创新”的教育方法,往往还没好好地经过实践和考验,效果不见得很好。倒是这些地方的收费都十分“高档”,普通百姓就算不必望洋兴叹,也得考虑再三。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颇多,也容易对目前普遍的教育模式产生某些不满意,希望寻找更好的方式。有实力的家长,尝试一下新兴的教育,也未尝不可。不过对于一般的家庭,花这么一大笔投资去“跟风”,好像就不必了吧。
网友吴春庭:孩子不学我着急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较多孩子在双语幼儿园就读,即使在就近街道幼儿园读书的,不少已报名参加课余英语兴趣班。看来只剩我女儿还在浑浑噩噩玩耍了,她在一个寄宿制幼儿园读书,无法参加课余英语班,而该幼儿园偏偏不教英语。
一年前,我对女儿不学英语还毫不在意,直到去年底的某一天我才突然警觉到自己的落伍。那天见邻居家里来了一家子海门亲戚,原来那对海门夫妻是专门送6岁儿子来沪参加英语兴趣班的。从此,他们双休日的很多时间折腾在往返的轮船和火车上,只为了儿子每周日上两小时的英语课。听说这对小夫妻平日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陪儿子学英语上,那小孩已能和外宾用英语自如交谈了。
对此,我大为惊愕。以后,每在小区散步碰到学英语幼儿的家长,我就会咨询相关问题,越问越有危机感,觉得自己不为女儿抓紧,有点对不起她。这几天我正打听一些在双休日举办的幼儿英语班,一周中哪怕就利用这两天学英语,总比一点不学强吧阶梯、剑桥、牛津……我正举棋不定。
能否先从家长做起
早学英语应该没什么坏处。孩子越小学语言就越需要相应的语言环境,所谓的父亲讲英语、母亲讲法语、菲佣会土语,将来小孩就一下子能“溜”三种语言的情况,得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才能实现。
孩子在幼儿园里正经学英语的时间毕竟很少,学到的用语、词汇,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很容易忘掉。所以,是不是能把英文学好最关键的并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它,而是到底能有多高的使用频率。有鉴于此,是不是应该先从家长们培训起,才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另外,既然上了双语幼儿园,就得跟着上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千万不能断档,一旦断档,而家长又不能帮教,前面学的岂不都要忘掉!李立
晚学英语会吃亏
我家乡的学校到初一才开英语课,我觉得晚学英语确实吃了不少亏。我亲眼看到我们英语老师的小孩,才六七岁,英语会话已经说得很顺溜了,真羡慕他那么小就有接触英语的机会。
语言学上有种说法,13岁以前学一种语言是条件最好的。我想小孩子早点学外语,即使不求语法知识上有多深的认识,也可以增加对外语的敏感程度。以我自己对学上海话的体会来说,因为小时候到过几次上海,长大以后听懂、学说上海话要比家乡的同龄人容易多了。
至于母语学习,我想现在生活的大环境毕竟是汉语,根本不用担心在幼儿园听点外语就会影响到小孩说中文。我以后肯定希望我的孩子早早学外语,双语教学的幼儿园会成为我的选择。
担心什么都没学好
在国内学外语,能得到外教“真传”的孩子并不多,而且目前教师的层次又良莠不齐,万一从一开始就有错误将来怎么纠正?难道还等《窈窕淑女》里的语言教授来纠正?
幼儿园正是孩子为纠正普通话发音、打下拼音基础的时期,这时候加入英语的学习会不会跟汉语拼音冲突?到时候会不会母语没学好,英语又不正宗呢?邬桦
从小熏陶英语顶呱呱
我有个邻居老阿姨,原是中学英语教师,8年前,她退休在家带孙女。孙女几个月大的时候,老阿姨把可爱的小孙女放在小推车里,逗她玩,和她说话,而且是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如此反反复复、交叉进行、不厌其烦。当时我感到好疑惑,一个连话都听不懂的孩子你对她说英语,岂不是浪费感情、浪费精力
慢慢地,小女孩会走路,会说话了,老阿姨还是一如既往地用中英文与她交流,小女孩居然能奶声奶气地用英语作答。虽谈不上有多标准,却能让人听懂。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小女孩也上幼儿园了。只要碰到她,我总要用英语问她几个问题。毫无疑问,我有强烈的兴趣想了解幼儿学英语的天赋到底有多大。她的每一次进步对我促进不小,也对我将来如何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教育起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现在,小女孩已上小学二年级。据她同学反映,她的英语顶呱呱,可以快速流畅、准确无误地与英语老师进行交流,在班上无人能比。我想,这不能不归功于她奶奶的熏陶。这也充分证明了即使是在孩子连母语都没有说准的情况下教学外语,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网友张丽群:学外语非得尽早吗
我同事的女儿原先在一所实验小学,英语没早学,家长也没有要求她上补习班,一直让她全面自然地发展。
初中时女孩考进了一所外国语学校,虽然她各方面的基础都非常扎实,但跟班里其他从小接触英语的同学比起来,这一科的成绩只能勉强挤进中流。她不甘心,决定要赶上大家的进度。整个寒假,这孩子不是听磁带、做练习、背单词,就是练会话。仅半年,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在,她已经是班级里英语的头块牌子!
所以说,语言这东西并非只有尽早学才能学好。只要有毅力肯努力,就算起步晚了点也一样能赶上去!
学外语趁母语未“定型”时
只要去问问那些长大后再学外语的人,或者是我们这些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受英语教育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触,学外语时经常会受母语的影响。
发音不标准,翻译带有浓厚的“中国味”,背单词喜欢在后面注上中文,如Goodmorning变成“估倒摸铃”,真让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是母语根基太“牢固”。碰到单词,忍不住用中文套,看到一长串的句子,便无从下手。
所以我认为,学外语就要趁母语还未“成型”的时候学,这样学来不受母语的羁绊。再说,孩子越小接受知识尤其是学语言就越快。若担心母语学不会、学不好,那只是暂时的,毕竟他处在一个母语环境。再怎么样,母语不会差到哪里去。
延伸阅读
选书“有用”还是“有趣”?
像普天下很多父母一样,我希望儿子多读一点“有用”的书。然而那些在我看来“有用”的书,如果恰巧被儿子认为是“有趣”的,那么,他会兴致盎然。如果,那些书被儿子判定为“无趣”,那么不管在我眼里多么“有用”,他一概将它们打入冷宫,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儿子认为“有趣”的书,基本有那么几类:
第一类,能引发他内心“共鸣”的书
比如《晚安,弗朗西斯》、《弗朗西斯面包抹果酱》、《奥利薇》等。晚上迟迟不肯睡觉,对某种食物一往情深,缠着妈妈讲故事,这些都是儿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有切身的真实生活体验,而这些编成了故事,无疑是对他情感和体验的确认和接纳,自然也就引发了他内心的强烈共鸣。
第二类,风趣幽默、出人意料的书
比如《克里克塔》、《挖鼻孔的大英雄》、《花格子大象艾玛》等。这些故事常常颠覆了我们平常对一些动物的刻板印象,比如说蛇是可怕的,狼是很坏的;或者将一些平常看来的不良习惯,比如挖鼻孔,书中都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传达了思维的新角度;还有就是学会自嘲,学会开玩笑,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打破平淡沉闷的惯性生活。
第三类,充满温情和爱心的书
比如《和爸爸一起去散步》、《海边的早晨》、《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有一天,我因感冒正想躺下来休息,儿子习惯性地粘上来要我讲故事,我就开导他要学会体贴人,关心人,还没等我把话全讲完,小家伙冒出一句:“妈妈,我要做一个怀有爱心的人。”啊,这么文艺腔的话,好象不是我这个当妈的口语风格,问他是老师教的吗?儿子解释道:“《和爸爸一起去散步》上不是这么说的吗?”我没料到,我给他朗读了那么多故事,偏偏就这一句入耳入脑入心了呢?
第四类,科普类的富于幻想的书
对于故事性的童书,儿子常常喜欢亲子共读,伴随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夸张的表情,他和我常常会心地纵情大笑,非常享受。而那些科普类比如《剑桥少儿百科》、《动物百科》、《神奇校车系列》等,他最近喜欢自主阅读。自从喜欢收看电视“SK状元榜”后,他阅读此类书籍的兴趣就更大了。
对于他认为“有趣”的书,他可以百读不厌,但苦了为娘的我。N次地重复朗读同一本书,对于妈妈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我曾与不少妈妈私下交流,才发现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通病”,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我,他儿子重复阅读的最高次数达到20之多,对比之下,我儿子好像还没有这么过分。再看育儿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才明白,重复是对孩子的情感和体验的尊重和接纳,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认可和鼓励。看着儿子无限享受的乐趣,想想专家的建议,理解和感染之后,我慢慢也就习惯了。
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选书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摸索与反思之后,我调整了选书的标准。不再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识水平上选择童书,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我开始明白,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对他有所帮助,并起到作用。否则,纵然有美好的愿望,也都是枉然。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我认为还不可以完全放任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自己挑选,因为,我从邻家孩子的选择上看到了,孩子的阅读喜好还必须加以适度的引导,否则就是动画片的文本化,视觉的重复化,或者某种程度的低智化。
那么如何能让阅读既“有趣”,又“有用”呢?我家的做法是,由家长把握大方向,在家长普选的基础上,让孩子从中挑选他喜爱的书,这样就既保证了图书的质量,又满足了孩子对阅读趣味的追求。
幼儿学外语的疑问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幼儿学外语的疑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赞同:孩子语感好,容易掌握地道外语
许多对幼儿学外语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德国儿童教育家沙凡认为,孩子最好从2周岁开始学外语,最迟不得晚于青春发育期。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两三岁时儿童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于说出地道标准的外语。沙凡的观点被许多支持孩子早学外语的人引为“经典”。
当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来到我市东部某中加合资的双语幼儿园,园里的老师大力向记者宣传他们的英语教学特色:美国外教长期驻园,每天上午下午均有英语教学,园里的孩子上小学或者出国之后,英语水平在同龄人当中出类拔萃……
在我市一家公立幼儿园,记者同样听到了园长对他们英语教学成果的自豪:“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多上小学以后都是英语课代表!”
市南区某小学教英语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班里很多在学前就接触过英语的孩子,明显语感要比其他学生好。而以前从来没学过英语的孩子,上小学以后学英语就有些吃力,领悟得慢一些。她和同事讨论起来,都认为应该尽量让孩子早学外语。她自己的孩子就在我市一家知名双语幼儿园就读。
带着女儿在美国给丈夫陪读的市民王女士说,去美国好几年了,她的外语水平还是只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可3岁的女儿只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待了几个月,就已经是一口流利的英语,现在经常能指出她和丈夫的口语错误。因此她认为,儿童学语言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强,一个人学外语的年龄越早,他对这门外语越容易掌握。
他们都在向记者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孩子学外语越早越好!
担忧:学前外语教育成“夹生饭”
幼儿学外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幼儿过早学外语所产生的弊端,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市民孙女士见朋友的孩子在某知名双语幼儿园就读,效果很不错,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了过去,却学得一塌糊涂。经了解,该幼儿园请的外教不懂中文,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孩子到底学会了没有?哪儿不明白?另外,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之后,回家也要多听CD,多看碟片,并和父母用英语对话来加强训练,但孙女士夫妇一来不懂外语,二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所以孩子很难学好外语。对此,有关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母语是在一个自然环境里,而学习外语则是在一个人为的环境里,离开这个环境孩子就不再有机会接触外语了。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光学不用,事倍功半,时间长了等于白学。
市民叶先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对外贸易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吃外语这碗饭的”。但是,他却不主张自己的儿子过早学习外语。今年“六一”期间,他曾和妻子带儿子去参加一个双语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在那里,老师领着孩子做每一项活动,从头到尾满口都是“流利的”英文。但他发现,老师的语速偏快,他听起来都有点吃力,而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这意味着交流的语言信息量几乎为零,沟通靠的是肢体语言和实物示意。他认为,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如果再因此忽视了母语能力的培养以及其它智力的开发,就得不偿失了。
一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幼教工作者说,由于家长们对孩子学外语的盲目推崇,很多机构或个人都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拉起了外语教学的大旗,实际上教学很不规范,师资良莠不齐,弄不好就让孩子学成了“夹生饭”。
让年幼的孩子过于关注外语学习,有时反而会影响其母语阅读能力。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反映,每次接手新入学的小朋友,都会发现班上有一多半的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很迷糊,因为他们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了。
关键:不要“逼”孩子学外语
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中的外语教学持否定态度。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不允许学前教育开设外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也没有关于外语教学的内容。而我市早在1992年就出台了《青岛市幼儿园托儿所登记注册管理办法》,不允许幼儿园打出双语教学的旗号。但是,社会上一窝蜂地让幼儿学英语的热潮,使得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管理只能疏,不能堵。因此,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允许各幼儿园在一日活动时间之外,以搞研究、进行实验教学的形式,开设外语班,但不能收费,而且必须是自愿参加。
该负责人说,之所以有如上规定,是因为经国内教育专家调研证实,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外语,对孩子将来的外语学习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帮助,有时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阶段,应该更注重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更注重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逼着他们学太多的东西。一些“问题少年”的出现,其根源大多在于儿童时期受教育不当,性格形成出现缺陷,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容易爆发出来,形成叛逆。因此,家长必须懂得并遵循教育规律,学会科学育儿,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学习。
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也认为:外语,孩子可以学也应该学,但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也并非越早越好。孩子学外语还有一个内动力问题,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不愿多说话,对学外语毫无兴趣,那就千万不能勉强他。如果某些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又有内动力,当然早学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果不是打算以后让孩子永远或长期浸泡在外语环境中,还是应当先重视母语的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力代表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一个母语修养差、外语半桶水的民族,将会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许多可贵成分。
据了解,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也有许多城市是让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外语。其实,何时学外语最佳,至今都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人最佳的学习时机是其对学习某一样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刻。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给孩子及时改变,这样就可以及时改变孩子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音乐还是学游泳?
小家伙们天生就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充满好奇,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的热切愿望表现在唱歌、跳舞、画画、溜冰等活动上,甚至只是翻跟头和摔跤。不过,每个孩子热中的活动不尽相同,也许你的女儿喜欢蹦蹦跳跳,而邻居的小姑娘却总是坐在桌前写写画画。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总有旺盛的精力,而且还有很强的个性,喜欢或者不喜欢,全在他们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在成人眼里的技能学习,对他们也许是一种新的玩的方式。如果你希望他参加一个兴趣班,那么首先应该知道他喜欢或者适合什么。
下面是一些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从事的活动。
体操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锻炼体格,增强力量、身体弹性和协调能力,培养运动能力,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潜在的不利因素
如果练习中要用到平衡木或其他器械,教练一定受过很好的培训,而且是教练小孩子的培训。远离蹦床,它容易造成伤害。
什么孩子适合
非常活跃一族,他们总是喜欢在床上蹦来蹦去;或者相反胆子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参加这类活动,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提示父母
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移动,如像鸭子一样走路,或者像轮子一样在垫子上滚来滚去。
美术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有助于发展孩子们在色彩、图案、纹理等美术方面的感觉,鼓励创造性。
潜在的不利因素
如果老师总强调最后的结果,很在意孩子们画了什么,可能让孩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什么孩子适合
喜欢填色、捏胶泥,或在纸上画来画去的小家伙。
提示父母
如果孩子带回家一幅他的作品,不要问“你画的是什么?”而应该让他给你讲讲画上的内容。
音乐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发展孩子在节奏韵律方面的感觉,鼓励创造性。
潜在的不利因素
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都适合学习一种乐器,伴随着身体动作的音乐他们会更喜欢。
什么孩子适合
喜欢听音乐的的孩子,或者他最喜欢的玩具是那种可以发音的带有简单按键的音乐玩具。
提示父母
学龄前的孩子喜欢简单的音乐器具:如三角铃、小手鼓或者只是装有豆子的塑料瓶。
舞蹈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增强力量、协调性,鼓励创造性,舞蹈训练还能让你的孩子更优雅。
潜在的不利因素
动作复杂的舞蹈可能让久学不会的孩子感到灰心,相反,动作自由随意的舞蹈更适合他们。
什么孩子适合
喜欢在屋子里随着音乐节奏,边摇摆身体边转圈的孩子。
提示父母
上舞蹈课的孩子总是充满幻想:一会儿他们是公主和王子,一会儿又变成了风和随风摇摆的小花。
游泳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学会游泳,意味着他们在水边更安全。增强力量性和协调性,让孩子感到更自信。
潜在的不利因素
游泳课可能给父母一个错误的感觉,那就是只要孩子在水边,他们就需要监督。
什么孩子适合
四岁或四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学游泳比较好。
提示父母
如果孩子本来就害怕被强迫冲洗头发,也许游泳会让他们更恐惧水。一定选择好的,富有经验的儿童游泳教练。
厨艺
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鼓励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教给他们简单的数量和测量,培养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
潜在的不利因素
看管很重要,为保证安全,让孩子用塑料的刀子切东西。
什么孩子适合
喜欢动手的孩子。
提示父母
如果孩子自己参与准备食物,他们会吃得更多。
摄影/BobbyStudio
幼儿学英语的意义是什么呢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英语的意义是什么呢”,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如果真要教孩子英语,“自在”的心态很重要。能学多少是多少。如果希望对他日后有帮助,只要增加对英语的熟悉感,让他以后小学、中学再听到英语,没有太陌生的感觉即可。并不见得非得要小小年纪说得很流利,才算是成功。
幼儿学英语还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家长太注重英语,反而造成孩子没有把中文学好。孩子学语言的程序是先会听,然后会讲,再来慢慢形成纸上作文的能力。如果忽视幼儿的中文基础,可能会影响孩子作文表达能力的养成,造成孩子在学校的挫折感。
把英语学好其实不急在一时。语言是模仿行为,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许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回国上幼儿园时,一句话也不会说,但不到一学期,中文就说得很流利,一年后,英语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只是提早学英语,而没有持续提供说英语的环境,效果是很有限的。话又说回来,英语只是众多能力之中的一项,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专业分工,当今政坛也有一些大官英语程度不好,请翻译、找专人准备资料,就可以圆满交差,英语能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
再者,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学习的机构,它是一个让幼儿在团体生活中,用游戏感受生活、建立快乐人生观和自信的时候,幼儿们该体验的,不是一连串知识的学习,而是没有压的游戏、再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这也并不是单纯一项语言的学习,应该取代的教育功能。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大的动力,而乐趣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真的要让孩子学英语,营造不苛求、轻松快乐的气氛是很重要的。我见过很棒的英语老师,擅长运用肢体表达爱,让孩子深深感受到说英语是有趣的,譬如一个幼儿园里,有说英语的老师,也有说中文的老师,这位说英语的老师经常满脸笑容,善于用握手、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每次见到孩子就很热情地说”Hello!Howareyou!”,慢慢地,孩子从经验中认知到:这个老师是友善的,爱我们的,和这位老师对话要用英语。天真的孩子想亲近这个可爱的老师,便会开始模仿他说的话:”Hello!Howareyou!”。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到很多,每次想到英语,就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觉得非常开心。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利用布偶角色扮演,孩子喜欢融入布偶的生活和想法,愿意和布偶说英语。总之,把“说英语”和“快乐”联结在一起,对孩子就是很大的诱因,孩子不再觉得学英语是苦事,是严格的要求,将来就能够快快乐乐、自己主动学英语。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总而言之,幼儿在人生早期,有许多的成长发展任务,而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如果真要教英语,在态度上用鼓励和营造欢乐的气氛来加强学习动机,增加他日后待人处事的胆识和自信,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一生都受用,这岂是孩子在短短几年幼儿的阶段,会说几句英语的成就可以比拟的呢。
提示: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不能忽视这些事情,掌握好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