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童话故事
2021-02-15 普罗米修斯童话故事 笨汉汉斯童话故事 普罗米修斯的童话故事威尔和斯奎尔的故事。
有一天,一小蜜蜂正在花丛中嗡嗡的飞着,它看见一群小蚂蚁在忙绿地搬家......想必这段睡前故事大家都不陌生,睡前故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安稳入睡,你觉得那些睡前故事值得收藏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威尔和斯奎尔的故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威尔和斯奎尔的故事
这就是威尔和斯奎尔的初次见面,他们还很小。
“哦!又臭又脏的松鼠!”威尔的妈妈说。
“哦!又臭又脏的婴儿!”斯奎尔的妈妈说。
但是斯奎尔需要威尔,威尔也需要斯奎尔。
斯奎尔长大了,威尔也长大了。
威尔的父母给了威尔许多毛绒玩具,但他只想要斯奎尔。
斯奎尔的父母给了斯奎尔许多弟弟妹妹,但他只想要威尔。
有一天,威尔的父母带回来一只小猫。威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斯奎尔发现威尔不理他了,便生气地上前揪小猫。威尔也生气了,“走开!”斯奎尔毫不示弱,“走就走!”
斯奎尔走了,威尔慢慢发现小猫只爱睡觉。一点儿也不好玩,威尔开始想念斯奎尔。
一天,威尔看见了斯奎尔。“斯奎尔!”“威尔!”斯奎尔回应道。“你看起来真可笑!”威尔说。“我也觉得很可笑!”
“我真的很想你,斯奎尔。”“我也很想你,威尔。”
一旁的小女孩突然说:“我可以和你的小猫玩吗?”“当然!”威尔说。
“亲爱的小猫咪!该小睡一会儿啦!”小女孩说。“好!”小猫咕噜咕噜地回答。
威尔和斯奎尔又开始一起疯跑,在树上荡秋千……看到他们快活的样子,斯奎尔的父母和威尔的父母终于明白,这样的组合才更合适。
2威尔和斯奎尔的故事点评威尔喜欢小猫,斯奎尔就感觉到了威胁,担心威尔喜新厌旧,但是事件证明威尔和斯奎尔的组合是最好的,他们都需要彼此的陪伴,他们可以一起相互扶持,要珍惜在你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
精选阅读
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的成长故事
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简介
比尔·盖茨(Bill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2014年比尔·盖茨辞去董事长一职并击退卡洛斯·斯利姆重回世界首富。
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凭借7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22年高居榜首。
2016年3月1日,福布斯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富豪榜单,虽然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富比2015年少了42亿美金,但他这次以750亿美金个人财富仍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2016年10月,《福布斯》发布“美国400富豪榜”,比尔·盖茨以资产810亿美元,第23年蝉联榜首。
2比尔盖茨的故事:电脑迷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酷(kù)爱数学和计算机。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xīn)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它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是不无关系的。
3比尔盖茨的故事:“泼”醒儿子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这挺有意思,相当不错”,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4比尔盖茨的故事:给予独立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坐下休息,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克丽丝蒂回忆说,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比尔盖茨的故事: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穿。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6比尔盖茨的故事:劝子“从善”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十多年间,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7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名言如果我只想赢的话,我早就跑到另外一个舞台上了。如果我以前为自己设定了终线,难道你不认为我几年前就已冲线了吗?我希望自己不是全球首富,这没有任何好处。
在我们以美妙的方式教育每个孩子前,在每座城市的市中心得到彻底清理前,我们还没到无事可做的时候。
不要拿自己与世界上的任何人比。如果你把自己和别人比较,那是对自己的侮辱。
成功是一个坏老师,它会误导聪明人觉得自己不会失败。
庆祝成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
8比尔盖茨的故事点评从小,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都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可能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们就把比尔盖茨的事迹给搬出来了,会说比尔盖茨没有完成学业,但是却获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那我们为什么非得一步步的把书念完呢?因为你不是比尔盖茨呀!如果你也能拥有比尔盖茨这样的天赋,以及后天的勤奋努力,那么即便你不愿意上学也不会有人阻挠你了。所以呀,我们应该看到比尔盖茨身上的闪光点,并努力向他学习那些优点,我们虽然不求世界首富,但是至少要达到自己心中的小富嘛。
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达尔文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2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篇一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孩子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机,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的植物,蝴蝶,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悯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就是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为了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
3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篇二达尔文的母亲苏珊是制陶商的女儿,她不但和蔼可亲,而且很有见识和教养。她喜欢栽培花卉和果树,时常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达尔文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她又很有耐心,十分爱护他的好奇心,每逢孩子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傻”问题时,她从不横加指责,而是十分高兴地耐心给予解答。正是母亲的这份爱心和赏识,使达尔文对生物、对他所生活的这个奇妙的生命世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1815年夏季的一天,苏珊带着达尔文兄妹俩在花园里玩耍。孩子们采了一些花儿,又去捕捉蝴蝶。苏珊拿起花皆给刚栽上的几棵树苗培土。她铲起一撮乌黑的泥土,轻轻闻了闻,然后把它培在小果树的树根旁。
“母亲,我也要闻闻。”达尔文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学着母亲的样子闻着乌黑的泥土。突然,达尔文抬起头,好奇地望着母亲,问道:“母亲,您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和你一样壮实地成长,树苗离不开泥土,就像你离不开食物。”
“就像我离不开母亲一样,是吗?”
苏珊会心一笑,说:“好好闻一闻,这是大自然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呀!别看这泥土黑,它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有了它,才有了郁郁葱葱的青草,才有了成群的牛羊,我们才有了肉和奶;有了它,花朵才能开放,蜜蜂才会成群飞来,我们才能喝到香甜可口的蜂蜜;有了它,才能长出燕麦和稻子,我们才有了粮食和面包。”
“那么泥土里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和小狗呢?”达尔文开始创根问底了。
苏珊笑着对达尔文说:“小猫和小狗是猫母亲、狗母亲生的,是不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啊,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母亲生的。”
“那么,嗯,最早的母亲是谁,她又是谁生的?”
“听说最早的母亲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丽亚。”母亲用手指着远方的教堂对儿子说,“就是教堂里那个圣母玛丽亚,可能夏娃和圣母玛丽亚都是上帝创造的。”
“那上帝是谁创造的呢?”
“亲爱的,世界上有很多事,对于我,对于你爸爸,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还是个谜,我希望你长大以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年幼的达尔文把家里的花房、花园和门前大河两岸的绿色世界当成了自己最早的课堂。他不但天生喜爱动物,还喜欢收集各种植物、贝壳和矿物的标本。他时常独自坐在河边或塘边,静静地注视着水下的游鱼和缓缓流动的河水。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怎样根据花蕊来识别花草,怎样记住各种花草和树木的名称。随着对生物了解的不断加深,他对生物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4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点评正是母亲的赞美和赏识,在达尔文的心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正是母亲循循善诱的教导,激发了达尔文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可以说,如果没有母亲最初的对达尔文的好奇心的赏识,那么,也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不会诞生。小朋友们,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坚持,这样才有实现的可能噢!
睡前故事: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
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1)
比尔每天都会学些新的东西。比尔问爸爸:“我们今天学什么呢?”爸爸建议道:“我们可以去湖边学游泳。”“游泳吗?那太好了!”
比尔高兴地说道,“可是应该怎么游呢?”爸爸于是做出游泳的姿势给比尔看。爸爸取来游泳包。爸爸说:“我们把所需要的东西都装进去。”
比尔也帮着收拾东西,他沿着走廊一路小跑,取来沐浴露、饮料青蛙玩具等等。“你带的东西太多了,”爸爸说,“我们只带游泳用的东西。”“只带游泳用的东西,只带游泳用的东西!”比尔又学到了一点。
他们终于出发了。比尔喜欢慢慢地骑着自行车。在途中,他把自己想学的东西都说给爸爸听。
“这样,灯我长得后,就什么都会了,”比尔说,“就像你那样。”“没错。”爸爸肯定地说。“快看,前面就是湖了。”比尔已经迫不及待了,真想扑通一声跳进湖里。
爸爸先把毯子铺开,搭起帐篷,然后拿出毛巾和游泳用的用具,又喝了些果汁。比尔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毯子上练习游泳姿势,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比尔飞快地冲进水里,连爸爸也追不上他。“注意啦!请让出地方,比尔来了!”“等一下,”爸爸叫道,“你这样是不行的,来帮你。”但是比尔根本不听,只见他伸开双臂,一头扑进水里。
比尔像爸爸教他的那样,用胳膊和退划着水。他用尽全力,拼命地游。但是他的身体总是往下沉,还呛了几口水。
所幸的是,爸爸很快游了过来,把他救起来了。比尔使劲咳嗽了几声。其实游泳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一点比尔没有想到。
爸爸用一条厚厚的软毛巾把比尔身上的水擦干。“湖水真讨厌,”比尔说,“为什么我只能在毯子上游呢?”“不要着急,”爸爸说,”你看这是什么?”
爸爸拿出一个游泳圈。“待会儿我们下水之后,你可以紧紧抓住它,这样你就不会沉下去了。”
“想来根冰棍压压惊吗?”爸爸问道。比尔点的头,他现在正需要一根冰棍来压惊。
2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2)于是两人骑车来到湖的另一端。只见冰棍摊前已经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他们只得站在后面耐心地等待。其实这样也好,比尔可以利用这点时间想想自己应该买哪种冰棍。
冰棍吃完后,爸爸问:“我们要不要再去游泳啊?”比尔有些犹豫:“好啊,不过可不可以待一会再去?”
可是后来比尔又说想先休息一会再去,接着又说肚子饿了,反正他总是有很多借口。“你怎么了?”爸爸问,“你不敢再下水游泳了吗?你害怕了吗?”
比尔点点头,“你会笑话我吗?”“当然不会,每个人都会有恐惧。我们可以先等会儿,过些时候再去试试。”
可是事与愿违。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爸爸说:“就要下雨了,我们必须马上回家。”于是两人急忙收拾好东西。
他们刚回到家,就下起雨了。雨下得很大。电闪雷鸣。两人都很庆幸在雷雨之前回到了家。唯一遗憾的是比尔没能学会游泳。“哎,”比尔叹了口气,“要是我们能在一起游泳那该多好啊,可惜我还不会游泳。”“那我们怎么办呢?”爸爸问道。其实,比尔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两人在浴缸里游来游去,睡眠漂着好多泡沫。爸爸用手托起比尔的肚子。“现在没问题了,”比尔高兴地说道,“明天我们再去湖里游泳。只要我小心一点。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游泳了。”“没错,是这样的,”爸爸说道,这样你就又学会了一样新东西。”
3小熊比尔和爸爸的故事点评学习一件新技能是需要时间和磨练的,小熊比尔学游泳也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首先先把握自己的熟练程度,慢慢就会游泳啦。学习不能心急,想要学好就要有耐心去多练。小朋友不管学跳舞还唱歌,首先要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学习前期需要铺垫绝非一朝一夕,小朋友们一定要有耐心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