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2020-12-17 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你相信童话故事吗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测测看 你宝宝的注意力合格吗?。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测看 你宝宝的注意力合格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宝宝注意力测试
测试一:听音乐
适合年龄:1个月以上
宝宝对声音一般都比较敏感。选择一首韵律优美的乐曲,播放给宝宝听,记录下宝宝从开始对音乐产生反应(如安静下来、寻找声源、注意倾听等)到注意力转移的时间。
一般来说,宝宝扭头去关注别的事物或者干别的事情,就意味着他对正在做的事情已经失去兴趣了。宝宝专注听音乐的时间持续得越长,表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越高,相反,如果测试的结果显示宝宝从开始对音乐产生反应到注意力转移的时间不足5分钟,那就说明他的注意力趋于分散了。
测试二:照镜子
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把一面大小合适的镜子拿到宝宝面前(小宝宝可由妈妈抱着照),引导宝宝自己照镜子,记录下宝宝从开始注意镜子中的影像到转移目光的时间间隔。
宝宝照镜子的时间越长,表明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如果照不到5分钟宝宝就厌烦了,就说明他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测试三:看画册
适合年龄:4个月以上
拿一些色彩丰富的卡片或画册给宝宝看,记录宝宝开始看画册到扭头不看的时间间隔。
如果宝宝看画册的兴致越来越高涨,很乐意翻看,说明他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画册上;但是倘若宝宝看不到5分钟就忍不住东张西望的话,就表示他无法集中注意力。
测试四:玩积木
适合年龄:7个月以上
在宝宝对积木很有新鲜感的时候,给宝宝一堆积木,让他随意玩,记录下宝宝玩积木的时间长短。
测试结果显示宝宝能专注持续地玩积木一段时间,表示他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但如果宝宝只是随便摆弄两下就玩别的玩具去了或是开始觉得枯燥时,就表示他可能是个注意力分散的宝宝。
宝宝注意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常认为,宝宝注意力的好坏会受到遗传和疾病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但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是影响宝宝注意力发展的关键原因,因为后者直接作用于宝宝的心理,是造成宝宝注意力分散的“元凶”。
生理因素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等。感觉系统功能失调,会导致宝宝在生理上产生注意力低下的问题。比如视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对看图、看书缺乏兴趣,常呈现疲劳状,模仿极其简单的线条图画也有困难。触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因触觉十分敏感,所以极力抗拒被抚触、打针、剃头等,表现为心神不安、易受惊,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造成宝宝注意力分散的关键性因素。有的宝宝因智力不足等原因常受人冷落,为了能引起别人注意,使人关心他,便有意识地不断变换行为。另外,诸如宝宝缺乏安全感、缺乏耐心、自信心不足或过分依赖他人等,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都会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
环境因素
环境过于嘈杂,家里总有人进进出出,聊天、聚会不断,使宝宝常处于莫名的兴奋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过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将宝宝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使宝宝缺乏同龄伙伴,没有模仿对象,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特别强,长期缺乏活动,这两种情况都会致使宝宝的感觉系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宝宝过分娇宠和纵容,缺少行为规范,容易使他养成不断转换注意力的习惯。很多家长给宝宝买太多玩具,使宝宝在玩一样玩具的同时还惦记着另一样,无法静下心来。另外,经常要求宝宝做不感兴趣或者超过能力的事情,宝宝也会通过不断变换活动来回避问题以逃避责骂。有的妈妈总是一次性给宝宝提出多重要求或者刻意干预宝宝的活动,也容易使宝宝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集中宝宝注意力的妙招
在对宝宝进行注意力的集中训练时,建议爸爸妈妈给宝宝设定一个目标,让他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帮助宝宝形成有意注意的思维习惯。
妙招1:当发现宝宝非常入迷地玩一个游戏时,请不要轻易打断他。如果看到宝宝玩腻了,开始东张西望找别的东西玩了,妈妈可以假装玩这个游戏玩得很开心,以此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能持续地玩一个游戏。当然,也可以适当更换游戏内容,但要注意衔接,不要选择与原来完全不一样的游戏。
妙招2:不要过度溺爱宝宝,给他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玩具,这对培养他的注意力毫无益处。尽可能让宝宝用同一个玩具玩较长的时间,在他没有将玩具扔掉之前,就让他持续玩这一样,这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培养。
妙招3:选一些宝宝感兴趣的小游戏,只要能够让宝宝集中注意力,就能达到目的。因为只有宝宝自己对这个游戏感兴趣,他才能自然掌握如何集中注意力。
培养宝宝注意力的小游戏
摇拨浪鼓
出生一个多月的宝宝,对声音的好奇心比较强。在宝宝醒着并且精神状态不错的情况下,妈妈可以摇拨浪鼓等能发声的玩具,在宝宝的身体两侧交替着摇晃。通过声音吸引宝宝关注,对培养宝宝集中注意力很有帮助。摇晃的声音一定要悦耳,并根据宝宝的注意情况变换节奏。
撕纸
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对自己能抓的小东西感兴趣。通常也非常喜欢撕纸。给宝宝一些白纸或不易掉色的包装纸撕着玩,也能集中他的注意力。因为撕纸过程中,宝宝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并能坚持较长时间。
照镜子
在宝宝面前放面小镜子,小宝宝可以由妈妈抱着照。照的同时妈妈可以指点宝宝认五官,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拽绳子
给宝宝准备一个用手一拽就能响的挂件,让他拽着玩。这可以使宝宝的注意力持续集中,还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好奇心。
敲积木
拿几块积木放在宝宝的两只手上,让他先熟悉一下。然后教他双手拿着积木互相敲击。这样做既能锻炼宝宝双手配合操作物体的能力,也能很好地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及动作协调能力。
拼图
选择宝宝熟悉并喜欢的图案做成的拼图给宝宝玩,从最初的两三块起,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即使宝宝还不具备拼接的能力,随便摆摆也能集中他的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宝宝,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因为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宝宝可以玩很长时间。爸爸妈妈可以适时地提高拼图难度,让宝宝始终有热情玩下去。
其实,只要是游戏,宝宝都会很感兴趣,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像对手指、玩手绢等也是很简单易行的好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宝宝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是既轻松又奏效的妙招,妈妈们只要略微帮忙一下,就不会再为宝宝的朝三暮四而烦恼不已了。
延伸阅读
测测你家宝贝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想了解宝宝智商高或不高,除了请专业人员进行智力测试外,宝爸宝妈们也可以参照下面介绍的行为模式进行粗略的评价。
大运动
大运动是躯体活动和姿态反应,若大运动发育得好,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若大运动发育的差,常为智力底下的早期指标,但不一定都是呆傻病。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抬头90度:3-4个月;翻身:5-7个月;坐:10-12个月;行走:11-15个月;跑步:24个月左右;跳跃:30个月左右。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手和手指探索,抓握和操作物体的能力。可以通过手的精细动作发展状况来预示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是否正常。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抓握动作:2-3个月;抓住动作:4-7个月;耙弄动作:6-7个月;倒手动作:7-8个月;拇食指对捏动作:9-10个月;翻书动作:18-24个月;握笔动作:18-24个月;穿扣动作:24个月左右。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对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适应性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前奏,能预示将来智力的发展的好坏。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眼睛能跟踪物体:1个月;能找到声源:4个月;玩具失落会找:6个月;有意识摇铃:8个月;能寻找盒内东西:10个月;会盖瓶盖:12个月;将圆盒盖子盖上:15个月;认识大小:27个月;认识红色:30个月;懂得“里”、“外”:33个月。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其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发出轻微喉音:1个月;咿呀自语:4个月;发出da-da、ma-ma声,叫名字时会转头:7个月;会欢迎、再见:10个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12个月;能说出半个以上单字音:18个月;能说两句以上儿歌:24个月;能说10个字以上的长句子:36个月。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反映小儿社会交往和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
其行为模式有一定的发展程序——眼睛跟人:1个月;见到亲人会笑:3个月;认识母亲和熟人:4个月;对镜子有游戏反应:7个月;会注视所提到的人和物:10个月;能配合穿衣服:12个月;白天会控制大小便:18个月;能自己脱掉单衣、单裤:24-27个月;会扣钮扣:36个月。
以下因素对儿童智力有影响:
1、母孕期有严重情感障碍,其子女容易发生智力障碍。
2、出生后母亲有抑郁症的,25%以上儿童智商偏低。
3、双亲是民主型的,儿童智商高。民主协商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比独断专治型更聪明。
4、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母亲,其孩子发生智能障碍会少一些。
5、健全和睦的家庭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6、智商高的儿童,75%的儿童以上在生活中没有遭受过打击、外伤、严重疾病和突然变故。
7、子女过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据国外调查证实,第一胎的智力高于第二胎,两胎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其智力高于间隔时间短的。
8、父母的肉体惩罚以及干涉过多会影响孩子智商,破坏小儿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测测您家宝宝大运动能力达标了吗?
婴幼儿大运动能力是指抬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大运动能力与智能发展密切相关
在婴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肢体运动能力发展与他们的其他智能发展有著密切的关系。运动智能是婴儿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最先得到发展的智能。
对人脑的研究结果发现,与运动有关的大脑神经极为丰富,这些大脑神经又与视觉、听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密切相关。因此,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其他智能的发展。一般而论,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婴儿,其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也较好,而运动能力发展迟缓对智力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了解宝宝大运动发展的5个关键期
人的大运动能力包括12种运动素质,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定必会获得最佳发展。
出生1个半月左右是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3个月左右是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5个月左右是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6个月左右是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出生10-12个月左右是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先天预置和后天练习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顺序基本遵循如下规律:
(一)首尾规律
即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最先出现眼和嘴的动作,然后是手的动作,上肢的动作又早于下肢的动作;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离头部最近的动作先发展,靠足部近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学会借助于手臂葡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手进行手膝爬行,最后才是手足爬行,这就是首尾规律。
(二)近远规律
即由身体中心向四肢远端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足等)的动作。例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物体,以后才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种从身体的中央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就是近远规律。
(三)大小规律
即先发展大肌肉粗大动作,再发展小肌肉精细动作。婴儿动作的发展,先是从活动幅度较大的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也就是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所谓大肌肉动作是指抬头、坐、翻身、爬、走、跑、跳、走平衡、踢等,即大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大肌肉动作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小肌肉动作如吃饭、穿衣、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等。从四肢动作而言,婴儿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通常是先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抓。这种动作发展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看看您的宝宝大运动能力达标了吗?
成长阶梯0-3岁婴幼儿测评自2008年上线以来,已经累积了全国各地超过470万的用户,为了解全国0-3岁婴幼儿综合能力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数据。此次报告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近5年的数据,对照下面的数据,看看您的宝宝在“身体运动与控制”这一能力项上处于哪个水平。
图1所示为0-3岁婴幼儿各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在身体运动与控制能力项上,涉及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能力点。
图2所示为0-3岁女宝宝各项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
图3所示为0-3男宝宝各项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
宝宝大动作发育迟缓的表现
2个月:2个月大时,宝宝不会与妈妈对视,宝宝不会笑;不会发声,不能稳定抬头至45度。
3个月:3个月大的时候,家长为宝宝穿衣困难,家长感觉宝宝的手脚很有力,较难活动宝宝的手脚。
4个月:4个月大的时候,宝宝手紧握拳头。
5个月: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用手把东西塞到嘴里。
8个月:8个月大的时候,不会独立直腰坐。
9个月:9个月大时不会爬行。
15个月:15个月大时不会独走。
早产儿、出现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等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家长要格外注意。
若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必须引起警惕
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应警惕脑瘫的出现,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身体无力:1个月时,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
身躯痉挛:身体发硬,头一直向后仰,表现为婴儿过早能“抬头”或仰头角度过大;
手握拳: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能松开手指,若5-6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则可能为病征;
角弓反张:表现为头部后伸时,四肢及躯干向后伸,成反角样;
神态异常:双眼不追踪近距离物体,神情呆滞,反应迟钝,不与父母对视。
测试:你的宝宝心理健康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试:你的宝宝心理健康吗?”,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测测你家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