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胎教

2020-11-27 双胞胎胎教 童话故事双胞胎 妈妈的胎教

做双胞胎的妈妈真累。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双胞胎的妈妈真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晓冬自从生了玲玲和珑珑这对双胞姐妹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她俩刚出生时,产房的其他产妇都非常羡慕她,晓冬也感到很自豪,大家说:女儿是妈的贴身小棉袄,别人只能得一件,你一下得到两件,这辈子你是有指望了。晓冬看着这么粉嫩可爱的一对小宝宝,心中早就乐开了花。WWW.zj09.cOm

心中的乐劲还没有过足,晓冬的苦日子已经开始,每天晚上两个宝贝轮流哭闹、吃奶、换尿布……,让她忙碌得不亦乐乎。月子里朋友们纷至沓来看望她的两个宝贝,而晓冬的大黑眼圈早早地挂在脸上。她苦笑着说:“刚生下她俩时还非常高兴,现在哭都来不及,老公整天怨声载道说睡不好觉,上班时老因为迟到挨批,我就更别说了,本想月子里把身体调养好,没成想毛病越来越多。”

晓冬是南方人,父母都在外地,尚未退休,妈妈服侍她生完孩子后就赶回家上班了,婆婆每天早晨过来帮一天忙,晚上很累就回家去休息。晓冬没明没黑地照顾孩子,又不习惯北方的生活方式,苦不堪言却无处倾述,每天晚上当爸爸妈妈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时,她抱着电话只会哭个不停,但是父母又不可能放弃工作来照顾她,真是苦极了。

苦虽苦、累归累,一双白白胖胖的女儿却着实让人欣慰,听到不绝于耳的赞美声,晓冬也感到苦有所值,就象暗夜过后是晴天一样,她盼望着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女儿们的健康成长。

精选阅读

争争抢抢双胞胎


人们常说第一次当妈妈是女人生命中的一次升华,而第一次就当双胞胎的妈妈,则应当是升华中的升华吧。反正,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今天,我这个双胞胎的妈妈比别的妈妈有着更多的与众不同的感受。

对于别家的宝宝而言,他理所当然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所有的东西:玩具、图画书、零食,以及爸爸妈妈的爱,全是他一个人的。而我们家的一对女儿就不同了,她们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身边还有一个“她”,这个“她”正在跟自己分享着一切,因此她们很早就具有了“竞争”意识,知道要为自身利益而“奋斗”。

最早的“奋斗”出现在她们6个月左右的时候。那时她们已经能很好地独坐了,我们大人吃饭的时便将她们两个放在客厅地板上面对面坐着,给她们中间堆一大堆红红绿绿的玩具。可能是双胞胎的心灵感应吧,她们经常会同时相中同一件玩具,并同时伸手去抓,然后便是互不相让的拉据战。因老二个子大一些,大多时候她是胜利者。还好那时候的老大颇有姐姐风范,一般倒也不作计较,只好自己啃着大拇指聊以自慰。

再大一些,她们的“私心”也加重了。我们刚将玩具放下,两个小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玩具据为己有再说:速度极快地将玩具一件一件藏到自己的小屁股后面去,一会儿功夫,两人的前面空空如也,于是又开始“嗷嗷”叫起来要对方的玩具。我们只得隔一会儿就进行一次“抄家”活动:将玩具再一一搬回来。

到她们能连滚带爬能走路的时,我们家里已经成了惨不忍睹的战场。任何一件小物件,哪怕一张毫无用处的小纸头,一个不知什么时候掉在角落里的旧瓶盖子,都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这时的老大已毫无姐姐风范,老二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更是肆无忌惮。我听着家里此起彼伏的锐哭声和尖叫声,真担心自己随时会晕过去。讲道理对她们来说无异是对牛弹琴,我只能动用武力――强行将她们拉开,再想法去安抚那个在战争中失利的小家伙。

那段时间,两个小家伙白嫩的小脸上经常伤痕累累,抱她们出去玩,我经常得满脸惭愧地向好奇的人们解释她们受伤的原因。在他们充满同情的叹息声中,我绝望地想:这样的战争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啊?

没想到,美妙的和平时光很快就降临了。在她们两岁左右,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家里受欢迎的物件全都有了明确的归宿:那只丑丑的小老虎是老大的,那只穿裙子的小熊是老二的;封面上分别是小象、小松鼠和小老鼠的图画书是老大的,封面上分别是小猪、小鸟和小狐狸的图画书是老二的;那条红花边的手绢是老大的,那条蓝花边的手绢则是老二的……这些东西是怎么分配的?是谁分配的?分配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不知道,这一切对我来说永远是一个谜。我所能领会到的只是,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亦有她们自己独立运行的秩序和法则。

在那一段时间,我有点回不过神来。我常常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们像守财奴一样很小心地看管着自己的物品,时刻警惕着对方的来犯。一般情况下,她们都能自觉遵守秩序。偶尔,一个小家伙手痒痒了,或者想夺人所爱了,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摆弄一下对方的东西。而另一个小家伙呢,即使她正在干别的事,也总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敏捷在最短时间内发现,一边尖叫一边奋不顾身地扑上去:“这是我的,不须动!”这种时候我也不必像以前一样为难,而是理直气壮地充当裁判:是谁的东西就归谁。有时我也会提建议:“你们是好姐妹,好朋友,东西可以换着玩的呀!”这种中庸思想开始她们是听也不要听的,但说多了,她们便有了印象。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两个小家伙自己在进行外交:“给我玩一下呀,我们是好姐妹,好朋友呀。”我屏住呼吸等待着――另外一个小家伙严肃地思考了几秒钟,终于点点头,答应了。

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看来孺子可教也!

做妈妈后必做的4件事


当小宝宝平安降临人间后,他的身体和您的身体虽然分离了,可是,你们亲子之间的心与心却是连在一起的。

做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

这种心与心的相连,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的质量,与小宝宝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对您来说,成为母亲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与小宝宝之间产生心与心的亲密结合。具体该怎么做呢?

1、拥抱宝宝

小宝宝对最初抱自己的人,会毕生难忘。所以,在出生后两小时以内,拥抱小宝宝是十分重要的。

2、肌肤接触

当您和小宝宝在一起时,您最好让小宝宝不着衣物,躺在您的胸前,让他能听到他在您的腹内时已听惯了的心脏跳动的声音。因为这能缓和小宝宝的不安情绪。

3、吮吸乳头

虽然您可能还没有母乳,但却要让小宝宝来吮吸您的乳头,以此让小宝宝记住您的体香。

4、注视小宝宝

小宝宝因为对您很感兴趣,所以,他可能会注视您的脸。这时,您要把他抱在离您15公分的距离之内,以使他能看清。同时,您也要充满爱意地注视他的眼睛,这点对小宝宝来说很重要,他会感受到您的爱意。(女人志)

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个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总是特别的,妈妈是最疼爱宝宝的那一个,宝宝也是最爱妈妈的那一个。天底下妈妈疼爱宝宝的方式有很多,有没有可能选择一个特别的方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些方法,让妈妈成为宝宝心目中最值得骄傲的人。

◎宝宝喊“啊唷”时,别忘了亲吻他!

◎穿印有宝宝名字的T恤。

◎早晨,叫醒宝宝时,递给他一杯果汁。轻轻抚摩宝宝的背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给他读个故事开始美好的一天。

◎每年一次(生日是最容易记住的日子),在墙上画宝宝身体的轮廓图。每年画一个,标明日期和宝宝的年龄。

◎当你讲了令你后悔的话,你要向宝宝道歉。要承认即使是妈妈也会犯错误的,这是对宝宝表示尊重和关爱的一个方法。

◎上床睡觉前,花点儿时间轻轻拍着或摇晃大一点儿的宝宝,跟宝宝聊聊天,需要的话,静静地跟宝宝待一会儿。

◎春天一到,买一瓶泡泡液,出去吹泡泡,庆祝春天的到来。

◎洗澡后,用浴巾把宝宝包好,给宝宝一个拥抱,作为擦干程序的一部分。

◎每天在宝宝入睡前,抚摩他的前额,也可以在宝宝生病或不高兴时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在椅子上、沙发上,汽车里或宝宝的床上,如果他睡着了,你都要给他盖条毯子。

◎和宝宝一起看书或杂志的时候,让宝宝负责翻书。他长大一些后,让他读每一章节的题目,或有趣的对话。

◎要学会说“很遗憾,我也算不出来”、“我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

◎要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展示宝宝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照片。利用可爱的镜框,变换起来会很容易。

◎和宝宝一起玩沙土。

◎用宝宝的名字写一支歌、一首诗或一个故事。

◎让下雨天变得很特别。找出雨伞和雨衣,和宝宝一起在雨中亲密散步,或者相互依偎,或者拥抱。

◎准备一架相机,以便随时拍下你想永远记住的意外发生的趣事。

◎在雷雨天气,同宝宝依偎在一起。害怕时,不一定都要一个人勇敢单独面对。

◎偶尔一起玩打仗,譬如用枕头或喷水枪,会留下永久的记忆。

◎在街上,甚至人多的商业大街,同宝宝一起开心地蹦蹦跳跳。和宝宝享受疯疯癫癫的快乐时刻。

◎把宝宝的近照放在你的钱包里,让宝宝爸爸也这样做。

◎要兑现你的承诺,不要轻易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让宝宝完成这个句子:“我很棒,因为我……”

◎如果必要的话,不要害怕用对宝宝说“不”的方法来表明你对他的爱。让宝宝碰碰壁,也好让他知道凡事都是有限度的。

怎样做好单亲妈妈?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怎样做好单亲妈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友:我的宝贝很不幸,刚出生10个月,我就与他爸离婚了,现在,他爸说要与他脱离父子关系,以后都不来看他了,请问,我作为孩子的母亲,应如何既当爹又当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他现在已经28个月大了,自从他爸在清明节前夕当着他的面打我以后,就不肯跟小朋友们玩,总说人家会打他,请问我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谢谢您!

茅于燕:你的遭遇我非常同情。现在有一个问题,孩子爸爸为什么要和他脱离亲子关系呢?父母离婚,孩子还是双方的孩子,这种血缘关系并没有终止。应该和孩子爸爸谈,不要把上一代的问题影响到下一代,还是应该负起爸爸的责任来。

孩子在两岁以后,记忆力有很大发展,可以记住半年以内的、有深刻印象的事了。你的孩子已经两岁多了,而且爸爸打妈妈又是他非常难以理解的事,可以记忆深刻。同时,他把这种暴力行为迁移到小朋友那里,认为人家会打他,不跟人家玩。

解决的办法就是和他讲道理,告诉他不会这样的,另外自己和他一块儿和小朋友在一起多次,如果不发生人家打他的事,他就会忘记这个可怕的经验。

另外,你问到单亲母亲如何既当爹又当妈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婚姻家庭的专家以及有这方面经验的家长,都有很好的材料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你可以留意并找来阅读,对你会有帮助。

我在这里也提几点个人看法,供你参改:

1、单亲母亲抚养小孩,其责任、劳动,比双亲家庭要重得多。但是,这并不能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双亲家庭的孩子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在一个充满爱意和关切的单亲家庭里,孩子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快乐,发展得也和在双亲家庭中一样好。

2、一定不要有做一个超级家长(superparent)的想法,也就是说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家长。需知就是双亲家庭的家长也不能是完美无缺的。想当超级家长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你只是一个人,要增加许多压力,而这种压力你并不需要。家长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特点,比如脾气急、过份爱干净、讨厌小宠物等,只要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也没什么关系。

3、要找几位帮手,和他们说好,有事要麻烦他们,不要等到有事临时找,就来不及了。这些帮手可以是亲戚、邻居(当然最好是有长辈同住)。这样,到了紧急比如孩子跌倒,伤筋动骨,高烧昏迷,煤气中毒等问题发生的时候,马上可以找他们。为什么我说要找几位而不是一位呢?这是因为把责任交给几个人,可以分散一点。需知每一家都很忙,在紧急的时候,一位不在家,可以找另一位。

4、关心你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你很健康、很开朗,才有精力管孩子、管家。要注意营养、坚持锻炼,有足够的睡眠,必要时一定要去看医生或牙医,不要把自己不当一回事。

5、不要再给自己增加痛苦和压力了。不要老去懊恼过去(懊恼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学会更好地面对现在,期望未来。

6、你可以把你现在感受到的压力、痛苦,按程度在一个10分制的量表上排列起来。有的你完全不能控制,这一个压力或痛苦,就打上0等;有的你能有中等的控制,这一个压力或痛苦就打上5等;至于你完全控制的压力或痛苦就打上10等。先处理列在10等的问题,过些时候再处理列在5等或0等的问题。这样你就不会一下子面临许多问题了。

7、把生活上要处理的事组织一下,记在小笔记本上,分轻重缓急,用A、B、C类标出,A类为优先要办的,B类可以等几天,C类就更不着急了。这样,你同时要考虑的问题就少多了,免得眉毛胡子一起抓,没有重点。

8、为了省时间(单亲家长的时间更不够用),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比如:烧汤时可以叠衣服;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可以记一下帐;陪孩子搭积木时可以打电话等。

9、拉大时间间隔、减少任务。本来一周打扫一次房间,改为两周打扫一次;一周买一次菜,改为两周买一次菜(把菜放在冰箱里);买免烫的衣服,就省去熨衣服的时间等等。

10、过一段时间把孩子托给老人或亲友,自己外出找朋友聊聊天、看一场电影,放松一下,这会使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更有兴趣、更快乐。

11、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要"可怜"他,不要有有罪感,不要过份原谅他的过错、不要娇惯他,需知他将来上学、工作会需要更多的独立、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小时打好基础,培养坚强的、良好的性格,对他有很大好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应该是粗鲁的、不懂规矩的、懒散的、只知道索取不关心他人的。

12、最好和其他单亲家长经常来往,互相安慰、互相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和乐趣。

13、最好有一位异性的亲戚或朋友,帮助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两性的家长。他(她)不一定天天来,但有时来,陪孩子玩、陪孩子上大街,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使他有另外一种性别的成人榜样来学习。

14、对生活不要太紧张,遇事处之泰然,你不紧张,孩子也会平静地生活。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母子在“纠缠”,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拼命哭,一边走一边抱住妈妈的腿哀求着妈妈抱一抱。妈妈手里拿了一根可能在路边捡的小藤条,在吓唬小男孩:“这么大了还要抱,羞不羞……”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看他们,听着小男孩的哭声,我于心不忍,我心里出现了一个声音:“抱一抱他吧,这孩子哭得怪可怜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懂事开始就会耍一些小花招了,会用伎俩和眼泪骗取同情了。面对那个场面,到底是该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做一个仁慈妈妈呢?

很多教育理念认为,婴儿起就要给小孩充分的满足与拥抱,长大了才会更独立。那么刚刚那个小孩是不是一直没有充分得到过满足呢?因此到了上小学了,还那么渴望妈妈的拥抱,确实有一些反常。在很多人的观点里,男孩子不能太娇气,这么大了还要抱,长大了是不是会缺乏男子汉气概。但是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儿童来说,是不是还可以给予他充分的原则性以内的满足。难道就是因为需要妈妈一个拥抱,就要用上小藤条吗?上次听讲座,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例,有个外国爸爸带着女儿上中国的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跑到他身边要爸爸抱抱,于是爸爸给她一个拥抱。小女孩走到门口又回头跑到爸爸身边,还是要爸爸拥抱,结果爸爸笑笑,继续满足。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了十几次。一旁的家长都说:“这男人真是婆婆妈妈的。”老师议论说:“这父亲真是难得一见的有耐心。”最终小女孩得到充分的满足后笑眯眯地独自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和爸爸挥手再见。

爱孩子就做“懒”妈妈


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父母皆祸害”。80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含在父母嘴里长大的一代,为什么竟然称父母为“祸害”?

原来,80后最痛恨的是父母过于包办自己的生活,总是替自己作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原本应该具有的色彩。结果,爱就成了一种祸害。

前不久,我带女儿格格坐动车去杭州玩,动车上的一切都让格格很新鲜,她用手去掰收起来的活动桌子。结果桌子掉下来时正好砸在格格的鼻子上。格格疼得哇地哭了起来。我问她:“是不是小桌子砸痛你了?”格格说:“是的。”我再问她:“是谁让小桌子掉下来的?”格格说:“是格格。”我说:“那你哭什么呀?”格格马上意识到是自己的责任,立刻止住了哭声。

我说:“你用小手揉揉鼻子。妈妈教你怎样把小桌子放下来,又不会砸到自己。”于是,我给格格示范,一手去打开小桌子,另一手在下面接着小桌子,然后慢慢放平。我又让格格演示了两遍。我问她:“现在还会砸到自己吗?”格格说:“不会了。”

好多妈妈都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气?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缺乏责任意识?事实上,让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意识的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因此,妈妈太勤快这只是一种情感之爱,是爱的低级表现。“懒”妈妈虽然看起来很残忍,但有智慧的懒其实是一种理智的爱,这是更高级的爱的表现。真正爱孩子,不如做一个“懒”妈妈。

与勤快妈妈相比,我所提倡的懒妈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而是身懒心不懒,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妈妈树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的意识,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自主做事、自我负责、自主交往、自主学习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给孩子一些指导,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

,

做个身懒而心不懒的妈妈


做个“懒”妈妈的道理

实际上,根据我个人的感受,“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帮倒忙”。孩子与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次起来给她盖被;孩子自己吃饭,撒得到处都是,就得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的袜子、手绢不干净,就得重洗一遍。孩子自己洗澡,搞得“水漫金山”,就得“大禹治水”抢险救灾。处置这些事情,当然没有自己直接包办更为快捷方便,省心省力。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做个“懒”妈妈,因为我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身懒而心不懒

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懒”妈妈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

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自觉性。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劳动是光荣的,依赖大人是没有出息的。

其次,要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帮大人扫地,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抓住儿童节、生日等契机,鼓励孩子闯过难关,使其独立性迈上一层新台阶。

第三,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最后,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切忌操之过急。家长对孩子应有坚定不移的引导和始终如一的要求,并且做到长期坚持。

案例说明

我做“懒”妈妈绝不是为了享轻闲、图自在。孩子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开创,而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母亲在我家小住,最后被“气”走了。临走丢下一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懒妈妈,你这样对待孩子?我看不下去!”我母亲秉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吃,宁多勿少;穿,越厚越好;家务活,自己再累也决不让孩子帮忙。

而我和先生坚信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育子之道,“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也许用传统的眼光看,我的确不是一个勤劳的母亲。孩子一出生我就让她单独在小床上睡。1岁4个月时,我就让她自己吃饭,不再喂她。2岁时,我就把她送进幼儿园,中午不接回家。2岁半时,我就让她自己刷牙、洗脸、洗脚。3岁时,我就让她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4岁时,我就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整床。孩子跌倒了,我从来不扶她,而是让她自己站起来。玩具散乱了,我从来不帮她收拾,而是让她自己整理好……

其实,做个“懒”妈妈是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让孩子从小独立处理事情。

双胞胎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