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诗词
2020-11-24 儿童古诗词 胎教古诗词 拼音的童话故事古诗静夜思的拼音版本。
古诗静夜思的拼音版本jìngyèsī
静夜思
lǐbái
李白
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shàngshuāng
疑是地上霜
jǔtóuwàngmíngyuè
举头望明月
dìtóusīgùxiāng
低头思故乡
2古诗静夜思译文及注释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二指井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古诗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zj09.com小编推荐
古诗章台夜思韦庄带拼音版 古诗章台夜思韦庄翻译
古诗章台夜思韦庄带拼音版
zhāngtáiyèsī
章台夜思
wéizhuāng
韦庄
qīngsèyuànyáoyè,ràoxiánfēngyǔāi。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gūdēngwénchǔjiǎo,cányuèxiàzhāngtái。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fāngcǎoyǐyúnmù,gùrénshūwèilái。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jiāshūbùkějì,qiūyànyòunánhuí。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2古诗章台夜思韦庄翻译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衰落;已到生命尽头的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古诗章台夜思韦庄赏析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古诗夜夜曲沈约带拼音版 古诗夜夜曲沈约翻译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小伙伴们对诗词一定不会陌生,阅读诗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你阅读的诗词有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古诗夜夜曲沈约带拼音版 古诗夜夜曲沈约翻译”,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古诗夜夜曲沈约带拼音版yèyèqǔ
夜夜曲
shěnyuē
沈约
héhànzòngqiěhéng,běidǒuhéngfùzhí。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xīnghànkōngrúcǐ,níngzhīxīnyǒuyì?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gūdēngnuǎnbùmíng,hánjīxiǎoyóuzhī。
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
línglèixiàngshuídào,jīmíngtútànxī。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2古诗夜夜曲沈约翻译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3古诗夜夜曲沈约赏析《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古诗子夜吴歌秋歌李白拼音版 古诗子夜吴歌秋歌全诗的意思
古诗子夜吴歌秋歌李白拼音版
zǐyèwúgēqiūgē
子夜吴歌秋歌
lǐbái
李白
chángānyīpiànyuè,wànhùdǎoyīshēng。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qiūfēngchuībùjìn,zǒngshìyùguānqíng。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hérìpínghúlǔ,liángrénbàyuǎnzhēng。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古诗子夜吴歌秋歌全诗的意思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平定,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古诗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全诗赏析
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带拼音版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的意思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带拼音版
jūnwènguīqīwèiyǒuqī
君问归期未有期,
bāshānyèyǔzhǎngqiūchí
巴山夜雨涨秋池。
hēdānggòngjiǎnxīchuāngzhú
何当共剪西窗烛,
quèhuàbāshānyèyǔshí
却话巴山夜雨时。
2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的意思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四川时寄给他妻子的作品。诗的大意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吗?还没有一定的日期;现在,我所在的巴山一带,夜间正下着秋雨,雨水已经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共同坐在西窗下,剪着烛花谈心,再回过头来详细追叙今天夜晚这巴山夜雨时的孤寂心情。
诗中用浅显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想象。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想象中重逢的欢乐,交织在一起来写,两相映衬,感情真挚。在李商隐的短诗中,这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之一。
古诗相思的诗句带拼音版 古诗相思的诗意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小伙伴们对诗词一定不会陌生,阅读诗词可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你喜欢的诗词有什么样的典故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古诗相思的诗句带拼音版 古诗相思的诗意”,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古诗相思的诗句带拼音版xiānɡsī
相思
wángwéi
王维
hónɡdòushēnɡnánɡuó
红豆生南国,
chūnláifājǐzhī
春来发几枝。
yuànjūnduōcǎixié
愿君多采撷,
cǐwùzuìxiānɡsī
此物最相思。
2古诗相思的注释及诗意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诗意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古诗相思全文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