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胎教

2020-11-16 妈妈胎教 地球妈妈童话故事 妈妈的胎教

妈妈,我失恋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我失恋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某天,还在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告诉你,他失恋了,你该怎么办呢?扬扬妈的做法,你觉得如何?

扬扬是我今生的最爱,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把他生下来,让我每天都满溢着幸福,可是幸福之余,他每一步的成长也牵动着我的心。

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偶尔感冒生病外,庆幸一切发展得都很好,看着他身体棒棒,学习也不错,我沉浸在做妈妈的成就之中。可是,有一天,我却遇见了一件我做梦也难以想像到的事情。

这天,一向爱眯眼笑的小家伙耷拉脑袋回来了,看着他的小嘴撅着,眼睛红红的,我心疼地问:“扬扬,这是怎么啦?是不是挨批评了?”他抬起脑袋,委屈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妈妈,我失恋了。”

关于“早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听过某某和某某谈恋爱了,老师家长如何禁止反对,那时恋爱只是一个遥远而懵懂的东西,过后就忘记了。到了中学,老师明令禁止男女同学密切交往,否则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一生的幸福。于是,恋爱便成了雷池,不敢越一步。却没想到,我才4岁的儿子竟然恋爱了,而且还失恋了。我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告诉他“大丈夫何患无妻!”“天涯何处无芳草!”吧。也不能立刻发火,批评指责他,骂他小小年龄不学好吧。毕竟,恋爱为何物,他一点都不懂啊。

没办法,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拼命控制自己的惊慌失色,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平静地说:“都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要哭嘛。有什么事情告诉妈妈,好不好?”扬扬擦着眼睛,点点头。原来,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月月,喜欢和她单独玩,还送月月巧克力和玩具,今天更好笑,竟自编了首情诗给月月,结果月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伤了小家伙的心,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失恋了。

记得以前有位妈妈说过,她才5岁的儿子曾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他要结婚了。当时她并没有惊讶或责备儿子,而是耐心地询问儿子婚礼打算怎么办,需不需要她帮忙。一场看似很严肃的话题就这样被轻松地转移了。

我何不也学着这位妈妈,换一种方式来安慰宝宝呢?“扬扬,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不喜欢妈妈。”听到我说这话,扬扬抬起小脑袋惊异地看着我。“你看妈妈现在是不是很快乐?其实啊,喜欢妈妈的朋友有好多,妈妈和他们在一起照样玩得特别高兴。你也一样,兰兰、欣欣不都是你的好朋友吗,和他们在一起玩,不是也很好吗?”

从此,我那宝贝扬扬再也没有提起他那小小的恋爱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了吧。而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明白了:作为一位妈妈,不仅要关注宝宝生理的健康,更要细心观察他的心理发展,而且要学会采取和缓的方式来应对宝宝让你措手不及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中,我们也在成长。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摸着我的脸说:妈妈别生气了,你笑吧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摸着我的脸说:妈妈别生气了,你笑吧,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引言:力力妈妈说:最近孩子不知是怎么了,玩着玩着看我不出声,就以为我生气了。然后走到我面年摸着我的脸说:妈妈别生气了,你笑吧。我会呵呵笑两声,然后,宝宝也会对着我呵呵的笑。我觉得宝宝是不是太敏感了,还是我对待孩子的态度出现了问题。

其实,原因在于孩子在犯错时,父母总是说:“如果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所以孩子总处于害怕中,以为自己又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建议一:试着冷静下来分析问题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生气,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哭闹,在了解原因之后再做定夺。孩子犯错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生气,孩子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而且还容易给他的心里造成阴影。家长这时候应该冷静下来耐心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建议二:分清楚大错和小错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太过敏感,总想着要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纠正他,但很多时候孩子犯的错无非是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而很多家长都会小题大做。有时候家长应该容忍孩子犯的小错,不需要每次都去纠正他,可能在他尝到了错误做法的后果之后,他自己会觉悟过来什么才是正确的。让孩子自己领悟,这效果远远比家长的教导要来得好。

建议三:分析是孩子错了还是大人的观念错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他觉得应该是这样,而在大人的世界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如果这时候你认为是孩子的错,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单纯的世界给抹杀了。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奇怪的想法,但作为父母先不要急着否定他,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呢。

家长如果直接对孩子生气,这样很有可能就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叛逆因子,这对你的教育来说是一块绊脚石。孩子都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关心,一味的责怪只会让他心理产生阴影,耐心引导才能够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有时候很淘气,家长千万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和孩子生气。在孩子6岁之前,如果家长经常对他生气,他会渐渐养成消极的负面人格,经常觉得自卑,害怕与人交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

妈妈,我从哪里来?


十年前,儿子提出的第一个性问题是:“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那时他4岁左右。在他6岁以前,反复问我这个问题,我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不愿意告诉他是从垃圾堆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捡来的,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只好对他说:“你长大就知道了。”可儿子不依不饶,常常缠着我问。我跑遍了昆明市的大小书店,希望能够买到一本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书,最好是一本精美漂亮的儿童漫画书,让我能够自然而又平静地“照本宣科”,把他生命的故事像童话一样讲给他听,就像给他讲其他的童话故事一样。可是,我被告之没有这类书卖,一个书店的老板对我说:“教育孩子嘛,教他读点唐诗,背点宋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这些了。”

儿子6岁时,一天,我正在做饭,他又提出这个问题了,我看着他天真无邪的样子,笑着对他说:“长大了妈妈就告诉你,好吗?”晚上,我正在看一篇关于儿童性教育的文章,儿子又来了:“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你告诉我嘛”,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好吧,妈妈现在就告诉你。”我到书房找出我大学时用的医学解剖书,这时,一直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开口了:“你真要给儿子讲啊?”“是啊。”“告诉他这些,合适吗?他懂了这些会不会学坏?”“告诉他一些知识,儿子就变坏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变坏吧,我们试试看,看他知道了后有什么反应,如果真出现了问题,儿子还小,纠正也来得及嘛。”“那就讲吧。”儿子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我翻开书,找到需要的图,不管儿子能不能看懂,我第一次开始回答儿子的性问题了。

“这是爸爸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男性生殖器图),里面有一颗种子,爸爸把这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身体里,你就开始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就像我们种花种草一样,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花和草来,对吗?”

“我们在奶奶家种过花,我知道”

“你长到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你就生出来了。”

“从哪里生出来呢?”

“从妈妈的生殖器官,这是妈妈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女性生殖器图),这里有你生命的通道,你就从这里生出来了”

“什么是生殖器官?”

“就是生小孩的器官,比如外婆生妈妈也是从这个器官,妈妈生你也是从这个器官。”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早告诉我不就得了吗?!”儿子愉快地起身离开,到他房间玩玩具去了。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我们没有发现儿子“变坏”!

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只想知道自己生命的来源,他们并不是在问我们成年人的性生活,我们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所以我们才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尴尬和无奈。

有了这次突破,我和儿子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了.几个月后,儿子关于他生命的问题还在继续:"妈妈,爸爸的种子怎么种进你的肚子里啊?"我就告诉他:“妈妈上次讲的生殖器官你还记得吧,就是生宝宝的器官,爸爸和妈妈生宝宝的器官接触了,种子就种进去了呀!”儿子满意地离开了。

很多妈妈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对回答孩子的性的问题会有些尴尬,其实,只要坦然地告诉孩子,就不会觉得尴尬了。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也许有一天,你会为孩子这样的行为而震惊或者失落:当你乐呵呵地走到他的房间外,准备看看他正在做什么,或者问问他愿不愿意和你一起出门的时候,3岁的小人儿居然严肃地跟你说:“妈妈,你别进来。我现在有事儿……”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就像当了妈妈的你经常叫喊着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一样,孩子其实也需要自己的空间,而且这种需要从很小开始就有了。只不过,他不知道要怎么告诉你。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他们的需求程度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只要拥有自己一个小小的“窝”,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安安静静哄娃娃睡觉,或者隐藏一下下卡片就足够了,有的孩子却需要关上房门,并高悬“禁止靠近”的大警示牌才能安心;有的孩子喜欢自己待会儿,但如果你上前找他,他就会从自己的小世界里出来,有的孩子一旦受到你的干扰,就会大发雷霆,好像你踩了他的尾巴一样。

那么,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需要给他们保留多大的自我空间呢?

0~6个月:妈妈,就让我发会儿呆吧……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对于一个小baby来说,独处的、安静的时间是真正的“停工期”——他终于有机会能休息一下了!每天除了睡觉和喝奶的时间外,爸爸妈妈以及亲戚朋友总是不停地逗他乐,虽然小宝宝已经可以承受20分钟之久的挑逗,但是他们每天都需要有些安静的、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时间。

所以,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帮助小宝宝学会如何让自己快乐。比如当他一觉醒来,你不要立刻扑上去摸摸这儿,看看那儿,而是尽量让他学会玩自己的手指、脚趾或者练习发出“咕咕”的声音来帮助他自己平静而快乐起来。

提示:当宝宝醒来,情绪很好、很平静的时候,让他坐进躺椅或者婴儿车,然后把他推到窗前,让他在安静中远眺一下,虽然他的视力范围极其有限,但是哪怕就是感受一下腿上的阳光、听一听窗外的鸟鸣,或者就是出出神、发发呆,也很好啊!

1~2岁:我的地盘,我做主。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知道别人和自己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往往需要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并且认识自己的能力。

当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翅膀还没有长硬”,所以不可能太独立。他也许想自己在院子里走走,但不会走得太远。他也许想单独在房间里工作,但不会把门关得严严的,只不过是象征性地合上一些,给你留下大大的缝隙。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区分“我的地盘”和“妈妈的地盘”的概念了,即使都在你们家里,不同的地盘,他的表现也会有小小的差别。此外,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居然没有小时候大方了,他经常会独自享用美食,拒绝与你分享。

提示:这么大的孩子是不可能说出他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因此,当他推你、拍打你或者跟你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要惊奇,也许是他想要单独呆一会了。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说推人是不好的,然后问问他是不是想自己待会儿,然后开心地走出他的“地盘”。

3~4岁:我自己能行,妈妈你别管。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一点点独立性,他能够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技能。比如他能自己穿衣服、喝果汁、使用剪刀剪东西之类。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希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三四岁的孩子希望自己像个大孩子一样,如果父母在他身边指点不停地指手画脚的话,他反而很难做好了。而且,成年人的过多帮助,往往使孩子对事情失去想象力。所以,在孩子并没有发出救援邀请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收起关注的目光,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冲突、扮演角色,尽力去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有些3岁的孩子可能开始搞些小秘密了。他们喜欢把一些心爱的东西藏起来,比如一辆小汽车、一枚小贴画,并且对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然后在这种可爱的神秘感中获得满足和快乐。过几分钟或者过上几天,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小宝贝翻出来,寻找下一个藏宝地点。

提示: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接收到孩子的“请勿打扰”信号是从他上卫生间时要关门开始的。其实,孩子并不是对自己的身体隐私有了意识,他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还有些孩子开始喜欢和他的小毛绒玩具、洋娃娃说悄悄话,玩一些过家家的游戏,并且不愿意有成年人在场……无论何种状况,你的突然降临,也许会引发他的尖叫,他甚至会恼羞成怒推你离开卫生间或他的房间。这时你千万不要生气,你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如果你不希望妈妈打扰你,可以说‘我想自己待一会儿’,妈妈就会走开了。”

5~6岁:我已经长大了!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到了五六岁,孩子变得更喜欢交际了,而且他们越来越喜欢同龄人混在一起,而尽量远离成年人的干涉。当然,即使上了小学的孩子也不可能成熟到无人监督的程度,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呆着,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出面干涉一下。作为父母,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空间的权利,尊重他只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秘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们也要让他知道你们仍然是父母,而且,隐私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你可以通过很多机会告诉孩子:“在进入你的房间前我会敲门,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把门插上,禁止我入内。”

提示:无论孩子在什么年纪,你应该都让他知道带着他的小秘密靠近你们,是非常安全的。这就意味着,当他信任你们、向你们倾诉的时候,千万不要反映过度。要知道,趁着孩子的隐私仍旧单纯而可爱的时候,比如偷吃了一块巧克力或者不小心把爸爸的画轴弄断了时,你要打好一个地基——一直保持你们和他之间的交流通畅到有那么一天,他有了真正的秘密时,他才会真诚地、信任地跟你交流。

妈妈,我要买这个(上)


在宝宝连说话都不清楚时,许多父母也许会认为,这个时候谈宝宝的金钱观,似乎言之过早了,也因此而忽略其重要性。但当带宝宝逛街时,常会发现孩子以那不清楚的语言伴着哭闹,明白地表达自己对某件物品的渴求时,而父母总是无奈地花钱消灾;但过了不久之后,也许另一场相类似的“戏”又再度上演。令父母头痛的除了孩子经常强烈、短暂又多变的欲求之外,常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消灾的经济问题。

金钱的意义

出生于现代的宝宝,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甚多,接收讯息快速,也许他不明白“金钱”的意义与价值,不了解不同单位的钱有什么不同(只能以纸币、硬币来判断),但却可以知道“钱”可以换来他喜欢的玩具、糖果、饼干……父母以“以钱易物”在孩子小小心灵中,早已耳濡目染了,所以当孩子会需要“妈妈,买这个”时,金钱观的给予,其实已经不早了。但如何让牙牙学语的宝宝懂得金钱的意义呢?其实此时期的幼儿,只要让他知道钱是会用完的就够了,就像糖果没了、饼干吃完了,一样的简单。天真的宝宝是无法理解,父母是如何辛苦地把钱赚回来;也许他会觉得,钱是从爸爸口袋、妈妈的皮包里生出来的呢!有时可以故意把钱掏空,让他亲眼看看空的皮包或空的口袋,并明确地告诉他“没有”,几次之后,孩子就容易死心,而不再做强烈的要求了。

不过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掌握不为宝宝的哭闹所屈服,才能达到训练目的,聪明的宝宝常会用一些用一些方法试探父母的尺度,如果父母无法掌握原则,那就只能忍受接踵而至的困扰了。

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父母常会问:孩子几岁时开始给他零用钱才恰当?专家表示:何时给并不重要,如何给才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呢!因此,以下一些方法可以提供父母作为参考,让孩子从生活中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包括:

1、教导孩子懂得储蓄

不妨在家中准备一个透明的零钱罐,然后贴上宝宝的名字,让他知道这是属于分的钱,并让孩子知道“花钱”之前,先懂得怎么“存钱”:在教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着把钱丢进扑满的洞里,等到现金很多,可为孩子开个帐永存入银行,养成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2、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如自己乖乖吃饭、把玩具收拾好、帮妈妈做家事……,不妨偶尔以钱作为奖励,让他把钱存进扑满,这种方式可以给孩子一种成熟感与满足感,除激励孩子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外,无形中也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存钱是一种快乐的事”的观念。

3、与孩子一同存钱

每天下班回家时,陪孩子存进一点零用钱(五元、十元硬币即可),让孩子知道父母乐于与他一起“分享”每天辛苦工作得来的成果,也让孩子感受到积少成多并不容易,但是看到逐渐变多原钱,将会是一份成就感。除了较懂得珍惜外,也会养成每天储蓄的好习惯。

4、给予他接触的机会

给孩子一点儿钱,陪他一同到商店,让他尝试自己选购喜欢的糖果、玩具等物品,并主动询问店员东西的价钱,然后学着自选付款,让他有接触钱的机会(即使是三岁的宝宝,也会为此动作开心半天呢!)。在选购的过程中,观察他选购的食品物品适当与否,当场给予机会教育,如:这种糖果色素很多,吃了对身体不好……此外,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偶尔让他帮忙购买东西,一方面让他有接触钱的机会,并培养对数字的概念。

5、培养节省的观念

父母平日对金钱的使用和看法,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当孩子要求某样东西时,父母随口就答应,并对孩子说:“自己拿钱去买。”这样可能会千万孩子对金钱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钱是万能的,只要我有钱,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培养孩子节省的观念也是很重要的。平日父母可以把大人赚钱的辛苦和钱的用途,解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珍惜。

6、多利用机会教育

当孩子羡慕别人玩具,吵着要买时,父母如果觉得购买该玩具没有意义,则应该尝试和孩子沟通、讲理,让孩子了解有些东西并不值得买,甚或可以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每样都有,妈妈的钱要买菜、缴你的学费……”,把各项支出说出给孩子听,让他明白钱的支配和用途。

妈妈,我要买这个(下)

妈妈,我要买这个(下)


学习分担与分享

此外,专家也指出,在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包括:

1、勿以金钱作为利诱

有些父母喜欢用钱作为孩子帮忙做家事的报酬,如:洗碗一元;扫地、拖地二元……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变成了获得金钱才帮忙家务,造成错误的观念。用钱作为奖赏虽然是奖励办法中的一种,但只能偶尔为之;如果时时、处处都用钱来奖赏或打发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将只建立在金钱上,会造成不良影响。父母应让孩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以培养他对金钱的正确的观念。

2、随时引导

在孩子尚未懂得运用金钱之前,父母要随时引导,别让孩子挥霍无度,也别让他成为一毛不拔的小气鬼;除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外,家人的生日、朋友的生日时,也可以引导孩子量力地表达自己的关怀和祝福。在孩子懂事之后,必能随袭父母的指导,在金钱的运用上掌握自如。

3、不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

在富裕的经济状况下,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照单全收;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若不能体会父母持家的艰辛,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后果可想而知。孩子许多错误、偏差的金钱观,常来自父母错误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动作一点方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心,懂得回馈、学会分担与关怀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人格和人生观的养成,都深受父母行为影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父母应深思自己的观念上是否有所偏差,身教之作多一点技巧,让孩子从金钱的意义与价值里,学习分担与分享。

采访撰文:王绍缓

妈妈那时欺骗了你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妈妈那时欺骗了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们也许都对孩子说过善意的谎言,但也许这只是为了让宝宝不那么伤心或沮丧。宝宝的好性格要从小培养,下面我们来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

妈妈得承认,当时,真的骗过你,有时是为了让你不任性地哭闹,有时是为了让你开心地笑,有时是为了让我们相处得更好。如果以爱为名义的欺骗,宝贝,是不是你都可以原谅我?

妈妈没有走路去看你

——宝琳妈妈

还是在你1岁半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太忙,没法照顾好你,只能让奶奶接你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这是我们第一次分开,一想到要和你离别,妈妈的心里真的很难过。你被奶奶接走的那一天,我躲在房里悄悄哭了,最担心的还是到了夜晚,你缠着奶奶找妈妈怎么办。

果然,到了夜晚,已经11点了,你哭得让奶奶没辙,只好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在电话里能够安慰你。可是,你一直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不管我怎么说,你仍在沙发上抱着电话不肯去睡。妈妈在电话里已哭成泪人,我向你许诺,妈妈马上就出发去接你,不过天太晚没车,妈妈只能走路来。听了这句话,你才放下电话,让奶奶抱着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在你回奶奶家的3个月时间里,每次在电话里,你都要问妈妈走到哪里了?你知道妈妈正在接你回去的路上,你不再每晚哭闹着找妈妈,你乖乖地吃饭,去和新的小伙伴玩。奶奶每次向我说起你越来越乖时,妈妈却还是觉得有些伤心,宝贝,你那么相信妈妈的谎言,而我却以爱的名义欺骗了你。

妈妈想了很多办法结束工作,提前去接你回家了,快到家之前,我打了电话告诉你,妈妈终于走过来了,你马上就能看到妈妈了。你马上就跑到门外等着,一看到我出现,就摇摇晃晃地扑向了我怀里。妈妈让骗局有了快乐的收尾,可是,妈妈以后再也不会去骗你了,因为,那真让妈妈内疚,也让你尝了3个月等待的滋味。

小鱼儿没有去天堂

——小羊妈妈

当你早上起床后,发现你养的小鱼儿不见了时,你蹲在鱼缸旁边开始哭,吵着要小鱼。妈妈知道你把它当小鲤鱼泡泡,同它做好朋友,陪着它玩,给它换水,喂食物,可是它却死了。好朋友不见了,你一定会很伤心。妈妈怎么能随意说一句,小鱼儿死了,重新买一条就是了。妈妈不愿意你小小年纪就尝到和好朋友生离死别的滋味,哪怕它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儿。

于是,我骗你,昨天晚上,小鱼儿游啊游,游到天堂去了,那里有许多它的朋友,也许要很长时间它才会回来。你止住泪水,问我,天堂里有水吗?有它喜欢的鱼食吗?我很肯定地告诉你,一定会有的。

“小鱼儿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就成了你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当隔壁的小哥哥很认真地告诉你,你妈妈是在骗你,去天堂就代表死了,可能早就被你妈妈扔垃圾桶里去了。你回家问我时,小鱼儿是不是真去了天堂。还是被扔到了垃圾桶里。如果真的被扔进垃圾桶里,它太可怜了。看着你严肃的小脸蛋,妈妈决定带你去看小鱼儿去天堂的地方,我把你带到小花园,在一株花丛下,我指着那里,告诉你,小鱼儿是从这里去天堂的。也许妈妈再一次骗了你,可是,妈妈想,在你年幼的生命里,学会接受美好的别离。

牛奶没被小魔仙喝掉

——果果妈妈

已经是第四天了,你怎么也不肯再喝牛奶,原因很简单,妈妈曾骗你,你的牛奶被小魔仙喝掉了。现在,妈妈还是勇敢地向你承认错误吧,妈妈真的骗了你。那天我带你去吃过鸡腿汉堡后,你回来又吵着喝牛奶,妈妈担心你肠胃受不了,只好骗你牛奶被小魔仙喝掉了。小魔仙是你最喜欢的动画里的人物,你那天很高兴小魔仙能来我们家喝牛奶,所以很乖地没再吵着喝牛奶,妈妈也松了口气,还为自己的想像力有点得意呢。

可是,第二天,你却再也不肯喝牛奶了,你不断地问我,小魔仙还会什么时候来我们家,他如果再来,会给你带礼物吗?你说要把牛奶留给小魔仙喝,你不断地问我关于小魔仙的问题,而妈妈不知道是该继续骗你还是要对你讲实话,这是妈妈没想到的难题,也不知道怎么去说服你喝牛奶,原来,骗小孩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好吧,妈妈还是准备很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小魔仙并没来我们家,是妈妈骗了你。你很失望地哭了,妈妈这次好好解释了为什么那天不让你喝牛奶的原因,你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你很快就原谅了妈妈,又开始喝你爱喝的牛奶,妈妈也决定,也许以后告诉你实情比要骗你要更好。

那场没有你的旅行

——雯雯妈

妈妈好不容易争取到一次免费旅行的机会,心里很高兴,但让我为难的是,到时怎么跟你说再见,怎么让你在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几天,让你不会哭着找妈妈。每天,妈妈去上班时,你总会依依不舍地和妈妈告别,以前你曾试过用嚎啕大哭来阻止妈妈上班,可是没有一次得逞,你也终于知道,妈妈每天必须上班。说过再见后,你就会开始玩自己的玩具,和外婆一起度过一天。这次旅行,我只能骗你妈妈的工作需要好几天才能做完,到时可能回不了家。

妈妈郑重其事地和你说起这件事时,你嘟着小嘴巴,眼泪又满满地在你眼眶里盛着,每次妈妈认真地和你谈事时,你都会这样,或许小小的你也知道任性哭闹已经无济于事,只能默默接受。妈妈真高兴你没有马上无理哭闹,而你懂事的模样又叫妈妈心酸。妈妈以前和你说过太多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妈妈因为工作离家三天,你虽然难过,还是勇敢地接受了。

去旅行的3天里,妈妈也忍住了没打电话给你,妈妈怕你在电话里哭,也怕自己会哭,在旅途中,我曾遇过和你年纪相仿的宝宝,他们的爸爸妈妈带着她一起旅行,这让我更想你。

旅行很愉快,可是却要骗你才能成行,这是旅行唯一不够完美的地方,下次旅行,我一定要带上你,那次旅行小骗局,让我们都忘了,好吗?

TIPS

1.不要骗孩子,“骗孩子”虽然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获得你想达到的目的,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2.如果因为骗宝宝出现不良后果,要找机会对宝宝解释前因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早纠正。

编辑/lulu

妈妈,我从哪儿来的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妈妈,我从哪儿来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所有的孩子都会问自己的父母同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初通人事后就会对自己生命的来源问题产生疑问。父母也认为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这里给父母提供的建议是,尽量给孩子提供真实的答案,不要用类似“是从苹果树上掉下来的”的回答敷衍他,这样的回答他是不会满意的。孩子往往会自己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这时他会对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感到忐忑不安,担心别人知道后会遭到嘲笑。他认为这种心理是神秘的甚至有罪恶感。

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好奇的孩子往往更关心两个相关的问题,“我是怎么钻到你的肚子里的?又是从妈妈哪儿出来的?”关于这两个问题,许多妈妈回答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会用比喻来回答,说是小鸟衔来的种子或者是妈妈吃了奇异的苹果就会在肚子里生长出宝宝,而出生的部位是肚脐、胳肢窝等地方。相反有的妈妈会用比较实际的答案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小故事。

“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爸爸身体也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有一天,它们两人相见了,卵子就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的家里做客,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专门为他俩准备了一所美丽的宫殿叫子宫,在妈妈的子宫里,卵子和精子合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妈妈身体里营养物质的哺育,它们成长为一个小胎儿,等到胎儿十个月的时候,妈妈住到了爱婴医院,医院里的助产士阿姨就把宝宝接出来了,你这个小生命就诞生了。”

用这类比较真实的故事,宝宝会十分爱听,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讲解,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认为这是羞于见人的事,担心别人听了这个故事会笑话孩子。要从孩子探究世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小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见多识广以后,他对这类问题就见怪不怪了。当宝宝认为这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时,心理上的阴影也会烟消云散。父母应牢记自己的语言、行为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如果你认为性是一个正常的事物,那么在孩子的心中就不会对它产生畸型的心态了。

妈妈胎教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