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筹划

2020-11-10 亲子活动筹划 亲子活动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

搬家(事先筹划篇)。

问题:

我们想要搬家,希望这对我们的孩子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我们该如何降低这次搬家所带来的影响呢?

思考:

往最好的方面想。大部分孩子对搬家适应得很快,尤其是在父母已经事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解决方法:

1、如果可能,事先带孩子去几次新家,看看新的周边环境以及新的学校。当你的孩子对你们将要去的地方有一个清楚的印象时,他会感到更舒服。如果你们要跨省搬家,你可以去看看新的城市,拍一些照片,或者拜托你的房地产经济人为你做这些。买几本能够和你的孩子一起读的小册子。收集一些关于当地动物园、游乐场、水上乐园、公共游泳馆、剧院或者其他你的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物的信息。找出那些让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的信息尤为重要。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滑旱冰,就找找看在哪里能滑。如果他喜欢骑马,就找找当地的马场。

2、最后打包孩子的卧室,并且第一个将其拆包。不要乘此机会对孩子的卧室“大扫荡”或者扔掉旧玩具。当他们搬到新家,找不到他们熟悉的痕迹时,孩子们会感到害怕。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熟悉的东西都在新家里面,孩子们会很快地适应。如果可能,将整个屋子一起搬走,包括墙上的画。这样你的孩子会在一片混乱中拥有一个天堂(你也可以躲在那里,如果你想的话)。按照老房子的样式来布置孩子的新房间,这样它就会充满熟悉的味道。如果

你的孩子足够大并且对此有兴趣,让他一起帮忙拆包,并布置他的房间。放松一些规矩:让他在墙上贴一些海报,在床上搭一个堡垒,或者将他的火车轨道沿着卧室铺设。

3、如果可能,让你的孩子在搬家的那一天和一位亲戚或朋友待在一起。看着所有的东西都被拖出来装上卡车,很多孩子感到难过。向你的孩子保证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会被运到新家。年纪小的孩子们似乎很难理解这些。在房子里走走,谈谈你带走的那些东西会有所帮助:冰箱、沙发、灯……

4、让你的孩子用一个盒子或者箱子装上他所有重要的东西,并随身带着,而不是和其他东西一起打包带走。让他和最心爱的玩具和衣服在一起,可以给他一种真正的安全感。

5、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孩子会感染到你的心情。如果你自己压力重重并感到害怕,那么孩子也会对搬家产生畏惧心理。通常,父母在搬家的时候总是忙碌而充满压力,以至于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孩子是多么不耐烦。试着从现在开始,对孩子烦恼的情绪敏感些。关注搬家带来好的方面。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立刻乐观起来,就让孩子去亲戚或朋友家待上一段时间。

扩展阅读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美好人生,规划先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到底是让孩子自由成长呢,还是有规划有选择地让他成长呢?不仅仅是爸爸和我有过这种苦恼,刘姐也时常为宁之泽烦恼这个问题,相信天下的年轻父母们都为这个问题烦恼。

很早以前我就经常看那些名人的父母是怎样给自己的孩子做成长规划的,有很强制的父母,比如说丁俊晖的父亲、蒋方舟的母亲;也有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比如说童话大王郑渊洁以及韩寒的父亲。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下,孩子都成才了?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天分所在。

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是很重要的。但宝宝这么小,我们如何知道他究竟该走哪条路呢?这当然要靠妈妈们的细致观察了,宝宝有怎样的天赋是需要爸爸妈妈认真观察的,孩子喜欢什么也是需要爸爸妈妈细心留意的。

我从小就爱读书,也看了很多书,深知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所以宝宝从小读的书,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我会尽量选择正面积极的人物,也会很细致地给他讲解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诚实,或许有些抽象,那么就用书中的人物去给他细细解释。我会给他讲一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让他对美好的品德在内心有憧憬、有神往。因为无论是一个怎样的人,都应该具备美好的品德。

宝宝太小,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我就会适度引导他,让他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发现小家伙确实比较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投篮,但这也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擅长这个,或许是和爸爸在一起玩投篮游戏很快乐。但我也不会去限制,毕竟我们现在只是在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路,而不是规定他要走哪条路。因此一定要给他相对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现那条最适合自己走的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如果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我并不要求憨宝宝像有些孩子那样要会背多少首古诗、会算多少道算术题,我会让他充分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享受一个宝宝应该享受的美好。七岁以前知识都是次要的,这个阶段是性格、兴趣、爱好的培养期,妈妈要注意分清重点,不要错过了培养宝宝的黄金时间。

妈妈心得

自己要有清晰的目标!如果自己脑海里都是一片混乱,如何去规划别人幸福的人生?在想着给孩子做规划的时候,不妨也多看看提升自我能力的一系列相关书籍,只阅读育儿类的书籍有时候容易导致狭隘的思想。

有句老话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就表示了对什么事情具有天赋。对孩子有效的培养,就要发现孩子的喜好,然后加以锤炼雕琢。

首先,因材施教。如果孩子特别爱动,你可以考虑让他学习武术或者运动类。如果孩子对颜色很敏感,可以考虑让宝宝学习画画。

其次,要注意培养能力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无论宝宝以后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他都需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不要一味地让他走在规划的路上,要让他那条路丰富多彩、宽敞明朗。我们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是一个更有钱的未来,也不是一个单纯作为篮球手或是钢琴家的未来。

最后,做家长的要明确人生本来就有多种的选择和可能。虽然家长现在可能为孩子已经做好了很多自认为很美好的规划,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能会发现,之前的一些计划,有些不是很适合孩子。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做家长的是刻板地延续之前的“完美计划”,还是随时调整自己的看法、随时改变自己的规划呢?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选择后者,但是真正面对生活中的这个问题,而不是纸张上的问题的时候,做家长的往往分不清楚情况。

钢琴该不该搬回家(上)


每个孩子都有才能。以音乐为例,并不只是具有音乐才能的孩子才可以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触音乐的机会。在学前阶段,通过音乐这种工具,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这也是他将来能不能发挥才能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设想。

发现宝贝的音乐才能

教育学家研究证实,一些孩子在5岁时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这时候,父母应当及时捕捉住。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肖邦19岁就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倘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因此,家长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音乐才能强的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哪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

当你捕捉到孩子的才能,接下去就是如何设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赋、爱好和主客观条件,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要不顾条件是否可行,盲目地进行自我设计。

培养宝贝的音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天赋与后天的培养和熏陶分不开。研究证明,未出生的胎儿就有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放悦耳的胎教音乐对孩子进行胎教。这样宝宝就会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当他出生时当然分外可爱。但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忘了,在宝宝出生以后也要让他多听音乐。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听到在母胎中曾经听过的音乐,会有安静、愉快的表现。宝宝3-4个月时,是一个可利用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时期内让孩子继续听胎教音乐,可以逐渐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不然的话,胎教期间宝宝好不容易形成的对音乐的感受就可能会失去,那爸爸妈妈们就白费力气了。

真正对音乐的学习离不开音乐能力的发展。那么,孩子的音乐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就开始喜欢节奏明快的音乐,3岁左右能随着音乐节拍有节奏地拍手、走路、蹦跳,可以唱简单的幼儿歌曲,4到5岁的幼儿就能较准确地把握节拍来唱歌,6岁以后,音乐能力更是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训练,孩子能从合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能参加合唱和重唱等。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3岁左右开始比较好。但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最好让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做启蒙老师;二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而定,如果孩子实在对音乐不感兴趣,最好不要强求。

父母在决定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如果要学,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下一篇:沉重的钢琴,该不该搬回家?(下)

孩子不愿搬家 这是为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不愿搬家 这是为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5-7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熟悉的环境里,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搬家,意味着要离开熟悉和适应的地点,重新去认识一个陌生、未知的世界,这让孩子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家长快来了解一下,孩子为何不愿搬家?

为何不愿意搬家?

1、我喜欢这个家

对于孩子而言,现在的家可能是他从出生起到现在一直生活的地方,无论是环境结构,还是陈设物品都是孩子所熟悉和适应的,在这个环境里,他感觉到安全和舒适,从内心深处喜欢并依恋这个家,最重要的是,孩子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因此,搬家对孩子而言不仅意味着一次改变,还意味着家的“失去”。

2、这里有我的好朋友

5-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幼儿园里,有了朝夕相处超过2年的老师和小伙伴,在自家的小区里,也认识了一大群亲密的好朋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环境里已经游刃有余,并乐在其中,与同伴分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社交圈得到了“破坏”,当然,很不愿意搬家啦!

3、新环境很“可怕”

尽管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喜欢新鲜的事物。但是,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在新奇之余,会感到担心和害怕,新家里会不会有怪兽?在新家会不会迷路?尤其是知道要长久地生活在那里,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退缩心理,不愿适应和改变。

新家训练大本营

1、还是原来那个家

面对孩子对“旧家”的眷恋,爸爸妈妈们不妨在布置新家的时候关注下孩子的情绪,征求孩子的意见,在新家中尽量保持“旧家”的面貌,给孩子一个适应和过度的过程,让孩子内心深处觉得,尽管换了个地方,但是家还是从前的样子,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2、常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

童年时期的友谊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融入社会和集体的重要方式。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定期回来看望小伙伴们,还可以邀请他们来新家做客。让孩子明白,搬家并不意味着与伙伴分离,知识距离远了些,还是可以常见面,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同事,在新家、新的幼儿园里,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好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

3、新环境很有趣

针对孩子对新环境的担忧,爸爸妈妈不妨提前先带孩子到新家附近进行几次出游活动,帮助孩子熟悉、适应新环境,消除焦虑心理,培养对新家的感情,在轻松的游玩中,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宝宝顶嘴 家长先别生气


“不要你管!”……如果这些伤人的话语开始从那个原本温顺的宝宝口中不断冒出,父母的反应肯定从震惊转变为恼怒,再到茫然不知所措。不过还好,这只是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只要父母能处理恰当,你和孩子就会迅速度过这一充满“挑衅”的烦恼阶段。

仿佛就在昨天,这个长得像天使般的婴儿,还躺在婴儿床里,用一双无辜的眼睛盯着你,似乎在对你说“亲爱的妈妈,我会为你做任何事”。可是一转眼,这个天使般的婴儿长大了,会走路了,开始说话了,也学会顶嘴了。你叫他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但是你听到的却是“凭什么让我捡!”你叫他把第二块饼干放回盒子里,但是他却挑衅般地告诉你“你怎么这么小气!”然后当着你的面,把那块饼干咬得嘎嘣响。

生气,烦恼,甚至很想揍他一顿?这些反应都很正常。不过,比这些惩罚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阻止他的这种行为,因为顶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

儿童专家对此早有研究,并列举了以下六种常见的孩子顶嘴类型,当然还有应对策略。赶紧学上几招,对付你家那个恼人的宝宝,让他变得乖乖的。

说话不礼貌

好友兴高采烈地带着你的宝贝儿子外出就餐,回来后,朋友却生气地告诉你,在吃饭时,她让你的孩子少吃些冰激淋,孩子却说:“你又不是我妈妈!别再整天唠唠叨叨!”

应对策略

一定要立刻对朋友道歉,因为这实在是很不礼貌的言辞。然后对儿子说:“妈妈很失望,也很生气。因为你对阿姨说了很不礼貌的话,让我和她都很伤心。”如果儿子争辩说他今天心情不好时,对他说:“我知道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要讲礼貌是很困难的,但是对长辈说如此不礼貌的话是绝对不允许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然后要求他立即向阿姨道歉。虽然你会发现,也许他的道歉并不是认真并发自内心的,但这足以给他一个教训,即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让他学会如何补偿其所做的错事。也许以后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每次都让他道歉,他就会渐渐地接受教训,不再犯。

好友离开后,还要与孩子进行交谈,告诉他,当父母以外的长辈让他做一些事时,应该如何应答。首先对孩子说:“宝贝,我并不是想让你盲目地听从大人的话,但是我们可以有礼貌地拒绝。”然后教他如何做,“你可以说,‘我很抱歉,但是……’,或者说,‘对不起,不过……’比如,你可以对教练说,‘我很抱歉教练,但我感觉不舒服,不能再多跑一圈了。’如果只是个人爱好问题,也可以礼貌地让大人知道。比如你可以对阿姨说,‘我很喜欢那种冰激淋,平时很少能吃到,我再吃一个就好了。’”但同时也要建议孩子,吃正餐时的确不适合吃太多冰激淋,很容易引发肠胃炎。

带有挑衅的“为什么”

哄孩子上床睡觉是许多家长在筋疲力尽的一天后,还要和孩子进行的一场艰难斗争。我的朋友琳经常向我抱怨,让他7岁的儿子去洗澡也是件苦差事,因为他儿子总是说“为什么要洗澡?我不想洗澡,我不需要洗澡,我才不会洗呢!”

应对策略

专家建议说,要消除孩子的这种挑衅情绪,要设身处地去理解他的感受,先对他说“宝贝,我知道有时候上床睡觉是件很难的事情”或者“打开单词课本记单词很困难,是不是?”,以获得他对你的认同,然后对他说:“但是亲爱的,你必须这样做。”为了避免孩子这种对抗情绪,还可以采用开玩笑的方法对他说:“宝贝,让我们来看看你今天能以多快的速度上床睡觉。”然后就和孩子“赛跑”跑向小床。当孩子听话地上床后,一定不要忘记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并称赞“真是个好孩子”。其实孩子有时候就像小动物,会记忆你对他完成某项要求的奖赏,而且下次会做得更好。

带着不屑的反驳

当你告诉5岁的女儿,外面正在下雨,需要带雨伞时,她却斜眼看着你,转了转眼珠说“嘁,我早知道。”然后转身离去,留下你一个人发呆。

应对策略

你需要立刻叫住她,直接向她指出,刚刚她的话“嘁,我早知道”以及所用的语气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并且说完后就转身离去,不给别人回答机会的行为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这样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在家里是不被允许的。

在接下来的几周,孩子这种讨厌的行为或许会有所增加,因为她在试探你所说的是不是真的。在这几周内,一旦她有类似的不礼貌的身体语言,和“我早知道”相似的短语,或是差不多的自负语气,要直接向她指出来,并批评和教导她。她发现你的确是认真的之后,就会改正。

记住,当你发现孩子已经不再用这种语气说话时,一定要及时表扬她:“现在和你谈话感觉愉快多了。”

骂人

你对7岁的孩子说:“对不起宝贝,你今天不能去参加游泳训练了,因为我要带你去看牙医。”她对着你大叫:“你是个骗子!我就要去游泳!”生气?绝对。不正常?不。我的朋友曾被她8岁的儿子骂作“蠢货”、“骗子”、“傻瓜”和“大大大笨蛋”。只因为她不能如期开车带他去游乐园。当孩子对你用这些极其不尊重的词语时,立即让他想三个以上的礼貌词汇来表达他的不满意,但愿在下次他对你不满意时,能想起其中的一个来。

应对策略

当他说:“你这个坏蛋,你一定要开车带我去游乐园”时,你要严肃地告诉他,由于他说了非常不礼貌的话,你是绝对不会带他去游乐园的。并且要让他知道,一旦他说了类似不礼貌的话,你就不会做他想让你做的事。最后,还要告诉他不许这样辱骂长辈和小朋友们。当你持续地告诉他骂人是不允许的,并且他也无法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会开始乖乖听话了。

在公众场合挑衅

当你和4岁的孩子在一家理发店等着给他理发时,他不停地从前台拿糖吃。你叫他别再吃了,他却说:“你管不着!”

应对策略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千万避免动怒。向他施压,这样只会加强他的挑衅,更加激化你们的争吵。相反,要对他和颜悦色,但要让他明白你是认真的。首先让他知道,他已经吃到了极限,不能再吃了。对他说:“亲爱的,你手上的这颗糖是最后一颗了。”然后让他选择,是将这颗糖吃掉,还是放进他的口袋里,或是由你来保管。这样会让他觉得你并不是命令他,而要让他接受你的建议。也许他并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糖不能再吃了,所以还应当告诉他:“那些糖是给大家吃的,所以每人只能吃一点点,要学会留给别人吃。”

缺乏礼貌的朋友

当你准备带着孩子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出门时,你发现那位小朋友的包还落在沙发上,你告诉他时,他却瞟了一眼然后说:“你去拿。”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门去。

应对策略

这时,你不能直接开车走,而是要把这个小子和他的包一起留在你家门口。你要趁这个孩子们在一起的时机,义不容辞地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讲礼貌,这会加深你孩子的印象。如果你不愿对孩子身边的每一位无礼的朋友都进行教育,至少也应该教育一部分。因为这样是在给你的孩子做榜样,对不礼貌的行为,不但要有礼貌还要有决心。

贴心小贴士:孩子顶嘴属于哪一种

有时,孩子顶嘴纯属淘气,但有时却是他们宣泄自己的不高兴。因此,在应对他们前,父母应先判断出孩子的顶嘴的类型,再进行正确的应对。

淘气型顶嘴

当孩子总是出现类似的问题时,表明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他要检测你的耐心程度。这时,要直接指出他的不对,并纠正他。

·当孩子说“你管我呢”时,你应当说:“我是你妈妈,所以我希望你……”

·当孩子说“嘁,我早知道。”时,你应当说:“我希望你说:是的,我知道妈妈。”

不高兴型顶嘴

除了用过激的语言外,宝贝还会有激动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先要安抚他,再教育他。

当孩子说“你是世上最坏的妈妈!我再也不会做任何你让我做的事情!”时,你应当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我会等你能用好的词语说话时,再听你说。”

当孩子说“一点儿都不公平!我讨厌你!”时,你应当说:“我明白你觉得不公平。但说‘我讨厌你’是不对的。”

亲子活动筹划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