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胎教
2020-11-05 好爸爸胎教 胎教宝典 爸爸胎教量身打造好爸爸育儿宝典。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量身打造好爸爸育儿宝典》,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许多的爸爸虽然理解妈妈的辛苦,但骨子里仍然觉得,孩子多半是妈妈的事。当妈妈提出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时,这些爸爸多半会推托“很忙,没时间”。不可否认,在育儿期,多数爸爸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处理好工作与育儿的关系,扮演好双重角色,的确是一门艺术。让爸爸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育儿上,确实是不容易的。但你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何在工作之余更好地育儿,做个效率高的好爸爸?这或许可以平衡工作和育儿的矛盾。本期育儿专家就针对“接受型”爸爸量身打造了一份育儿宝典,您不可不看。
一场冲突:爸爸工作,宝宝也要工作!
当林爸爸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工作时,3岁的浩浩爬上了膝头,伸手就敲击键盘。“宝宝,爸爸在工作,你去玩你的玩具。”林爸爸说。“我也要工作!”浩浩不依。结果,文档在拉扯中被弄得乱七八糟。
相信许多爸爸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您在家忙于工作时,孩子也要与您一起工作。这种情况多数演变成了父子冲突,结果往往是孩子被大人哄走,即使哭闹抗议,也被大人玩些花样转移了注意力。
实际上,孩子并不是想干扰您的工作,也不是把您的电脑看成了玩具。在宝宝心里,他绝非来捣乱,也不是来玩,而是像爸爸一样“工作”。孩子总是以大人为榜样,在他的世界里扮演各种角色,当爸爸在家工作的时候,宝宝会对爸爸正在做的事充满兴趣。
“如果时间允许,爸爸可以与宝宝分享‘工作’,保存好文件,建个新的文档,让宝宝敲键盘打字,可以设置成英文输入法,宝宝摁什么字符键,屏幕就出来什么,让宝宝过把‘工作’瘾。宝宝如果要写字,爸爸可以给他换张白纸,让他来涂鸦。”新爱婴早教中心创始人王惠文笑着建议。wWW.zj09.cOm
通常情况下,能否让宝宝参与工作,取决于爸爸的心态,而非有没有空。能把工作时间让给宝宝的爸爸,通常会给宝宝更多的信任更多的亲近,也能更好地培养宝宝对工作的态度,让宝宝把工作当成乐趣,让宝宝从小喜欢“工作”。
多和爸爸玩子女智商高
一个难题:下班回家,工作、孩子咋平衡?
事业型爸爸回到家里,通常做两件事:一件是照顾家庭,参与育儿,另一件则是继续工作,家庭是办公室的延伸。
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呢?王惠文要先纠正很多爸爸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育儿一定要手把手地教宝宝什么知识和技能。其实,育儿有许多灵活的方式,如果爸爸总是要策划好教育的主题,才感到这是育儿,那么育儿会变成很操心的事,而且宝宝并不见得会买你的账。
王惠文建议爸爸,有颗顺其自然的心就很好,在家时,积极、耐心地参与宝宝的活动,做个欣赏者与协助者。“宝宝喜欢爸爸参与他的活动,他有时喜欢让爸爸成为观众,只需要欣赏他的行动就可以了,在他出彩之处及时给予鼓励。有时宝宝需要爸爸参与活动,或帮助解决困难,此时爸爸需要积极配合,把自己的见解与方法与宝宝分享。”
宝宝总是一刻不停地思索与行动,在学习与活动中身兼导演与演员双重角色,所以,爸爸在参与中给他新的建议与启发,这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爸爸想要占据导演的角色,让宝宝成为演员,那么往往会形成冲突,宝宝会对爸爸的这种教育模式心不在焉,或者干脆拒绝。
父亲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
一些尝试:这些有趣的事您不妨试试!
孩子自信而又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衷心希望,金宝贝早教中心育儿专家Joy始终认为,父母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要尽量丰富宝宝的体验,让宝宝多感官吸收,鼓励宝宝的表达,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而且时刻不要忘记给宝宝时间、爱和欢乐。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有两样,那就是:时间和爱。爸爸可以坚持一点,回家尽量不工作,在家里不放电脑,手提电脑和公事包也尽量不带回家,周末能不上班就不上班。假如没有应酬的话,每天晚饭后都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跟宝宝一起玩。”
Joy建议爸爸做这些有趣的尝试:抱她,在散步或是看电视时带着他,唱一首喜欢的歌给他听。在给他洗澡时,要做做鬼脸、弄点声响,一定要保持微笑。轻轻试着用婴儿沐浴露擦他的腹部或背部。在换尿布时,要和他说话。他会慢慢喜爱上您的声音。
研究证明,得到良好父爱的婴儿会感觉更安全和更好奇,在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时不会那么犹豫或感到害怕。
美国父亲与育儿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爸爸育儿“正能量”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爸爸育儿“正能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孩子出生后,爸爸对孩子的爱绝对不会少于妈妈,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似乎都是妈妈在照顾宝宝,这又是为什么呢?
各种传统观念认为,似乎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妈妈能够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更准确、更敏锐的判断。但现代教育学却认为,对于孩子的反应和需求,爸爸和妈妈的判断能力其实并没差异。现实生活中爸爸参与教育不太积极其实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只要爸爸们对宝宝的教育稍加重视,一定能够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那么,怎样让爸爸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呢?
•做好分工,比如妈妈喂食、爸爸哄睡觉;妈妈换尿布、爸爸负责给孩子洗澡,合理分工可以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母双方的爱,也能合理减轻家庭的负担。
•孩子一周至少一次只和爸爸睡觉,这样既能让爸爸体会到育儿的辛苦,也能加深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任何事情都预留爸爸的位置,比如带孩子出去玩,只要爸爸在家,最好都能参与到各项与孩子互动的活动中去,因为在玩耍中最能增加爸爸和孩子的感情。
正能量1:教育互补
一般情况下,爸爸在育儿方面都不如妈妈般感性,爸爸更多的是理性思维。但感性和理性的教育,在孩子最初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爸爸和妈妈的差异,其实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往往在妈妈看不到的部分,爸爸可以做出非常好的补充。
•和妈妈相比,爸爸虽然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在家庭中比较敬畏的人。
•爸爸的说话方式虽然不能像妈妈那样温柔和漂亮措辞,但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说话中更严密的逻辑性。
•爸爸可能不会想妈妈那样有耐心地陪着宝宝一起玩,但更能让宝宝学会独立使用玩具的能力。
爸爸在宝宝教育过程中的“力量”补充,能够使孩子的左右半脑更平衡地发展,既学会语言的柔和,也能学会语言的逻辑性。可以说这样互补的教育,在一个家庭中是对宝宝最好、最全面的教育。
正能量2:培养独立性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意识到自己是个区别于爸爸和妈妈的独立个体,这个时候,孩子思想上会出现一个时段的混乱,对妈妈会有更强的依赖感。爸爸可以趁此机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行为榜样。
爸爸在这个时段对孩子的赞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自信。而爸爸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候的批评也会对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所有事情都依赖妈妈的时候,跟爸爸一起的时间会让孩子脱离对妈妈的依赖,更独立地进行各项游戏和活动,同时也能够得到爸爸比较客观的评价,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久而久之,对孩子的独立性是种很好的锻炼。
正能量3:行为示范
孩子通过与爸爸妈妈接触后获得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也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应该更适合跟父母双方中的哪一个学习各种行为。此时,女孩可能偏爱粉色系,喜欢打扮;男孩则表现出不愿意接触红色的东西、不喜欢娃娃等等的行为。相比女孩而言,男孩更喜欢模仿爸爸的一举一动,也更喜欢要爸爸跟自己玩或给自己买玩具。男孩喜欢的游戏,比如腾空跳跃、被举过头顶等等也只有爸爸强壮的双臂可以支撑。而爸爸也更倾向于给儿子购买汽车、刀、枪等等比较男性化的玩具。
同样的,爸爸对女孩的行为示范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女儿能够更好地通过与爸爸的接触,从而了解男性与女性的不同。女孩对爸爸也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跟爸爸在一起比跟妈妈在一起会更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给予他们大脑的刺激和教育,将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孩子今后大脑的构成和发育。现代社会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的参与度已经越来越高,有些甚至从胎教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了。经过专家长期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亲教育影响多的孩子,在长大后有着更好的独立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比其他孩子更优秀的心理素质。
由此可见,各位爸爸如能认清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等什么呢?和妈妈一起来快乐育儿吧!
如何把爸爸打造成“故事大王”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把爸爸打造成“故事大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们如果想成为“故事大王”,首先就要了解宝宝“阅读”过程的发展,还要肩负起为宝宝挑选好书的重任。
0~1岁
把书往嘴里送、撕咬书是这个阶段宝宝“看”书的特点。其实这恰恰说明宝宝对书开始感兴趣。可以给宝宝买一些书看,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更喜欢爸爸来讲。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才能使宝宝更聪明。
选书原则:安全选择那些不容易撕破或掉页、没有尖锐边角的书,讲的时候宝宝抢走拿着也不怕。画面要清楚,色彩丰富但不要刺眼。那些印刷质量不好、色彩也有偏差的书一定要帮宝宝“屏蔽”掉。
1~3岁
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但是这个时候的他注意力还集中不了太长时间。也许爸爸讲得正带劲的时候他就跑了。那也没关系,就拿出爸爸的“绝活儿”,跟他疯一阵儿,再做回你的“故事大王”吧。
选书原则:丰富不仅是故事书,撕纸书、触摸书、外形不规则的书都应该让宝宝接触一下。故事的画面也不要总是可爱的卡通形象,真实的照片、泥塑、剪影、剪贴纸或者油画组成的故事会让宝宝有不同的感受。
3~5岁
这个时候爸爸讲的故事应该可以使宝宝明白一些道理了。故事应该成为父亲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爸爸可以在每天的故事时间里和宝宝分享生活的体验,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乐观、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选书原则:享受一本好看的书,一个好故事能让爸爸和宝宝共同享受讲故事的时光。孩子听了故事有自己的感受,爸爸讲完这个故事也觉得回味无穷。现在很多优秀的绘本非常符合这个双重“享受”的要求。
如何让爸爸积极投身到育儿中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让爸爸积极投身到育儿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爸爸无法积极参与育儿的理由
爸爸无法积极参与育儿有许多理由。可是,在诸多理由中,最让人意外的,却是缘于孩子妈妈自身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想让爸爸参与育儿,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发挥作用的原因。这比起爸爸自身的关心和努力,以及改变社会偏见等还要重要得多。
很多妈妈经常会替爸爸把所有的事都做完。正是这样能干而完美的妈妈,使爸爸无从下手。即使开始时想要为孩子做点什么的爸爸,碰到了这种情况,自然也就会打退堂鼓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妈妈们的大包大揽,使爸爸们觉得养育孩子已经是“别人的事”了。如果想要避免这种事发生,爸爸们就要亲自动手,把想法付诸实践,给孩子换尿布、喂辅食、读故事书,一个都不能少。
爸爸想要成为育儿战线的尖兵,应该怎么做?
男人本能就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所以,一旦遇到不如别人的情况,就很容易引发消极心理,变得沮丧。如果从孩子出生至3岁,爸爸都没参与育儿,那么,此后要参与就更难了。因为孩子越小,越容易让男人产生当爸爸的感觉。
要想让爸爸积极参与育儿,怎么做才行?
●要把分工做好
事先把爸爸该做的事和妈妈该做的事分好。开始时可以做些简单的,哪怕只是陪在旁边,慢慢熟悉以后再加大力度。可以按时间段分工,比如周一、三、五由爸爸做,周二、四、六由妈妈做;或也可以按事务分工,比如饮食由爸爸负责,哄睡觉和洗衣服由妈妈负责。
●必须有爸爸的一席之地
爸爸要想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必须以深深的爱和依赖作为基础。所以要有爸爸和孩子共处的时间。如果妈妈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么爸爸就没机会接近孩子了。爸爸不管再怎么忙,每天都应该为孩子做几件事。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喂奶等,事情虽小,但也很重要。
●即使开始时做得不好,也要坚持下来
不管怎样,实事求是地讲,爸爸在育儿或家务事儿上,比妈妈笨是自然的。可是,如果以此为借口就把事情推给妈妈,那可不好。干得好也罢,干得不好也罢,只要爸爸下决心干,就一定会干得越来越好。
●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累的一件事就要数夜间喂奶了。尤其是孩子状态不太好的日子,或是睡眠不太好的孩子,就更不好哄了。所以让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就显得非常重要。爸爸也要偶尔经历一下这样的事,才能真正体会到育儿的辛苦,对孩子的爱也会更深。
●一起工作,一起休息
爸爸在照顾孩子的期间,妈妈最好同时做些别的家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做家务事和育儿的效率,也有利于夫妻感情的巩固。
因此,家长们不能忽视爸爸对宝宝的作用,应该引起重视的,爸爸对宝宝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爸爸对宝宝的教育有哪些好处?
△男性更倾向于凭直觉来照顾宝宝。按理说,女性的直觉超过男性,然而母爱太浓烈有时反而成为育婴的干扰因素,新妈妈常常有这样的困扰:亲朋好友提供的育婴经验大相径庭,到底该听谁的?如果放手让新爸爸来担当一定的育婴任务,就能让宝贵的直觉起作用。男性很少为他人的七嘴八舌所左右,他们认为令宝宝更舒服的方式就是好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判断都是对的。
△男性更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如果宝宝能用双手乃至双脚“抱持”奶瓶,爸爸就不会帮他拿着奶瓶;如果宝宝愿意翻身,爸爸就等他独立翻身,而不会在宝宝翻得不顺利的时候帮上一把;宝宝再大一点,乐意自己吃辅食并把猪肝泥糊得一脸一身,爸爸也会鼓励他自己拿勺子,而对这种“麻烦的喜剧效果”视而不见。爸爸带大的宝宝往往个性坚毅,有主见,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这与纯粹由妈妈呵护长大的孩子完全不同。
△男性更能在看护宝宝和自身生活间找到平衡。新妈妈曾抱怨过新爸爸看护孩子“不专心”吗?事实上,长达两三年寸步不离的育婴生涯不仅对妈妈不好,对宝宝也没好处。太紧张孩子的一颦一笑,只会把这种“唯恐出错”的焦虑心理传染给孩子,让宝宝变得情绪不稳。爸爸一面守着宝宝,一面上网或看报,这没什么不好,宝宝也需要“自得其乐”的空间,这一点,妈妈要向爸爸学习。
为了宝宝,爸爸们要经常照顾宝宝哦。
爸爸多陪伴 塑造宝宝黄金品质
爸爸可以这样陪宝宝
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妈妈陪在身边比较多。但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父亲能多陪伴宝宝的话,宝宝在1岁前以至于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也就是说能让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强,其攻击性、叛逆性、好动性、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将大大减少。对于宝宝来说,爸爸的陪伴可谓至关重要了。
1、每天陪伴3个小时
虽然爸爸的工作很忙,白天几乎是不在家里出现,因此很多都是1小时型的爸爸,也就是大多妈妈说的那样:他也就吃完晚饭那会,抱会儿孩子,等到8点半之后,就轮到我来哄孩子睡觉。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忙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爸爸不愿带小孩,觉得带小孩是件麻烦事,让他感觉很累。后者的这种观点要改变克服了。
即使爸爸工作很忙,也应该尽量抽时间陪陪宝宝,保证每天3小时。晚餐如果没什么工作上的应酬,就尽量回家和宝宝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共同制造温馨祥和的气氛,爸爸也可以聊聊工作上的事,尽量多发出声音。尽管宝宝不能理解你说什么,但是爸爸磁性的声音也能让宝宝感到很有爱。
等宝宝长大一点,他自然就会在这种和爸爸交流中耳濡目染爸爸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事业的执着精神,对宝宝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
晚饭过后,爸爸还可以陪宝宝玩玩具,做游戏,比如可以玩“举高高”游戏,爸爸把孩子举到空中,每次一玩,宝宝就会疯得不得了,咯咯咯咯直笑,宝宝和爸爸的感觉就更亲近了。
2、说故事哄孩子睡觉
哄孩子睡觉大多成为妈妈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如果有爸爸来担任这份工作的话,对宝宝的作用效果会更好。即使宝宝起床的第一眼不是看到爸爸,至少在进入梦乡前是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样宝宝就不会觉得爸爸对自己的爱和关注比较少。
另外,爸爸和妈妈讲故事的风格和形式很不一样,妈妈更多地会用童稚话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故事的讲述方法也总是“从前……”或者“在森林里……”等固定的模式。
而爸爸讲故事则是天马行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能故事讲到一半就去解释某个成语的典故和来历。爸爸在讲故事时,一般不平铺直叙,他懂得如何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引导孩子思考。
而且爸爸的知识面一般广于妈妈,尤其在社会知识方面。所以,爸爸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知识面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如果父母轮流给孩子讲故事,不单能避免孩子的审美疲劳,也能够让孩子能够熟悉父母沟通方式的差异,对于宝宝长大以后在与父母沟通方面很有好处哦!
3、爸爸带孩子出外走走
周六日是宝宝能够和爸爸呆一起的最长时间了。即使爸爸平日工作再忙,周六日也可以抽时间带着孩子到外面走走,而不要赖在家里休息做宅男。名嘴崔永元在教育孩子上有着这样的心得:他规定自己每逢双休日一定抽时间陪孩子,带她去划船、爬山、吃快餐,只要是女儿喜欢的事情,他都尽量满足,让孩子开心。
爸爸和妈妈带孩子出去玩耍也是有差异的,妈妈带着孩子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可能是东看看、西逛逛,而爸爸大多是简单直接,直接把孩子带到目的地,然后和孩子尽情地玩耍,爸爸也喜欢在玩耍时对趣事津津乐道,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更能享受这种简单的快乐。
而且,爸爸有着比妈妈更强的准则行和目的性,比如和爸爸逛街,宝宝看中想买的玩具,爸爸一般说不买就不买,而妈妈在孩子的软磨硬缠下却很容易妥协。所以,由爸爸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都较懂得遵守约定,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会会更强。在宝宝成长到叛逆期时,爸爸的“一声令下”就会成为阻止孩子“胡闹”的最后通牒。孩子的叛逆行为也就会变少哦!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4、陪孩子一起完成任务所谓的任务,其实就是一些家务活。家里需要修修整整,爸爸的工作义不容辞。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也可以鼓励孩子一同参与。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亲子活动,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爸爸参与家务劳动,除了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贤爸”可亲可近的形象,还能培养孩子做家务、承担家务的意识。
很多人说,爸爸带孩子的方式就是“大马带小马”。妈妈的教育则更多是给孩子包办解决困难,而爸爸则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困难。
就拿修单车来说,妈妈可能会简单地叫孩子将单车拿出去修理,而爸爸则可能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或者和孩子一起修理,让孩子在一旁帮忙。和爸爸一起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其实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有担当、独立、果断的品格和冒险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育上,爸爸有着妈妈所没有的教育优势,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其实说明了爸爸在和孩子交流、玩耍中,会无形地把自己的见识、乐观勇敢的品质传递给下一代,在爸爸的高度关注下,宝宝的行为控制能力会变得更强。
怎样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
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不信宝宝不喜欢你!
1.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爸爸妈妈,这是需要不断成长和学习的。
你首先要从内心接受自己“家长”的身份,只有接受了这个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履行起做家长的职责。
宝宝在不断成长,你同样需要不断成长,不断地学习和补充科学的育儿知识,根据宝宝的成长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自己对宝宝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以及培养教育宝宝的内容。你还要根据宝宝的喜欢,客观理性地调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外在形象。
2.经常与宝宝交流
关心宝宝,首先是善于与宝宝交流。
只有不断交流,你才能进入宝宝的内心,了解他成长中的快乐和苦恼,了解他成长中需要你给予关注的事和对你的要求与喜好。这样,能融洽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利于你及时根据宝宝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3.为宝宝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宝宝成长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家庭气氛是否和睦、爸爸妈妈之间的教养态度是否一致等。
爸爸和儿子对话,句句经典!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
“那为什么哭!”
“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
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家,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
“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
“愤怒?”
“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
我上楼。
理解支持,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的?”儿惊愕。
“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嗨嗨,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儿9岁,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
“.......”儿说了很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儿10岁,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已?”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