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入学的准备

2020-11-03 入园入学的准备 幼小衔接之入学前的准备 好童话故事

郑好入园之进餐篇。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好入园之进餐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相信每一个有刚入园孩子的妈妈,都曾经非常地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问题,担心孩子不能自己吃,担心孩子吃不饱,我不是幼儿园的老师,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权威,我就谈谈郑好去年刚入园时我是如何做的。

郑好进幼儿园之前,在家里能够自己吃饭,会使用勺子和筷子,但是很少能自己完整地把一顿饭吃完,而且我一向信奉营养是身体健康的本钱,所以每顿饭我必定要喂她一部分。郑好吃饭比较慢,但是不挑口(原因是我不会做饭,每顿饭注重营养搭配>口味调剂)。

在这种情况下郑好去了幼儿园,刚开始我十分的不放心,每天接郑好时向老师询问郑好的吃饭情况是重点。老师总是说很好很好,吃的很多。但是我总怕不够,每天回家总要再给她吃一次,特意的给她煮鱼汤,排骨汤,以及虾,肉啊等等,总之很丰盛。郑好有时候吃得好,有时候也不是很爱吃。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记得刚好是当当妈作为嘉宾回答网友的问题,我把这个题外话提了出来,当当妈耐心的回答了我,她建议回家后不要再喂孩子太多的东西,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如果头一天晚上在家里吃的太多,可能会影响孩子第2天的进食。而且时间久了孩子往往会期待回家吃东西,所以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我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给孩子停止了在家里的加餐,而是只吃水果,喝酸奶,有时的会给她吃点蔬菜。郑好的晚上加餐没有了,可是从各方面来看,我觉得她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切和原来一样,包括每天的大便,精神,脸色,体重增长等等。以及后来查体,血色素也很好,没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而最大的收获是周日在家里郑好不肯让我们喂她吃饭了,她开始闹独立,一顿饭都自己吃,而且吃的还不错。我的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在一个有名的私立幼儿园里,她几乎和郑好同时上的幼儿园,一开始也是不喜欢在幼儿园里吃饭,后来每天回家后由姥姥变着花样给孩子做着吃,什么时候想吃就吃,哪怕是晚上10点,只要小公主说饿了,姥姥就不辞辛苦的去做。

这个孩子后来是长胖了,可她的妈妈说她在幼儿园里更不吃饭了,就等着回家来吃。想告诉大家孩子既然上了幼儿园,就应该相信孩子自己能吃好饭的能力,你放手让他自己去锻炼,他就会越来越好。孩子最知道自己饿还是不饿了,在需要吃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己去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在一个负责任的幼儿园里,我记得看过一个妈妈的帖子,说他们的幼儿园伙食差到大人都没有胃口,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自然吃不好。孩子入园时,可能还是因为他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多和老师沟通沟通,常规是老师对于不自己吃的孩子应该先喂,然后逐渐练习让他自己吃。

延伸阅读

我和郑好学数学


说起郑好的数学启蒙,感觉要说的话挺多的。就从头开始说起吧。

在郑好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给她灌输数字的概念,比如牵着她的小手上楼梯,嘴里数着1,2,3,4……,结果郑好很快就能从1数到10了。

郑好认识数字其实是无心插柳。在她1岁多的时候我偶尔给她买了一张光盘《洪恩宝宝看世界》,她非常爱看。其中有一首活泼可爱的儿歌“1象蜡笔细长条,2象小鸭水上飘,3象耳朵听声音……”,郑好天天看,很快就能背下来了,然后她开始对这些数字产生兴趣,路上看到哪儿写有数字会自己拿小手指着念,看到汽车车牌上的数字也要凑到跟前读上一遍。读数字的过程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她对于数字的热爱。

我开始有意识的和她进行一些数字方面的游戏。

我先和她一起学习数数。其实数数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单纯的按顺序往下数,孩子这时不一定能建立一一对应的数字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这种数数有点象背儿歌。我有时候会玩接龙游戏一样的和她一起数,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有个数字的顺序的概念,数的多了,孩子就会大概明白谁在谁的前面和后面;另外一种数数是点数,这种数法孩子能真正明白数字的含义。通常就要结合实物或者图画一起来数了,比如数数家里有几个人,衣服上有几粒钮扣等等。这种点数的游戏很快让她明白了数字的真正含义。现在郑好能飞快的点数出20以内的东西的数目(我没有试过再多一些她是不是能行)。

我看书上说,学习正着数数是学习加法的基础,而学习倒着数数是学习减法的基础。于是在郑好快3岁的时候我开始和她练习倒着数数。先从儿歌开始:“123,321,1234567,7654321”,然后我和她以接龙的方式倒数数,比如,从10开始,我数一个她数一个。郑好很快就能做的很熟练了。

在生活中还可以常常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比如比较数字的大小,我常常和郑好做这样的游戏,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说:“左先生伸出了4个手指头”,然后又伸出右手2个手指,说:“右先生伸出了2个手指”,“是左先生多还是右先生多呢?”。或者和孩子一人拿一个小乐器,比如小鼓和三角铁,然后妈妈敲几声,就让孩子跟着同样敲几声等等;再如拿一张纸,在上面写上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数字,其中一些是连续相同的,让孩子在这样的数字下画线,比如“34556097675477”,在55和77下面画线。这些小游戏对于孩子的对数字的认知、判断和比较都非常有好处。这些都是我和郑好一起常玩的。只要你做的有趣,孩子一般都会非常的喜欢。

在郑好的数学启蒙的问题上,我一直是本着从生活中做起,从游戏中做起的原则,不强求,也不拔苗助长,顺其自然。我相信一点,只要做个有心的妈妈,就会有一个聪明的宝宝。

宝宝入园早还是入园晚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宝宝入园早还是入园晚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妈妈早早的就开始给宝宝选择幼儿园的做准备工作了。对于宝宝入园的年龄问题一直与家里人没有沟通好,老人们不愿意让宝宝尽早的送宝宝入幼儿园认为孩子不适合送孩子这么早送孩子去幼儿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建议早些上

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大多数孩子都由保姆或老人照看,他们没有精力和经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靠家长下班后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家宝宝1岁半入园,之前一直在外婆家,入园前只会说单个字。入园后1个月,宝宝不仅弄懂了所有的常用称呼,而且见了人会主动打招呼。

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幼儿园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有趣的童话故事,简单的手工课,顺口的儿歌、童谣等,都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现在我家宝宝2岁2个月,会背十几首古诗、会唱N首儿歌和童谣,喜欢手工、弹琴、绘画、看书。

早入园唯一的缺点是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生病,但刚入园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适应期。只要家长平时注意宝宝的饮食与卫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抵抗力自然就提高了。

适应快,习惯好

超级小帅帅

我儿子17个半月入园,现在已经入园半年了。宝宝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在入园前几天,我每天下午带着儿子到班里熟悉环境。第一天送去,他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一个星期后,早上虽然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放,但放学时却不想回家,还要和小朋友玩。过了几天就开开心心地去了。

而且,儿子上幼儿园以后,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吃饭时会把小椅子拖到小桌子前,很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吃完饭会拿纸巾擦桌子;自己会洗手等。集体意识、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现在我儿子是全班最小的一个,但是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被老师评为了冠军宝宝。

建议晚些上

让孩子充分享受幸福时光

恬宝贝儿

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的就是3岁之前,每天只管吃好睡足,没有任何压力。在这个阶段,只要孩子身体好,一家人可以省很多事。可是放到幼儿园里,一则孩子抵抗力差,一旦有传染病,很容易被传染到;二则老师少,很难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孩子太小,独立性也差,有什么要求不敢或不会跟老师说,很容易憋出病。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这幸福时光,3岁以后再上幼儿园。

提倡早上幼儿园的家长,更多的可能是考虑到上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我认为成长是个必然的过程,到什么年龄自然会学什么东西。再说现在教育孩子的途径很多,不是只有在幼儿园才能学到。

更自信,更从容

对于儿子仲辰宇的入园年龄,我权衡了又权衡,决定3岁半再送他上幼儿园。

辰辰3岁半时,看到小伙伴都上幼儿园了,他也说想上。虽然他刚开始也哭闹,但一个星期就适应了。在班里,辰辰年龄比较大,老师说他接受能力、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带起来很省心。我觉得老师看我儿子的目光都是赞赏,辰辰也越来越自信了。

辰辰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大概2岁多一点,刚去时不停地哭,看见我就像捞到救命草似的伸出双手让我抱。一到我怀里,她就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哭着连声说:“走,走!”想想平日教育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这个小女孩却把信任的手伸向我这个陌生人,可见她是多少想念她的妈妈啊。

留言

不管是让孩子早些还是晚些上幼儿园,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学会简单地表达“渴了”、“要大小便”等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不要宝宝了,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做做游戏,睡一觉醒来后再吃一次饭,爸爸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强调这一点。

简单描述幼儿园的生活,但不要为了让孩子愿意去而描述得过于美好,否则孩子入园后容易失望。

上面家长所建议的意见也是分两种完全不同的几种方式,家长可以从中更详细的了解宝宝早入园对孩子的利与弊,更方便家长了解这方面得内容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的。做出对孩子来说最合适的决定。

入园早好,还是晚好?


建议早些上

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大多数孩子都由保姆或老人照看,他们没有精力和经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靠家长下班后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家宝宝1岁半入园,之前一直在外婆家,入园前只会说单个字。入园后1个月,宝宝不仅弄懂了所有的常用称呼,而且见了人会主动打招呼。

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幼儿园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有趣的童话故事,简单的手工课,顺口的儿歌、童谣等,都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现在我家宝宝2岁2个月,会背十几首古诗、会唱N首儿歌和童谣,喜欢手工、弹琴、绘画、看书。

早入园唯一的缺点是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生病,但刚入园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适应期。只要家长平时注意宝宝的饮食与卫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抵抗力自然就提高了。

适应快,习惯好

我儿子17个半月入园,现在已经入园半年了。宝宝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在入园前几天,我每天下午带着儿子到班里熟悉环境。第一天送去,他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一个星期后,早上虽然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放,但放学时却不想回家,还要和小朋友玩。过了几天就开开心心地去了。

而且,儿子上幼儿园以后,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吃饭时会把小椅子拖到小桌子前,很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吃完饭会拿纸巾擦桌子;自己会洗手等。集体意识、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现在我儿子是全班最小的一个,但是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被老师评为了冠军宝宝。

家有宝贝初入园之心理篇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家有宝贝初入园之心理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下月初,两三岁的宝宝,就要离开家门,开始他人生旅程中的首次集体生活―――进入幼儿园了。宝宝初入园往往是每位为人父母者担忧的事情。长期呆在家中的宝宝,忽然要离开自己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能适应吗?

相信,只要你在宝宝入园前抽出一些时间,和宝宝一起做好入园前的各种准备,担忧自然会化解,宝宝也会较快、较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心理篇

上午8点多,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正准备做早操。这时候,2岁多的小高拉着妈妈的衣角就是不放。还没到幼儿园门口,他就开始放声大哭,任凭妈妈和老师如何安慰,孩子的哭声依然响亮。

这种情况在幼儿入园初期普遍出现,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儿童心理学博士冯夏婷说道,一般情况下,宝宝入园时会出现“亲子依恋”——毕竟两三岁的宝宝,在家长期受到父母的细心照顾,而现在要暂时脱离父母,到幼儿园里过集体生活,幼小的心灵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只有宝宝见到经常照顾他的人在旁边,才感到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入园前“分离焦虑”。

专家支招:入园前:

增加熟悉感讲解幼儿园

宝宝并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和宝宝讲一讲。已经获知宝宝将要入哪所幼儿园的家长,应该抽时间带宝宝去幼儿园一趟,告诉宝宝哪里是课室,哪里是厕所等等。在开学前,不少幼儿园让老师对自己班的孩子进行家访,让老师和宝宝首先有个沟通的机会,不但熟悉幼儿园,而且还要熟悉老师。

增加安全感安抚宝宝

宝宝刚入园时经常哭闹是很正常的事,家长无须心烦。冯博士说,这时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关键期。宝宝在幼儿园不停哭闹时,妈妈可以多停留一会儿,第一次停留5分钟,第二次停留3分钟,时间逐渐递减,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当然,妈妈要清楚到时间就必须离开,如今的狠心只是为了让孩子起飞更早一点儿,所以妈妈自己首先应克服这种与朝夕相处的宝宝分离的焦虑状态。

另外,家长可让宝宝带上他喜欢的物品,以此来安抚宝宝,例如玩具、公仔等。此外,家长先和老师沟通好,让老师知道孩子喜欢哪类型的游戏,可通过游戏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但千万不能当宝宝玩得正兴奋的时候,家长突然离开。这反而让宝宝更缺乏安全感,对来幼儿园这个地方产生恐惧。

消除优越感学会与人相处

现在的宝宝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要啥有啥,需求总是能得到满足。冯博士告诉记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很多独生子女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觉得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候,父母可以模拟一个情景,从中告诉宝宝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他想拿的时候,应该怎么和别人说。宝宝在幼儿园遇到相同状况时,家长潜移默化的教导就能在他脑海中反映,从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同时,家长要向宝宝说明白:在集体里生活,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入园后:

消除紧迫感巧和宝宝沟通

宝宝入园头几天,很多家长通常会这样问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如何啊?乖不乖啊?”其实,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产生紧迫感。家长应该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快乐的事情。明天又将会进行那些开心的活动。询问下,让宝宝自己去发掘在幼儿园里的开心事。同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当发现宝宝入园后有了进步,例如能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如厕时能自己脱裤子了,会把东西放整齐等等时,要适当地给以赞扬和鼓励,家长可以说:“宝宝真厉害!现在自己能拿杯子喝水了,不用爸爸妈妈帮忙了,相信在幼儿园里是老师的好帮手。”

有些初入园的宝宝在幼儿园爱打人。冯博士解释,这很可能是孩子借此来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在家里是焦点的他,希望也能成为全班焦点。冯博士建议,在宝宝一开始打人的时候,老师的反应不应该过于激烈,大可轻松对待。老师应从行动上告诉他,这样并不能让老师加倍地“关心”他。

亲子交流,共进晚餐


繁忙的生活节奏,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有时即使坐在一起,也都是匆匆把饭吃完,很少进行交流。面对这种现象,最近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共进晚餐对孩子有诸多益处,父母应该重新拾起这个传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国上瘾与物质滥用中心”针对12―17岁孩子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相比较每周只和父母一起吃晚饭不到2次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共进晚餐5次以上的孩子接触香烟、酒精和毒品的可能性要低得多。而且后者结交吸毒朋友的比例也要低很多。有专家认为,与家人一起吃饭使青少年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减少,因此能够洁身自好。

全家共进晚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非常有益。上述研究发现,经常与父母吃晚饭的孩子在自己遇到麻烦时愿意向父母倾诉,所以他们很少产生轻生的念头,第一次性经历也会较晚些。

不仅如此,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孩子的学习。研究者发现,经常与父母吃晚饭的孩子在学校得A的比例要比很少同父母吃饭的孩子高出近一倍。

此外,与父母一起吃饭还能保证孩子的饮食结构更合理,吃得更健康。《家庭医学档案》上刊登的一项研究称,全家一起吃饭时食物的含盐量和脂肪含量都有所降低,孩子们接触苏打水和油炸食品很少,能够吃到更多的水果和蔬菜。

除了以上这些“看得见”的益处,全家共进晚餐对孩子来说还是一个绝佳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父母可以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帮他们掌握新词汇,教他们如何交谈、倾听和解决问题。孩子们还能学到餐桌礼仪,学会尊重别人的口味。全家人一起吃饭时,不是每个人每天晚上都能得到他们理想的食谱,这就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妥协。

与孩子共进晚餐时,父母要掌握交流的技巧。专家建议说,每位家庭成员可以讲出他们当天最愉快的经历或最大的挑战,也可以共同制订第二天的晚餐食谱,父母还可以讲一些童年趣事,或者讨论一个全家都能参与的活动,甚至谈论一下孩子们最近看过的书或电影。

对此,“上海市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主任胡庆澧也指出,在数字化社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而全家一起吃晚饭则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家长对孩子表达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吃饭只是形式,交流和关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可以,家长最好能随时和他们交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关爱。

未来之星幼儿园入园手册


入园前的准备

对幼儿来说,上学是一件新奇、快乐而又有些焦虑的事,尤其是初入学的幼儿,第一次要与父母分离,一定会有焦虑的感觉,而家长也会很担心,为了帮助幼儿逐渐适应新的环境,我们请家长配合:

安抚孩子情绪

请您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令人愉快和友善的地方,也尽量正面积极回答孩子所问的每一个问题,家长积极肯定的态度有助于孩子产生信任和消除焦虑;

预备入园的前几天或前一周,让您的孩子有机会来园认识老师,并制造机会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耍,也可以一起分享玩具和游戏场地;

如果您的孩子一时仍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不妨让他先上半日班,等过了一段时间适应后,再转为上全日班;

若您的孩子每一天到学校就不停哭泣,请以安抚代替责怪,告诉他你知道他内心的感受,以坚定温柔的语气和他说再见,并告知你一定会在放学后准时接他回家;

开学初,请您务必准时或是依照老师指定时间接送幼儿,以避免幼儿因等待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请与孩子共同准备以下物品:内衣、裤及外衣、裤各一套、拖鞋,每件物品请写上班级、姓名,方便孩子认识自己的物品;

请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及物品。若孩子不小心将园内的玩具或物品带回家,请您辅导他(她)归还,如此方能培养孩子的物权概念;

幼儿在园请以穿着舒适方便为原则,以便于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家事,如:浇花、擦桌子、倒垃圾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儿童入园时请不要携带任何无关物品,如:零食、玩具、首饰、石头、剪刀等物品;

鼓励孩子的独立性,让他(她)管理自己的衣物和鞋类、玩具,并且自己使用洗手间;

让您的孩子练习扣扭扣、扣按扣、拉拉链和系鞋带。请确定衣服上的扭扣和拉链或自黏性尼龙带容易使用,并且容易清洗;

鞋子应当安全舒适。

入园后的注意事项

出勤的重要性:

定时并准时上学是培养孩子对学校态度的重要因素,除非必要因素(如:生病、家有要事等),孩子必须养成每天上学的好习惯就好比家长每天去上班一样。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形成惯例,将会让孩子感觉到轻松和安全,进而对求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每日的出勤可让孩子接续昨天的学习进程不易产生断层。

每日接送事宜:

幼儿每天入园、离园的时间:早上7:30—下午17:10

接送

请填妥接送人员表,并且提供固定接送人照片,以便园方核对接送人员。如固定接送人员临时换人,请务填写“一般事项登记表”并亲自电话通知(传送电子邮件、传真或者便条)至园方并经园方行政部门确认。

提前接送:家长若要提早接回孩子,请先告知行政人员,切勿自行进入教室接小孩,敬请家长转告来接孩子的接托人,务必与学校配合。

在正常上课期间,班级任何老师不因任何理由接待任何家长,需要和老师面谈的家长请提前预约并将会面安排在课前或课后。有急事的家长可留便条给接待老师。

儿童放学时间请家长在班外等候,班级老师会负责将儿童交送到家长手中。

卫生保健与请假事宜:

为了确保您的幼儿与其它幼儿的健康,请如期协助其接受各项预防注射。

幼儿感染传染病,如严重感冒、腮腺炎、水痘等,请勿送到幼儿园内,以免传染给其它小朋友,同时留在家里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

幼儿在园内有任何身体不适现象,园方会立即与您联络。

幼儿如需服药,请家长装好当天服用的份量,填写好服药委托书,注明姓名、用药时间及用药量并交给教师。

幼儿如对某种食物、药物过敏,请事先告知教师。

如果因病请假或因事请假,请您以口头或电话方式向本园办里请假手续。

幼儿缴费事宜:

每月月底(25日)开始收取下月托费,请于次月五日前缴纳。

缴纳学费方式

现金缴纳:请将学费放入学费袋交给行政人员。本园会于确认收款后以收据和发票给您,以示证明,此凭证请留存备查。

幼儿中途退学依照本园的退费办法处理。

家庭教育配合

家长关心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家长如果问孩子你今天开心吗?或者你今天做了什么工作?或者你今天有没有做数学?或者你喜欢学校吗?通常,这一些问题代表的是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还有一些不放心的部分,如果家长很需要了解孩子最近的状态,那么可以询问主教老师;可以与孩子分享家长当天自己的状态和自己的心情,当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也会不自主的跟你分享她那一天的状态!言传身教,当我们愿意分享,孩子也会主动分享的!

以下是您在家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一些方法:

做一位好的聆听者:让您的孩子诉说并问一些能促进孩子思考的问题,如“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或“你认为那是什么意思?”

每天读书给您的孩子听;

和孩子一同观看适宜的电视节目,并且一起讨论;

务必让孩子知道,您对他(她)的进步感到满意;

了解孩子们的学习速度各有不同,不应该把他们与同学或兄弟姐妹做比较;

提供一个特定的地方让孩子可以保存书本和纸张。这可以是一个抽屉、一个架子、一个箱子、或可以储存学校作业的其它任何地方;

做一个爱学习的父母。为了和孩子一起成长,请您选择适宜的书籍阅读,如果我们举办家长说明会、演讲、父母成长课程等,也请您务必抽空参加;

观察孩子、清楚孩子的发展阶段、做出适当的引导(专业者);

多多接触大自然;

给予温暖的拥抱,尊重并配合孩子的时间节奏与天生气质。

我们的孩子将成为

一个独立自主、快乐自信的人

一个热爱学习、探索新知的人

一个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人

一个懂得合群、友善互助的人

孩子年龄太低,入园是好?还是不好?(宝宝入园指南)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年龄太低,入园是好?还是不好?(宝宝入园指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言:很多家长都想提前送宝宝入园,自己认为

妈咪有什么苦恼?

每到宝贝准备入园时间,无论是网上论坛还是朋友聚会,到处都是一片唉声叹气之声;也有不少妈咪来邮件来电话,倾诉她们的烦恼和疑虑:宝贝刚上幼儿园,天天早上哭着不肯去,甚至夜里睡梦中哭醒。

妈咪每天早上送到门口,宝贝总哭得一塌糊涂,可老师说,妈咪刚一走,宝贝就好了。这到底是老师安慰自己,还是小宝贝是个超级小演员?宝贝明明前两个月挺爱上幼儿园的,可现在突然不肯去了。妈咪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幼儿园对宝贝不好,还是自己的宝贝太脆弱?

宝贝的困难在哪里? 宝宝入园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后,我从家长和老师两个角度,对宝贝入园问题做了观察,据我观察分析,宝贝入园的困难来自两方面:恐惧感和不适应。

与我们小时候的传统社区环境相比,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宝贝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因而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宝贝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宝贝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宝贝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在3周就可以送到幼儿园了,然而很多家长都愿意早早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让孩子提早接受幼儿园这个小圈子的教育。

入园入学的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