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胎教

2020-10-16 宝爸胎教 胎教重要性 防洪水童话故事

专家:胡萍谈女宝防性骚扰。

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话题,很多家长都十分的关心。同时,家长也都在寻求正确的儿童性教育的方法。对此

与儿童性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胡萍老师就女宝如何防止性骚扰进行了深度访谈,胡萍老师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女宝防性骚扰,胡老师来到我们这后跟我说,其实男宝宝也一样需要被关注。那么首先请胡老师给大家讲一下避免宝宝性骚扰,家长要注意什么?

胡萍:首先家长要知道性伤害包括哪些内容,第一家外的性伤害,来自于家庭以外的人给孩子的性伤害;一个是家内的性伤害。

家外的性伤害有两种有身体接触的和非身体接触的,身体接触的性伤害有强奸、强迫孩子摸弄罪犯的生殖器等等;非身体接触的,比如强迫孩子看罪犯自己手淫、强迫孩子自己手淫、强迫或诱导孩子拍摄裸体照片、讲非常下流的话给孩子听等等。

家内的性伤害也包括上面我们所说的性伤害方面的内容,除此以外还有隐性的性伤害,比如家人帮助6、7岁的孩子洗生殖器、父母在6、7岁以上的孩子面前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体、父母做爱时不关好房门让孩子看到、家人随意的看或者摸弄孩子的生殖器、用孩子的生殖器作为谈知笑话、随意的议论生殖器的问题、给2、3岁以上的孩子穿开裆裤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暴露自己的生殖器,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经常做出的事情,但是父母并不认为这是有问题的行为,当父母做这些行为的时候给孩子的性心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

主持人:胡老师刚刚给大家详细讲了一下关于性伤害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性伤害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心理上的影响。

胡萍:当孩子受到性伤害以后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轨迹会发生改变,孩子会表现出情绪和生理的问题,情绪的问题表现为失眠、恶梦、恐惧、饮食出问题、与群体隔离等等,生理上的会出现生殖器疼痛,做出与自己年龄的不符的性行为,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界限等等。

主持人:看到有些妈妈会告诉孩子哪些是隐私的部位,不能给外人看等,这也是一种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措施,请问胡老师,一般在孩子多大的时候要培养这种意识?

胡萍:在4岁以后要逐渐的加强孩子认识隐私和保护隐私的教育,4岁以前主要是满足孩子对他人的身体的好奇心和对身体的认识,所以不要太过强调保护的教育,具体的方法是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画出男人和女人,然后用红色的笔标记出身体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让他人随意看的和随便摸的,自己也不可以随便去看和摸他人的这些部位,当孩子标记出来以后如果是正确的妈妈要接着告诉他“如果有人要看和摸你的这些隐私部位,你要告诉不可以,然后还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标记是错误的,妈妈要和孩子一起把正确的部位标记出来让孩子认识。

主持人:论坛里一个题为“终于告诉父母我小时候曾被熟人不止一次的非礼”的帖子掀起了轩然大波。诚然,这种性伤害有时候不可避免,那么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宝宝受到性伤害怎么办呢?

胡萍:孩子受到性伤害以后康复的结果的好坏决定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父母要知道孩子受到性伤害不是孩子的错,父母要给孩子全力的支持,抱着孩子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爸爸妈妈依然爱他,孩子只有在父母这种关爱下才能够重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父母首先要从孩子受到性伤害的事件中走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孩子,当父母自己不能够从这件事中走出来时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然后在心理医生的支持下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性伤害不止是女宝,男宝宝也是同样需要被关注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大人因为喜爱而去抚弄男宝宝的小鸡鸡,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又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呢?

胡萍:不管多大的孩子哪怕是婴儿他也需要保持自己的身体界限,如果我们随意的让家人或其他的人去摸孩子的小鸡鸡,这就破坏了儿童建立身体界限。

家长如何去做:当父母遇到同事、朋友、家里其他人随意抚摸男宝宝的小鸡鸡时,父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

主持人:其实一般谈到性骚扰,可能更多的是女宝宝的家长更容易担心。比如经常会有很多网友会问女宝宝多大要和爸爸分开睡,能不能跟爸爸一起洗澡等。

胡萍:孩子一出生就应该有自己单独的小床,尽量不要和大人睡在一起,4岁以前女孩可以和爸爸一起洗澡,这样能满足孩子认识成年人身体的好奇心,也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4岁以后孩子要独立的洗澡。

主持人:听胡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两个典型的例子。

网友:女儿出于好玩'有时在家里'会露屁屁在那儿玩半天怎么办?有次无意中'我发现她的小表弟(三岁)竟然骑在女儿(五岁)身上玩'觉得像在模仿大人一样'当时我很生气'把他吼了一顿'他赶紧下来了。虽然我知道他可能是无意识的'可是我已经发现不只一次了'而女儿呢'好像没什么感觉一样。这两个小家伙是天天都在一起玩的'是我弟弟的儿子。真的好担心!

胡萍: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是属于儿童的性游戏,儿童的性游戏在儿童的成长中是需要的,他们的行为也是正常的,只是提醒一点男孩的行为可能是多次看到父母性生活的一种模仿,应该提醒你的弟弟注意夫妻生活要回避孩子。

网友:今天这个话题是我一直想寻求的,做为一个女孩子的母亲,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遭受性侵犯,这是个很难把握的尺度。为杜绝一切可能的意外,我和lg时不时的给宝宝灌输:女孩子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外人动的,如果有坏人要动你要怎样怎杨……甚至,有时候孩子的爷爷要带了孩子一起出去我都要担心一下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可是,谁来告诉我,要怎样就能彻底的保护孩子不会遭遇性侵犯?

胡萍:4岁以前的孩子不要太过强调保护身体,这会影响孩子性心理发展过程当中对身体好奇和了解身体的过程,4岁以后按照我们前面说的方法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

你的做法会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有点过了,这个世界毕竟坏人是非常少的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就是最好的防范性伤害的方式。

网友一一可爱宝贝:如果有异性非常喜欢抱女儿,而且有点过分亲呢,应该怎么对女儿说呢?

胡萍:你应该告诉那个异性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女儿,而不是让你女儿去对付这个成年的大人,现在女儿需要你的帮助,而不是让你的女儿去自己保护自己,因为她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网友林思慧:您好!请问:女儿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她上性教育课??

胡萍:5岁以前儿童的性教育最好不要以课堂的形式进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是以关怀为主,原则是孩子问,父母才答,父母的答案要简单明确、直接了当使孩子理解,当孩子不在往下问的时候,父母就不要再往下讲了。6岁以后我们才可以以课堂的方式给孩子讲授。

主持人:以上我们有代表性地回答了一些网友的问题。看来家长的忧虑还是很多的,胡老师也告诉大家了,这个世界毕竟坏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家长能够遵照儿童性教育发展的原则来教育孩子保护自己就可以了。首先我们请胡老师讲一下儿童性心理出现的规律和特征。

胡萍:儿童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是从出生到1岁半是口欲期,1岁半到3岁是肛欲期,3岁到6岁是性蕾期,7岁到青春期前是潜伏期,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在口欲期儿童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吸吮感受性的感觉,儿童的性领域跟成人的性不一样,儿童的表现主要是对乳房的依恋,乳房带给儿童的除了生理的满足还有安全感和心理的满足。

胡萍:在肛欲期儿童发展自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在学会上洗手间后将大便或小便拉在裤子里,成人总以为孩子怎么会倒退了,本来学会了脱下裤子大小便,结果孩子出现了憋尿、憋大便等情况,父母对孩子肛欲期的不理解导致对孩子的打骂行为,导致孩子将大便或小便拉在裤子里的情况更严重,所以当孩子再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要不动声色给孩子将裤子换掉,不要责备孩子,这个过程很快就过去的,一般不超过2个月。

胡萍:3岁到6岁是性蕾期这个时期是人类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期在青春期,那么在3到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活动非常的丰富和频繁,包括性游戏、了解父母的身体、儿童之间互看生殖器,儿童对性知识的一些了解,比如他们会问“我是怎么来的?”“妈妈的胸部为什么那么大?”这段时期也是儿童生殖器感觉发展的高峰期,儿童会出现手淫,这个时期也是儿童恋父恋母情感发展的时期,总之这个时期儿童会表现出多种的性活动,父母在对待和处理儿童的这些活动时,一定要以不伤害儿童的性心理为原则,需要父母学习更多的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

主持人:很快又到了春季入园的日子,我们这里也想说一下与性别有关的问题,也就是幼儿园厕所,有的是分男女的,有的是不分的。请问一下胡老师,这两种做法哪种更好?

胡萍:在幼儿园对于4岁以前的孩子是可以不分男女洗手间的,因为这可以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对他人身体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孩子了解性别与身体的特征,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分开进入洗手间。

网友冬日雨点:我女儿现在五岁了'可是也依然是和我一起洗澡'或者大人帮她洗。她和我一起洗时'看到我和她不一样'就嘻嘻笑'还问这问那?我告诉她等她长大了就会变得和妈妈一样。请问我是否不要再和她一起洗了?每次给她洗时是否单独进行?

胡萍:4岁以前父母可以和孩子洗澡,满足孩子了解父母的身体,4岁以后让孩子独立洗澡吧。

网友李睿宣:我女儿三岁'前几个月喜欢夹腿'我讲了一個故事給她听。現在不夹腿了。但我怕故事会伤害到他。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個小花狗叫芮芮'她好聪明'就是有一个坏习惯'喜欢夹腿'有一次夹腿时流血了'妈妈送她去医院'医生告诉芮芮'以后不可以夹腿了'不然以后拉尿会痛也会流血。回到家芮芮改了坏习惯'大家都好喜欢她。

胡萍:首先孩子夹腿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治疗,夹腿是儿童自慰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发展性感觉的正常过程,也不是坏习惯,关于儿童自慰的问题可以去看我的博客(在百度可直接搜索“胡萍老师的博客”里面的文章有关于儿童自慰的文章)。

主持人:今天我们围绕这个主题谈了很多儿童性教育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再请胡老师对今天的话题——幼儿防性骚扰做一小结。

胡萍: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妈妈和爸爸要给孩子足够的性关怀,这种关怀是需要智慧的,需要爸爸妈妈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懂得方法,如果我们没有知识和方法的支持,在处理儿童的性问题的时候就会伤害儿童,使他们性心理发展受挫,影响他们将来的“性”福生活。

主持人:谢谢胡萍专家的详细解答,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今天的答疑就到这里。

延伸阅读

专家谈宝宝入园之家长该怎么办?


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就要送宝宝去幼儿园了。相信妈妈们都有很多顾虑和担心。事实上,妈妈们的焦虑很容易感染到宝宝,甚至会成为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诱因。那么,妈妈们如何刻服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赵红梅建议。

主持人:家长们都会担心宝宝上幼儿园适应不了,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是不是很多即将送孩子入园的妈妈都会有这些焦虑。事实上,妈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感染孩子,甚至会成为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诱因。因此,妈妈首先要克服焦虑。

赵红梅:家长产生的焦虑主要会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送孩子入园后不肯离去,其次是自身无法专心工作,最后则是跟孩子讨论幼儿园不适应之处。

主持人:我们也分别来看一下赵老师提到的这几点.一:送孩子入园后不肯离去。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那么,请问赵老师,如何能让家长放心的离开呢?这种情况是否需要跟幼儿园老师沟通吗?

赵红梅:家长为什么不肯离去?往往是由于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充分的信任,对孩子在幼儿园内的一日生活还不是十分清晰明了,同时对孩子在幼儿园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心理没有把握,这些都会造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肯离去,不放心,很难独自把孩子留在幼儿园等一系列的表现。

比如每年入园的第一个月里,幼儿园都要安排老师和保安对滞留不走的家长进行清场,有的家长甚至躲在教室外窗户下面或者是大树后面藏着,偷偷的看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一边哭一边观察孩子,直到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才肯离去,家长这样的表现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孩子入园适应,同时也容易让其他的孩子感到不公平,这个时候建议家长按照幼儿园的规定准时离开,这种明确的态度更能给宝宝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在幼儿园里生活。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看刚才赵老师提到的第二点:自身无法专心工作。这种情况家长如何处理自己这种情绪。

赵红梅: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入园时很多家长无法专心工作,有的家长甚至会中途再去幼儿园探望孩子,之所以产生这种焦虑是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很多情况无法掌控,会在心里面假设很多孩子不适应的状况,比如渴了、饿了不会跟老师说,家长要想克服这种入园前的负面情绪就要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比如训练孩子向老师说出基本需求、自己上厕所、吃饭、喜欢和小朋友玩耍、能够午睡、能够忍受一天和家长分离等。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跟孩子讨论幼儿园不适应之处”,这里我们问一下赵老师,是不是可以理解家长已经在无形中把自己的焦虑带给孩子了。

赵红梅:是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家长负面情绪的影响,家长引导的性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适应性,比如有的家长会问孩子“是不是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呀?”“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你了呀?”这些负性的引导会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幼儿园的负性理解上,几天下来孩子就会不喜欢上幼儿园,家长应更多的正性引导孩子,比如跟孩子说“今天幼儿园又玩什么新玩具了呀?”“老师给你讲什么好听的故事啦?”这样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美好的印象和留恋,能够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

主持人:妈妈的焦虑其实会影响宝宝的,知道了这一点,妈妈们是不是要好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了呢。

大家都知道焦虑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生活中出现未知的事物,而自己无法掌控。宝宝入园,妈妈的焦虑也源于对幼儿园的不了解,不知道孩子每天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下面,我们请赵老师给大家如何能更清楚的获得这些信息呢。

赵红梅:家长可以通过多次和即将上的幼儿园老师或者是其他家长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比如什么时间段孩子在做些什么事情,也可以有经验的老师了解孩子拒绝上幼儿园有哪些个方法,孩子的焦虑时间或哭泣时间大概有多长,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家长离去时不停的哭闹但是家长离去后往往不到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开始玩新的玩具,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一些特殊需求,比如容易哭闹、吃饭慢或者是食物过敏等,都应该提前告诉老师,还可以参加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熟悉幼儿园。

主持人:说到焦虑,我们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分离焦虑,在送幼儿园以前,宝宝可能每天都和妈妈待在一起,入园后,是否会产生分离焦虑?

赵红梅:其实宝宝和家长都会在这个时间段产生分离焦虑,焦虑作为一种负性的情绪情感表现,它是出现在有亲密关系的人彼此分开后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紧张、不舒适,产生这种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但不同的孩子在程度上会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最早可在4个月就能表现出对亲密照顾者的依恋,而正是因为了这种依恋在分开后才会产生分离焦虑。

主持人:以上我们听赵老师讲了这么多关于如何克服焦虑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看一下网友们都还有哪些问题。

网友:1。什么是孩子最适合的年龄入园?

2。需要在孩子入园前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同幼儿园一致吗?比如说,吃饭时间,午睡时间。

3。面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应该采用什么有效方式引导孩子?

4。目前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小都没有太多的机会同别的小朋友玩耍,需要在孩子入园之前,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给孩子找更多的玩伴,为日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作准备吗?

赵红梅:问题1: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入园,首先应该看孩子的一些发展状况而不是仅仅凭年龄去判断,比如有的2岁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托班生活,但是有的孩子在3、4岁时入园还不能很好适应,这取决于孩子一些基本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比如前面提到的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能否知道上厕所,能否自己独立吃饭,能否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能否听老师的指令或要求做游戏,能否长时间和亲人分离等等。

问题2:最好能够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致,这样能够保障孩子每天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良好而且情绪也比较稳定。

问题3: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往往是受到一些家长的负面影响,应该尽早的向孩子描述幼儿园里的快乐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幼儿园里的生活是美好的,让他产生一种向往,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开放日或者是周末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里玩一些大型玩具,还可以帮助孩子与同班的小朋友认识,这样能够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时得到很好的同伴支持,有助于他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和喜爱。

问题4:是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与同伴玩耍不仅能够有利于孩子对日后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培养社会情感,公平竞争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更能够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获得重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网友:下周我家宝宝就要去幼儿园了,3岁10个月的男宝宝。虽然已经会自己吃饭,但吃的太慢;虽然自己会尿尿,但尿完后裤子提不好;在家里拉臭臭是坐马桶的,可幼儿园没有马桶,不知道在幼儿园拉臭臭时自己会不会处理。为了让他上幼儿园我曾经跟孩子的姥姥和姥爷据理力争,可是现在我很担心。

主持人:显然,这是一个很焦虑的妈妈的典型。

赵红梅:针对这样具体的问题最好是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这样老师就能够刻意的帮助和训练孩子,孩子的适应能力实际上往往是超出家长的想象的,比如蹲着大便这种事情孩子往往很快就能适应了,关键是要多给他们机会去练习。

网友:小宝宝是否需要从半日入园开始呢?总觉得他自己在家太孤单,想让他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

赵红梅:如果幼儿园提供这样的半日班是可以的,但是选择之后还是要坚持培养孩子独立性,毕竟家长不能总是这样陪着。

网友:我女儿正好满2岁.打算送幼儿园了'问题如下:

1'因为2岁入园年纪还是较小的'我担心孩子入园后看不到熟悉的家人'会心情恐慌'那么'入园前'我需要做点什么来安慰孩子?

2'离入园还有一段时间'我最需要培训孩子哪种技能?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想上厕所我女儿是会说的.

3'象我女儿这样年纪较小就上幼儿园'父母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赵红梅:问题1:可以先跟她讲一些幼儿园里吸引她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做游戏,幼儿园里有大滑梯,还能跟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这样具体的话语能够大大降低孩子的焦虑感,还可以在送孩子入园后跟孩子说很具体的事情,比如“你先跟小朋友玩一会儿,然后吃午饭,睡午觉,再和小朋友玩一会儿,妈妈就来接你了。”

问题2:这时候要注意有时孩子会对家长说,但可能不敢和老师说,要让她在家里不断的练习重复,比如“你想玩这个玩具,怎么跟老师说呀?”让孩子练习的声音尽量大一些,这样可以防止老师有时听不到,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同伴交往的技能,比如“有的小朋友也要玩你的玩具,你怎么办?”可以教给孩子说“我先玩一会儿,然后再给你玩好吗?”

问题3:像这样小年龄入园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在发展上和年龄大的孩子有一些差距,这时家长更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多参与班上活动,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自信心也更强,而且答应孩子早接时一定要说到做到。

网友飄逸:赵老师:您好!我家宝宝今年三岁了,以前在老家读幼儿园,一直是他奶奶带,现在我们把他接到深圳这边读幼儿园了,开始去都很高兴,还没开学就吵着要去幼儿园,现在他奶奶回老家,他就不喜欢去幼儿园了,并且早上送去的时候哭的很厉害,说要回老家去读书,我现在很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喜欢去幼儿园,希望能给予帮助,谢谢!

赵红梅:孩子在和奶奶产生很深的依恋以后突然分开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不是不喜欢现在的幼儿园而是因为太想念奶奶了,或者是不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可以让奶奶和孩子增强一些互动沟通,比如让奶奶给孩子打打电话表扬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

网友hanwenbaobao:赵老师你好'我孩子2岁半也准备送幼儿园了.'我打听很多妈妈孩子刚上幼儿园头一个月都爱反复感冒生病'请问我该怎么预防!

赵红梅:尤其是春季入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反复感冒生病,除了帮助孩子做好入园适应以外,可以在饮食上适当调整,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情绪上有很大波动,非常焦虑,也容易上火,可以多让孩子回家吃一些水果,更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多喝白开水。

网友appletreebear:赵老师,您好,我是一位2周5个月男孩儿的妈妈,孩子3月1日入园。我问过幼儿园,是否有亲子体验期,幼儿园答复没有,但同意我带儿子过去玩,因为工作原因,我还没机会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玩。您觉得我有必要先在儿子入园前带他适应一下环境呢。我好友有条件带她的孩子周末在即将去的幼儿园上亲子课,孩子已经入园几天,一直很适应,所以我对于自己的孩子入园也很焦虑。请您给些建议。

赵红梅:在孩子入园前带孩子去熟悉一下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够亲自去最好,如果实在不方便也可以多跟孩子讲述一下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这样让孩子在入园前能够有个基本的心理预期和准备,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网友caomx2008:赵老师好'我儿子差一个月就四岁了'昨天他很不开心'原因是他午睡时用脚敲床'老师用手捏他的脸'他知道自已这样做是不对.但是老师捏他'他很不高兴.我要不要跟老师沟通一下呢'但是老师会不会反感呢?我应该如何做呢?请您给些建议'谢谢!

赵红梅:还是很有必要跟老师沟通一下的,因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心理比较脆弱,可能成人看来是一个善意的玩笑,孩子体验到的却是心理上的压力,这种沟通越及时效果就越好。

网友lxrain_7179:我家孩子29个月,上周去的幼儿园托班,前两天还很高兴,到第三天就不愿意去了,只要一提幼儿园,学校,小朋友,等字眼就伤心,上周五我去接的他,他一看见我们很委屈的表情,泪水汪在眼眶里,看得我好心疼。询问老师,说他表现很好的,就是不太跟小朋友交流。我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让他适应起来,能够开心一点。

赵红梅: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在接他时多在幼儿园里玩一会儿,尤其是可以由家长带着结识一些班上的小朋友,这样让他有胆量、有愿望和同龄人交往,孩子出现这种反复现象也是很常见的,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坚持上幼儿园,否则孩子很容易半途而废。

网友hxy622:老师你好,我家丑妹三岁了,能听懂和说清楚自己的意思,但数字和识字能力欠差,现在幼儿园有个调查,问希望在幼儿园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针对我的情况,我怎样书面写给老师好呢?

赵红梅: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需求来写建议,3岁的孩子是数学兴趣以及一些数学分类知识培养的重要时期,你可以根据这些发展需求来和老师进行沟通。

网友jiaqiu888555:赵老师好,非常高兴能向您请教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了。孩子去年9月中旬上过一次幼儿园了,当时年龄是2岁3个月,男孩,是一次失败的经历。由于孩子天性敏感,胆子又小,在幼儿园有一次受惊吓的经历。通过我的了解可能是老师对淘气的孩子比较凶,他自已就害怕了。断续上了不到2个月,频繁生病,晚上睡觉总不踏实,后来生病胃肠性感冒比较严重,实在不忍心再送了,就结束了。我的孩子在家表现的非常活泼,特别爱说,语言发育的特别好,可就是一离开家,离开妈妈就全不同了。我总觉他在幼儿园时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根本不放松。同时,他不喜欢跟小朋友玩,平时出去玩时看见小朋友就想离得远远的,我感觉他是担心别的小孩会攻击他,或是抢他的东西,他才不愿意跟小孩接触,反而跟大人即使是陌生人也不怕,还挺爱说话的。上亲子课时,在他还不到2岁时,同班里有个小男孩总是爱打人,和别人发生冲突,是不是给他的心里带来的这种负面的影响呢?还有,他平时表现不好的时侯,只要我脸一板起来,他马上就十分紧张,“妈妈不生气”不断地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对他也没有太严格呀?

网友jiaqiu888555:我想问赵老师的是:1.孩子的这种状态,结合他的性格分析,到底他多大才适合再上幼儿园呢?2.有必要换一家幼儿园或是换个老师吗?3.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后,再上是不是会更难呢?4.孩子不爱跟小孩玩我该怎么办呢?5.孩子的这种性格,我应该如何培养呢?令他更具有男子汉的表现呢?

赵红梅:问题1:孩子多大能上幼儿园主要取决于您的孩子是否能够乐于和同伴交往,勇于和同龄人打交道。

问题2:如果有条件可以换一个教育条件更宽松、老师更亲切一些的幼儿园。

问题3:之前的失败经历肯定会对孩子有影响的,但是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最终是一定会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这需要我们家长再次送孩子入园时一定要坚持,绝对再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问题4:孩子和大人的关系是垂直的,而与同龄人的关系则是平行的,在和大人交往时,孩子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与同龄人交往时则更需要孩子的社会技能,应该首先培养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兴趣和愿望,减少大人陪伴他玩的时间。

问题5:男孩子可以适当的培养一些“攻击性行为”,比如爸爸可以挑衅他,看他是否知道如何反抗,在这样的情景中教授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反抗技能。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

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4,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对孩子来说也家务劳动是益处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有几个件事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如何与宝宝谈性?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如何与宝宝谈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笔之前,陪儿子在厕所解手,儿子重申,“妈妈你是女人,我是男孩儿。”我说,“对啊。”儿子接着说,“我喜欢当男孩儿。你喜欢做女人吗?”我说,“我当然喜欢做女人了!”

我怀女儿6个月时,参加中学同学的聚会,席间一位同学的儿子跑到我面前大声问我:“你的肚子怎么这么胖?”哄堂大笑之中我告诉这位独生子:“我怀孕了,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

我的儿子Sam比较幸运一些,他目睹了我孕育女儿的全部过程,亲眼看着妈妈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还跟着我去医院听到了妹妹的胎心跳动,回家后兴奋地逢人就讲“我听到妹妹的心跳啦!”有时他也跟着我翻看孕期书籍中的画片,看看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当时才两岁多的Sam,已经知道了自己也是这样长成的:一粒妈妈肚子里的小种子,长啊长,长到9个月,妈妈肚子装不下了,医生就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他取出来。

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剖宫产,在面对Sam最初的好奇心时,我走了一条捷径——告诉Sam他和妹妹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取出来的。一起洗澡时他看见我的刀口,多次很心疼地问我“疼不疼?我能碰一碰吗?”“切你的刀子有多长?有感觉吗?”随后很甜蜜地抱住我,仿佛体会到经受了这么深刻的痛苦生出他来的妈妈一定非常爱他。

不过我的心里还是紧锣密鼓地做好了思想准备。终于在他四岁多的一天,有了第一次这样的谈话(原话是英语)——

当时我们俩准备洗澡,脱好了衣服我坐下来小便。Sam以前观察过多次,知道他和爸爸站着小便,妈妈则坐着。今天他问我:

“你怎么从屁股里撒尿?”

我告诉他:“因为我没有阴茎。”

“为什么?”

“因为我是女人。男人有阴茎,女人没有。”

“我要你也有阴茎。”

“那我就不是女人了,也就不能生孩子了。”

“为什么?”

“因为小孩子一般是从女人在这个部位的产道里生出来的。”

“可我是从你肚子里钻出来的。”

“是的,那是因为医生认为妈妈自己生太危险,需要他们帮助。但是一般来说,你应该从我的两腿中间分娩出来。”

“从你的屁股里出来?”

“不是。是另外有一条秘密通道,不是我们拉屎撒尿的地方。”

“在中间的一个开口?”

“对,中间的开口。”我当时心里很惊讶他怎么一下子知道了这条通道的准确位置?转念一想也合情合理,一向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Sam其实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构造推断出来的:撒尿的开口在前、拉屎的在后,那么妈妈说的第三个开口肯定是在中间喽!

Sam一边洗澡一边想,又问了我一个更富挑战性的问题:

“那当我还是一粒小种子的时候呢?也是医生切开你的肚子把我放进去的吗?”

“不是,是爸爸通过我身上的秘密通道放进去的。”

“中间的那条?然后我就长啊长,长成这么大,然后他们就把我取出来啦!”

“对啊!”

“切开你的时候疼吗?”Sam第N次问我。

“不疼。”我第N次回答。

“因为他们给你打麻药了!”他很权威地宣布。这场谈话到此结束。

单亲孩子教育专家谈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单亲孩子教育专家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对于“单亲孩子”这个称谓,我们并无歧视意味。在智商方面,单亲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并无差异。甚至,因为他们特殊的经历,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在情商方面的的完善和成熟还能比一般孩子更快更好。

对于“单亲孩子”这个称谓,我们并无歧视意味。在智商方面,单亲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并无差异。甚至,因为他们特殊的经历,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在情商方面的的完善和成熟还能比一般孩子更快更好。

家长问:我和妻子离婚了,该怎么对5岁的儿子解释,怎么让孩子不难过啊?

育儿专家建议:

可以学学美国人对孩子说离婚的方式:爸爸妈妈会像以前一样爱你,只是不再爱对方了,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与你无关,你要像以前一样快乐的生活!而孩子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现实。

总之,你要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过错,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你也需要与孩子协定他与双亲相处的时间,以及受哪一方监护;最重要的向孩子保证父母依然深爱他,仍会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强迫孩子表态“站在哪一边”。

家长问:离婚后,孩子判给了妻子,我怎样对待孩子?

育儿专家建议:

你要经常去看看孩子,每周一起吃顿饭是保持亲子关系的一个有效办法;把探望孩子的时间安排得稍微有点弹性,以免万一有变化让孩子失望,如果真的有什么事需要改期,也要向孩子说明原因;不要让孩子做父母的传声筒,不要向孩子打听对方的生活细节。

家长问:我听说由母亲带养的男孩子容易变成同性恋,是真的吗?

育儿专家建议:

这种家庭的孩子,因为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心理特质容易趋于女性化,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步入性的误区。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可以:一、有意识地培养儿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男性角色性格,并使孩子多与亲属、同事和朋友中个性成熟的男人交往。二、母爱适度。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使孩子产生“恋母情结”,导致一些变态心理和行为。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与其他家庭相比,单亲家庭情商培养的难度的确较高,但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原则,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一样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该怎样与孩子谈性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家长该怎样与孩子谈性”,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因为爸爸长年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妈妈与外婆相伴,9岁男孩小海(化名)长期和女性相处、玩耍,近来产生了想当女孩的强烈愿望,并常偷偷把自己打扮成女孩,被医院诊断为性别教育不足导致的心理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6岁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专家指出,孩子们眼里的“性”并没有成人所附加的那些色彩,他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种类似于游戏的行为。与饮食功能、排泄功能一样,性的功能也是我们身体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孩子对性器官的认识和对手、脚、眼、嘴等的认识没有什么不同。父母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以这样应对:情景一

问题:“我怎么不能站着小便?”

3岁的美娜很奇怪:为什么小哥哥能站着小便,我就不能呢?我要试试看。

见美娜把裤子尿湿了,妈妈火冒三丈:“你是女孩子,为什么要站着小便,裤子湿了看你怎么穿!”

原因:好奇惹的祸。

三四岁的孩子特别有好奇心,这说明孩子在探索自己和他人。妈妈可能意识到美娜在模仿男孩,不过她的反应却是错误的。对正在小便的孩子大声斥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后遗症,而且妈妈也没有明确指出美娜的错误在哪里。

对策:告诉孩子男女有别。

妈妈可以温和地说:“美娜,很着急也不能站着小便啊!”“可邻居哥哥小辉是站着小便的!”“小辉是男孩,男孩有小鸡鸡,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与孩子谈性,家长的语气宜平缓、温和,忌恫吓、威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模仿行为,更应在劝解后借此机会传授相关知识,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情景二问题:幼儿园里的“爱情”。

“鹏鹏最喜欢琪琪了!今天,他和琪琪在幼儿园里‘结婚’了,鹏鹏当爸爸,琪琪当妈妈,他们还相互拥抱、亲嘴呢!”

原因:单纯的模仿。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对这种现象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家长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以为这是父母所赞同、喜欢的。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结婚”行为后会大吃一惊,然后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你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学好,大了还了得?”“这孩子这么小就耍流氓,长大肯定不是好孩子!”……这些话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会由于逆反心理而频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困难。

对策:告诉孩子“拉手就行了”。

孩子间的拥抱亲吻属于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天真的喜爱之情,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家长可以对宝宝说:“我知道,你拥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情景三问题:“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东东最爱看《动物世界》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两只狮子交配的镜头,妈妈很尴尬,她想转移东东的注意力:“宝宝,你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正看在兴头上的东东当然不想听故事,他好奇地问:“妈妈,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对策:告诉孩子它们在为生宝宝做准备。

家长不要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告诉孩子错误的答案,有些家长还为这种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豪,以为目的达到了。其实不然,孩子回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交流的时候知道父母在骗他,对父母的权威就会产生怀疑。

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宝宝解释:“宝宝,它们并没有打架,它们在为未来宝宝的出生做准备,我们把这种行为叫作‘交配’。交配后才能生下狮子宝宝。你想想,爸爸妈妈这么爱宝宝,等到小狮子出来后,它的爸爸妈妈也会很爱它的……”情景四问题:“妈,你也用尿不湿吗?”

文文是个小姑娘,一次,她发现妈妈在用卫生巾,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随口说:“这是大人用的尿不湿!”过了一会儿,文文开始问爸爸:“爸爸,我想看看你的尿不湿,你的和妈妈的一样吗?”爸爸对女儿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很难堪,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支吾着起身离去。文文不依不饶地跟在爸爸后面,“爸爸,让我看看吧!”“爸爸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妈妈才有,以后不要问这个问题了。好了,赶快洗手吃饭去吧!”爸爸极力回避女儿提出的问题。

对策:大方面对,告诉孩子“女孩子才用它”。

妈妈可以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卫生巾,只有女孩子才用的,男孩子是不用的。因为女孩子到了十一二岁会来月经,所以就要用它,一来月经就代表她长大了……”当电视节目播放卫生巾广告时,妈妈可以就此展开关于卫生巾的各种话题,或者可以说:“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房子,你没出生时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有时候,这个小房子里要流出一些像你的鼻涕一样的东西,所以要用卫生巾。”要尽量保持讨论的随意性和趣味性,让宝宝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成长的秘密。

专家:宝宝三岁起心理性别形成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专家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随着一点点长大,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

然而,有的女孩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的衣着、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长甚至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子喜欢穿女孩子衣服,行为举止女性化,自小喜欢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严重不一致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产生认同困难,个别人长大后可能产生变性的愿望。

因此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但也要结合儿童的脾气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强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爆笑!我和女儿谈性之后杯具了


孩子都会奇怪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现代的父母文化素质高了,一般不会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多少都会秉着科学的精神尽量客观地讲给孩子听。

女儿四五岁时就老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爸爸身体里有个叫精子的小精灵有天钻进了妈妈的肚肚里,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卵子,精子就和卵子结合了,变成了宝宝,宝宝长大了医生就从妈妈肚肚里取出来了。女儿颇有探索精神,不被糊弄,继续追问精子是怎样找到卵子的。我一向不怎么擅长编故事,于是就老老实实地说男人的屁屁跟女人的屁屁碰在一起就行了。她一听之下颇为激动,大嚷:“我还要个弟弟!我还要个弟弟!妈妈,妈妈,你去跟爸爸把屁屁碰在一起!”我的妈呀,脸红,遁走…

如今女儿上二年级了,昨天洗澡时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找到××的弱点了(××是她心仪的对象)!今天我手抓到他的小雀雀,他疼得蹲下来了!下次他不听我的话,我就这样对付他!”我一听,妈呀,闯祸了!人家大人不会打过来吧…我赶紧问“他有没告老师?”女儿小头一昂,“他敢!”我舒了一口气,看来性教育的道路尚曲折而漫长啊…

洗过澡上床后,我清了清思路,整合了一下语言,理出个一二三来。首先,我告诉她,男女身体不同,男人有小雀雀,女人没有。她问:“为什么这样?”天呐,我哪里知道为什么这样,要不问上帝,要不去问达尔文?头痛…哼哼几声,先跳过这个问题…

我接着说,宝宝你大了,是个女孩子,无论什么时候,胸脯和小屁屁不要给男人摸,会对你造成伤害。她问:“什么伤害?”我说:“可能会有宝宝。”她问:“有宝宝为什么就有伤害?”我说“年纪太小的女孩子肚肚里不能有宝宝,否则会对健康有影响。”她问:“什么影响?”妈呀,头大!正好她爸过来拍她小屁屁,问她跟妈妈在说什么。她尖叫:“爸爸是男人!不给男人碰我的屁屁!”老公眼神复杂地望我一眼,我赶紧用被子蒙住头——我不是这样说的,我不是这样说的…

最后我强调至关重要的一点,男生的小雀雀千万不能用劲碰,否则他会痛死,会进医院,人家爸妈就会打上门来。但是在碰到歹徒时,可以趁他不注意时,用膝盖或者脚又快又准地用全力顶上去或踢上去,就可以脱离歹徒的钳制。女儿一听更兴奋:“喔…喔…我可以对付坏蛋了!”

宝爸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