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2020-10-14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教育性的童话故事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如:喂奶,母乳喂养对密切亲子感情当然最好,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换尿片:
换尿片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机。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
洗澡时的身体接触是沟通亲子情感的好机会。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
近年来婴儿抚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关于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包括:
1.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有些对儿童进行性骚扰者就是要求儿童触摸他们的隐私部位);
5.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自己的亲友师长,自己都有权要求中止。
延伸阅读
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家长应正确引导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家长应正确引导,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们在成长中经常会犯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犯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在孩子犯错后及时的教育好孩子,否则这些错误有可能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绊脚石。在幼儿园的情况父母不太清楚所以要及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处理孩子犯错误的方法:第一,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对于孩子的错误和缺点,要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孩子认识错误的后果,并帮助孩子找到弥补错误的方法,这才是帮助孩子真正改变错误的途径。尽量向孩子说明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什么是他不该做的;接着,和孩子商量,如果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第二,你需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生活中,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犯错,很喜欢为孩子寻找借口。当孩子再犯错时,他就会否定自己的错误行为,认为“我没有做错什么”;还会把错误行为合理化,觉得“大家都做了”;更会为自己错误行为辩解,认为“是他先开始的”,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因此,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指出他的错误行为,说明由于他的错误行为而破坏了规定,造成别人的损伤,或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强调他必须对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事实上,清晰、明确地将孩子的过错与弥补联系起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要他进行弥补的建议。同时,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受害者的困难处境上,看到自己所应负的责任,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来挽回。而应及时引导孩子弥补自己的错误,因为拖延只会使孩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忘掉。
第三,你要和孩子一起弥补错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义务帮助孩子弥补错误。但这还不够,父母还需要让孩子参与到弥补错误的“行动”中来。这样做,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只是做错了这一件事,而不是父母不喜欢我,不愿意帮助我。在和孩子一起弥补错误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弥补的办法,这将促使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增强他的责任感。假若孩子提出的办法不恰当,你可以再提出一些弥补的办法来引导他。要求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弥补的最终目的,是帮孩子建立内在约束力,让他学会承担责任。本网站小编总结:当然这不是说在孩子犯错前不教育他们,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有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这样他们犯错后就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再次进行教育的效果更好,能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孩子犯错后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如何让长子接受第二胎(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我们都知道若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常有妈妈反应生完了第二胎之生,长子的情绪波动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结合几个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A总喜欢推倒弟弟,8岁的哥哥怎么了
“就是经常要留心到,稍微一不注意,老大就把老二打了。”提起自己8岁的儿子亮亮,潼南的王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说你都这么大了,不帮到爸爸妈妈把弟弟照顾好,还老是欺负他,你坏不坏嘛!”
某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个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昨天上午,在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王先生和妻子焦急万分。“你说我们家老二也生了有3年了,小时候老大多喜欢老二的。”亮亮今年8岁,因为王先生和妻子均是独子家庭,因此他们在亮亮5岁时生了第二胎。亲子网
亮亮在弟弟小毅出生之后的3年时间里,一直对弟弟还挺好的。“又不是只大一两岁,大恁个多,一般来说都不会争啥子抢啥子了噻。”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亮亮突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趁着家人不在时,一把抢走小毅嘴里的食物,或者把弟弟玩得正开心的玩具抢过来扔在地上,吓得小毅哇哇大哭。
“我们开始都以为娃娃小,搞恶作剧。”两个外孙都是外婆在帮着带,这也让她最近很烦恼:“老二喜欢天天围到老大转,可老大一凶二恶的。”最近几周,亮亮欺负小毅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好几次外婆总是听到小外孙在卧室突然大哭,冲进房间里发现孩子摔倒在地上喊:“哥哥推我!”大外孙则若无其事地搓着手。
王先生听到外婆告状,回来劈头盖脸对着大儿子一顿吼,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越到后面越恼火:“他公然咬牙切齿地说要把弟弟杀死、打死。”亮亮的话让妈妈很伤心:“从小两兄弟感情都不好,今后啷个办哦?”
B看到妈妈抱妹妹,这孩子就狠狠摔门
和亮亮类似的情况,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例。
“他在屋头大哭,说自从有了妹妹,他的幸福生活再也没有了,连大声说话都不可以!”9岁的航航,说出这句话之前刚挨了奶奶一巴掌。上个月,他的妹妹才满月。婴儿睡眠不好,每天航航在家不断地用东西敲出各种各样的响声,奶奶抱着妹妹,再三警告让航航小声点,他不听还故意越来越大声。奶奶怀里的妹妹被吵到了瞌睡之后,张嘴大哭起来。为了给航航一个教训,奶奶挥手就给了航航一巴掌:“结果打了他,他还有道理了,越哭越大声。”
家人觉得哭笑不得,没有太往心里去。但从这天开始,航航再不像妹妹刚出生一样,会去摇铃给妹妹听、捏妹妹的小手。“动不动就喊‘滚’!”奶奶说,航航以前脾气不这么坏,现在妈妈抱着妹妹看窗外、看电话什么的,他就会突然爆发性大哭,然后狠狠把门摔上。
生第二个孩子前先跟长子沟通
专家在接诊中发现,生二胎家庭的长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在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把精力过多投入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忽视了对长子的关心,让长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长子就会将父母不再爱自己的责任推到弟妹身上。梅教授建议家长,符合国家政策可以生二胎的家庭,最好事先跟长子做好沟通。在妈妈怀孕生第二个宝宝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孩子照顾布娃娃、摸妈妈肚子等方式来参与弟弟妹妹的出生。有了第二个孩子时,对第一个孩子要照常关心。培养孩子开朗性格,鼓励孩子有什么说出来。
父母的爱被分走,带给老大失落感
从儿童医院了解到,目前,一些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生育了二胎,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很多原本是独生子女的孩子,面临着父母的关注和爱都被突然分走,家长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有失落感,进而引起烦躁、易怒等性格。
针对亮亮的问题,该院心理科专家注意到,孩子在家相当叛逆,但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说明问题出在家庭关系里。亲子教育
亮亮说自己经常都做噩梦,“爸妈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亮亮觉得很委屈,邻居经常当着他的面,表扬弟弟比他聪明,有时候开玩笑还会说,弟弟长大后还会跟他抢财产。
诊断中专家发现,亮亮在内心会常有“打死弟弟”和“爱弟弟”两种声音胶着,这说明孩子不仅出现了焦虑情绪、双重人格,还患上了强迫症。专家分析道,王先生夫妻有了小儿子后,一心扑在小儿子身上,忽略了大儿子亮亮的感受。由于亮亮性格内向,长期的压抑和不满无法倾诉发泄,让他出现了心理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我的我们可以看出,长子出现一些过激的反应,最主要的还是害怕爸妈不爱自己了,没有安全感,其实只在家长们能够将话给孩子说清楚,相信他们就喜欢上小弟弟妹妹的!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上)
每一位家长都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接受他们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接受他们的疆界,接受他们的个体性。
有家长能够平静地接受孩子的“不”字,而是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受到挑战、威胁、甚至伤害,心里也会感觉到烦恼和愤怒。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不”字训练的后果之一。
然而,良好的关系必须建立在拒绝和面质的自由上。克劳德和唐森博士说,成长中的儿童需要确认他们的疆界得到认可。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反对意见和实践行为不会导致父母收走爱。
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我们难以容忍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伤心、失望和愤怒而表现出不爱孩子了。我们不能用语言、肢体、目光或者行动来向孩子传输这样的致命信息:你听话才可爱,你不听话就不可爱。你表现得好,我就爱你,你表现得不好,我就割断咱们之间的关系!
“听话!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啦!”这样的要挟我们司空见惯,它给了孩子什么样的选择呢?不是非输既赢,更不是双赢,而是双输:要么继续反抗,却会失掉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关系(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死亡);要么赶快乖乖投降、表现顺从,埋没自己的感受,从而失去练习拒绝和面质技巧的机会,逐渐地变成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
从根本上讲,从孩子身上收走爱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敲诈勒索。对于孩子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为了活命,他们肯定会放弃自己的感受,跟随父母的步调。对于人类来说,跟他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谁也不愿意被亲密的人抛弃。
一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爱自己了。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强化自己顺从、可爱、懂事的性格特征,同时变得害怕甚至痛恨自己积极进取、敢说真话、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努力地掩盖这些特征。长大之后,他们也不敢反对或者拒绝他人,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提出不同意见,就意味着关系的破裂;那么为了维持关系,他们只能把分歧掩埋在心里,表面上做出随和的样子。
当孩子跟父母有分歧时,父母的表现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脾气温和的父母也许采取伤心的语调,或者长时间的沉默,来通知孩子“我不高兴了!”脾气暴躁的父母则会对孩子大喊大叫、暴跳如雷;还有些父母则使用眼泪或者身体的不适来要挟孩子。总之,他们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你必须对我的情绪、身体和精神状态负责!这样,就像前边提到过的,他们把刚刚三四岁的孩子变成了父母的父母。
父母公开的愤怒(通过训斥、强制或者暴力而表达的愤怒)给孩子带来恐惧;父母掩盖的愤怒(通过沉默、伤心或者生病而表达的愤怒)给孩子带来内疚。出于恐惧和内疚,孩子会尽量表现得服服帖帖。今后,他们也会因为恐惧对方的愤怒,或者害怕伤害对方的感情而服从他人。长期生活在这种小心谨慎,甚至胆战心惊的情境中,孩子会变得不独立、没有自主能力、依赖他人、犹豫不决、不敢直言,他们的创造能力会消蚀殆尽,也难于接受或者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反对、反抗和不同,如果我们平静地对待他们的愤怒情绪,如果我们告诉他们,“我永远爱你,但是你不能这样做”、“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还是必须把别人的东西归还回去”、“我明白这是令人遗憾的情况,来,让我好好抱抱你”,等等,等等,既给共情,又坚持原则,同时确认我们的爱,那么我们赋予了孩子最最强大的内心力量: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疆界、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疆界、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他们学会怎样掌握和他人的分歧、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败。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
下一篇: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孩子最乐于接受的3种教育方法
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孩子受宠长大事业更成功(上)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受宠长大事业更成功(上)”,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Goodtohearthat.It'smustbeasurprisetomymommy.
yuejia73的回复:
早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文章,并不十分认同。我认为爱跟宠爱是不能划等号的,宠爱是不分是非对错,采取一切包容的方式,爱则是有选择性的,好的应该鼓励孩子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坏的就不能盲目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家长最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什么都手把手教,这样孩子既不会偏离方向走错路,又有自己的独创性和面对事物挑战的能力。
ganlan的回复: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在对孩子的爱的理解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们不能偏面地认为宠爱孩子就是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也许我们在真正地理解了爱的内涵后,再来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imole的回复:
成功的标准不能简单的以所谓企业主管来衡量。作为一个人,他有多重的角色,子女、父母、朋友、妻子、丈夫,我觉得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性格和人格的人就是成功的。我不会溺爱我的宝宝,他不会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但我会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得到他想要的。
孩子受宠长大事业更成功(下)
孩子受宠长大事业更成功(下)
为什么只在成功人士里调查,要是在监狱里调查可能从小被父母宠爱的比例会更高。
我觉得父母是要关爱孩子的,而且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品行更重要。
宠爱是很难把握尺度的,现在我们很多家庭把孩子宠得象个小皇帝似的,霸道而任性,很难看出这样的孩子会在将来有什么成就。
shania的回复:
有道理,但是这里宠爱应该是给予尽可能多的爱和鼓励,而不是听之任之,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但撒了谎,我们还是应该批评教育,所以宠爱外加正确的引导是成功的关键。
nlp33的回复:
事业更成功与小时受宠爱之间,我认为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事业成功人士,大多是不是因为个性较自私,为所欲为,很少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因而没有妇人之仁,不受外界干扰,更自主地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小时受溺爱的孩子多具有个性自私,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为所欲为六亲不认的特点,但这种小孩就是以后事业成功了又如何??对父母,对自己的家庭,对社会他又会怎么做呢??
顶多是二十年后再出现一个腐败分子,或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幸福富得只剩钱的穷人,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我的孩子事业不要那么成功,平凡一点,幸福一点就好了。
yangqin的回复:
记得《爱和自由》中写过,小孩子是宠不坏的,儿童总是处于弱势,父母喜欢扮演上帝的角色,决定孩子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文化、习俗使然。父母不妨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宝宝下雨天要出去玩,宝宝要碰垃圾箱……许多家长喜欢拿出权威来“镇压”这些称不上错的行为。我呢,宁愿选择满足宝宝的好奇心,保护他的探索的勇气和好奇心,也许这是未来创造力的源头之一呢。家里的键盘被宝宝尿坏了好几个,因为他坚持要蹲在键盘上玩,还有遥控器、门、甚至马桶盖。这一切都不要紧,因为宝宝在兴致勃勃地探索世界。大家都听过诺贝尔玩炸药的事情吧!不过多的叱责宝宝,让他能自信的走入社会,不是更好吗?
maizhi的回复:
受宠的孩子小时可表现为自信,若成年后在社会中产生挫折,则很可能转而寻求父母的安慰,妨碍在社会中建立自信。反之,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自信更为坚固。
yangqin的回复:
由父母或家庭之爱建立的自信是在社会上建立自信的基础,是小孩子对外界行为的出发点。作为一个孩子,他往往会因为父母,或者老师喜欢他而更为自信。比如有很多孩子,因为刚上小学时成绩不好,如果学校的对待方式不当,将其列为差生,进行歧视性对待,他往往会自暴自弃,进入恶性循环的过程。
但是“宠爱”孩子不是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利,由家长包办其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而是家长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强大的支持,去参与社会生活。这样的孩子,社会能力也不应该太差。
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成长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成长》,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周末,豆豆乖巧地凑到我身边来,问:“妈妈,我能请你帮个忙吗?”我笑着说:“当然,要妈妈帮什么忙呢?”豆豆小心翼翼地说:“我想请你再给我买一个文具盒,还有铅笔、铅笔削和橡皮擦。”我听了很奇怪,前天才刚刚帮她买了的,这么快又要买?豆豆吞吞吐吐地说出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的同桌雯雯把文具盒丢了,不敢告诉妈妈,只好借用豆豆的,结果豆豆一时大方,将整个文具盒都送给了雯雯。
我问:“为什么雯雯不把丢了文具盒的事告诉她妈妈呢。”豆豆一副很同情的样子,说:“雯雯的妈可凶了,雯雯怕挨骂,所以不敢跟她说。”
豆豆的话让我陷入沉思,孩子丢了东西,怕挨骂而瞒着自己的亲妈,究其实质,也许是雯雯妈妈平时太严厉了,不允许她出任何差错,所以孩子丢了东西,才会想方设法去掩盖。
晚上,检查豆豆的数学作业,发现豆豆有点粗心大意,不是将加号看成减号,就是将减号看成加号。我的耐心有限,正要呵斥她,忽然想起雯雯来,只好强压火气,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宝贝,你作业里有两个错误,来,妈妈陪你将错误挑出来好吗?”
豆豆正乐意我陪着她呢。在我的指点下,她终于改正了作业里的错误。我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对她说:“你看你一马虎,就把妈妈累得够呛的。”豆豆听了,揽着我的脖颈,满眼的痛惜。从那天起,豆豆变得越来越细心,作业做得越来越漂亮了。
过分严厉地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事事完美,会使孩子在错误面前,成为惶恐的惊弓之鸟。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总是磕磕碰碰的,这过程中,他们自己会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