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童话故事
2020-09-30 澳大利亚童话故事 快乐的幼儿童话故事 感人的幼儿童话故事苏菲亚的化妆舞会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苏菲亚的故事。
苏菲亚的化妆舞会的故事
一天,苏菲亚听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她的爸爸妈妈罗伦国王和美兰达王后正在准备化装舞会!每个人都得准备一套有创意的衣服,更棒的是,还有大奖等着她们!苏菲亚都等不及要马上开始准备了!安柏公主也非常想赢得最佳装扮奖。
“我要扮成孔雀。”她告诉苏菲亚。“我敢肯定你会是最漂亮的孔雀!”苏菲亚说。
安柏非常努力地想做好自己的礼服。但羽毛掉得哪里都是,就是不好好待在裙子上。再戴上帽子,安柏看起来简直像一只公鸡,而不是孔雀。
安柏跑去找苏菲亚帮忙。“你能把我的衣服做成这样子吗?”安柏拿出草图给苏菲亚看。“我一定会尽力帮你做的!”苏菲亚笑着说。苏菲亚先是小心地把美丽的羽毛缝在安柏的裙子和粉色斗篷上。接下来她还用羽毛做了一个配套的帽子。
苏菲亚把安柏带到镜子前。安柏看到自己的时候忍不住“呀!呀!”地叫了起来,她紧紧抱住苏菲亚说:“谢谢你!苏菲亚!我一定能赢到大奖!”
现在苏菲亚该做自己的小精灵服了。她先是缝了一件美丽的裙子,然后粘上亮晶晶的翅膀。最后,苏菲亚还用鲜花做了一顶小皇冠。太完美了!苏菲亚真想马上穿上衣服去参加舞会!
舞会的日子终于到了。安柏看到了苏菲亚的衣服,十分担心,妹妹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太多了!“我得把我的衣服弄得更好看一些。”安柏低声说。首先,她得多加一些羽毛……她知道去哪里能找到羽毛。
詹姆士在去舞会的路上,看到了和孔雀在一起的安柏。“你在这里做什么呀?”他朝安柏喊道,“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安柏抱着羽毛冲向城堡。但是在路上,她不小心滑倒摔进了泥坑!那一边,所有的客人都已经到了,他们正在舞池里等待着主持人宣布舞会开始。
“安柏呢?”苏菲亚问詹姆士。苏菲亚顺着一路泥脚印追到安柏的房间。
“发生什么事了?”苏菲亚问。“我嫉妒你的衣服。”安柏红着脸解释,“我想让自己的更好看。我很抱歉。”
“我明白。”苏菲亚温柔地点头。“可是现在,你看看我。”安柏说,“我没法儿参加舞会了!”
“你可以的。”苏菲亚说,“我们来想想办法,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思考了一会儿,苏菲亚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我们可以一起穿我的衣服!”
“我不明白。”安柏摇摇头。
“你马上就会明白的。”苏菲亚说。
苏菲亚有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她把衣服拆开,分成两件,这下,她和安柏就各有一套衣服了!
“看到了吗?”苏菲亚说。
“现在我们都是小精灵了!”安柏大叫着。
“双胞胎小精灵!”苏菲亚回应道。
“双胞胎小精灵姐妹!”安柏微笑着补充。
小姐妹急匆匆跑向舞池,正好赶上了化装舞会大游行!评委花拉仙子、翡翠仙子、蓝天仙子仔细地评审每个孩子的服装。
玛雅的彩虹服获得了最美丽衣服奖!
金的小丑戏服获得了最滑稽衣服奖!
而最佳装扮奖是卡利德的龙服!
“还有最后一个奖项,”花拉仙子说,“是最有创意奖。”
蓝天仙子微笑着,把奖杯颁发给了苏菲亚和安柏。这对小姐妹分享了同一件衣服而且还获得了大奖!
但安柏公主说:“我获得的真正的大奖,是这个可以信赖的姐妹——苏菲亚!”
苏菲亚的化妆舞会的故事点评亲子阅读过程中,很多女孩都在构建一个公主梦!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美丽、善良,在她们最美丽的年纪,她们希望自己像小公主苏菲亚一样。如何实现这样的公主梦呢?除了亲子阅读,还需要爸爸妈妈的实际行动!
扩展阅读
《老苏丹》格林童话故事 《老苏丹》的故事读后感
我们熟知的故事典故有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等。故事典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好的故事典故可以促进我们优秀品德的成长。要深刻学习典故中的优秀中华文化。你是否了解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苏丹》格林童话故事 《老苏丹》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故事导读:《老苏丹》是《格林童话》中的一则童话故事,由格林兄弟搜集编撰。故事主要说的是:有一只狗,它很老了,主人对它不好准备把它杀了。一只狼帮助了这条狗,主人就开始对狗好了,但狼有一次说他要吃了主人的肥羊,狗很忠实没有答应,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它们不是好朋友了,最后狗带着一只猫去跟狼和野猪决斗,野猪和狼以为猫的尾巴是一支宝剑,狼就吓的窜到树上,野猪躲到树丛中,猫看到野猪露出的一只耳朵,以为是一只老鼠,就冲过去咬了一口,野猪痛的叫了一声,然后野猪就告诉猫狼在树上,猫和狗就抬头看,就看到狼了,后来狼改正了错误,它们又是好朋友了。
故事正文: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有一条很忠诚的狗,叫做苏丹。苏丹现在已经老了,连牙齿也掉完了。
有一天,牧羊人和他的妻子站在房屋前,牧羊人说:我准备明天上午把老苏丹杀掉,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
妻子却说道:请把这条可怜的狗留下吧,它为我们忠心耿耿地服务了许多年,我们应该在它有生之年里继续供养它。
牧羊人反驳她说:可我们留着它又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它嘴里没有一颗牙齿,小偷根本不会在乎他。你说得不错,它的确为我们做过不少事,但那是它谋生的方式,我们也不曾亏待它呀!它现在这样子,明天杀了它更好。
可怜的苏丹就躺在他们身旁不远处,它把牧羊人和他妻子的这番对话都听了去,想到明天就是它的末日,它非常害怕。
傍晚,它去了住在森林里的好朋友狼那儿,把自己的事都告诉了它,说他的主人准备明天要将它杀死。
狼听了说道:你先别慌,我给你出一个好主意。你的主人每天清晨都会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地里干活,这你是知道的。他们干活时,就会把小孩放在篱笆下的阴凉处。明天清晨你蹲在小孩附近,做出照看小孩的样子,我从森林里跑出来把小孩叼走,你必须装做拼命追赶我的样子,我也装做惊慌的样子扔下小孩逃走。然后你就可以把小孩带回去了。经过这一闹,你的主人一定会很感激你救回了他们的孩子,他们就会留下你,继续供养你了。
狗非常赞赏这个办法。
第二天清晨,它们按计划进行,狼刚把小孩叼走跑不多远,牧羊人和他妻子就惊慌地叫喊起来。
这时候,老苏丹跳起来奋力向狼追去,很快就追上了狼,并帮它的男主人和女主人救回了那可怜的小家伙。
看见小孩安然无恙,牧羊人拍了拍苏丹的头,说道:老苏丹,你从狼口里救回了我们的孩子,我不会再杀你了,还要好好地养活你,给你好多吃的东西。说完又转头对妻子说:走!回家去吧,给老苏丹做一顿好吃的,把我的旧靠垫做窝给它睡,让它过得好一点。
从这以后,苏丹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倍受主人家青睐的生活。
不久,狼来向苏丹祝贺,同时对它说:我的好朋友,现在你也该帮我个忙了,我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餐了,就请你在我抓吃你主人的肥羊时,把头调过去,只当没看见。
苏丹说:那不行,我得忠于我的主人。
狼听了之后,以为它不过是说说笑话,不会认真对待此事的。晚上,它跑来准备抓只羊美餐一顿,但苏丹把狼的企图告诉了主人。
主人躲在羊圈的门后面,等候着狼的到来。狼来了以后,主人等它正忙着物色肥羊时,一记闷棍狠狠地打在了它的背上,连背上的毛都掉下了好大一撮,狼仓皇逃走了。
挨了这一棍,狼非常气愤,它叫苏丹是一个老杂种,发誓要对它进行报复。
第二天早晨,狼派野猪来挑战,要苏丹到森林里去,以决斗的方式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事。此刻,苏丹除了主人家的一只三条腿的瘸脚猫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帮手,它只好叫上这只猫和它一道前往。这可怜的猫跛着腿走起路来极不方便,所以就把尾巴举起来平衡身子。
狼和野猪先在路上等着苏丹,当它们发现对方时,远远看见猫竖在空中那长长的尾巴,以为那是猫为帮助苏丹决斗而带来的一把刀。猫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它们以为猫每跛一次,就拾起了一块石头,是准备用来向它们投掷的。
看到这情况,它们俩心里害怕起来,打起了退堂鼓,说最好取消决斗为好。说完,野猪急急忙忙地藏进了灌木丛里,狼跳到一棵大树上。
苏丹和猫不久就走了过来,四下一瞧,很奇怪它们怎么还没来。然而,野猪这时还没有把自己完全藏好,它的耳朵还露在灌木丛外面,就在它的耳朵轻轻晃动之际,那只猫觉察到有东西在灌木丛中晃动,以为是一只老鼠,跳起来扑了上去,又是撕咬又是抓挠。
野猪受不了了,它又是跳又是叫,一边逃跑,一边大声叫道:快看树上,那上面坐的才是你们要找的对头。
苏丹和猫一齐向树上望去,后见狼正坐在树枝上,它们叫它是一个胆小鬼,不准它下来。
狼十分羞愧,就答应和苏凡讲和,这样它和老苏丹又成了好朋友。
故事作者简介:
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是德国童话搜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因两人兴趣相近,经历相似,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生于哈垴一个多子女的法学家家庭,同在卡塞尔上学,同在马尔堡学习法律,后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1830年同时担任格廷根大学教授。1837年因抗议汉诺威国王任意破坏宪法,同其他五位教授一起被免去教授职务。1840年任柏林科学院院士、柏林大学教授,直至他们去世。格林兄弟兴趣广泛,涉猎范围很广。1812年到1815年,他们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该书奠定了民间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格林体叙述方式,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读后感: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其实犯了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知错改错。就像本篇故事中的狼,它虽然想过要把好朋友狗的主人的羊吃了,但是在狗的全力阻止下,最终没有成功。虽然因为此事,狼和狗有了很大的矛盾,但是最终狼还是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又换回了真正的友谊。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知错就改才能取得原谅,自己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2苏武牧羊的故事寓意父母给了我们教育和做人的机会,让我们有了机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回报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即使备受煎熬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国爱家的心。
3苏武牧羊的资料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4苏武牧羊(历史典故)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1]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惨遭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牧羊的寓意
故事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典故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财富。典故用古代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典故中带给我们的启示要好好地去实践。您是不是正在寻找故事典故的模板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牧羊的寓意”,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2苏武牧羊的故事寓意父母给了我们教育和做人的机会,让我们有了机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回报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即使备受煎熬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有一颗爱国爱家的心。
苏武牧羊的资料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
3苏武牧羊(历史典故)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1]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惨遭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渔夫的儿子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儿子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女人,一个祈祷将来嫁给一个国王;另一个则表示愿意嫁给一个渔夫。她俩的心愿都实现了。同渔夫结婚的女人生了一个小男孩,并且辛辛苦苦地将小男孩拉扯到大。
有一天,小男孩到河里打鱼,却从撒下的网里捞出两只金鸡。这时国王的大臣正好经过,想将两只金鸡占为己有,而小男孩死活不给,于是这位大臣十分气愤,便到国王那里说小男孩的坏话,想置他于死地。
国王听信了谗言,召来了渔夫的儿子,让他去找一匹会飞的马。小男孩伤心极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这时路上迎面走来一位面目慈善的老婆婆,老婆婆见他十分可怜,就问他为什么会哭,小男孩如实说了。“孩子,”老婆婆生气地说,“这个人太坏了!孩子,你到沙漠的中心就能遇见会飞的马,你一定要把你随身带的马鞍加在它身上,然后骑着它回来。”
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他终于来到沙漠的中心,看到了会飞的马,并按老婆婆教他的方法去做了,顺利安全地将会飞的马交给国王。国王见他没死,很不高兴,又想了一个坏主意害小男孩,让他去找会跳舞的树枝和会唱歌的水。
小男孩哭着找到老婆婆请求她的帮助,老婆婆很难过地说:“这个人太坏了!你带上一只葫芦和一把刀到七条河的彼岸去,把河里的水盛到葫芦里,砍下河边树上的树枝,然后你快往回跑,切记,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回头。”
小男孩告别了母亲和老婆婆,又踏上了艰难的征程。当他顺利地装满水,砍下树枝往回走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回头看,渔夫的儿子!”他想到了老婆婆的忠告,头也不回地走了。
刚刚离开,河里的水就暴涨起来,国王看到渔夫的儿子又安全归来,心里更不满了,于是想了一件更危险的事情让小男孩去做,让他把食尸鬼看守国国王的女儿带回来。
小男孩又伤心地到老婆婆那里征求意见,老婆婆叹了一口气说:“真主保佑你,你在去那个遥远的地方的路上会分别遇见一个大肚子、大眼睛、大耳朵、长腿的食尸鬼。你不要怕他们,只要给他们理发洗头,然后坐在他们身旁。他们会将你带到国王女儿住的村庄,并把她带回来的。”
果然不出老婆婆的所料,渔夫的儿子在路上先遇见了一个大肚子的食尸鬼在睡觉。他轻轻地给“大肚子”理了发洗了头,然后坐在旁边耐心等待。
不一会食尸鬼醒了,他既凶恶又惊奇地问渔夫的儿子:“是谁让你上这来的?”“真主!”小男孩答道。“好!你就是那个将会飞的马、会唱歌的水和会跳舞的树枝弄回去的渔夫的儿子?”“是的。”食尸鬼立马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了小男孩的随从。就这样沿路走去,男孩居然将四个食尸鬼都收作随从。
当他们来到国王的女儿居住的那个村庄,就径直向村民们索要国王的女儿。一开始村民们见四个食尸鬼都被收服很吃惊,后来又听到他们提出的非份要求就决定把五个人害死。
大耳朵竖起耳朵一听,说:“他们要烧死我们。”大眼睛睁大眼睛看了一会说:“他们搭了一个棚子。”而大肚子却充满信心地说:“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不要怕。”当村民们请他们进那个大棚子的时候,他们毫不畏惧地坦然进去了。当村民们点起火烧他们的时候,大肚子就将提前喝下的水全喷出来,浇灭了火焰。
村民们见计划被轻易地破解,都十分害怕,但他们又迫于国王的压力,不愿随便交出公主。这时大眼睛又睁大眼睛四处一瞧,很快发现国王女儿的住处,长腿一伸脚就到了公主的住处,并将她带走了,国王一听他的女儿被带走了,就气死过去了。
一个国家没有了首领是不行的,所以在四个食尸鬼的提议下,大家都拥立聪明勇敢的渔夫的儿子作了国王,并把国王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渔夫的儿子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居民了,而成了另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渔夫的儿子的故事点评小男孩的勇气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由此可见胆识和智慧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当初小男孩被国王的一个谎言欺骗了,没有拿出行动打破谎言,也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小男孩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勇气得到的。小朋友们也要学习小男生哦,做一个勇敢聪明的孩子。
蛤蟆的外套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蛤蟆的故事
我国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典故,如《草船借箭》《卧薪尝胆》等。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大多历史典故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典故中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慢慢领悟。有没有比较好的故事典故模板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蛤蟆的外套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蛤蟆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蛤蟆的外套的故事
蛤蟆的皮肤非常粗糙,还长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其实这些疙瘩是有用处的,它们是蛤蟆的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皮脂腺是位于蛤蟆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皮脂腺能分泌白色的有毒乳液,这些毒液可是蛤蟆抵御天敌的秘密武器呢!
这天,蛤蟆收到了一张纺织娘独唱音乐会的请柬,它高兴极了,对着镜子开始打扮起来。它涂上口红,打上粉扑,戴上墨镜,一下子就变得漂亮了许多。蛤蟆满意地打量着自己,可唯一不够完美的是身上披着的那件满是疙瘩的外套。“嗯……这可咋办呢?外套……外套……向谁借好呢?”蛤蟆苦思冥想。“嘿,青蛙!对呀,青蛙的外套可漂亮了呢!一定会让晶晶大吃一惊的!”灵感“咻”地一下闪过蛤蟆的头脑。
于是,蛤蟆来到青蛙的家里,请求青蛙把外套借给自己。慷慨大方的青蛙一口就答应了。蛤蟆谢过青蛙,穿上从青蛙那里借来的外套,美滋滋地走在去纺织娘独唱会的路上。
突然,一条巨蟒拦住了蛤蟆的去路。蛤蟆猛地跳开,刚想喷发自己身上的毒液,却发现自己正穿着青蛙的外套,脑门边的乳浆射不出来。巨蟒狞笑着逼近蛤蟆:“嘿嘿!我原来害怕你疙瘩中的白色乳浆,想不到今天你换了外套,自己成了送上门的美餐!”
正当巨蟒吐着火红的信子,准备张口吞下蛤蟆的危急时刻,突然一个刺球滚了过来,刺了巨蟒一下,巨蟒疼得大叫,忍痛逃走了。待蟒蛇走后,刺球才现了真身——原来是刺猬。
蛤蟆非常感激刺猬的救命之恩:“刺猬大哥,今天要不是你出手相救,恐怕我早已成了蟒蛇的腹中之物了。”
刺猬微微一笑:“诶,区区小事,蛤蟆小妹不要挂在心上。不过蛤蟆小妹今天的装扮倒是让我大吃一惊啊!你怎么把你本来防身的疙瘩外套脱下,换上了青蛙的外套呢?我差点儿都认不出你来了!”
蛤蟆羞红了脸,说:“哎,刺猬大哥,都怪我爱慕虚荣,为了参加音乐会,便借了青蛙的漂亮外套来穿上,要不是你出手相救,我的虚荣心早已害我丢掉性命。我现在明白了,自己的才是最适合的,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蛤蟆的外套的故事点评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爱虚荣的蛤蟆脱下了自己尽管丑陋但却防身的外套,换上青蛙美丽地外衣,却差点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凭虚名也可能飞黄腾达,到头来终不免要变粪土。在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同时,人们反而会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东西。
小偷退兵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小偷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历史典故。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典故中传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有没有比较好的故事典故模板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偷退兵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小偷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偷退兵的故事
楚国有一位擅偷窃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听说您愿起用有技艺的人,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为您服务。”
子发听小偷这么说,又见他满脸诚意,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位上起身,对小偷以礼相待,竟连腰带也顾不上系紧、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小偷见子发果然是真心,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子发手下的官员、侍从们都劝谏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为人们所不齿,您怎么对他如此尊重?”子发摆摆手说:“你们一时难以理解,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军队前去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三次,楚军都败下阵来。军帐内,子发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齐兵的策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策,个个忠诚无比,可是对击退齐兵却一筹莫展,而齐兵反而愈战愈强。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来到帐前求见,主动请缨。小偷说:“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
夜间,小偷溜进齐军营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齐将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并对齐军说:“我们有一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意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潜进齐营,取回齐军首领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进了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头发簪子,子发第三次派人将簪子送还。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齐军营中议论纷纷,各级将领大为惊骇。于是,齐军首领召集军中将士们商议对策。首领对大家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于退兵而走。楚营内大大嘉奖那个立功的小偷,众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小偷退兵的故事点评
小偷,如果损害社会人民,的确应该绳之以法,但如果改邪归正,把技艺特长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时也能干出大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长,不要因为他人某一方面做得不好就全面否定,要学会发掘和欣赏他人的长处。
贫和贪的故事 幼儿儿童故事贫和贪的故事
贫和贪的故事
从前有户农家,一家三口住在两间茅屋里。家中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无心向学,早早就辍学,天天在家里吃闲饭,因为家里穷,他的父亲看他这样也不是办法,就对他说:“儿子,你得找事做做填补家用。”于是,少年决心去城里卖菜,他的父亲答应了,给了他批发青菜的本钱。
第二天,少年早早就起床,准备好箩筐和秤,挑着箩筐去批发市场买了两筐菜,然后又挑到城里摆地摊零售。他批发来的菜又鲜又嫩,卖菜前,他把青菜整理得整整齐齐,卖菜时他热情大方,嘴巴又甜,不到两个钟头总算把菜卖光了。
看到两筐青菜卖光了,只剩下两个箩筐,又摸摸口袋里的钱,他数了数,除去买菜的本钱,足足赚了20元。少年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他挑着箩筐边走边想:“我第一天就赚了这么多,我要拿5块钱买双鞋子穿。剩下的交给爸爸,他会夸奖我的。”
半路上,有三个人在打牌,少年就走过去看热闹。过了一会儿,他看到其中一个人赌赢了几十块钱,他心想:“我要是能赌赢几十块钱,那该多好啊!”
赌钱的人看出了他的心思,晃了晃手中的钱,得意地说:“我赢了好多。你也来吧!你的运气不错,肯定赢钱。”这说得少年心里痒痒的,于是他下注了,第一次果然赢了10块钱,他心里暗暗庆幸,第二次下注又赢了5块钱。
连续尝到几次甜头,让少年更加相信自己运气不错,于是他继续下注,可不一会儿,就把卖菜的钱连本带利都输光了。他沮丧地回到家里,告诉他的父亲:“我被骗了。”他的父亲原谅了他,并告诉他:“不要去赌了,别被骗子骗了。”他答应了。
少年的父亲给了他本钱,他又早早起床去卖菜。这回,他赚了30元。在回来的路上,又有人在路边赌博,他想:“我一定要把昨天输的钱赢回来。”于是,他忘记了父亲的教诲,又下注了。刚开始连续赢了两次,后来是输了又赢,赢了又输,最后又连本带利输光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告诉他的父亲:“我又被骗了。”他的父亲骂了他,但是还是原谅了他。
父亲经常告诫他:“不要贪心,不要去赌了。”他答应了。后来,虽然没有天天赌,偶尔还会赢,但是,他已经养成了赌博的恶习……
少年的父母亲去世后,他还是孑然一身,依然住在那两间茅屋里。
贫和贪的故事点评小朋友们,这则儿童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有贪念,要靠诚实劳动来获得幸福,否则,就会因贪念而染上恶习,一生贫苦。另外,知错改错要当机立断,不然后患无穷。故事中的少年,不仅不知道好好学习,游手好闲养成懒惰的习性,赌博让他变得贫穷,还染上了贪得无厌的恶习。
舞狮的传说故事舞狮的故事
舞狮的传说故事
早在西汉时期,武帝派张骞打通了西域,制服了匈奴。从那以后,西域许多国家都年年给汉朝进贡,岁岁来朝。东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给汉朝进贡一头猛兽,头大如筛,口大如盆,眼似银铃,满身金毛。这只猛兽十分凶猛,关在铁笼里时常张着血盆大口,发出惊天动地的叫声,好像要吞吃活人。进贡的贡使对章帝说:“这是我们大月氏国独有的一种猛兽,因为长有一身金黄的毛,所以在我们那里被称为‘金毛雄狮子’,它十分凶猛,有‘兽中之王’之称”。章帝认为西域进贡此兽,是祝汉朝兴旺、吉祥如意,于是传下圣旨,叫人把金狮收入后宫,精心喂养。
谁知,大月氏国并不是这个意思,贡使对章帝说:“出发之前,我们的国王有话,说我们进贡金毛狮子,是想让贵国驯服它。如果来年驯服了,大月氏国就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永远归顺你们。如果驯不服它,就从此断绝往来。”汉章帝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人才万千,很快就会找到驯狮人的。”当即答应让贡使们来年来看驯狮表演。
汉章帝送走了大月氏国贡使,就召来满朝文武,商议驯狮之事,随后出了皇榜,用重金在全国招募驯狮能人。
皇榜贴出的第三天,就有一位勇士求见章帝,声称自己能够驯狮。这人矮胖的个儿,黑红的脸儿,走起路来不快不慢,讲起话来活像个驯狮内行。汉章帝设宴招待他后,命宫人领他去看狮子。原来,这人是走江湖的耍猴能手,他见猴子十分好驯,就想来驯一驯狮子。但他并没有见过狮子,还以为狮子比猴子小。当他一见到关狮的笼子,顿时心惊胆战,十分害怕。他还没走到眼前,只听到这头猛兽吼叫了一声,当场就吓坏了。领他的宫人见他是个脓包,就告诉了汉章帝,汉章帝立刻令武士们把他杀了。
过几日,又来了一位武士,说是应招来驯狮子的。这个中等个子,长条脸,不胖不瘦,腰扎板带,动作麻利,说话在理,叫人口服心服。于是,汉章帝又设宴招待了他,令宫人领他去看狮子。狮子见有人来了,就从铁笼的那头向这头猛扑过来。这位武士见了,稍微运气,双手一指,喊了声“嗨!”狮子被吓了回去。领他的宫人见这人有两下子,就急报了汉章帝,汉章帝就留下他驯狮子,封他为“引狮”。可,谁知这人驯狮子,只凭勇气,没有智谋。在一次驯狮子时,被狮子咬掉了一只手。汉章帝得知后,只好给他一些银两,打发他回了老家。
过了几个月,眼看年关将近,章帝为另招“引狮”一天天发愁,可谓是茶饭不进。这天,又一位勇士求见,声称可以驯狮。这人身材魁梧,面部红里透黑。章帝见后,便命人领其到后宫去看狮子。这位驯狮人见金毛狮子实在凶猛,料定难以驯服,便决定智驯。他一连几天都到狮笼前转悠,就是不给狮子喂食,饿得狮子精疲力尽,再也不像开始时见了他就张开血盆大口吼叫了。这天,他打开笼子想正式开始驯狮,谁知这雄狮并没有想像中饿得力气全无,反而是狂性发作,一出笼就向驯狮人扑来,一口就把他咬死了。宫中武士们见雄狮出笼伤人,一齐动手捉拿,但狮子十分凶猛,不仅捉拿不住,而且连伤几人。无奈,有个武士便率众将其乱棒打死。
皇帝听说金毛狮子被打死了,十分恼怒。他想,打死了狮子,就失去了汉朝的威信。何况时值腊月,离大月氏国贡使前来观看驯狮的日子也不多了,到时可怎么交代呢?想到这里,便命将带头打死狮子的人治罪。
监斩之日,打死金毛狮子的罪犯被押到了法场。监斩官问他最后还有什么话说,他便对监斩官说:“大人若能向皇帝禀报,开脱小人罪责,小人自有办法将死狮复活,并将它驯服,叫贡使们观看。”监斩官听后,十分惊喜,立刻禀报了皇帝。
此时,汉章帝一边翻着黄历,一边算着外使前来的时间,为如何解释雄狮被打死的事发愁。听监斩官禀报,打死狮子的罪犯有办法将死去的狮子复活,并且还能将它驯服,便十分惊喜,随即手拿御笔写了“赦免”二字,让罪犯代罪立功。
转眼到了春天,各国贡使来朝,汉章帝大设宴席招待。果然大月氏国的贡使,提出要看驯狮子。汉章帝就让驯狮人领着金毛狮子进入宫中。只见驯狮人手执绣球灯,逗引狮子,狮子时扑、时跃、时打滚、时抖毛、时吼叫,真是百依百顺。各国的来使看了,都称赞汉室大有人材。大月氏国王得知后,不敢藐视汉朝,就按规定,年年进贡,永远和汉朝合好了。
事后,到了夏历正月十五,一直为死狮复活感到蹊跷的汉章帝召见驯狮人,询问他用什么办法让死狮复活,又用什么办法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驯服这凶猛之兽的。驯狮人说:“圣上要是能免去小人欺君之罪,小人就如实相告。”汉章帝听了连说三个“免”字:“免、免、免。”于是,驯狮人就说:“打死雄狮,小人自知罪过不小。为了补回罪过,让贡使看到驯狮,就剥下了死狮的皮毛,请了我两位兄弟,披上皮毛,装扮成狮子。”随后,经章帝降旨,驯狮人的两位兄弟进宫,三人又为皇帝表演了一番,直看得汉章帝眼花缭乱,连连叫好,还降旨封驯狮人为“春官”。
不久,这件事便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们认为耍狮子为国家争了光,便用木、泥、布做成狮头,用麻做成狮皮,仿照表演,耍狮子就这样传开了。
时到今日,这一项民间艺术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得到发展,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并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北京地区的并狮头很讲究,狮头越重,耍狮的功夫技巧越高。狮头最重可达90多斤,动作以摔跌见长。河北的动作矫健,能攀登、跳跃5张八仙桌;广东的能攀上高耸的竹竿摘取彩礼,俗称“采青”;安徽的在狮身内燃点蜡烛,称为“火狮”,有时还配上10多盏云灯,狮子好象是在彩云之中飞舞;四川的分高脚狮子和地浪狮子两种,经常表演破阵,一般文阵不登高,武阵必登高,能做出“高井打水”、“封侯夺印”、“姜太公钓鱼”、“天鹅抱蛋”等惊险动作,看上去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2舞狮的传说故事点评
舞狮的传说故事又给小宝贝们科普了关于节日的知识,小宝贝们你们看,一个元宵节,可是有很多故事的呢!我们要多多学习知识,认识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