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宝利童话故事

2020-09-30 小马宝利童话故事 阿利的红斗篷童话故事 反童话故事之白雪公主

见利反目的故事。

见利反目的故事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高兴。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

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才许下的诺言,其余几个孩子也跟着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互相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恐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叹道:“儿童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实在太多了。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好像还能和睦相处,可是一旦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争抢打斗,怎能不受伤呢?”zj09.cOM

2见利反目的故事点评

有些人平常好像能和睦共事,一旦利益当前,就暴露出自私的本性,相互争抢打斗,一改往日的和善谦恭,反目相争,甚至去诋毁别人。小朋友们之间要建立真挚牢固的友谊关系,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

编辑推荐

没主见的鹤的故事睡前故事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一大早,鹤就爬起来,拿起针线要给自己的白裙子绣一朵花,刚绣了几针,孔雀过来问她:“鹤妹你绣的什么花呀?”“绣的桃花。”咳,干嘛要绣桃花哩?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还是绣朵月月红吧!”鹤听了孔雀姐姐的话觉得有理,便把绣好的金线拆了改绣月月红。正绣得入神,只听锦鸡在耳边说:“鹤姐,月月红花瓣太少了,显得有些单调,我看还是绣朵大牡丹吧,牡丹是富贵花呀!”鹤觉得锦鸡妹说得对,便又把绣好的拆了,重新开始绣牡丹。绣了一半,画眉飞过来,在头上惊叫道:“鹤嫂,你爱在水塘里栖歇,应该绣荷花才是,为什么要去绣牡丹呢?这跟你的习性太不协调了!”鹤听了,觉得也是,便把牡丹拆了改绣荷花……鹤每当快绣好一朵花时,总有人提不同的建议。她绣了拆,拆了绣,直到现在还是一条没有绣上任何花朵的白裙子。

2没主见的鹤的故事点评

故事中的鹤告诉我们,对于毫无主见的人来说,事事顺从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鹤就是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了,别人的建议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太没有自己的主意,可以结合别人给的建议加上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一件事情。只是一味的遵从别人的说法,到头来就会想鹤一样什么花都没有绣在白裙子上。

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儿童故事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故事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典故都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每个故事典故都有他们独特的教育意义。对于优秀的故事典故我们应该要鼓励传播。你收集了多少故事典故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儿童故事没主见的鹤的故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没主见的鹤的故事

一大早,鹤就爬起来,拿起针线要给自己的白裙子绣一朵花,刚绣了几针,孔雀过来问她:“鹤妹你绣的什么花呀?”“绣的桃花。”咳,干嘛要绣桃花哩?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还是绣朵月月红吧!”鹤听了孔雀姐姐的话觉得有理,便把绣好的金线拆了改绣月月红。正绣得入神,只听锦鸡在耳边说:“鹤姐,月月红花瓣太少了,显得有些单调,我看还是绣朵大牡丹吧,牡丹是富贵花呀!”鹤觉得锦鸡妹说得对,便又把绣好的拆了,重新开始绣牡丹。绣了一半,画眉飞过来,在头上惊叫道:“鹤嫂,你爱在水塘里栖歇,应该绣荷花才是,为什么要去绣牡丹呢?这跟你的习性太不协调了!”鹤听了,觉得也是,便把牡丹拆了改绣荷花……鹤每当快绣好一朵花时,总有人提不同的建议。她绣了拆,拆了绣,直到现在还是一条没有绣上任何花朵的白裙子。

对于毫无主见的人来说,事事顺从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2没主见的鹤的故事点评

鹤只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绣什么花,然后好好绣花就可以了,每次听别人说绣什么花好,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如果总是跟风,事事顺从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南歧之见的故事


南歧之见的故事

南岐处在四川和峡西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喝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患有颈瘤病的人。

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群孩子和妇人们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这人的脖子真怪啊,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不和我们的一样!”

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那些南岐的人又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一种病。

2南歧之见的故事点评

见怪不怪,见不怪反为怪;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往往会觉得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否则会自以为是,用自己错误的去衡量正确的,结果只能是颠倒是非、美丑。南歧人不以为自己脖子粗是病,反而以为自己脖子正常,可见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在某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有勇气坚持真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结果就往往不同。

鱼目混珠的故事 鱼目混珠什么意思


鱼目混珠的故事

古时候,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子,上面镶嵌了金银和其他宝物,然后把那大珍珠放在里面,严密地收藏着。只在大的年节,他才拿出来给二三知己看。

满意有个邻居名叫寿量,也听到满意获得一颗大珍珠的事。看到别人谈论时脸上那种企慕之色,有好几次他都想把家里密藏的祖传大珍珠,拿出来同满意比一比。只是碍于祖宗“不可轻易示人”的遗训,这才作罢。

事有凑巧,不久两人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卧床不起。四处问卜求医,古怪稀奇的东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见有任何起色。两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还是一筹莫展。一日街上走来一个游方郎中,说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也是病急乱投医,请到家里,郎中看了看病人,说这种病需要珍珠粉来合药,才能药到病除。他匆勿写了一个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满意说什么也不肯残损那颗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药;寿星则忍痛吃了用家传珍珠粉合的药。

几天以后,游方郎中来到满意家问病况如何,满意如实以告,郎中说:“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宝?”满意打开盒子,那颗珍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为什么不拿着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它的风采呢?”

寿量告诉郎中,吃了药却没什么作用。“那么你把所用的珍珠给我看。”郎中说。于是,寿量挣扎着起身,拿出了珍珠。郎中一看,那所谓的“珍珠”暗淡无光,于是大笑着说:“这哪是什么珍珠?!这是海洋中一种大鱼的眼睛。真是鱼目混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啊!”寿量羞得面红耳赤。

2鱼目混珠的故事延伸

用法:用作贬义。用来比喻以假乱真。主谓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反义词: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

近义词: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鱼龙混杂、浑水摸鱼

辨析:与“鱼龙混杂”略有区别,“鱼龙混杂”主要比喻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

3鱼目混珠的故事点评

寿量见满意的珍珠后,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的“珍珠”示人,以便与满意的珍珠争个高下。这充分反映出寿量的虚荣心。后来,寿量终于有了让“珍珠”示人的难得机遇,郎中不看则罢,一看顿时自信地指出,这颗所谓的“珍珠”只是一颗鱼眼睛而已。此时,寿量必定感慨良深,恐怕还在暗自庆幸自己幸亏没有轻易示人吧!

不见了的金钗的故事


不见了的金钗的故事

从前,有个西域人,名叫木八刺(la)。

这天,他正和妻子一同吃饭。婢女端上来一盘肉,木八刺的妻子取下头上的小金钗从盘子里穿起一块肉,正要吃时,门外喊着有客人求见。

木八刺起身去迎客人,他妻子也赶紧放下穿着肉的金钗,起身去为客人沏茶。

待客人走后,他们夫妻二人重新回到餐桌旁,一看,发现穿着肉块的金钗不见了。

当时,除了木八刺夫妻外,就一个婢女在忙进忙出,于是,木八刺夫妇二人都一口咬定是婢女偷了金钗。

他们逼婢女跪下,要她将金钗拿出来。

婢女哭着说,她确实没有偷。木八刺的妻子非常生气,便拿来棍棒,一次次逼问拷打这个可怜的小婢女。

小婢女始终坚持说她没有偷金钗,最后,竟被木八刺夫妇拷打至死,金钗也终于没有找到。

一年以后,木八刺请工匠修理房屋。工匠在房顶上清理瓦沟里的脏物时,忽然有一件东西掉到地上,发出金属的响声。

木八刺在一旁看到,赶紧拾起来一看,原来是她妻子一年前丢失的那支小金钗,同时还有一块朽骨头同金钗一同落下来。

木八刺连忙把妻子叫来,夫妻二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猫乘主人不注意,偷肉吃把小金钗一同叼到房顶上,当时谁也没注意,连小婢女也没看到,以至于含冤而死,实在可怜。

那木八刺夫妇也深感愧疚不安,可惜,后悔晚矣。

2不见了的金钗的故事点评

故事的最后木八刺夫妇也深感愧疚不安,可是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世界上的事情是错综复杂的,怎么能单凭主观推断、只看表面现象就下结论呢?这样下去,只会把事情弄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才可以下结论。

独目网捕鸟的儿童故事


我们熟知的故事典故有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等。故事典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大多历史典故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对于优秀的故事典故我们应该要鼓励传播。什么样的故事典故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独目网捕鸟的儿童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故事“独目网捕鸟”讲述的一个愚蠢的人,只会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因此只看到了一只鸟钻一个网眼的表面现象,却不懂所有网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鸟的本质规律。

有一个人十分擅长捕鸟,他编织了捕鸟的罗网,那罗网上结满了密密匝匝的网眼,捕鸟人拿了这张网去捕鸟,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鸟雀。

这一天,捕鸟人又守候在树林里,他张开了他那张捕鸟罗网,又在网下撒些食物。不一会儿,有一群鸟雀飞下来了,果然,有不少的鸟雀撞到了网上,成了捕鸟人的囊中之物。

有个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鸟人捕鸟,他觉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却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一只鸟头只钻进一个网眼就被捉住了。于是他想道:既然网住一只鸟只需一个网眼就够,那干嘛还要去编结那么多的网眼呢?成百上千个网眼,难道一次能网那么多鸟吗?那个捕鸟人也真是不嫌麻烦,实在太笨了。现在看我的吧。

于是他回到家里,将捕鸟的罗网来了一次“革新”。他将麻绳一根根结成单独的小圆圈,然后把这些小圆圈分别系在一根长竹竿上,准备也到树林中去捕鸟。

他把长竿靠在树桠上,守候着鸟雀撞在那一个个的圆圈里,可是一批批的鸟飞下来,又都飞走了,他在树林里守候了一天,连一根鸟羽毛都没得到。

他沮丧地扛着长竹竿回家。路上别人见了都觉奇怪,问他:“你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他回答说:“捕鸟用的。”

别人笑着说:“新鲜!还没见过这种捕鸟的东西呢。”

他说:“这是我改进后的独目网。一只鸟只需钻一个网眼,我做的这个网不是比一张连结许多网眼的大罗网省事多了吗?”

别人问他:“那你捕的鸟呢?”

他惭愧地低头不语。

狐狸见狮子的故事


狐狸见狮子的故事

一天,狐狸又开始吹嘘自己,见没人听,有些无趣,但它不知羞耻,又跑到一群老鼠那里吹开了牛皮。

狐狸摇头晃脑他说:“你们知道我是谁?”

小老鼠们看看它,怯生生他说,“是狐狸。”

狐狸点点头,说:“对,我就是天下无敌,大名鼎鼎的兽中之王狐狸!”

一只小老鼠天真地说:“不对,不对,你不是兽中之工,兽中之王是狮子!”狐狸生气了,说,“我就是兽中之王,谁敢不信?那天,狮子碰见我,恭恭敬敬地给我行礼,叫我大王。我说:‘去,给我拿三只鸡来,我要吃最肥的!’你们猜怎么着?狮子二话没说,立刻给我送来三只肥鸡。等我吃饱了,我说:‘狮子,我要睡觉了,来,给我捶捶腿!”狮子立刻乖乖地给我捶腿,我不让它停,它就不敢停!”

小老鼠们都听呆了,吐吐占头,问道:“真的吗?狮子给你送鸡,还给你捶腿?”

狐狸得意洋洋他说:“当然是真的,这还有假?还有一次,我对狮子说:‘大王我累了,你把我背回家去!’狮子就驮着我,一直把我送到家里。哼!谁是兽中之王?当然是我狐狸!”

有只小老鼠还是半信半疑,说:“你能领我们去见狮子,让我们亲眼见见吗?”

狐狸一听,吓了一跳,仍故作镇静他说:“那有什么?我这就带你们去,只怕你们一见到狮子,站都站不稳了,那时,我可不管你们啊!”狐狸的这句话还真把小老鼠们吓住了,谁也不敢提见狮子的事了。狐狸越发地得意忘形。

正在这时,事也凑巧,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从这里走过,老鼠们一见,吓得一个个钻进鼠洞里。那只不信狐狸的小老鼠偷偷趴在洞口,往外瞧。只见那只刚才还在吹牛的狐狸,见到狮子,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顾头不顾腚地钻进路边的草窝里去了。小老鼠见状,忍不住差点儿笑出声来。

2狐狸见狮子的故事点评

狐狸在老鼠面前吹着牛皮,谁知狮子经过这里就原形毕露了,反倒成了个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为是的人就像一个小丑一样,只能逗得他人开心,自己却一无所知。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高手。

吉利山的传说的故事


故事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典故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财富。典故用古代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典故中带给我们的启示要好好地去实践。您是不是正在寻找故事典故的模板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吉利山的传说的故事”,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吉利山的传说的故事

传说在新加坡岛上有一座山,叫做吉利山,山上住了一位百多岁的老人,因为他知识丰富,知晓的事情很多,所以人们都叫他智慧老人;在吉利山脚下,住了一个瞎眼的老婆婆和她十八岁的儿子阿旺。

有一年,这岛上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旱灾;并不是老天爷不降雨,而是雨一落到地上便突然不见了;岛上的河、井、池里的水也都干涸了,本来是青葱翠绿。百花齐放的小岛,如今却成了一个枯死城。

庄稼枯黄了,鱼儿干死了,家畜一只只相继死去,人们的生活快成问题了;看情形人们也将因缺水而渴死、干死了。

人们都说,躲在吉利山下的那一条龙,因为顽性发作,窜出来把小岛上的水吸干了,人们也传说,若要全岛上的居民获救,必须把这一条龙除去。

阿旺眼见这充满欢乐、幸福的乐园,忽然笼罩了一片愁苦,他的心痛得有如刀割,他终日坐在门前唉声叹气。

“孩子。”阿旺的妈妈听到阿旺的叹气声,慢慢地从屋内摸索出来:“我知道你的心意,你是为了全岛的人们而叹气是吗?”

阿旺又再叹了一口气。

“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好心肠的孩子,为了全岛人民的幸福,你是有责任为民除害的。”

“妈妈,我知道。”阿旺流着泪,跪在老妈妈的跟前:“可是,妈妈,您年纪这么大,而且双眼又看不清楚,如果我去了,万一……那么……您……您怎么办?”

“傻孩子。”老妈妈把阿旺拉了起来,摸着他的头说:“我知道你有孝心,你放心去吧,隔壁哈山叔叔和花蒂玛姑娘会照顾我的,他们不是常常过来帮助我吗?”

“妈妈……”

“孩子,你放心!为了全岛的人民,你一定要像一个大人,勇敢地站起来,听说山上的智慧老人知道的事情很多,你就去请求他指示你应该走的路吧!”

阿旺拭干了眼泪,收拾了行李,带了斧头、锄头等,别了母亲便向山上的路走去。

他沿着山坡慢慢地往上爬,山路很斜又崎岖,他的衣服被横出来的树枝树干割破了,双手、双脚也因受伤而鲜血淋漓。

可是,他忍着痛楚,咬着牙根,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再难走的山路也无法阻止他那一颗救人的热心。

经过一天一夜,阿旺终于爬到了山顶,一到山顶,他便因兴奋、疲倦、饥饿而晕倒。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张木床上,旁边坐了一个长须飘飘的老人。

老人看见阿旺醒来,他慈祥地摸一摸长及胸前的白须说:“年轻人,你的来意我明白,可是,要除去妖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智慧老人。”阿旺坐了起来:“只要能救全岛的人,怎样困难的事我都肯做。”

“这是很苦的事呀!”老人眼睛望着远方。

“我不怕苦!”阿旺说得很坚决。

“死呢?”老人炯炯有神的眼光注视着阿旺。

“不怕。”阿旺站起身来,挺着胸脯。

“好小伙子!”老人伸出了大拇指:“来,你跟我来看。”

阿旺跟老人走出了亚答屋,来到了山边。

“你看见前面吗?”老人手指远方。

“看见了。”阿旺朝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

“这条龙本来是躲在这座山下的,后来不知怎样,逃到了前面去,如果它这样一直往前窜去,这小岛上的祸害将会更大……。”

阿旺静静地听着老人讲述。

“想要除去这条龙,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这个人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必须顺着龙身躲藏的地方,一直的往前挖了去,不分昼夜,不停地挖,直挖到了龙头的所在地,便狠狠地把龙头砍下来,这样才能把龙除去,让全岛的人民获得幸福,如果他没有决心,半途而废,那么,不但无法把龙除去,那将带来更大的祸害……。”

“小伙子。”老人望向阿旺:“你能够日夜不休,不分昼夜,冒着风吹雨打,太阳晒,月亮照,不停地工作吗?”

“能!”阿旺目光中射出了神采。

“你能够压抑住内心的忿怒,不在半途便把龙杀死吗?”

“能!”

“你能够在挖到龙头时,勇敢、镇定,一刀便把龙头砍下吗。”

“能!”

“好!”老人高兴地解下了插在腰间的巴冷刀:“这把刀你拿去,当你用这把刀把龙头砍下的时候,也就是全岛人民获得幸福、快乐的日子。去吧,我祝你成功。”

阿旺把刀佩在腰间,背了行李,向老人道别,便沿着山坡走下去。

一到达山脚,阿旺便立刻开始了他的工作,他用锄头锄呀锄,一下一下的往前锄了下去。

太阳出来了,阿旺赤着背在太阳底下工作,月亮升上来了,阿旺仍然在月光的照射下锄地;一堆堆的泥土被他翻开来;一滴滴的鲜血从阿旺的手心淌下来,但是,他一点也不觉得疼,他的心热呼呼的,他不停地锄呀锄,他牢牢地记住老人的话:不能停,不能停,一停就要前功尽弃的。

一天过去了,两夭过去了,到了第三夭的晚上,皎洁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月华如水照在阿旺的背上,照在他身上一颗颗亮闪闪的汗珠。

阿旺实在倦极了,他的眼皮重得像两块铅,可是,当他一想到这小岛上的居民,他立刻又振作精神,卖力地挖地;挖呀挖,忽然他看见一条蓝溜溜的东西从地里冒了出来,那是什么呢?阿旺定睛一看,哈!那不是龙须吗?他心里一阵狂喜,看到了龙须,那么龙头也将出现了,他的心跳得很快,他为民除害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双手抓住锄头,出力的往地里一锄,立刻一个凶巴巴的龙头露了出来,那双龙眼像要喷出了火一般瞪着阿旺,阿旺一点也不害怕,他拔出了巴冷刀,双手紧紧的握住,然后一股劲,连人带刀往龙头砍了去,龙感到头部一阵痛,一个挣扎,把阿旺咬死;可是龙也因为阿旺的那一刀,头部掉了下来。龙死了,岛上的灾害除去了,而就在龙头着地的地方,不久冒出了白花花的水,岛上的居民高兴地迎着水,唱着歌,快快乐乐地跳起舞来,人们把这里叫做龙头井,而那地方就是今日的峇峇利路,而吉利山呢?就是我国的福康宁山。

2吉利山的传说的故事点评

想要除去这条龙,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这个人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必须顺着龙身躲藏的地方,一直的往前挖了去,不分昼夜,不停地挖,直挖到了龙头的所在地,便狠狠地把龙头砍下来,这样才能把龙除去,让全岛的人民获得幸福,如果他没有决心,半途而废,那么,不但无法把龙除去,那将带来更大的祸害。阿旺做到了,没有半途而废,没有向困难低头。

良弓和利箭的故事


良弓和利箭的故事

有一个人背着一把大弓,四处游历。他那张弓确实是漂亮,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

那人骄傲地回答说:“我的弓是最好的弓,可惜还没有发现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箭,到处转悠。他那支箭的确是支好箭,箭头包着银,锐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着漂亮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理想。

有人走过去不解地问:“怎么你只是手里拿着一支箭空转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我这支箭太好了,可惜还没有见到能发射它的好弓!”

这两个人的话被后羿听见后,后羿立即找到那个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个有利箭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弓和箭的确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发射,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被你永远地握在手中。再说你的弓,再好的弓如果没有箭,也只能是张空泛无用的弓。”

这两个人听了后羿一番话,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后羿对他俩说:“来,把你们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来教你们射箭,你们再来真正领略一下你们的弓和箭好在哪里吧!”

2良弓和利箭的故事点评

良弓和利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相互依赖对方而存在,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彩来。如果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而片面地强调一面,那就很难使之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

小马宝利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