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吖子胎教

2020-09-30 小吖子胎教 关于七子的童话故事 辞羊迎猴童话故事

子罕辞玉的故事子罕辞玉的现实意义。

子罕辞玉的故事

子罕辞玉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子罕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子罕辞玉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一天偶然挖到了一块美玉,连忙跑去献给掌管工程建筑的新任‘司城’子罕。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子罕执意不收。献玉的人笑着说:“这块宝玉,我悄悄拿给雕琢玉器的工匠鉴定过,他认为绝对是块难得一见的珍宝,我才敢拿来敬献给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大人您还是收下吧!”

子罕义正严辞地回答道:“我把洁身自爱、不贪图财物的操守视之为宝,你则把这块玉看作是宝。假如你把美玉给了我,我又贪婪地收下你献的美玉,我们两人岂不是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宝’吗?不如各自珍视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吧!”

子罕的这一番话,说得献宝人满脸愧色,叩头至地多时,然后缓缓对子罕说道:“大人啊!小民献玉,并不是要攀附权贵。您可知如今恶贼猖狂,而我在南山偶得此宝,远近皆知。小人若怀藏着宝玉,走不出乡里就会遇到危险,保留着它就等于自己找死。我还是把它送给大人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了!”

子罕明白了献玉人的苦衷,就把他安置在城里住下来,而且把美玉收下,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让玉工精雕细琢,再卖出去,把钱全部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一个富翁。最后安安全全地送他回家,还派人加强缉盗,保证百姓安宁。献宝人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返回家里,四乡百姓都敬佩子罕不占不贪的高尚品质。“子罕辞玉”的佳话从此流传开来。

2子罕辞玉的故事点评

那个宋国人和子罕拥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子罕辞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延伸阅读

金口玉牙的故事


金口玉牙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叫白氏郎,他每天上学都要趟过一条小河。天冷了,他的母亲心疼地问他说:“孩子呀,现在趟水凉了吧?”

白氏郎摇摇头说:“母亲,孩儿不用趟水,每天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背我过河。”母亲听后挺好奇,说:“孩子啊,下次那个老头再背你的时候,你问问他为什么背你呀?”

第二天,白氏郎放学回来对他母亲说:“母亲,我问那个老头了,他说我是真龙天子,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将来一定登基坐殿,长生不死,所以才来保护我。”

他母亲一听很高兴,就说:“我孩子做了皇帝,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她一天三遍这样念叨,做饭时也用火棍捣老灶爷的脑门儿念叨,因此老灶爷的脑门儿很快被捣烂了。

老灶爷回到天宫,面对玉皇大帝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玉皇大帝闻听自己的爱臣受如此欺侮,勃然大怒道:“快把白氏郎的筋全部抽了,拔出贵骨换贱骨。”

白氏郎放学了,他来到河边。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我这是最后一次背你了,你母亲狂妄过度,没等你做了皇帝,就念叨有仇的报仇,无仇的报冤。如依着她,不把天下人都杀绝了吗?你母亲把老灶爷得罪了,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把她告了,玉皇大帝听了很生气。”

白氏郎听后问道:“那我会受到什么惩罚吗?”老头接着说:“夜里,天龙将来抽你的筋,换你的骨。记住,那时候,你千万别吱声,只要紧紧咬住牙,这样,你还能留下满口的玉牙,享一辈子福。不这样,就会受一辈子穷。”说完,老头把白氏郎背起来,过了河。

到夜里,白氏郎就照白胡子老头的话办了。打那以后,白氏郎就留下了金口玉牙,享受了一辈子。

金口玉牙的故事点评

小朋友们,这个神话故事是不是非常有趣呢?金口玉牙还可作为一个成语,指古代的皇帝说一不二,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更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这个成语也有类似的寓意。都是告诉我们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办到,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失信于他人的行为是不负责的行为,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懂得哦。

绿玉树的儿童故事


故事典故是我国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体裁。这些故事典故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历史典故都会交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故事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好的故事典故都有哪些内容?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绿玉树的儿童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玉树的儿童故事

很久以前,在非洲干旱的土地上,由于常年少雨,很多树木都枯萎了,几乎每年都有禁不住阳光暴晒而死去的树木。

绿玉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拼搏着。她知道,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想办法改变自己。于是,她首先变小甚至脱去了自己的叶子,就像一位少女脱去了满头秀发。因为脱去了叶子,就可以减少自身水分的蒸发。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叶子怎么进行光合作用呢?为解决这一问题,她冥思苦想……

热风摇动起她光秃的树枝,发出凄惨的摩擦声。她从摇动的秃枝上得到了灵感,把秃枝变绿,让它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经过逐渐的改变,她成功了。

独树一帜的绿玉树,又成为病毒和害虫侵害的最大目标。为了自卫,她又在自己的体内制造了有毒的乳汁,病毒和害虫尝到了乳汁的厉害,再也不敢靠近她了。

坚强而又适时地应变,让绿玉树从远古走到了今天,又使她从非洲走遍了世界。人们送给了她很多美誉:绿珊瑚、龙骨树、神仙棒……

2绿玉树的儿童故事点评

由于绿玉树具有耐旱、耐盐、耐风及在贫瘠的土壤也可生长的特点,人们经常将它种植在少雨地区。这样不仅可以绿化造林、保护土壤,而且还可将其用于石油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肯尼亚为了调整干旱地区农业结构,防止水土流失,进行了干旱地区重要能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筛选出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最适合种植的能源植物——绿玉树。由此可见绿玉树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

玉器和瓦罐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故事典故,比如《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典故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可以适当阅读历史典故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你是否了解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玉器和瓦罐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玉器和瓦罐的故事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2玉器和瓦罐的故事点评

玉器和瓦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有智慧的人很善于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第二,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所以小朋友们我们平时说话要注重方式,即使是提出意见,也可以让让人心服口服地接受,还有就是学会提意见的同事也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哟!

小吖子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