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周胎教

2020-09-30 多少周胎教 入学准备的意思 童话故事背后的意思

周处自新的故事周处自新的意思。

周处自新的故事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与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被当地人们视为祸害。

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里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里又有只斑额吊睛猛虎,它们都时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蚊龙、猛虎一起看作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杀死那只斑额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斩除那条危及乡里的蛟龙。

周处听人劝说后,立即上山去杀死了斑额吊睛猛虎,接着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蚊龙露出水面准备向他扑过来的那一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间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为了躲避周处的刺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着它,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谁知周处在杀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祸害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扪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

于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

周处头脑中带着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于是他就把义兴县人为什么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满有希望的。”陆云接着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

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

2周处自新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确立好的志向,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也就是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小编推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的意思


毛遂自荐的故事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子都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一到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便有19个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系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于是解围。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2毛遂自荐的故事延伸

【注音】máosuìzìjiàn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自告奋勇 当仁不让

【反义词】自惭形秽

【同韵词】无丝有线、不可侵犯、风云万变、朱唇粉面

【例句】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3毛遂自荐的故事点评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自身的刻苦学习之外,还要有信心,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看。命运决定在自己的手中,有出众的才华,就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机会展示,就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为自己的脱颖而出做好充分的准备!加油!表现自我,充满自信,定会成功!

夜郎自大的故事夜郎自大的意思


夜郎自大的故事

秦汉时代,我国西南地区居住着许多部落。汉初,由于朝廷忙着平定内乱和对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没有余力顾及到遥远的西南地区,而西南的这些部落也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区的这些部落都很小,他们散住在山中、林问。其中有一支名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一天,他骑马带着随从出外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扬鞭指着前方说:“你们看!这一望无边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国能比它大呢?”

跟随一旁的仆从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的很对,天下还有哪一国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里沾沾自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头,看着巍峨的高山说:“天下还找得到比这更高的山吗?”

随从连忙应和说:“当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来,他们来到一条江边,多同跳下马来,指着滔滔江水说:“你们看,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了。”

随从们没有一个不同意的,都齐声说:“那是肯定的。我们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这次出游以后,夜郎国的人更加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朝一个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脸羞愧。

2夜郎自大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lángzìdà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反义词】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年代】古代

【例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3夜郎自大的故事寓意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目光短浅,要善于交流,接受比自己优秀的东西,站得高,看得远,不能盲目自大,目中无人!

处处设防的芦花鸡的故事


故事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这些故事典故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这些故事典故看了都会产生一些人生感悟。好的故事典故我们可以进行收藏或者分享他人。你会借鉴优秀的故事典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处处设防的芦花鸡的故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处处设防的芦花鸡的故事

发现了一堆丰盛的食物,鸡群扑过去,一个个疯狂啄食,紧张的连头都顾不得抬一下。芦花鸡得到一片菜叶,迅速钻出鸡群,向远处惶惶奔去。虽然并没有谁来追逐抢夺,它还是低头撅腚,摆出一副夸张的防御动作,直至跑到僻静的墙角,才将菜叶吞进肚里。

看到同伴们仍在美餐,芦花鸡又连忙往回跑,刚刚到达,食物已被瓜分净尽,同伴们惬意地四处散去。

看着芦花鸡失落的神情,鸡妈妈心中很不是滋味。芦花鸡是它最疼爱的孩子,每次发现了食物,芦花鸡都最活跃,可就是得到的食物最少,长得也最瘦弱。

鸡妈妈将芦花鸡唤到身边,爱怜地问道:“孩子,每次吃食物时,你总要衔着食物乱跑,这是为什么呢?”

芦花鸡脸色发红,不好意思地回答:“妈妈,不知怎么回事,我害怕别人和我争抢。”

鸡妈妈不忍心责怪芦花鸡,就说道:“通过我的观察,其他同伴都在埋头争取占有尽可能多的份额,并无意抢夺属于你的那份。倒是你虚构的假想敌,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呢。”

芦花鸡的脸更红了。

常山孺子曰: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败于对手的竞争,而是败在自己的狭隘。

2处处设防的芦花鸡的故事点评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处处设防这种狭隘的心态是不应该有的,虽然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是如果过头了那并不是可取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真诚。太过的防备犹如惊弓之鸟,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


我国优秀的故事典故包括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故事典故中传播的传统美德品质值得我们发扬下去。对于故事典故中的一些教训我们要谨记。好的故事典故是怎么写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

有个人很迷信,他自己是属老鼠的,就把老鼠看做是子年的神灵,因此他格外地爱护老鼠。他家里从来不养猫,也不让家里的人打老鼠。他家的粮仓和厨房任凭老鼠折腾,他从来不过问。

老鼠们知道了这家主人的心意,便互相转告亲友,这些亲友又去转告别的老鼠,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一大群老鼠都跑到这家里来了。

老鼠们在这家吃得饱饱的,白天,成群结队地在家里来来往往。夜里,它们不时地打打闹闹,还发出种种怪叫,吵得这家大小没法睡觉。这还不算,屋里的家具没有一样不被老鼠咬坏的,衣架上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家里所有吃的喝的,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但这家的主人,仍然不讨厌它们。

几年后,这户人家搬到别处去了,又搬来个新主人。老鼠们仍是照样胡作非为。这可把新主人气坏了。他想:“老鼠本是在阴暗角落里活动的坏家伙,在这里怎么敢这样明目张胆呢?”

于是新主人借来了五六只猫,把门关紧,并拆除了房顶的瓦片,又用水灌洞,使所有的老鼠都没有安身之处。另外,他还专门请了几个人,用网来捕捉老鼠。这样一来,杀死了无数只老鼠,堆在一起简直像座小山。

从此后,这家屋里再也见不到老鼠的踪影了。

这些自鸣得意的老鼠,一时得计,便自以为饱食终日,长久平安无事,所以它们不顾一切地为所欲为。

这则寓言说明,凡事须知深浅虚实,切不可得意忘形而轻举妄为。

2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点评

老鼠们知道了这家主人的心意,便互相转告亲友,这些亲友又去转告别的老鼠,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一大群老鼠都跑到这家里来了。白天,成群结队地在家里来来往往。夜里,它们不时地打打闹闹,还发出种种怪叫,后来还是被新主人一网打尽了。这则寓言说明,凡事须知深浅虚实,切不可得意忘形而轻举妄为。

各有用处的故事


故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故事典故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优秀文化。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可以适当阅读历史典故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好的故事典故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有用处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有用处的故事

猴子要到城里去看戏,松鼠知道了,对猴子说,“猴子,你带我一起去看戏好吗?”

猴子说:“带你一起去看戏,有什么好处呢?”

松鼠说:“我认识戏院里的售票员,我可以帮你买到更好的座位。”

“太好了!”猴子高兴地说,“好,你就我和一起去看戏吧。”

猴子要到城里去看戏。花猫知道了,对猴子说:“猴子,你带我一起去看戏好吗?”

猴子说:“带你一起去看戏,有什么好处呢?”

花猫说:“我认识戏院里的演贝,看完了戏,咱们还可以到后台去看演员。”

“太好了!”猴子高兴地说,“好,你就和我一起去看戏吧。”

猴子要到城里去看戏。狐狸知道了,对猴子说:“猴子,你带我一起去看戏好吗?”

猴子说:“带你一起去看戏,有什么好处呢?”

狐狸说:“我熟悉城里的大街小巷,我知道哪里有好东西吃,看完了戏,咱们可以去吃最好的点心。”

“太好了!”猴子高兴地说:“你就和我一起去看戏吧。”

猴子要到城里去看戏。白鹅知道了,对猴子说,“猴子,你带我一起去看戏好吗?”

猴子说:“带你一起去看戏,有什么好处呢?”

白鹅想了想说:“我,我的嗓子大。”

“哎,嗓子大有什么用呢?”猴子摇着手说:“不成,不成,我不能带你一起去看戏!”

傍晚,猴子带着松鼠、花猫和狐狸去看戏。它们乘着海獭的渡船过了大江,高高兴兴地往城里走去。

到了戏院,由松鼠去买入门券,果然买到了好座位。

散场的时候,花猫带着猴子、松鼠和狐狸到后台去看演员,大家还合拍了一张照片。

后来,狐狸又带领大家去吃点心,果然吃到了最好吃的点心。

猴子、松鼠,花猫和狐狸回到江边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海獭早把渡船撑到对岸去睡觉了。

没有渡船是回不了家的。

猴子大声喊:“海獭!我们要过江!请把渡船撑过来!”

猴子的声音太小了,海獭听不见。

接着,松鼠大声喊:“海獭!我们要过江!请把渡船撑过来!”

松鼠的声音太小了,海獭听不见。

接着,狐狸大声喊:“海獭!我们要过江!请把渡船撑过来!”

狐狸的声音也不够大。

接着,猴子、松鼠、花猫和狐狸一齐喊:“海獭!我们要过江!请把渡船撑过来!”它们的声音还是太小了,海獭还是听不见。这时候,猴子想起了白鹅的大嗓子,它后悔没有带白鹅一起来看戏。

2各有用处的故事点评

猴子看到了松鼠和猴子还有花猫和狐狸都有能帮到自己的地方,就带上了,白鹅说的嗓子大没有用处,所以猴子没有带上它,后来回来无法渡河的时候才后悔没有带上白鹅,其实一起出去玩的话,也不需要那么功利性的目的,大家一起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无处藏身的狼的故事


纵观历史传承,历史事迹大多都是通过故事典故源远流长。故事典故传递着历史的智慧,延续着深邃的思想。从故事典故中我们能学习很多历史知识。我们应该学习故事典故中的优秀品质。你收集了多少篇故事典故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无处藏身的狼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无处藏身的狼的故事

有一只狼从森林深处狂奔了出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顾不得东南西北,一头扎进一个村子里。因为后边有猎人和猎狗在拼命追赶它,它已经跑得精疲力尽了。

进了村子的狼,四处张望,竟没有一家的院门是开着的,它四处转悠着。在一家院门外的树上,有一只猫看见了正在逃窜的狼。于是,悠闲自在的猫向狼打听:“喂,你在干什么?”

“我在逃命,后边有猎人和猎狗在追我,帮我想个主意吧。”

猫想了想说:“躲避一下算什么难事,这么大的村子,有几十户人家,随便哪家都很容易找到藏身的地方。比如我的这个主人家,你就可以进去说说看,我看没问题的。”

狼瞧了瞧眼前这扇紧闭的大门,记得这一家它曾经来过,那是一个没有月光的晚上,它偷偷抓走了这家的几只鸡。主人家发现后,打着火把追了它一里地,虽然它最终逃脱了,但头上至今还有一道被火把烫伤的疤痕呢。于是,它说:

“不行,这家不行,我曾偷过他们的鸡。”

猫又指着远一点儿的一户人家,对狼说:“那一家也可以去试试,那家的老奶奶心眼儿特别好,总喜欢帮助别人,你向她求求情,我看也没有什么问题。”

狼只往那家看了一眼就一个劲地摇头:“你不知道,那家老太太的羊被我吃过一只,她把我恨得咬牙切齿。这种人家我怎么敢去呢!”

猫又建议说:“那就上村头那一家吧,那家有一个很大的地窖,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不妨去试试。”

狼还是不停地摇头:“不行,不行,那家唯一的一头小奶牛是我咬死的,我可不敢自投罗网。”

猫也有点没信心了,埋怨狼说:“你平时总做坏事,得罪、伤害过那么多的人,现在自己有难,还指望谁会来搭救你呢?”

这时,猎人已经追上来。

2无处藏身的狼的故事点评

平时总做坏事,得罪、伤害过那么多的人,现在自己有难,还指望谁会来搭救你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作恶多端、积恶很深的坏人,待灾难来临时,别指望有人来搭救,最终只会落得人人喊打、人人拍手称快的地步。

多少周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