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虫
2020-09-30 胎教虫 莹火虫童话故事 入学准备后的感想得意的萤火虫的故事得意的萤火虫感想。
得意的萤火虫的故事
那一夜,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萤火虫得意洋洋地飞来飞去,逢人便说:“唉,可把我累坏了,到处都需要我去送光明。要是没有我,这个世界不就完蛋了吗?我是你们生活中惟一的太阳呵!”
一株小草嘟哝说:“我怎么一点也感觉不到温暖呢?”
萤火虫闻言大怒:“太不像话了!气死我了!我拼死拼活为你们发光,累得差点吐血,你却说这种伤天害理的话,也不怕遭雷劈!好心不得好报,我不干了,让你们都冷死,永远见不到光明!到那时你们就知道这个世界少了我会是什么样了。”
萤火虫真的藏起来了。萤火虫藏了几天,闷得要死,又出来了,看见世界依旧热热闹闹,长叹一声:“算了,算了,大人不计小人过,谁让我是劳碌命呢,虽然有人想抹杀我的有目共睹的伟大功绩,但我,毫不计较,还是无私无畏地为你们发光发热,甘当无名英雄壮烈牺牲自己吧。”
2得意的萤火虫的故事点评那些过高看待自己的人,即使在铁的事实面前,也总会找到过高看待自己的理由。就像故事里的萤火虫把自己看成是最伟大的英雄,有点可笑呢!小朋友们,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哦!
延伸阅读
赴汤蹈火的故事赴汤蹈火的意思
赴汤蹈火的故事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2赴汤蹈火的故事主人公简介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3赴汤蹈火的故事延伸【注音】fùtāngdǎohuǒ
【出处】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近义词】出生入死、奋不顾身、肝脑涂地、杀身致命、冲锋陷阵、粉身碎骨、历尽艰险、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例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视死如归。
4赴汤蹈火的故事点评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做人要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不要因为诱人的利益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鹦鹉救火的故事鹦鹉救火的寓意
故事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从故事典故中我们能学习很多历史知识。典故中传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那么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故事典故?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鹦鹉救火的故事鹦鹉救火的寓意》,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鹦鹉救火的故事
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为鹦鹉采来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浆果,让它吃了个饱。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这场火烧得可厉害了,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
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2鹦鹉救火的故事点评鹦鹉的这一行为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重感情、讲信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朋友、亲人遇到危险或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我们见死不救那根本不配成为一个人,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当你们的好朋友、亲人,遇见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内尽一份力。
狐狸和火鸡的故事狐狸与火鸡心得
狐狸和火鸡的故事
狐狸恨恨地喊着:“怎么啦,这些躲在树上的家伙居然敢跟我作对,它们以为这样就能免于一死!不,决不!我对天发誓,我决不会轻饶它们的!”狐狸还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天晚上月色皎洁,好像专门与狐狸作对,这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狐狸在围城进攻敌手方面也毫不含糊,它诡计多端,一肚子坏水,忽而装作佯攻向上爬,忽而又踮起身子向上移,接着装死躺下,一会儿又爬起来,就是意大利喜剧人物阿尔勒甘也不可能扮出这么多的不同角色。狐狸竖起了肥大的尾巴,使它油亮闪烁,还耍了各种各样骗人的把戏。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只火鸡敢放松警惕打一个盹,敌情使它们两眼圆睁,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风吹草动。时间一长,这些可怜的火鸡都头晕目眩,不断地从树上栽下来,几乎有一半的火鸡掉了下来。狐狸把掉下来的火鸡逮住,全都拴在了一起,并把它们全宰掉放进了自己的食品橱。
2狐狸和火鸡的故事点评在危机的关头,神经不能太慌张。不然,就会乱了自己的方寸,像火鸡一样倒栽葱。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越是在事情紧急的时候,就越不能太紧张,否则就会手忙脚乱,把事情搞砸。所以呀,小朋友们平时要将知识学扎实,这样考试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就能考个好成绩。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2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点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发展。尤其家庭中有兄弟姐妹的,更加要团结起来,不要互不容忍。
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
我国优秀的故事典故包括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故事典故中传播的传统美德品质值得我们发扬下去。对于故事典故中的一些教训我们要谨记。好的故事典故是怎么写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
有个人很迷信,他自己是属老鼠的,就把老鼠看做是子年的神灵,因此他格外地爱护老鼠。他家里从来不养猫,也不让家里的人打老鼠。他家的粮仓和厨房任凭老鼠折腾,他从来不过问。
老鼠们知道了这家主人的心意,便互相转告亲友,这些亲友又去转告别的老鼠,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一大群老鼠都跑到这家里来了。
老鼠们在这家吃得饱饱的,白天,成群结队地在家里来来往往。夜里,它们不时地打打闹闹,还发出种种怪叫,吵得这家大小没法睡觉。这还不算,屋里的家具没有一样不被老鼠咬坏的,衣架上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家里所有吃的喝的,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但这家的主人,仍然不讨厌它们。
几年后,这户人家搬到别处去了,又搬来个新主人。老鼠们仍是照样胡作非为。这可把新主人气坏了。他想:“老鼠本是在阴暗角落里活动的坏家伙,在这里怎么敢这样明目张胆呢?”
于是新主人借来了五六只猫,把门关紧,并拆除了房顶的瓦片,又用水灌洞,使所有的老鼠都没有安身之处。另外,他还专门请了几个人,用网来捕捉老鼠。这样一来,杀死了无数只老鼠,堆在一起简直像座小山。
从此后,这家屋里再也见不到老鼠的踪影了。
这些自鸣得意的老鼠,一时得计,便自以为饱食终日,长久平安无事,所以它们不顾一切地为所欲为。
这则寓言说明,凡事须知深浅虚实,切不可得意忘形而轻举妄为。
2自鸣得意的老鼠的故事点评老鼠们知道了这家主人的心意,便互相转告亲友,这些亲友又去转告别的老鼠,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一大群老鼠都跑到这家里来了。白天,成群结队地在家里来来往往。夜里,它们不时地打打闹闹,还发出种种怪叫,后来还是被新主人一网打尽了。这则寓言说明,凡事须知深浅虚实,切不可得意忘形而轻举妄为。
得意忘形的老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火鸡和鹅的故事 儿童故事火鸡和鹅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故事典故,比如《负荆请罪》、《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故事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典故用古代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典故中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你收集了多少篇故事典故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火鸡和鹅的故事 儿童故事火鸡和鹅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鸡和鹅的故事
火鸡先生家的门锁又坏了,怎么也修不好,他干脆把门钉住了,自己从窗口里飞进飞出。
有一天下午,鹅太太从河边散步回来,路过火鸡先生的家,她想:我走累了,到火鸡先生家歇一会儿去。
鹅太太敲敲门问:“火鸡先生在家吗?您干吗关着门?”
火鸡先生回答:“我门上的锁坏了,只能从旁边的小窗口里进进出出。”
鹅太太只好走到小窗口那儿,她用力爬呀,拼命挤呀,好不容易才进了屋。
“你还没吃点心吧,我请你吃蛋糕、巧克力,还有橙汁。“火鸡先生说。
鹅太太一听高兴地说:“谢谢,我都要吃!”为鸡先生把东西一样样放在桌子上,“啊,这么甜美的蛋糕,我还是第一次吃呢。”鹅太太说着把一大块蛋糕塞进嘴里去。
“喂,你也来点儿!”鹅太太帮火鸡先生切了一小块蛋糕,她自己也切了一大块蛋糕。瞧,鹅太太吃得多香呀!她的嘴上、鼻子上、眉毛上都沾了奶油,看上去真滑稽。
“嗝,嗝,嗝”鹅太太打着饱嗝说,“太好吃了,谢谢您,我该走了。”
鹅太太走到小窗口那边,她的头和上半个身子伸到了窗外。可是肚子怎么也出不去了。“我,我被夹住了,快来救救我,都是蛋糕害了我!”鹅太太卡在小窗户那儿大叫着。
“哇,你像个瓶塞似的把窗口堵住了!”火鸡先生只得从后面的窗户里跳出去救鹅太太。
“哎哟,哎哟,”火鸡先生用力拔着鹅太太的头颈,“呀,这样拉你会吃不消的,我另外想个办法。”
一会儿,火鸡先生拿来肥皂和水,在鹅太太的肚子口抹来抹去,鹅太太觉得痒痒的,笑个不停。
“一、二、三,”火鸡先生拽住鹅太太的上半身,“噗”的一声,鹅太太像塞子一样被拔了出来。“嗨,总算出来了,其实我的肚子一点也不大,是你的窗口开得太小了。”
“对,对!我马上去换一把门锁,你以后来就不用再从窗口里挤进挤出了。”
鹅太太摸摸自己的肚子,很高兴地回家去了。
2火鸡和鹅的故事点评火鸡先生的家,走窗户方便,但是别人来做客就非常的不方便了,门锁坏了,就要换新的,一直拖着最后还不是得换了,与其保持不好的,不如做一些改变让生活更加的美好,所以不要安于现状,要多多挑战。
农夫与得意忘形的老虎的故事
农夫与得意忘形的老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
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
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2农夫与得意忘形的老虎的故事点评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乐极生悲嘛。人生在世,我们都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性,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就像故事里的老虎一样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