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亲子活动
2020-07-29 蒙氏亲子活动 生活中的童话故事 生活童话故事蒙氏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
(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
(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
(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
(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
延伸阅读
蒙氏语文教具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远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勺豆子时的肌肉控制、协调)。并且主张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因而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开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养成他头脑对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环境”中,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而,该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文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与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
蒙氏数学教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连想起实象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再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少的比较,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数量”(1根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锋步骤,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而最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
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数学根基。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已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再构成威协,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造的”,你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地去接近“猪脑”,而变成“死脑”呀!
“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在蒙氏活动中,许多教具看似简单,但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你会发现它可以千变万化,其中的奥妙不经过一番动脑是感受不到的.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踏出这一步?教师的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棒和红蓝棒是蒙氏工作中合作较多的、比较大型的教具,也是许多男孩子争做的对象。但在一段时间里,发现他们除了摆一堆大炮、机关枪似乎没有别的内容可做;虽经启发演示,但孩子们除了模仿别无新意,而且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即:棒的变化是按长短规律进行的,而孩子们却没有领会到这一点。为使孩子们的思路打开,教师首先要开启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做一个好的引导者。
拓展思路,不拘泥于形式,蒙氏教具的变化是广义的。一日,我和星涵、周锡睿一起操作起了红蓝棒。我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他们俩一组摆出一个有规律变化的造型,内容不限。我自己一组,首先从我开始。我边思考边轻轻拿起长棒一长一短按角度摆放起来。他俩瞪大眼睛一脸疑惑地在观察我的动作,似乎在问:老师摆的是什么?一会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好大的太阳呀。”似乎受到了我的启发,他俩一会儿小声商量,一会儿摆弄教具,逐渐的一个迷宫似的造型出现在眼前。长的通道,转弯处一个短的棒。星涵解释道:“这是飞机场,这些通道是人行道。长的通道是大型飞机的登机处,短的通道是小飞机的登机处。”听着他振振有词的解释,我频频点头。其他孩子也悄悄地围过来欣赏着。
从这以后,孩子们的思路大大的拓展,长棒工作的变化也越来越多。一日。煜轩和风歧兴奋地跑过来让我看他们的杰作,一只漂亮的孔雀。我由衷地感叹孩子们的想像和智慧。
智慧之门的开启,是需要一把有灵性的钥匙,而教师要做好这把有“灵性的钥匙”,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在家的蒙氏活动
在家可进行的一些以生活教育为主活动,父母亲和孩子一起从事活动时,动作示范要正确、清楚。孩子练习时不要随意干涉,因为他们能力不足,经验不够,肌肉发展也尚未完全成熟,莫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而应让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1、走线练习:家中地板或空地以有色胶带贴成直线、椭圆形线、或S形线供孩子练习平衡感、专心度,亦可加上音乐或乐器按节拍而行,或持物而行。
2、投掷游戏:制作几个小沙包或小型的球,再准备一个大篮子(如洗衣蓝),于适当距离(不要太远),和孩子一同玩丢掷游戏,属大肌肉的运动,经由练习,增加对距离的掌握。
3、抓握练习:准备两个大碗或塑料制容器(不怕摔破),其中一碗放置花生或黄豆,以单手示范抓起一把,放到另一个碗中,而不掉落出来,再由孩子练习。手指的运用使他们有抓握豆子的感觉与能力,以及一次抓握的数量。接着还可用汤匙、镊子或筷子练习,可做为使用餐具,自己吃饭的练习。
4、开关抽屉:小朋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家中的橱柜抽屉常是他们有兴趣翻动之处。家长可将易碎及危险之物移开,示范开关抽屉、橱柜门的动作(如轻轻的开关,不可有声响),整理抽屉的方式等,培养有秩序、整齐、安静的能力。
5、照顾动、植物:家中若养有一些如小鸟、狗、猫、兔子、天竺鼠、乌龟等小动物,可帮助他们认识动物的习性,培养爱护、照顾动物的责任感。年幼的孩子对园艺也会很好奇、有兴趣。借着给家中的植物或盆景浇水、摘除败叶、施肥等活动让孩子认识植物,辨认颜色、香味,叶片的形状,和观察生命的成长。
6、整理衣物:清洗干净的衣物能学习折迭后,分类、整齐地放进橱柜中,脱下的衣帽、鞋袜亦能挂放在适当的位置,不会乱丢。这项练习可以培养手眼协调、分类、辨识(家人的衣物)、爱好整齐、秩序的能力。
7、穿脱衣服、鞋子:经由拉拉炼、扣扣子、系鞋带等过程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练习。可以游戏的方式为娃娃或填充玩具穿脱衣服、扣扣子等。
8、擦拭桌椅:从洗净抹布、扭干、擦拭桌面、椅面、再清洗抹布的过程,让孩子有照顾自己生活环境,懂得动作的连贯性。擦拭桌椅时也有一个顺序,而不是胡乱抹,擦不干净。
9、餐具的摆设:孩子知道家中有几个人,吃饭时帮忙摆放几副碗筷等餐具,可以具体获得一些数的概念,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一双筷子配一个碗,或一个汤匙),孩子还可学习餐桌的礼仪。
10、洗碗:将必备的清洁用品准备好,示范洗碗盘的步骤、方式,再由孩子来练习,一开始先由他自己的餐具洗起,较熟练之后,再增加其它的餐具,让孩子在参与家务工作时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同时也培养其责任感,明白家事是全家人的事,不是妈妈的事。
11、瓶子、盖子:家中都会有各种瓶瓶罐罐,大小、形状、颜色不一,找几个放在桌上,扭开瓶盖,混和集中一处,再请孩子一一找出,与瓶子配对,盖上扭紧,可做配对、尝试错误、手眼协调的练习。
12、串珠(洞口较大者):准备不同颜色、形状(圆形、方形、橄榄形、圆柱形等)的木制、塑料制珠子或用废纸(月历纸),裁成长条纸卷起及一条一端打结的绳子(做中国结粗细的绳子),指导孩子穿珠。他们可依颜色、形状或自己的构想进行,学会数数,体会其中节奏的变化。随着能力的增加,可使用扣子练习,穿针引线,学习钉扣子。
13、面团:妈妈做面食时,给孩子一小块面团去揉、搓、捏、杆,或任意造型,组合、分开,让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份发挥。
14、魔术盒: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数样日常用品(如钥匙、火柴盒、铅笔、玩具等),将眼睛蒙上,伸手入盒中取出一物,并说出其名称,使孩子熟知不同的物品,并发展其视觉的敏感度。盒中的物品可随孩子的年龄不同而增加其难易度。
15、摸摸看:温度--冷、热、冰、温,形状--方、圆、三角形,感觉--粗、细、硬、软、毛皮等。
16、听听看:在不透明的盒子中装入大豆、绿豆、米及其它的物品,盖上盖子摇一摇,由声音辨别盒内装的是什么。
17、闻闻看:是嗅觉敏锐度的练习,将家中有不同气味的,常吃(水果—橘子、香蕉、菠萝,蔬菜—韭菜、芹菜、红萝卜,调味料—胡椒、芥末等)或常用的物品(香皂、樟脑丸、皮件等)等装在盒中,让幼儿闭上眼睛,闻闻看,再说出是什么物品。
18、静息游戏:幼儿喜爱动,但是我们也可安排安静的时间,坐下来或躺下来,听听周围的声音,体会安静的感觉,再讨论各种声音给人的感觉,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自己各项行动所发出的声音,及享受宁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