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童话故事
2020-07-24 世界第一个童话故事 一个现实的童话故事 一个很长的童话故事给孩子一个坚强又完整的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
父爱与母爱是不同的。
父爱给孩子以坚强,母爱给孩子以爱心。父亲支撑着孩子的世界,母亲抚育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跌倒了,母亲说:“孩子,摔疼了吧,以后要小心!”父亲:“孩子,没什么,自己爬起来,这就是生活!”
孩子在跑步,母亲说:“孩子,跑累了,就歇歇,饿了吃点东西。”父亲说:“孩子,飞起来,爸爸在天上等你!”
孩子要长大不能没有大地慈爱的抚育,也不能没有天空坚强的支撑。
说父爱是天,是因为父亲用人格的力量支撑了孩子的天空。
王根,是哈尔滨市的一位优秀中学生,曾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他的父亲生前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王根从没沾过父亲优越条件的光。由于当时家里房子小没有会客厅,每当有人到家里来,特别是下岗工人来找父亲谈话,父亲都要让儿子关掉电视。王根开始不理解,父亲告诉他:“儿子,来找爸爸办事的每一个人,都比电视节目重要。”时间长了,王根也习惯了,父亲爱事业、爱同事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
王根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对他说:“儿子,我该给你讲讲我和你妈妈年轻时的故事了,不然的话,恐怕没有机会了。”
王根对父亲说:“爸爸,人生其实只有‘三部曲’,情爱、恩爱、怜爱。你与我妈妈年轻时的情爱我没有看到,但你们中年的恩爱我看到了,这些年你们在事业上互相支持,虽然你没有到老年,但你已经提前享受了老年时期的怜爱。在你患病期间,你与妈妈相互搀扶着,爸爸你不必伤心,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全过程。”儿子的话让一贯坚强的父亲第一次流泪了,他对妻子李晓凡说:“晓凡,我可以闭上眼睛放心地走了,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可以支撑这个家了。”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十几年中,王根的父母给孩子的那些让儿子在毫无察觉中的严格而又理性的爱,独立而又平等的爱,终于结出了果实。
王根在父亲去世一周年时,为悼念父亲写下了“六月思父”:
……代父敬母,是我的责任,也必将是我心灵的归宿,我要做爸爸以前做的一切,尽我所能地延续爸爸的生命,从那一刻开始,我便走出了童年的憧憬,少年的光辉,离开了昨日的梦。此时,我更应该勇敢地去迎接明天的希望,正是这走出、离开、失去,让我懂得了坚强的含义。我想,从困境中站立起来的人是立体的、高昂的。我和妈有个约定,我们不再伤怀,我们要以对方为支撑,构筑‘人’字型的人生支架,互依、互助、互动地走完这宝贵的人生。我将昂头挺胸,充满自信的走向人生一个又一个驿站,面前是无限延伸的路,身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当有一天走到天涯海角时,我可以牵着妈妈的手,向天空喊:“爸!看到了吗!我们有多坚强!”
我是在“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汇报告团”巡回报告时认识王根的母亲李晓凡的。报告中,只要李晓凡讲到这里,我总要流泪,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在流泪!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爱父的痛失,面对生活的无奈,他挺过来了。他靠的是什么?是父爱的力量,是人格的力量!他学会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他人。
“我欣慰的是,父亲英年早逝,儿子的心理不但没受到伤害,反而更加坚强。”李晓凡对我说,“最让我感动的是,火化那天,我从墓地回来,儿子把他爸的衣服全烧了,只留了几件珍藏起来。他对我说:‘妈,不要在痛苦中生活,那太苦!看到爸的衣服你会难过的,所以我全烧了,振作起来,妈妈!’”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他能延续人类优秀的生命,他能激发一个孩子崇高的责任意识,他能把一个稚嫩的男孩变成一个坚强无比的男人!
父爱,那是顶天立地的爱!
坚强的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快更好,坚强可以让人充满力量,可以让人忘却悲伤!
精选阅读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周六,给美媚买了一个新玩具“切切看”。拿到新玩具的美媚很高兴,我教她怎样握刀,怎样切苹果,切面包。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她很快就学会了,知道怎样握刀怎样去切那些木头做的玩具。但是她力度不够,总是切不好,不能一下子就切开。然后她变通了方法,竖握刀柄用刀的前端去戳玩具苹果的连接处——连接处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尼龙搭扣,我尝试了一下,她这么做,果然省力。
再然后,她发现这个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分开玩具苹果或者玩具面包,索性放下刀子,直接用两手来掰它们了。
这个时候我也没想那么多,她才1岁5个月,又是第一次玩这个玩具,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呗。
周日,千寻带儿子京晶到我家做客。京晶拿起这个“切切看”,也很喜欢。他妈妈教他怎样握刀,怎样切苹果,切面包,一如前一天我教美媚一样。
京晶也是很快就学会了,知道怎样握刀怎样去切那些木头做的玩具。毕竟京晶是比美媚大22天的男孩子,他有足够的力气来切,切得很容易。然后京晶一直在切啊切啊,切完这个切那个,越切越熟练。而且一直是用大人教的正确的姿势在切。
晚上的时候我跟老公说起这两个孩子玩这同一玩具的不同表现,我琢磨:美媚不用正确的方法玩这个玩具,是说明她没有耐心呢还是说明她做事不循规蹈矩?京晶按照正确的方法玩这个玩具,是说明他领悟力强呢还是说明他更有耐心?美媚会不会是个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人?而京晶则是个会享受过程的人?……
老公说:我只是觉得没有两个孩子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年龄的孩子,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会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可能是性别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性格原因造成的,具体到玩“切切看”这件事情上,这种差异更可能是仅仅是力气不同造成的。
那么我想,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正确地看待孩子间的差异,不盲目相信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不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更笨,对不?
世界上最有用的字是哪个?
世界上最有用的字是哪一个?
“不!”
就是这个字。
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字。首先从父母的角度——
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之后,突然发觉自己平添了不少困惑:给孩子自由,有没有限度?限度在什么地方?怎样确立这个限度?拒绝孩子是否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
他们中间的一些父母,过于心疼孩子,害怕伤害孩子,认为自由就是无限度地任由孩子为所欲为,永远不必限制孩子。虽然他们有时也试图规范孩子的行为,但是只要孩子一哭闹反抗,他们马上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没有做到给孩子自由?因而犹犹豫豫,放松管教,还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吧。
当然,我们都明白,其实这些家长心里也或多或少地明白,这么做是行不通的,放任自流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必须为孩子树立规则,也就是说,给他们划出自由和责任的疆界。
自由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有多大的自由,就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责任大于自由,人就成了奴隶;而自由多于责任,人就可以胡作非为。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需要为他担当全部的责任。三岁之前,给孩子树立的规则比较简单,就是危险的事情绝对不能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也绝对不允许。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同时也让他们认知到自己能力的限度。
两到三岁的孩子,正处于无所不能的幻觉与能力限度的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之中,无论你给他多少自由,在他看来,世界上还是充满了“不”字,对每一次“不”字给他的打击,他都要抗争一番。这种时刻,最能考验家长的耐力和智慧。一方面,我们要巧妙地说“不”,正面疏导孩子的精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们对待孩子的哭闹要心平气和,既不被孩子的情绪左右,也不用自己的情绪左右孩子,该坚持原则的地方绝不让步,即使孩子暂时无法理解,也要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
三岁之后,随着孩子理解力的增强,性格的成熟,我们需要逐渐地把责任转移到他手中,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选择,帮助他有意识地建立自由和责任的疆界,同时我们也需要跟孩子划清心理疆界,不再时时处处为孩子承担责任、包办生活。跟孩子建立疆界的要义在于培养他们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从而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走向独立,为步入成年世界做好准备。
三岁之前的亲子绑定关系牢固、分离和个体化阶段度过得顺利,会给三岁之后的训育排除很多障碍。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一路畅通无阻,但是至少不会发生孩子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儿的难堪局面。你会发现,孩子内心具有足够的力量,承受挫折和打击,接受约束和规范,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生活,甚至心悦诚服地接受一定的惩罚。
“不”就是一字疆界。恰当地对孩子说“不”,非但不会伤害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安全感。院子有篱笆才能让主人有效地保护它、对它负责,毫无边界的土地非但难以保护,而且是危险的。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
世界杯与孩子一起看球,我可以教会孩子什么?
足球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是因为看似漫长的90分钟充满未知,局势瞬息万变。球迷们屏气凝神,内心却跌宕起伏。比赛胜负固然重要,欣赏过程才是真正球迷的基本素养,也许是会欣赏过程的人会成为球迷,也许成为球迷就开始学习欣赏过程。全家一起看球赛是每个球迷心中的期盼,在球赛的过程中彼此交流互动,分享观球的心情,甚而共同支持一队共同感受足球带来的心理冲浪,会是个热闹有趣的亲子活动。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与全世界共襄盛举的同时,让孩子们也在观球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品鉴过程吧。
平时,我绝非死忠的足球迷,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与球星,唯独世界杯足球赛,燃起我的世界杯热,每四年就会发作一次。婚前看球赛说白了就是在看“帅哥踢球”,哪有明星帅哥我就替哪队加油摇旗,球技好不好并不重要,赢球了,场上英姿焕发,更掳获全世界无数的少女心,但就算是输了球,连哭起来还是一样帅死人,更惹人怜爱,与其说是在看世界杯,不如说是在看各国帅球星实在!
2006年夏天我在荷兰的第一次世界杯,Rory刚出生约4个月,家里的前院正在大整顿,里里外外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精彩赛事可没错过一次,只要有荷兰队开战,就算是前院零乱不堪也无暇处理,大伙纷纷进屋内看球赛,屋内呐喊声强滚滚,屋外却静悄悄,一个人影都没有,原来足球赛在欧洲是如此重要,无法错过。
2010年夏天的世界杯,Rory4岁,Ethan刚学步阶段,这是一场令荷兰人心情大洗三温暖(桑拿在台湾被称作“三温暖”,都从单词Sauna音译而来,洗三温暖即为洗桑拿。)的球赛,从一开始过关斩将、场场获胜终于打进久违的冠亚军赛,全国人心高涨的气势让橘色彩带越挂越多,家家户户国旗飘扬,几乎冠军金杯铁定在握,就连开场的国歌都让人格外感动万分,90分钟后还是分不了胜负,最后加场对手的致命一球,彻底踢碎荷兰队摘冠的美梦,是的,我们输了,冠军没了、奖杯飞了。全国老少跟着场上球员一起痛哭流涕,一起万分不舍,直到现在,这失望的情绪我依然清晰记得。
球赛激情落幕后,荷兰国家代表队回国,受到全国上下英雄式的热烈欢迎,游运河、开Party,他们所受到得瞩目绝对比荷兰国王更加热烈,Rory看着电视转播盛况空前,直问我,哇~好多人阿,妈妈我们是不是赢了拿冠军?没有喔,Rory我们没有拿冠军,但是他们的运动精神与坚持到底,就是冠军队伍应有的风范,我们赞赏的不是第二名,而是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荷兰队输得荣耀,我们永远支持下去。
2014今夏世界杯,Rory8岁,Ethan5岁,小朋友已经都知道球赛来临,又是一阵足球场上厮杀的热潮,若你问他们支持哪一队阿?当然通通都是荷兰队,前天的荷兰首战就是狭路相逢遇上上届冠军队伍~西班牙,凭良心说,全世界几乎都押宝西班牙胜券在握,我们(球迷)期待有1:1的平手战况就算是扳回一城、重振士气。我们全家大小守候电视机前齐心加油呐喊,亲眼看见奇迹般的射门夺分,一个接着一个,停不下来,Rory和我相拥尖叫跳跃,Ethan看见和平时不一样的疯狂麻麻,有点吓到躲进把拔怀里,此时,全国上下热血沸腾,没人冷静的下来。
Ethan一直问我,妈妈我们是不是得冠军了,你为何尖叫连连?还没喔,Ethan,这只是旗开得胜,第一次的战役,想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就是不断的练习在练习,每一场比赛都把自己从0看起,每一个队伍都是强劲对手,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别人才会信得了你,结果不论成功失败,也都要勇于承受,因为情绪都是一时的,比赛过程震撼人心的未知战况才是经典永流传!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美国一心理学家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的研究表明,这些人智力优良多与他们从小树立起的三种性格品质有关:
第一、不畏挫折的坚持力;
第二、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第三、对自己坚定的自信心。
其实,这三条都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具有这些坚强的性格品质,对弥补能力之不足及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独立性一般表现有两种: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能够自己洗脸,会收拾玩具,不催促也会做所规定的事情,如按时起床上学、做作业等。
二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有勇气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做错了也敢于承认。
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坚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至迟应该在3岁时就开始实施,并从小处着眼。首先父母可以先观察。比如,从孩子玩积木游戏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儿童能够自己想出各种玩法,不断变换不同的模型,玩完后还自觉地地收拾积木;有些儿童却只会按父母的要求玩,搭好一种模型后就不知如何玩下去,经常还要父母帮忙。这反映了孩子在独立性方面的性格差异。
如果发现孩子处处都依赖父母或长辈,一有困难就要父母为他解决,甚至稍遭挫折就在大人面前撒娇,要求补偿。作为父母,应该多教孩子如何去做,一旦孩子做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做得不对,也要充分给予鼓励。这点对培养孩子坚韧性格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溺爱孩子排行榜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现在娇惯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对孩子爱得太深,也是一种伤害。外国孩子也像中国孩子一样,备受关注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国溺爱孩子的排行榜吧!
第一名:“上帝模式”——中国娃娃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骄纵宠溺世界第一。由于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开启了“421”的上帝模式——四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起溺爱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里的上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靠哭闹撒娇等多种手段逼家长就范。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倒行孝”,说的就是这种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方式。因此,这类家庭产生了一大堆“小公主”、“小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过份宠溺就是害孩子,他们的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孩子固然需要关爱,但过分的溺爱,则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责任感和性格的养成。溺爱,会毁掉一个孩子!
第二名:“天堂模式”——阿拉伯石油小哥
随着现代思想的进步,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慢慢淡化,但阿拉伯人在对男孩子娇惯的程度上不亚于中国人。更为严重的是,阿拉伯人对男孩子的娇惯,不仅是家庭的娇惯,甚至是族群式的。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等石油国家的男孩,可谓从小便生活在天堂中。家境普遍富裕的男孩们,从小便有大批的随从侍女随侍,挥金如土,地位尊崇。相反,女孩子的地位就要差得很多了。
第三名:“阳光模式”——欧洲小伙伴
相较于日本和美国的孩子,欧洲的孩子们生活则阳光得多。由于生活在发达国家,且竞争不是很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个性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在欧洲,孩子们生活丰富多彩,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从事的运动和才艺学习。家长们通常会比较随孩子性子,对待孩子并不严厉。在欧洲家长的眼中,孩子的生活就是要阳光健康,长大后才能成为积极向上,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第四名:“修行模式”——美国孩子
相对而言,美国教育孩子的方法较为得当,也更加理性。在美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类似苦修。虽然课业负担并不繁重,但在生活中孩子通常要坚持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训练,并根据兴趣长期学习各种才艺。而大多数孩子想要获得零花钱的话,需要承担部分家务,或是打工换取酬劳。另外,他们还必须定期参加学校、教会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童子军。美国人着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思维,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独立。
第五名:“压力模式”——日本儿童
日本孩子自小便生活在压力中。由于一亿多人口挤在一个小岛上,所以,人们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在日本,绝大多数家长对待孩子比较严苛,在家里不苟言笑,孩子们被从小教育要严守各种规矩和礼节。因学校课程难度仅次于中国,孩子们在课后通常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并且,他们还要抽空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日本家长认为孩子就要在压力中成长,今后才能融入社会。
第六名:“地狱模式”——以色列少年
以色列极少有溺爱孩子的现象。由于生活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以色列孩子从小便生活在“地狱式”的教育里。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每逢节假日,常有成群的犹太少年由两个大人带着做游戏或者赛跑。犹太少年会举行定期的聚会,以从小培养吃苦精神和团结意识。在他们的意识里,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奋斗就必须吃苦团结。以色列人认为真正的爱孩子,就要让孩子们从小吃苦。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坚强毅志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宝宝做事情虎头蛇尾,刚开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不能坚持,做不到有始有终,让家长大伤脑筋。
家长为之伤脑筋不无道理,因为宝宝坚持性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可以发展他的认知能力。拥有良好坚持性的宝宝更容易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自信、乐观、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
宝宝坚持性发展的过程
不同年龄的宝宝,坚持性也不一样。宝宝的坚持性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3~6岁的宝宝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对事物的兴趣容易转移,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导致宝宝的坚持性不够好。
3~4岁
宝宝开始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做事,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过有时会出现“反抗”行为,如天冷不愿意起床等。
5~6岁
宝宝能主动地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完,如,坚持画完一幅画再去玩玩具;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
宝宝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能拒绝某些诱惑和干扰。
宝宝积累了一些“抗挫”经验与能力,逐渐能接受心理暗示,从而提高了坚持性的水平。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为您支招儿
做能坚持的爸爸妈妈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家长要以身作则,如,今天要求宝宝练半个小时琴,转天家长自己先忘了,后天又因什么事耽搁了没送宝宝去练琴,那么,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宝宝树立榜样,如,要求宝宝冬天不要赖床,那爸爸妈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不赖床,要和宝宝一起养成有规律的日常作息习惯。
不要打断宝宝的正常活动
有时候,家长会出于关心,不分时间、场合经常打断正在专心做事的宝宝,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原因之一。当宝宝正在画画儿,妈妈不时地问他“要不要喝水”,奶奶走过来说“宝宝,吃个梨吧”,在画画儿的过程中,宝宝不断被打断,画画儿的兴趣自然会受到影响。宝宝的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宝宝的坚持性无法养成了。因此,当宝宝正在专心做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氛围,相信宝宝的坚持性是会有所提高的。
其实,宝宝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就是其坚持性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让宝宝自己做选择
有时候家长可以让宝宝自己做选择,但是要求他一旦选择好就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比如,甜甜喜欢的事情很多,如下棋、画画儿、跳舞等,但是做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妈妈不妨让宝宝自己选择最有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并要求他坚持到底。这样,宝宝会一心一意地学习某个内容,其坚持性也会得到加强。家长对宝宝提要求时语气要坚定,但不可在他身边不停地唠叨,更不能训斥打骂他。
爱心提示: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他的坚持性也自然会得到发展。
给宝宝难易适当的任务
家长给宝宝的任务要难易适当,让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这样他才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才会坚持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做好。如果任务太多太难,宝宝一看完成不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宝宝完成。家长还应该了解宝宝的发展水平,把握好他的承受能力,因为宝宝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受挫”的感觉,这样就不利于对其坚持性的培养。但如果宝宝轻易地就能完成得很好,家长可适时加大任务的难度。
为宝宝创设锻炼的机会
家长可以创设一些机会,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可以和宝宝一起在花盆里种一颗花籽儿,让他坚持观察并进行养护,还可以带宝宝去远足等。如果宝宝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坚持性
游戏是宝宝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宝宝没有负担,坚持性自然而然得到发展。家长可以用宝宝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他注意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约束宝宝的行为。如,沥沥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但她玩了几分钟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妈妈这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约束沥沥,说:“沥沥,宝宝(布娃娃)一个人在家里不安全,她会害怕的!”经过妈妈的提醒,沥沥的角色意识有所加强,明白“要照顾好宝宝(布娃娃)”。通过角色扮演可促使宝宝履行好角色的职责,提高他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鼓励宝宝持之以恒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好,把小事做好,宝宝就会拥有良好的坚持性。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家教
假期时光匆匆走过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年,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家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完整的假期,每年都按时放暑假和寒假这两个大假。而父母们为了抓紧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和培养的时间,就会请课外的家教。但是很多的孩子往往是请了家教,成绩也没有上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需要注意要给孩子一个愉快和健康的家教。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选择
要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额兴趣去做事,如果在感兴趣的一件事和不感兴趣的一件事中进行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变得很投入,而且不辞辛苦。
2、接受现在的他
孩子的发展和成长速度是有效的。如果家长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很容易让孩子造成他不如谁的错觉,会让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3、发现隐藏的困难
如果你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孩子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急于逼迫和打骂。要耐心的询问,是受到欺负了,还是不喜欢他的老师等。学习的环境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喜欢在安静的房间里读书,有的则喜欢在热闹的环境中。
4、说说自己的酸甜苦辣
每天下班之后不妨和自己的孩子说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高兴的,或者是烦恼的事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热情。假如你的额工作特别的乏味,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也可以告诉孩子只有获得一定的资格,才可以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不乏味的工作。
5、以理服人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放弃某一项正在学习的乐器或者是技能,那么不要大声的呵斥他、甚至是责打。应该让他说出不想继续下去的理由,就算最后她没有回心转意,至少也给了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
6、赞扬和赏识
多给孩子一些靠谱的表扬,这样可以让他感觉很不一样,下次就会做的更努力的去博得你的肯定。比如时候孩子刚刚完成某个事情,特意的去给你看,不要就简单的会所一句很好,而是说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你这样的方法很简单,不费时间或者你的弹奏很流畅等等。
7、明智的奖赏
不要给孩子期许很大的奖励,在他们做的好的时候,送点小礼物或者他们想要的小礼物以资鼓励就好。这样,即使她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话,也不必愁眉苦脸了。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上述7招可以简单有效的给孩子找到健康和愉快的家教,这样在自己喜欢的和放松的环境下来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的安排,适当的接受和理解所受到的教育对孩子的信心也是很大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