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的童话故事

2020-07-23 帮助别人的童话故事 帮助人的童话故事 帮助别人童话故事

帮助宝宝认识身体的小游戏。

孩子正一点点长大,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会产生有关身体内部活动的疑问。玩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让宝宝更好的认识身体。

如果只是抽象地用语言或者借助图片给孩子讲解,孩子们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以下为您介绍几个相关的小实验,您可以在家选用一些日用品,和您的孩子一起动手做一做,或许可以帮助你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问,同时也能增进您和孩子间的那份默契。

永不休息的心脏

和孩子一起摸着胸口,在一定的时间内数心跳的次数并且记录下来,然后和孩子一起比赛爬楼梯,再记录此时心跳的次数,和前次记录作一比较,得出的结果是:心跳会随运动的激烈程度而加快。取一只气球注满掺水的红墨水,比作是充满血液的心脏。气球接口处用一脉管连接,比作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脉管另一端用橡皮筋扎紧。然后让孩子松开橡皮筋,气球中的红墨水便会流出,让孩子知道心脏通过血管向身体各处输送血液。在操作过程中您可以问问孩子:心脏里的血会流光吗?心脏不停地跳动累不累?什么时候休息?并向孩子介绍血液在身体里从心脏流出,又回到心脏的原理。心脏是一直在跳动的,是永不休息的。

胃的工作

取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放入若干饼干、碎面包块等,然后倒入饮料,将袋口用橡皮筋扎紧,比作是装满食物的胃。让孩子用双手揉捏挤压塑料袋,并观察袋中食物的变化,从而让孩子了解胃的功能。您还可以和孩子讨论:胃中的食物太多好不好?太少好不好?帮助孩子理解人需要正常适量地进食。

肠的吸收

取一可乐塑料空瓶,从瓶盖的下端起至瓶底剪去一块,变成船状比作是肠的一段。在瓶的内壁垫上几层纸巾,然后让孩子将前一实验中塑料袋内的食物存放在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原来液体的食物变干了,水分被周围纸巾吸收了。同时可以问孩子:如果一连几天不大便会怎样?让孩子了解肠有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与水分的功能,如果几天不大便,大便会变得又干又硬,影响健康。

舌的味觉区

准备一些糖水、盐水、醋、辣酱、中药(苦味),让孩子自己在纸上画舌头形状(可画得大些)。然后分别把各种味道的调料,一一涂抹在舌尖、前两侧、后两侧、舌根处。让孩子自己逐一尝试,也可以对着镜子涂抹。

特别的“照相机”

准备一面小镜子和一架照相机。先让孩子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问问孩子:眼睛里面和外面有什么?然后对照着照相机,让孩子了解眼睛的功能:眼睛里的眼珠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东西。眼睛外面的眼睑(眼皮)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盖,以保护眼珠,不让灰尘进入眼睛,还能让眼睛休息。还可与孩子讨论:如果眼睛看不见会怎样?可以用布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体验眼睛看不见所带来的不便。zj09.cOm

气味箱

准备几个杯子,在每个杯子内倒入不同的常用调味品如:酱油、麻油、料酒、醋、花生酱等。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逐一闻闻杯中放的是什么。

其实,有关认识人体器官的小实验还有许多,以上选取的几个小实验,在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操作上都便于在家中进行,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哦!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宝宝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


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此学校将准备举行大型亲子互动活动。老师会在班级里举行亲子主题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创作。这样就知道一个明确的活动方向,你知道有哪些优秀的亲子活动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探索身体可建立自我认同

宝宝到了2岁左右,你是否发现,摇摇学步的他(她)们,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你会注意到,孩子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做比较:“我的脚丫小小”或“妈妈的脚丫大大”。

有时,他会把身体某个部位盖起来让你找,有时又要你猜猜他盖起来的是哪个部位。总之,他乐此不疲地玩着有关身体的游戏,而你却渐渐不耐烦。

其实,宝宝的这些表现表明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了。爱尔贝早教中心于春林告诉记者,孩子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感兴趣。当他躺在婴儿车里时,他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孩子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应陪孩子玩身体游戏

金宝贝早教顾问林晓娜表示,在这时,家长们应学着教孩子说出每个部位的名称“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孩子与其他人比较身体“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当孩子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家长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又或者,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怎么样的;也可以将孩子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横加干涉,他很快就会经历这个时期,继续成长。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时,随意地干涉或责备,将会使孩子的成长停滞,反而延长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时间。

帮助3-6岁宝宝认识数字的游戏


想必大多数幼师知道,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为了能让孩子们和家长们加强沟通,每学期都会举行亲子活动游戏。这样就知道一个明确的活动方向,那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帮助3-6岁宝宝认识数字的游戏,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龄前的孩子在家里,或者在幼儿园内是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数的本领,但都是以实物为基础的,他们还没有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父母急于求成,或者不了解幼儿学数数的规律,总渴望教他从抽象的数字到抽象的数学,结果只能使孩子头疼,而且觉得学习数学是困难而无趣味的东西,以致影响了一生职业的选择。寓教育于游戏吧!不使孩子感到这是在教育他、培养他,使他觉得数数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帮助3-6岁宝宝认识数字的游戏

下面介绍三至六岁小孩认识数字的小游戏:

1、分配树叶认识数字

带宝宝去公园玩,让他收集一些喜欢的树叶,然后妈妈在地上写下1—10这10个数字,并让宝宝把拣来的树叶按照数字1放1片,数字2放2片的规律一直放到数字10。这样宝宝就在树叶的帮助下,直观地学会了1—10这10个数字,并了解了数名、数字、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打电话

电话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来玩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告诉宝宝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叫他打电话过去,妈妈可以假扮各种动物,跟宝宝在电话上聊天。刚开始先给他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电话号码。

3、举一反三

对孩子而言,要告诉他们“同样的数目”这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三岁的孩子虽然已有数的概念,但是还是别勉强他们学习。当孩子对数的理解能力增强时,妈妈可以示范地说:“这是3,那也是3,两个是相同的。”不久之后,孩子就能够自己去数了。

4、超级市场购物员

用具:给宝宝的小钱包、零钱

玩法:去超级市场购物前,先拟定购物的东西,记下来。买好东西以后让宝宝去付钱。

宝宝学会——简单的计算

小贴士:每次金额不要太大,不要超出宝宝的能力范围。

5、欢天喜地跳飞机

用具:一套大数字板(1—10)各10张

玩法:妈妈协助孩子把大数字板铺在地/草坪上,然后妈妈发出指令让宝宝跳到相应的数字上,比如妈妈说“1”,宝宝就跳到写有数字“1”的数字板上。

宝宝学会——跳跃和认识数字

小贴士:不要让宝宝跳相隔太远的数字以免摔伤。

其实,除了以上游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是可以帮助3到6岁的小孩认识数字的,各位家长不妨自己用心去发现。毕竟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个参考而已,只有通常自己的实践,才能找出属于自己小孩的独一无二的最适合的方法。

用游戏教7-9个月宝宝认识身体


用游戏的方法认识身体,可以让宝宝更能集中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同时游戏还可以对宝宝进行视、听觉和动作的训练,从而增进宝宝的协调功能,促进宝宝适应能力发展。

1、游戏一:镜子识五官。

家长和宝宝对坐,先指着自己的嘴巴说“嘴巴”,然后把住小儿的小手指他的嘴巴说“嘴巴”,每天重复1-2次。然后和宝宝一起对着镜子,握住宝宝的小手指他的嘴巴,又指自己的嘴巴,重复说“嘴巴”,持续数天后,当家长再说嘴巴时,宝宝就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此刻一定要对孩子表示赞许和鼓励。早教专家提醒,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家长还是需要强调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并让宝宝与其他人比较身体,如“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宝宝要探索外面的世界,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首先要熟悉身体各个“零件”,然后才能学会如何使用这些“零件”探索世界。

2、游戏二:澡盆里认识四肢和身体。

7个月后宝宝能自己坐在澡盆里,从而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这个时候宝宝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比如晃动小手,把小脚丫举到水面上观察,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用自己的大手把宝宝的小手握在掌中,对宝宝说“妈妈的手很大,宝宝的手很小”。给宝宝涂完洗澡液后,闻闻宝宝的小脚丫,对他说“宝宝的脚香香”。通过轻轻抚摸膝盖、胳肢窝、乳房、肚脐、小鸡鸡,让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后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各个部位的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科学地逐渐告诉宝宝各个“部件”的作用。

3、游戏三:身体藏猫猫。

妈妈把嘴巴用毛巾捂住说“嘴巴躲起来了”,然后拿开毛巾说“嘴巴出来了”,再捂住,再拿开,重复3次;然后牵着宝宝的小手指着他的嘴巴,大声念“嘴巴”,也重复三次。把手伸进手套,说“手不见了”,拿出来说“手又出来了”连续三次;把宝宝的手放进去,再拿出来,说“手”,重复三次。还可以把手脚、鼻子、耳朵等想办法“躲起来”,然后分别让宝宝找。

宝宝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经过了这个阶段,宝宝就会继续往前发展。帮助宝宝探索自我时,促进宝宝的成长,有助于宝宝缩短自我探索的时间,把更多的注意转向未知外部世界。

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六一活动,父母也可与孩子共同合作演出。但在活动之前我们要先制作一份完整活动方案,让家长、学生、老师在这天留下美好的回忆。你在写活动方案时会不会感到很苦恼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宝到了2岁左右,你是否发现,摇摇学步的他(她)们,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你会注意到,孩子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做比较:“我的脚丫小小”或“妈妈的脚丫大大”。早教专业人士解释,这些行为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

玩身体游戏助宝宝自我认知

探索身体可建立自我认同

有时,他会把身体某个部位盖起来让你找,有时又要你猜猜他盖起来的是哪个部位。总之,他乐此不疲地玩着有关身体的游戏,而你却渐渐不耐烦。

其实,宝宝的这些表现表明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了。爱尔贝早教中心于春林告诉记者,孩子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感兴趣。当他躺在婴儿车里时,他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孩子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应陪孩子玩身体游戏

金宝贝早教顾问林晓娜表示,在这时,家长们应学着教孩子说出每个部位的名称“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孩子与其他人比较身体“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当孩子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家长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又或者,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怎么样的;也可以将孩子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横加干涉,他很快就会经历这个时期,继续成长。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时,随意地干涉或责备,将会使孩子的成长停滞,反而延长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时间。

帮助宝宝交朋友的小游戏


(1)小熊家做客

A.让爸爸扮成“熊爸爸”,您先带宝宝去“熊爸爸家做客。”您拉宝宝的手敲敲门,里面的熊爸爸问:“是谁在敲门?”您教宝宝回答,然后等熊爸爸来开门。开门进入以后,示范如何问候、如何拥抱等。示范如何进行交往,提高宝宝对交往的认识。

B.让宝宝自己来独自完成。

C.让宝宝当主人,您和爸爸去做客。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帮助宝宝以社会规范的方式来与人交往。

(2)美丽的春天

你准备一节藕、一个胡萝卜、一个柿子椒,把它们横刀切成两段;再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示范如何用这些“菜”蘸颜料印在纸上,画出漂亮的花,然后您用颜色笔帮助宝宝把花“加工”漂亮。如果有更多小朋友一起完成效果更好。在过程中,您可以提示孩子们互相交换手中的“画笔”,看孩子们是如何“协商”的。创造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往。即使不喜欢参与游戏的宝宝在这样的游戏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的“作品”融合在大家的“作品”中。

开发宝宝“身体机能”的小游戏


幼儿园为了增进学校与家庭的之间的了解,沟通教育心得,时常会举行亲子教育活动。为了使活动更顺利的进行,学校就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提高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如何让才能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宝宝“身体机能”的小游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父母和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不仅让宝宝练习平衡感,还可以让她的小脑袋瓜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前教育。

宝宝的身体机能应该尽快得到开发,现在就教父母亲一些亲子小游戏,让你寓教于乐。

模拟保龄球

玩法:

在家里的走廊弄一个保龄球滚道,然后在一边放置6个空的水瓶,并且准备一个网球。让宝宝帮你把所有的水瓶排列成三角形,并且和他一起大声地数瓶子的数量。

然后,让宝宝像打保龄球那样,把网球推出去,在水瓶倒了之后,就问他:“你弄倒了多少个水瓶啊?”

然后,和他一起数还在屹立的水瓶,从而得出倒下的水瓶数目。

就这样,再和宝宝把水瓶弄起来,摆好,再重新玩一次游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在滚网球的时候,宝宝学到了眼睛和手的平衡,并且,在数倒下的瓶子的时候,学到了简单的加减法。

选择心情

和宝宝一起画画,画下开心的、伤心的、疯狂的、惊讶的和愚蠢的面部表情。

制造一个扁豆袋子——可以把干扁豆放在袜子里面,然后把袜子口牢牢封好(要小心,因为如果宝宝吞下扁豆,可能会导致窒息)

然后,把刚刚话的脸蛋的纸铺在地上。

随后,问小朋友:“生日派对上,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当姐姐拿走你的玩具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让小朋友把扁豆袋扔在适当的心情上。之后,就让宝宝问你问题,让你来选择心情。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通过这个游戏,宝宝能够把自己的心情和文字画上等号,另外,扔扁豆袋也训练了他抛掷的技巧,还有,画东西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平衡感

用长的有颜色的绳子在地上弄成直线、“之”字形线条或者曲线,然后,给宝宝出一些有趣的挑战,例如:“走直线”“用脚尖走路,走之字的线”“用三大步倒退着走完曲线”

你可以从中看到宝宝特别的创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宝宝从中可以学习一心两用和练习平衡感。一方面,他专注于自己的平衡还有身体协调,另一方面,他的小脑袋瓜也在思考怎样完成你的复杂提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前教育。

游戏中帮助孩子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身体时钟)

右脑儿童很少有时间概念,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出现时间概念时,教起来常常十分困难。教他们识时钟也同样困难。但是通过整合视觉想象、身体形象和身体动作,让他们置身于时间环境之中,时间对于儿童来说,便变成了一个十分个人的概念。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时钟。让他们向头顶上方伸展双臂,模仿时针做圆周运动。叫他们把双臂放在不同位置,并告诉你这是几点。你也许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时间,却表达不出来。

如果你发现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可以在开始时让孩子双臂高举过头,直接放在12点的位置,接着把双臂放在1点、2点等位置。如果能拆开一个真的时钟,拨动指针,让他们对时钟的运行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许多孩子就更有益。如果你用自己的身体做样板,务必使自己与孩子面对同一方向。

教完整钟点后,你要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看一看再教什么更容易,是几点半和几点几刻,还是几点几分?无论你决定先教什么,都要让孩子用双臂演示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位置。当“指针”到达半钟点时,可以让他们交换左、右臂,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难做和别扭。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既能睁着眼睛做,掌握一定的规律后,又能闭着眼睛演示时钟。

一旦孩子能用身体动作演示不同时间,就要让他学会在纸上标出时间。许多孩子会觉得困难,这些孩子需要一个精细动作活动做过渡。让孩子用纸盘做钟面,用木条、纸板或冰棒棍做指针,一根针长,一根针短。对于那些听觉学习儿童,报出不同时间,让他们把“时针”和“分针”放到正确位置。对于视觉学习儿童,则在黑板上写出时间,让他们把“指针”拨到相应位置。当孩子完成了这项任务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认识时间(整点钟)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身体参与得越多,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就越快。

在黑板上画一个直径约1.2米的大圆,写上1~12的数字,构成钟面。叫孩子把自己假想为钟,只要愿意,无论哪种钟都行(例如古董钟、闹钟等等)。各种不同的时钟图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孩子站着,双手放在12点的位置。

1.让他们想象停留在12点,一只手臂比另一只长。

2.当你报每个钟点数时,让孩子们把右臂移到这个数字的位置。到6点时,让他们交换手臂。

3.在他们睁着眼睛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做同样的动作。(重复几次。)

4.随意报出钟点数,让孩子们找到适当的身体位置。

5.给他们一个钟面。每报一个钟点,让他们想象身体位置,并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提醒他们哪根针长一些。

6.把钟点数以随机方式写在黑板上(如1点、3点等),读这些钟点数,让孩子们指出正确的时间。

7.给孩子一块写字板或其他类似物,写字板的上面写着不同的钟点数,下面是一个完整的钟面。让孩子用绿笔在你所说的钟点下面划线。再说一遍这个钟点,让他们用相同颜色的笔在钟面相应数字下划线。不同钟点用不同颜色。

8.为了巩固时间概念,可以请多个孩子说出任意时间,想象不同时间时针所指的不同位置,也可使用简单明了的教具辅助教学。

认识时间(半点钟)

许多儿童认识整点时间容易,但是如果出现几点半时,他们学起来就感到困难。可以按照学习整点时间的步骤,作如下变化:

1.在黑板上画一面钟,一半用绿色,一半用黄色。

2.让孩子们将双臂放在12点的位置。现在长臂开始绕钟移动,这意味着时间在流逝。告诉孩子当长臂到达6字时,便过了半个小时。我们称之为12点半。

3.让孩子们先睁着眼睛,后闭上眼睛,分别由12点到12点半移动数次。

4.当你确信他们已经有了半点钟概念后,可以转入1点半、2点半等其他时间的练习。记住,永远由整点开始,然后走到半点。

5.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几点几刻和几点几分。

开发宝宝身体机能的小游戏


宝宝的身体机能应该尽快得到开发,现在就教父母亲一些亲子小游戏,让你寓教于乐。

模拟保龄球

玩法:

在家里的走廊弄一个保龄球滚道,然后在一边放置6个空的水瓶,并且准备一个网球。让宝宝帮你把所有的水瓶排列成三角形,并且和他一起大声地数瓶子的数量。

然后,让宝宝像打保龄球那样,把网球推出去,在水瓶倒了之后,就问他:“你弄倒了多少个水瓶啊?”

然后,和他一起数还在屹立的水瓶,从而得出倒下的水瓶数目。

就这样,再和宝宝把水瓶弄起来,摆好,再重新玩一次游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在滚网球的时候,宝宝学到了眼睛和手的平衡,并且,在数倒下的瓶子的时候,学到了简单的加减法。

选择心情

和宝宝一起画画,画下开心的、伤心的、疯狂的、惊讶的和愚蠢的面部表情。

制造一个扁豆袋子——可以把干扁豆放在袜子里面,然后把袜子口牢牢封好(要小心,因为如果宝宝吞下扁豆,可能会导致窒息)

然后,把刚刚话的脸蛋的纸铺在地上。

随后,问小朋友:“生日派对上,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当姐姐拿走你的玩具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让小朋友把扁豆袋扔在适当的心情上。之后,就让宝宝问你问题,让你来选择心情。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通过这个游戏,宝宝能够把自己的心情和文字画上等号,另外,扔扁豆袋也训练了他抛掷的技巧,还有,画东西也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平衡感

用长的有颜色的绳子在地上弄成直线、“之”字形线条或者曲线,然后,给宝宝出一些有趣的挑战,例如:“走直线”“用脚尖走路,走之字的线”“用三大步倒退着走完曲线”

你可以从中看到宝宝特别的创意。

宝宝能从中学到的东西: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宝宝从中可以学习一心两用和练习平衡感。一方面,他专注于自己的平衡还有身体协调,另一方面,他的小脑袋瓜也在思考怎样完成你的复杂提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前教育。

帮助别人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