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亲子活动
2020-07-14 早教亲子活动 胎教早教故事 胎教早教亲子早教:请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早教:请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大家有一双子女,都早已立业成家,又拥有一个外孙女,五岁,一个小孙子四岁。每到礼拜天,子女们常带著小孩回家了,它是大家最开心美好的时光。亲子
亲子可是快乐的岁月一直过得太快,“不和谐”总会产生在饭桌上。缘故非常简单,小孙子是个右撇子,一般兄妹俩又爱坐着一起,免不了磕磕绊绊,并不是洒了汤,便是没了饭食。闺女学养甚高,惟对外孙女蛮横,训得外孙女撅着嘴……小孙子是个小胖墩儿,又专喜欢猪皮、鸭皮和带皮的红烧排骨。他妈妈虽然当众大家的面也分毫不愿“放宽政策”,看他吃上三二块便刚开始高声勒令:“吃点蔬菜水果、河虾。”小孙子趁母亲看不到,仍然把木筷伸到红烧排骨。
我也说:“大家为什么不可以给孩子一个理由呢?”
例如,能够给亲姐姐说:“侄子是个右撇子,下一次你坐着侄子右侧,不就碰不上木筷了没有?”
再例如,能够对侄子说:“白肉吃多了更要长胖,人体不健硕。未来念书体育文化不过关,要算优秀生吗?教师还会继续对你有感觉吗?你要能像宁泽涛大伯那般为国增光吗?”
小孩虽小,但還是能豁达开朗的。亲子自然,一两个理由也不太可能就变成神丹妙药,回回都能说动小孩。但终究能使小孩慢慢明白做事情是要言之有理可依、有法可依的。而不是迷惘手足无措,亦或学着大人的模样慢慢越来越独断专行、随便骄纵……
尤其是来到黄昏各回各家的情况下,小朋友们依依不舍地“赖”着不愿走,一个个可怜兮兮地说“再玩一会儿吧……”可大人毋庸置疑地说:“走!不可以惯你的暴脾气!”
唉,我只想说: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亲子小孩是大家的,又不是大家的。她们也是有人格特质和自尊,在碰到务必应说“不”的情况下,请给他一个理由好吗?
相关推荐
请给孩子一个自由涂抹的天空
请给孩子一个自由涂抹的天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时,要画得越像越好,致使目前孩子的画出现了成人化倾向——
鼓励孩子建立多种思维模式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同样,在孩子的绘画活动中,家长也要鼓励他突破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例如,多数孩子都会把太阳涂成红色或金黄色,且大都是“太阳公公”的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思考:“太阳只能画这种颜色吗?为什么太阳只能是公公?”如果孩子能够提出不同的构思,可进一步启发他:“太阳有什么特点?它给你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样的线条可以用来表现太阳?”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相信孩子纸上的太阳已是五彩缤纷,活灵活现了。
布置孩子亲临其境的环境
直觉性体验是激发孩子大胆想像的好办法,家长可以在环境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其身心得到彻底放松。比如在有阳光的冬日午后,让孩子在墙壁前做出各种身体造型,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成光怪陆离的影像,在墙壁上尽情起舞,这是种愉快、有趣的知觉体验。将这种体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您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眼中的影子并不是灰暗的,在构图、造型、色彩上,都会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
让错误“化腐朽为神奇”
孩子画画时常会出错,家长一般会让他重画。其实修改图画也是培养孩子想像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启发孩子根据画错的图像进行大胆想像,重新定义图画内容,使之成为另一幅新图画,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叫做“化腐朽为神奇”,像变魔术一样,孩子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而乐于修改,在改改画画的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他想象的能力。
把绘画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生活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体育艺术等共同汇聚成人类的艺术长河。由于年龄特点所限,孩子绘画更离不开文学、音乐作品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辅助,指导孩子绘画,可与故事、诗歌、谜语、音乐结合起来,尽量让他对周围的事物多一些感性认识,以扩大创作空间,画出来的画才不至于千篇一律。
例如,如果让孩子画动物园里的天鹅,可先让孩子看动画片《天鹅湖》,有条件的话可以欣赏一下音乐,引导孩子说说感觉:片子里的是谁?在做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如果想把这首曲子画出来,怎样画才美?等到孩子的创造欲望被调动起来后,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作画。虽然孩子未必能完全画出天鹅戏水的画面,但他们能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想像的乐趣,这才是孩子学习绘画最重要的意义。
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把儿童的行为和感情用“好”“坏”来区分,使儿童常常因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责怪。如:儿童可能喜欢某种活动,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屉里的东西等,总免不了被成人说成是顽皮、胡闹。由于儿童不可能知道怎样做成人才认为是多的,又由于依赖成人,就非常想要讨成人的欢喜,这样,儿童就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没有把握而喜欢看成人的脸色行事。
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策略之一: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正当的理由
平平是个圆脸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带好几样玩具去幼儿园,经常和朋友互换玩具玩,甚至还常常掉了一两个玩具。咪咪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时候她从来也不带玩具到幼儿园来,也不爱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师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尝试着鼓励她带玩具到幼儿园去,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逼得急了,她就边哭边喊:“他们要抢我的玩具呀!”
为什么有的儿童可以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儿童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玩呢?我们如果按成人的规范来判断,会认为前者大方、慷慨,而后者自私、不友好,于是我们很可能会向后者提出要求,要他“试一试和别人一起玩”,或告诉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很开心的”等等,如果这孩子还是不愿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转眼又我行我素,我们很可能对这孩子产生了偏见,并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表面问题,而是行为的实质问题:愿意和别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儿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与人友好相处,他不怕吃亏,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权利;而不愿意拿出东西和别人一起玩的儿童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并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对自己应付别人的能力没有信心,这样的儿童在面临新情况或困难时,常常会退缩、反抗、甚至攻击别人。那么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变行为,而是先充分地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那么上述情况就迎刃而解了。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早教故事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早教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在远古时代的一个小村庄中,住着一位梦想成为弓箭手的年轻人。他叫阿瑞尔。从小,阿瑞尔就对弓箭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渴望能够成为村子里最出色的弓箭手,并保护自己的家人和伙伴们。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阿瑞尔决定找到一位传说中的大师弓箭手学习。他听说这位大师弓箭手居住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于是,阿瑞尔踏上了他的冒险之旅。
一路上,阿瑞尔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他经历了陡峭的山岭、茂密的森林和湍急的河流。每一次面对困难,阿瑞尔都坚信自己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用积极的态度和勇敢的行动面对每一个难题,并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终于,阿瑞尔来到了传说中的山洞。在山洞中,一位长者正静坐在一把华丽的宝弓前。他就是传说中的大师弓箭手。长者的手中拿着一把金色的弓箭,看起来充满了神奇力量。
阿瑞尔向大师弓箭手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指导。大师看着阿瑞尔,微笑着说:“年轻人,你的决心和勇气让我刮目相看。我愿意成为你的导师,但在此之前,你必须接受一项测试。”
于是,大师将阿瑞尔带到了一扇巨大的木门前。门上写着三个大字:专注、耐心、自律。大师告诉阿瑞尔,他必须通过这个门才能开始他的学习之旅。阿瑞尔心中略感紧张,但同时也充满了期待。
阿瑞尔推开了木门,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花园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每一朵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阿瑞尔发现这些花朵并不是常规的,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中各自开放。
阿瑞尔明白了大师的考验:专注于观察和理解每一种花朵,耐心等待它们的开放时间,并时刻保持自律不受诱惑分散注意力。于是,阿瑞尔开始了他的实践。
第一种花朵是一朵名为“智慧之花”的小花。它非常渺小,但却蕴含了无穷的智慧。阿瑞尔用专注的眼神观察,并抓住开放的瞬间。他仔细聆听智慧之花教给他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学习如何从每一次射击中不断进步。
第二种花朵是一朵名为“坚持之花”的大花。它长在高高的树上,令人难以触及。阿瑞尔需要耐心等待风暴过去,等待坚持之花的开放。他学会了坚持不懈,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并从失败中获得力量。
第三种花朵是一朵名为“平衡之花”的奇特花朵。它看似微妙而脆弱,却又异常坚韧。阿瑞尔明白了要在平衡之花的时间内进行射击,必须要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平衡。他学会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力量和身体的状态,使每一次射击都更加准确。
在接受了这三个花朵的考验后,阿瑞尔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他再次见到了大师弓箭手,感激地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大师微笑着说:“阿瑞尔,你已经通过了我的测试,学会了专注、耐心和自律。现在,我将传授给你更高级的弓箭术技巧。”
从那天起,阿瑞尔成为了大师弓箭手的学徒。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弓箭手。他回到了自己的村庄,用他的技艺保护了家人和伙伴们。
这个故事告诉,只有通过专注、耐心和自律,才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专注让能够集中精力,在面对挑战时变得更加有耐心。耐心则让能够静下心来等待时机,接受失败并从中汲取教训。而自律则是保持专注和耐心的关键,它让远离诱惑,注重自我控制。
无论有着怎样的梦想,只要愿意努力学习和付出,坚持不懈,就能够取得成功。这个故事告诉,一个美好的早教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开拓思维,还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他们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成长!
孩子有一千个破坏的理由
每个孩子都是破坏王,父母们总是以“准备着、时刻准备着”的精神状态去迎接随时可能发生的破坏场面,轻则是面目全非的报纸,重则可能就是再也打不开影碟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这里,给你几个理由先。
虽然文文只有7个月大,但是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就已经初具杀伤力——图画书分家,面巾纸解体,翻云覆雨,辣手摧花。面对惨不忍睹的“犯罪”现场,爸爸妈妈只能欣慰地告诉自己:女儿又长本事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有一千个破坏的理由。
理由一:“那是什么?”
冰箱里的东西已经全部翻出来,2岁的晨晨觉得这个大白家伙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于是他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爸爸的电脑。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枚硬币接近那台放在写字台上机器。哈哈,他在地板上的铁盒子表面发现了一个小缝,把硬币塞了进去!
新奇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他们的“研究合同”上只有一句话:掌握全世界的秘密——他们要检查所有的他们还弄不明白的东西。而在他们的检查清单上,排列着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物品。探索不是什么坏事情,只不过它们总是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结果。比如,现在晨晨的那枚硬币就已经躺在电脑的软驱当中了……
无论是需要维修的电脑,还是被倒空的结婚纪念日香水,对于父母的忍耐力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并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明白结婚纪念日对妈妈的意义,而修理电脑要花上多少枚棒棒糖的钱呢?
好了,既然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就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对于计算机或音响这种很难藏起来的东西,就只能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更新鲜有趣、也更加合适他们的领域里去。
理由二:“我生气了!”
妈妈说:“不行,你不能再吃糖了!”
爸爸说:“不可以,你现在不能再玩了,我们要回家了!”
不、不、不,就连那个讨厌的玩具小人儿也说它不愿意站在高塔上面,所以总是从积木上掉下来。
“讨厌!”4岁的铭铭气急败坏地把玩具小人儿摔在地上,然后自己也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孩子对现实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底线,因此让他承受过多的拒绝,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发脾气是他们表达失望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孩子在发脾气之后最希望得到关爱,因为他们需要确认“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所以我们不能以暴制暴。但是,我们还必须让他们明白:发脾气不是搞破坏的通行证,所以在他们平静之后,必须乖乖地去把自己摔出去的玩具拣回来并且收拾好。
孩子所得到的自由空间越小,他发脾气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妨先考虑一下是否一定要拒绝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折中的解决方式,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可以阻止孩子怒气冲冲。
理由三:“我做不到……”
早上,妈妈让璐璐把袋装牛奶从冰箱拿到餐桌上。牛奶袋有些湿滑并且比小姑娘想像中的重,所以璐璐还没走到餐桌边,手中最淘气的一袋就掉在地上摔破了,牛奶四处飞溅。妈妈愣在当场,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用什么来洗地毯。但是她严肃的表情让2岁的璐璐不知所措,于是便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妈妈突然意识到女儿的心里很难受——现在这个小倒霉蛋正需要安慰,于是先不去管什么昂贵的地毯了,还是把洒落在女儿心上的牛奶清理干净吧。
这样的意外事故经常在幼儿身上发生,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此有帮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经会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如果她喜欢帮助妈妈做事的话,面包是否比牛奶更适合她?
而在失误发生以后,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打击小家伙,我们不要说“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哎呀,你根本做不了这个”,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沮丧。
理由四:“大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啊!……”妈妈的尖叫声从浴室传来,听上去像是遭遇了一个加强连的“小强”。爸爸赶快跑过去,却看见3岁的儿子满脸无辜地站在浴缸里,手里握着一块滴滴答答的抹布。再仔细看看,那块抹布好象是老婆心爱的真丝内衣……原来,儿子洗完澡后,满怀热心地用妈妈的“软抹布”擦起浴缸来。
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爸爸那样做很多事情,又像妈妈那样心灵手巧,娴熟地倒果汁、推购物车、把钥匙插到锁眼里等等。小家伙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乐于给爸爸妈妈提供帮助。虽然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并不一定总能给父母带来快乐,比如当3岁的孩子分不清楚真丝内衣与抹布之间区别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你想大哭或者大叫,但是最好克制住自己并且给孩子一个友善的表情。然后拿出块抹布演示给孩子看,告诉他什么才是专业的清洁工具以及如何清洗浴缸。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乐趣,它满足了孩子的模仿需求,同时慢慢熄灭了妈妈心头的怒火。当你在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的过程中,教会了他们如何不把破坏东西之后,可以再尝试跟老公沟通,送你一件新的内衣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礼物。
理由五:“太简单了!”
1岁半的桐桐实在不想再听“哞哞”声了,那头电动玩具牛已经这样叫了几百遍。她想尝试新鲜的玩法,于是抱着可怜的小牛进了厨房,思考着不知道这个家伙进到水池里面会什么样?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电动小牛没有学会游泳,反而变哑巴了……
“天哪,完全坏了!”当桐桐妈妈把那头湿漉漉的玩具牛从墩布池里捞出来的时候心里很生气,因为这个玩具是很贵的。但是她也明白,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科技含量和操作技术,显然是种过分的要求,于是小湿牛进了垃圾箱。
给孩子提供的玩具,需要与他们的年龄相匹配,既能引起他们的幻想,又要足够结实。而我们在送他们玩具的时候,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叫爱惜。比如,当2岁的孩子想试一试小木偶能从多高的地方跳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玩具摔坏了,是不会有新的在等着他的。
有时候,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以至于他无法在一个玩具上集中精力去探寻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即便玩坏了,他也觉得也没有关系,反正还有很多后备军呢。所以,玩具被破坏也就不稀奇了。
理由六:“我在这里!”
佳佳乖乖地在地板上搭火车轨道,今天他突破口了自己的纪录,居然完成了3个隧道和2处立交。佳佳很兴奋:“妈妈!妈妈!快来看我的火车轨道!”但是,坐在电脑前的妈妈却总是不转过身来看自己。
“妈妈,妈妈!”佳佳又叫了两声,妈妈还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佳佳迅速在屋子里环视了一圈,看到身后伸手能及的发财树,一把就抓了过去——他知道这下子妈妈就该着急了,因为她说了很多次绝对不许把树叶弄掉。
对于幼儿来说,对他的关注同吃喝一样重要。如果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采取反抗措施。这时候,孩子哪怕承受责骂,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当最终妈妈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并且以满地的树叶为代价,来看孩子搭建的火车轨道模型并且大声称赞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足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