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梨娃
2020-05-20 童话故事梨娃 俺娃童话故事 青娃和小熊的童话故事中国娃抱大美国娃爬大。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发现在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笔者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zj09.cOm
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笔者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那波利,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打开美国的报章,也有鼓励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据美国朋友介绍,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领信用卡,这是学会理财的第一步,支付账单,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渍,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得有人给你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然后,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独立的生活。
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延伸阅读
美国幼儿园与中国幼儿园大PK
本期依然为大家献上国外幼儿园的精彩生活,小编精心收罗了美国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信息,在这篇文章里,你将跟随着文字实现美国幼儿园半日游。
美国幼儿园的午餐
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幼儿园里,到了孩子们吃午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先洗手,再去自己的小格子中取来午饭盒,坐在小桌子旁。孩子们的午饭都是在家里准备好了带来的,通常包括火腿或牛肉三明治之类,胡萝卜或芹菜条,果汁或牛奶,一些水果、甜饼干等。此外,常见的还有葡萄干、核桃、花生、酸奶。这时,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替孩子打开盖得紧绷绷的塑料盒,有时,还要把大块的三明治或奶酪切小。
当孩子们眉开眼笑地吃起来时,老师也把自己带来的午饭盒打开,和孩子们一起坐在小桌旁边吃边聊。孩子们也常常谈论自己或别人吃的东西,说自己妈妈做的东西好吃或不好吃。谈话也不乏饭桌之外的话题。孩子们边吃边聊,声音不高,颇有成人工作午餐的气氛。
一顿饭约需40分钟或稍长。先吃完的孩子把自己的餐具收好,把没吃完的东西重新放回饭盒里盖好,自己放回小格子里,晚上带回家。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指导思想
美国幼儿园教育极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和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是:
1.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2.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3.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
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
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
3.交通要道被标示出来,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4.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5.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6.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7.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三、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作用
美国幼儿园教室的布置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具体的活动区域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特定的知识,发展特定的技能,培养社会性的个性。
积木角:
把积木放在卡车里,然后把它们打倒,让幼儿了解大小、重量和数概念。(数学和科学)
讨论在哪儿放下一个大积木,让幼儿表达思想并学会和同伴合作。(语言和社会性技巧)
试着将一个大积木放在另一个的上面,让幼儿学会控制和协调肌肉。(身体协调性)
家庭角:
学会穿衣服,让幼儿使用他们的小肌肉技巧。(自我帮助,眼手协调)
假装成人,让幼儿了解角色在社会中的活动。(生活技巧)
把盘子和杯子分开,让幼儿分类活动。(数学)
桌面玩具角:
盒子里有一些几何体的模子,把一些不同的几何体放进盒子里。(眼手协调,空间思维)
完成一个迷宫,让幼儿完成一个任务。(学习习惯,自尊)
把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幼儿配对和分类。(数学)
艺术角:
玩橡皮泥,让幼儿了解材料的变化。(科学)
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把纸、剪刀和胶水放在一起,让幼儿计划和实现一个任务。(学习习惯、独立)
画一个人,让幼儿使用象征。(眼手协调,抽象)
沙和水:
让船沉下去,让幼儿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科学和逻辑思维)
和其他儿童一起活动,让幼儿和其他儿童相处。(社会技巧)
灌水(不是洒水)让幼儿使用他们的小手肌肉。(身体协调)
图书角:
从头到尾地翻书,让幼儿从左到右读书。(学习习惯)
听一故事,让幼儿热爱书和发展阅读的兴趣。(阅读技巧)
谈论在书中发生的事情,让幼儿记住细节并表达思想。(语言发展)
(二)所有的活动区都能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发展幼的儿独立性,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技能技巧。
1.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使儿童对教室产生信任感。
(1)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2)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的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3)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
(4)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
(5)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
2.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作出选择的能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个性。
(1)布置合理、划分清楚的活动区域能帮助幼儿作出选择,即决定在哪个区域活动。
(2)玩具架上摆放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
(3)高度合适,使他们能独自取放玩具,独立使用,不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
(4)当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独立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他们会为自己能够独立收拾而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专心使用各种物品和进行各种活动。
(1)划分清楚的活动区不会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区域的活动所分散,能使幼儿相对集中地专注于手头的活动。
(2)家具的使用(用来分隔各个活动区)能阻止幼儿东张西望,而集中于自己的活动。
(3)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被分隔得较远,这使得安静的区域不受吵闹的区域所影响。
(4)足够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致被其它活动所干扰。
4.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数学技能、阅读和写作技能、社会技巧。
(1)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幼儿可以学到分类和搭配。如摆出两个同种物品会使幼儿学会把类似的物品搭配起来。
(2)图书角的活动能培养幼儿安静读书的能力。
(3)家庭角和桌面玩具角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发展眼手协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
(4)每个活动区幼儿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幼儿启蒙早教:爱国“军训”从娃娃抓起
高校、高中学生开展军训很普遍,中小学生军训都不新鮮,可幼儿园小孩要军训倒是头一次听闻。但是记者在某幼儿园就看到那样趣味一幕。据该园园详细介绍,“红旗轿车小军营生活”军训主题活动她们早已持续举办了三年,1000多位小孩子参加在其中,这在全国性也较罕见。幼儿启蒙
“画”随笔纪录军训点点滴滴
记者赶到幼儿园,见到一群小孩在教官的领着下训练匍匐前进。为激起孩子们的主动性,教官刻意在附近插到了一面小红旗,激励她们奋力拼搏。这时候,孩子们顽皮爱动的本性曝露毫无疑问,她们爬着爬着忽然跳了起來,抢着去夺小红旗,还时常扮鬼脸,把教官也逗笑了。幼儿启蒙
幼儿园教师告知记者,“红旗轿车小军营生活”一共举办10天,期间除开姿势训炼外,也有教唱军歌、叠被、听红色故事、设计方案军服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其中幼儿园要求孩子们每日必须写军训随笔,纪录下训炼中的体会。因为认字很少,孩子们把每日的体会都“画”在记事本上,在她们作品出現数最多的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伯及其军训时的有趣的事,在孩子们的眼里,“军训尽管感觉好累,但很好玩儿。”幼儿启蒙
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从小抓起
该幼儿园幼儿园园长直言,往往开展军训,一是以便自小塑造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神实质,二是以便塑造她们的团队精神,提高组织纪律性。“尽管時间不长,抗压强度并不大,但实际效果還是挺显著,孩子们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晚到状况比之前少多了。”她还表明,军训仅仅一个服务平台,她们还将体育文化、工艺美术、数学课等课堂教学融进在其中,趣味性。
幼儿启蒙孩子们的父母对军训也是举双手赞成,“小孩军训回家了后,聪明多了,并且都不懒床,就跟小士兵一样。”因此,也有家长建议幼儿园增加军训的時间呢。
扩大社交圈 “娃娃亲”正流行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扩大社交圈 “娃娃亲”正流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据了解,曾经被视为旧社会恶疾的“娃娃亲”,如今却悄然在年轻父母中间流行开来。不同于过去的父母之命,如今的“娃娃亲”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伴儿,从小就为孩子打造社交圈。
讨论:有必要给孩子定“娃娃亲”吗?
赞成:定亲是一种交友方式
定亲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家长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育儿经,孩子也可以跟更多的同龄人待在一起玩。父母给孩子定“娃娃亲”的做法,就像很多小孩玩的过家家一样,双方家长找个乐子说着玩罢了,没必要当真,就当孩子多了一个玩伴,平时没事就可以多走动走动。而至于长大了之后两个孩子能不能走到一起,我想家长们也不用操那个心,孩子们长大后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反对:玩笑话可能影响孩子心理
我觉得给孩子定“娃娃亲”,实在没必要,我女儿在幼儿园里认识的小朋友已经足够让她学会怎么跟人交往了。周末我也经常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带上各自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一起出去玩,她跟那些小朋友的关系也很好,没必要非得跟网上好多父母一样,给孩子定什么“娃娃亲”。孩子本身对婚姻是没什么概念的,但是在几岁的孩子印象中,家长之间的玩笑话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家: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家庭人际交往方面显得单薄。通过相亲交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
但是,家长们不要过于强调所谓的‘娃娃亲’的关系,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孩子的交友过程。”赵丽彤建议,“孩子在小时候对爱情是没有概念的,一旦孩子知道父母给自己定了‘娃娃亲’后,就会对此感到好奇和好玩,会导致孩子更加早熟。而且,孩子周围的同学、朋友会用‘娃娃亲’来取笑孩子,这会让孩子非常尴尬,甚至产生心理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别意识会逐渐加强,儿童在8~10岁时,性别敏感意识开始建立,等到十四五岁时,如果家长还给孩子灌输“娃娃亲”的概念,还有可能会诱导孩子出现早恋的倾向。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12岁的时候我就发现,美国人的教育方式跟我们太不一样,看看对于中国人重要的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家的小朋友一点也不乖,根本不听话。“乖”在英文里几乎是个贬义词——docile,submissive;而“听话”二字绝对是美国女人对男朋友的要求,对孩子并没有这么苛刻。1973年我刚到美国就犯了一系列“乖”的错误,上课我们坐得笔挺,美国孩子横倒竖歪,结果老师反而问我们听课时为什么像僵尸—样。
我们跟他们的第二个区别在于“脸“这个字上。要脸的人跟着别人的感觉走,不要脸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从小最怕给家长丢脸,12岁出国之前大人来来回回嘱咐:千万别给国家、人民、父母和全中国的小朋友丢脸,把我们吓得步步小心翼翼,使劲儿琢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别人夸奖我们,给脸上贴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他们不太讲究脸面,倒是对“fun”这个词挺强调的,我们学校的口号是:Learningisfun,家长送孩子上学告别时说:havefun。等他们长大了,连公司开个大会、培个训都要问:Areyouhayjngfun?美国人对—个人最大的赞扬就是他是个fun人。
我们从小很现实,强调短期效益,小学成绩好是为了考初中,初中为了高中,高中为了大学,大学为了什么我们开始有点含糊,那就考研吧。而他们特别能做黄粱美梦,从小就开始。在家做美国梦,发明个因特网、窗户软件、苹果电脑什么的。到咱们这来就做中国梦,14亿人口左手可口可乐,右手麦当劳,脚上蹬着双耐克,耳朵和肩膀中间还夹着个摩托罗拉。
当年,这些区别多少给我们和美国小朋友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误会和困难,但是我们马上琢磨出来—套对付方法:首先,别那么乖,完美和人性是对立的,弄个七成人性,三成完美就足够了,太完美了反而招人恨,而且还把自己累着。第二就是要时刻大喊大叫:“Iamhavingfun!”我fun,你fun,我们大家都fun,fun,fun!既给了他们脸,也给自己挣了脸,对付老美其实就这么容易。最后就是要忽悠—个梦出来,然后手拉手地说:“哥们,走,咱们追地平线玩去。”
但是现在这些区别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闹,他们的越来越乖。我们开始havefun,他们倒开始要脸了,我们开始追梦,他们倒变得挺现实,不追地平线了,追着“屁股线”(bottomline)满世界乱跑。世界真的平了。